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到达中年阶段。虽然很难想像,但是地球就如同植物及动物的生命一样都是有限的,行星、小星球、太阳系和银河都是如此。有很长一段间,科学不断在研究过去的时光,并建立我们的宇宙和地球如何成形,以及生命如何出现和发展等纪录,虽然最近数年来我们也开始注意到未来的演变。我们现在对这些纪录已有一定的了解,也有有用的工具来描绘星球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循环。华德与布朗李分别是地质学家及天文学家,两者都是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翘楚。结合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本书解开在地球发展的这段时间中其不可或缺的支撑系统如何运作,以及对星体及太阳系增长与改变的了解;他们可以解开地球生命另一半的真相。
这是一个行星进化本质上彻底改变的过程。生命的形式如同我们所知,即将退化,直至仅留下最简单的生命形态,最后它们会消失。海洋会消失,空气密度会下降,太阳逐渐扩张,地球终至来到燃烧的结局。
这是一本具开创性研究结果和具说服力的科学着作,在这本出色的合着中,对地球生命循环有广泛性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并正确评论地球在今日是如何维持的,并提供我们对宇宙秩序的一些概念。
作者简介
唐纳德.布朗李(Donald Brownlee)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对许多太空实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包括阿波罗计画所带回的月球岩石研究及美国航太总署(NASA)的星尘任务(Stardust mission),目前正主导採集彗星物质样本的任务。
彼得.华德(Peter D. Ward)是华盛顿大学地质科学系及动物学系教授,也是其他九本着作的作者,包括《未来进化论》(Future Evolution)、《寻找鹦鹉螺号》(In Search of Nautilus)《远方长毛象的唿唤》(The Call of Distant Mammoths)、《演化的目的》(The End of Evolution)。
天灾的讯息四方涌来,各地纷传热浪、暴雨与酷寒。大家议论纷纷,电影「明天过后」( 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预言会成真吗?其实天灾本就是地球的宿命,例如六亿年前全球曾冰冻过二百万年,可能只在赤道的海冰下还有些液态水。而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地球,曾激起四千公尺高的海啸和十三级地震,也引起了全球大火。大灾难就带来大灭绝,而小悲剧势必会层出不穷。近在二万年前,全球均温比现在低约摄氏五度,海平面下降一百公尺,台湾海崃露底成了陆桥,大群的古象、马和水牛就在两岸迁徙,渔民在澎湖海沟捞起的大批化石骨头就是明证。我对这些生命史的重要环节深感兴趣,也相信同学们会有同感,因此计画在学校里开门课,题目就是「地球生命史」。
但是合适的教科书真不好找,专业的很艰涩,一般的科普书又太松散。这次商周出版寄来华德及布朗李合着的「地球:从诞生倒终结」,读了之后,我开心极了,就是这本!明年清华大学的课表里将会有这门新课程,我脑海浮现的景象,是二百五十个座位的大讲堂挤满了学生,由宇宙开端、生命兴衰谈到人类未来与星际探险,您决定来选课了吗?
这部作品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成功地将一本可能极其晦涩的科学著作,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叙事。作者在处理庞杂的科学信息时,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叙事技巧。他能够巧妙地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之间切换,时而聚焦于微观的细胞演化,时而又跳跃到宏观的行星形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科学证据的呈现方式,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的推理过程,引导读者去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例如,在解释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时,作者一步步地分析了可能的化学反应和环境条件,让整个过程显得既严谨又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敬意。它让我明白,科学的探索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细致入微的观察、大胆的假设和严谨的验证所组成。
评分《地球:从诞生到终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不仅仅关注了地球的物理和生物演化,更深入地探讨了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塑造了地球的命运。比如,关于月球的形成,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以及月球对地球潮汐、地轴稳定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这让我意识到地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宇宙大舞台上一个精妙的参与者。书中对太阳系行星的比较分析,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独特性和潜在的“宜居性”是如何形成的。即使是在讲述地质活动或生物演化等看似“接地气”的话题时,作者也总能不经意间将其与更宏大的宇宙背景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一种时空上的宏大尺度感。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用一种更加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地球,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评分初次翻开《地球:从诞生到终结》,就被其宏大的叙事框架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以近乎史诗般的笔触,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混沌初开的宇宙,见证了行星的孕育、生命的萌芽,再到复杂生态系统的演化。我尤其着迷于关于早期地球环境的描述,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温、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原始大气中化学物质的奇妙反应,仿佛将我置身于那个蛮荒而充满活力的时代。书中所描绘的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漫长演化过程,更是令人惊叹于生命顽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每一次阅读,都仿佛在与亿万年的地球历史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让我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敬畏的认知。书中穿插的科学家们的探索故事,也为冰冷的科学事实增添了人性的温度,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求知欲的伟大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地球生命壮丽史诗的序章,它激发了我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评分阅读《地球:从诞生到终结》的过程,是一次不断刷新认知的旅程。书中对于未来地球演变趋势的展望,更是引发了我深切的思考。作者在分析地球可能面临的挑战时,并没有采取简单悲观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审慎分析,探讨了各种可能的场景。无论是关于小行星撞击的风险,还是地球内部动力学的变化,亦或是宇宙尺度上的演变,这些内容都让我感受到地球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并存。书中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意识到,我们作为地球的居民,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过去和现在的地球,更是关于地球的未来,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地球的理解,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与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和谐共存。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厚重的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沉浸式的时空旅行。作者在讲述地球的演变历程时,并没有止步于枯燥的数据和理论,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生动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描述板块构造时,作者将地壳比作漂浮在岩浆海上的巨大拼图,板块的碰撞、分离、挤压,其过程的动态感和力量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当谈及生物大灭绝事件时,那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以及之后生命的重新崛起,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部分,从冰河时代到温室时期的交替,作者详细阐述了各种驱动因素,以及这些变化对地球生命形态产生的深远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地球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其复杂性和脆弱性。每一次的翻页,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仿佛解锁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地球的秘密,也让我对人类在地球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