细菌学家佛莱明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一种青霉菌会产生某种物质,可将周围的细菌杀死,他称这种物质为盘尼西林。在当时,人们仍无法控制感染的发生,小小的伤口往往因感染而导致死亡,佛莱明的发现成为战争中对抗疾病的转捩点,也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种药物横扫全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本书重现亚历山大.佛莱明精采的一生,告诉我们如何透过他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这种在医学史上造成重大改革的物质,大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作者简介:
史帝芬.欧特芬诺斯基(Steven Otfinoski)
是一个作家、剧作家,曾为报社记者,也曾为青年朋友写过许多书,包括创作及非创作书籍。
前言
第一章神奇的霉菌
第二章亚尔郡的童年
第三章医学和射击术
第四章为老先生工作
第五章战争中的伤兵
第六章身体的祕密武器──溶菌素
第七章未完成的事业
第八章牛津大学的奇蹟
第九章盘尼西林投入战场
第十章家喻户晓的人物
第十一章第二度喜悦
第十二章抗生素的时代
重要辞汇解释
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无论在国外着名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回国于中央研究院服务时,我常常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与学者,我总会思索着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能够成就这样的一位人才?从多次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深深地发觉到,从小到大持续不懈的学习与各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是他们成功的基石。他们知识的累积与创造发明能力的养成,除了来自课堂内师长教诲、与人交谈、听演讲外,很多来自课堂外多方面领域的书籍阅读。虽然我们常听到「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但毕竟每个人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有限,靠自己一个人的经验所累积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句话说「走出教室学更多」,显然地,知识的累积与智慧成长可以是多元的。与人交谈、听演讲、书籍阅读等等都是良好方式。对于成长中的青年朋友们,应该鼓励他们把书籍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多多利用写作业以外的时间来阅读有兴趣、有益自己心智成长的书籍。
所谓开卷有益,西谚也有一句话「打开一本书,你打开一个世界」,透过阅读可以超越时空,不分国籍和书中的人与物交流,获取前人的智慧,学到许多学校无法教到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打开心里的门窗,多加思索,多融会贯通,受益更是可观。因此,在现今自由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鼓励成长中青少年多阅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在我早年求学的时代,由于升学压力不大,因此,我比较可以放开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在这些读物中有好多本书影响了我一生。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记得罗曼罗兰的一本书《约翰克利斯多夫》开卷的其中一句话: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淹没。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遭受波折是人生旅程中会经历到而无法避免的。这也就是我在后来科学研究过程中面临难题时仍能坚持追根究柢精神,没有找到答案绝不罢休的原动力。
另外,引发我对科学的兴趣,并立志以科学研究为终生职志是高中时代我所读的居礼夫人传记。从她的传记里,我深深了解到一个科学家的生活也是可以相当美丽而充满着理想。而她勤劳不懈、热爱人类的科学生涯,给了我一生最大的启示。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翻译出版「现代科学的创造者」一系列书籍,介绍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间对人类知识文化累积有重大贡献科学家的生活与成就。原作者引用同时期相关消息、科学家日记或来往信件等原始资料,精采地刻画出这些科学家们研究历程及人性面。从书中可以看到科学家并非特殊人种,跟你我一样他们都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社会里相同的一分子。他们的努力所以会有所收获,天资聪颖并非绝对因素。他们杰出的成就主要是来自他们对未知世界及自然规律的探索充满着兴趣,且具备着不屈不挠的追根究柢精神。在一般的生活里,他们对功名利禄抱着相当淡泊的胸怀,也因为科学的研究能引人入胜,而较不容易受外面花花世界引诱,不会轻易对恶劣环境屈服而能终其一生从事科学研究。
本书译者文笔甚佳,阅读起来有一般科普书籍少见的流畅通顺感。既适合青年学子也适合一般人阅读,希望经由本书能让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学子们知道:科学探索是一件相当有趣且令人兴奋的事情,尽早立志投入科学研究行列而能为社会、为人类有所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