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一角的小阁楼里,住着一只叫做阿班的猫,他是个钟表匠。
阿班遇上一个难题:他答应客人隔天就把一只咕咕钟修好,但是这个咕咕钟的零件很少见,没办法立即到货。他想抓一只会咕咕叫的鸟来,放到钟里头试试。
他费尽力气,却一只也抓不到。不过,和善的阿班从不欺负鸟儿们,所以牠们把阿班当作好朋友,想帮他的忙。
最后阿班想了一个很棒的解决方法......
本书为比利时童书绘本,中英对照,风格清新,值得关注。
作者简介:
伊莎贝˙马夸(Isabelle Maquoy)
西元1963年出生于比利时。
从小就是个不爱玩洋娃娃、喜欢打扮成牛仔和印第安人的女孩。
除了和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交朋友、在营火上煮蒲公英,小时候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阅读。
十年来在书店任职,并唸故事给大朋友小朋友听。
年轻时写过不少未发表的杂文,后来为许多画家及摄影师的作品创作诗文。
绘者简介: 大卫˙梅尔维尔(David Merveille)
西元1968年出生于比利时。
为知名童书创作者,并为欧美各大报章杂志画插画,也常为不同机构或活动绘制海报、明信片,设计书籍及CD封面等等。
他的绘画风格清新,用色独特,作品具有特殊的梦幻气息。
现任教于布鲁塞尔圣吕克学院(St-Luc Institute)。
天啊,我最近才入手了《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简直是相见恨晚!当初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那个复古又精致的书名吸引了,后来一翻开,发现它不仅仅是名字好看,内容更是精彩绝伦。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将中文和英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对我们这种既想提升中文阅读能力,又想在英文世界遨游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天赐福音。我常常在阅读中文部分时,被那细腻的文字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吸引,然后转到英文部分,又能在另一种语言的韵味中再次品味故事的深层含义。这种双语对照的设计,不仅让我随时能够查阅不理解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语言视角去理解同一个故事,发掘出中文原文和英文译文之间微妙的差异和互补之处。有时候,中文的含蓄和意境,在英文的直白和准确中得到了另一种诠释;反之,英文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又让中文的某些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评分读《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奇妙旅程。我一直对那些关于承诺、信任和坚持的故事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似乎就恰好击中了我的“软肋”。当我在中文部分读到那个钟表匠如何用尽一生去守护一个承诺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悲壮,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辉。然后,我转向英文部分,那些描写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的文字,又赋予了我一种更为坚定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细节时使用的语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显得那么到位。例如,在描绘钟表匠每一次细微的调整时,中文的“一丝不苟”和英文的“meticulous precision”相得益彰,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那双布满皱纹却依旧灵巧的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讲述了那个钟表匠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诱惑时,是如何坚定自己的初心的。中文的描述充满了东方哲学式的沉静和内敛,那种“不为物欲所动”的气度,让我肃然起敬。而当我看英文版时,我看到了“unwavering commitment”和“steadfast resolve”这些词语,它们以一种更为直接和有力的方式,展现了这个人物内在的力量。这种语言上的对比,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信守承诺”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
评分自从读了《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变得更加灵活了。我以前总觉得,学好一门语言,就是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我常常在阅读中文版本时,感受到那种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表达,然后切换到英文版本,又会发现那种精准而逻辑性强的描述。这让我意识到,不同的语言,往往带有不同的文化印记和思维模式。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独特之处,也让我对“沟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把《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推荐给了我很多朋友,大家都赞不绝口。特别是那些和我一样,平时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双语的人,这本书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神器”。我记得有一位朋友,她之前对英文的阅读一直有些畏难情绪,但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她告诉我,通过中文的引导,她对英文的理解豁然开朗,甚至开始主动去探索英文版的更多细节。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如此,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对中文文学的喜爱和对英文世界的探索,让我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而是充满了乐趣和动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叙事上没有因为双语对照而显得碎片化。故事的整体性非常强,情节的推进也十分流畅。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时间维修的段落,中文的描述充满了匠人精神的细节,那种对机械运作的精准把握,让我看得如痴如醉。而英文的叙述,则用了一种更加科学和工程的语言,让我对钟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种语言上的“互补”,使得故事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语言学习,更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从多维度的视角去体验和理解这个故事。
评分《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它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故事的书,更是一本引导思考的书。故事中的那个钟表匠,他不仅仅是在修理钟表,他更是在修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修理社会道德的缺失。当我在中文版本中读到他内心的挣扎和选择时,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挣扎,而英文的描述,则以一种更具力量的方式,展现了他最终的坚持和担当。这种双重体验,让我对“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评分我必须说,《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这本书的设计真的是太用心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中文和英文并列,而是巧妙地安排了页面的布局,让我阅读起来非常顺畅。有时我会在中文段落读到一半,遇到不确定的词语,立刻就能在旁边找到英文解释,这种即时性的帮助,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效率。而且,书中的英文部分,并不是那种生涩难懂的学术性语言,而是充满了文学性和画面感,使得即使是英语初学者,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我常常在阅读英文时,会被某个形容词或动词的恰当运用所打动,然后反过来对照中文,会发现中文的表达又别有一番韵味。
评分坦白说,我当初购买《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双语对照”这个概念的好奇,但它带给我的惊喜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翻译质量非常高,中文流畅自然,英文地道精准,两者之间并没有那种生搬硬套的感觉,而是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我甚至觉得,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双语读者的阅读体验,在遣词造句上都花足了心思。我常常在阅读时,会惊叹于某个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微妙转换,它能让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感。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在书里找到的东西都不尽相同。但《守信用的钟表匠(中英对照)》这本书,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框架,让你可以在双语的海洋里自由探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里某个关于时间流逝的段落,用中文读起来,感觉就是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无情;可当我切换到英文版时,那些精准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子,又让我感受到一种科学计算般的精确,仿佛时间本身就是一段可以被丈量的代码。这种双重体验,让我对“时间”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而且,书中的很多词汇和句式,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一本行走的字典和语法书,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提升了自己的语言功底,感觉自己像是被悄悄地“喂养”了,特别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