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起,颱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即每年針對颱商在大陸投資進行「大陸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研究,在公會大陸經貿委員會及多位産、官、學、研界等專傢的共同努力下,連續4年,將大陸各地投資環境及颱商所重視之投資問題,作一客觀詳實的評估,此調查報告不但深受海內、外颱商們的贊許,也引起兩岸政府及國際投資評估機構相當的關注。
為延續此項研究,本年度「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經過審慎的評估,特聘請前(2002)年即曾擔任本計畫主持人及顧問的呂鴻德、高孔廉兩位教授,再度主持本計畫之執行及指導,同時邀請具有策略管理及國際企業管理專長的黃銘章副教授協同主持;還有多位的産、官、學、研界先進,義不容辭地接受邀請參與,齣任執將延續前4年的調查基礎,使其具有一緻性及比較性,預期成果如下:
一、全麵瞭解大陸各城市的投資環境與風險。本研究評比的城市,2000年有33個, 2001年有44個,2002年有52個,去(2003)年則為55個,在逐年擴大評比範圍的原則下,今年訂定的目標數為65個;另曆年的城市樣本數,也從2000年的9個,提昇到今年的15個以上,以確保問捲調查結果的有效性。
二、以五等分的方式,針對65個以上的大陸城市進行投資風險評等。本研究之結果,冀能提供有興趣赴大陸投資的颱商,對其可能前往城市的投資風險大小有一基本之參考。
三、除瞭一般性的經營風險與投資風險以外,本研究還特彆蒐集大陸投資糾紛案例,本次共蒐集20個案例,並依法律過程進行案例分析,一併供大傢參考。
我一直覺得,要在大陸做生意,不僅要懂「經濟」,更要懂「政治」,還要懂「文化」。2004年的中國大陸,這幾個麵嚮的融閤與碰撞,尤其複雜。這本書的標題「兩力兩度見商機」,讓我聯想到,作者很可能是在探討,在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如何尋找和把握在不同時間節點上浮現的投資機會。2004年,是一個大陸經濟起飛,但同時也是很多遊戲規則正在形成和改變的關鍵時期。很多製度性的東西,像是法律法規、市場準入、外匯管製等等,都還在不斷的演進中。這份「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我相信一定會提供非常寶貴的在地洞察。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分析當時大陸各個區域的投資環境差異,以及不同產業的潛在風險。例如,對於一些需要大量人力或資源的行業,當時的供應鏈是否穩定?對於高科技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如何?又例如,政府的鼓勵政策是否能夠真正落實?這些都是我們在做決策前必須仔細考量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大陸當地政府、企業建立良好關係的建議,或是如何規避一些常見的法律風險,那將會是無價的。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標題「兩力兩度見商機」,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充滿瞭一種「策略性」的味道。2004年,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勢不可擋,但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在這個巨大且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精準地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這本書的「調查」性質,讓我預期它會是一份非常紮實的市場分析報告。作者在「兩力」的描述上,很可能是在探討推動大陸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製約或挑戰。而「兩度」的概念,或許是指在時間的長河中,觀察投資環境的演變,或是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區域、產業、政策)去審視。2004年,大陸正處於一個轉型的關鍵期,許多過去的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機會也在不斷湧現。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如何具體地闡述「兩力」如何作用,進而催生齣「商機」。例如,當時大陸有哪些政策利好,如何被企業傢們把握?又有哪些潛在的風險,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一份好的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不僅要指齣機會,更要誠實地揭示風險,並且提供相應的應對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例如,當時大陸的金融體係是否成熟?外資企業的權益是如何保障的?以及,企業在麵對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時,該如何有效溝通?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兩力兩度見商機」光聽就讓人好奇,尤其是在2004年這個中國大陸投資環境還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能有這麼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對我們颱灣的企業傢或是有意前往大陸發展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記得那時候,兩岸的經濟交流雖然日益頻繁,但對於對岸的實際營商環境、潛在的風險,其實許多人心中還是霧裡看花,總覺得隔瞭一層紗。這本書的齣現,我相信不僅是提供瞭一個「看到」的機會,更像是給瞭一個「看懂」的指引。書名中的「兩力」與「兩度」,暗示著作者深入挖掘瞭推動或阻礙商機的各種力量,並且從不同的時間維度(或許是不同階段的分析,或是歷史與現況的對比)來剖析。2004年,中國大陸正處於加入WTO後的初期,改革開放的紅利與挑戰並存,這樣的背景下,一份由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所構成的報告,其價值絕對不容小覷。我特別期待書中能觸及一些關鍵的麵嚮,例如當時大陸的法律法規是否完善,市場準入的條件如何,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嚮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投資決策至關重要的因素,如果本書能將這些複雜的資訊,以條理清晰、深入淺齣的方式呈現,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本可以反覆閱讀、隨時翻閱的實用工具書。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份沉甸甸的「實戰經驗」的總結。2004年的中國大陸,那是一個充滿活力,但也同時伴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市場。許多颱灣企業傢,包括我的不少朋友,在那段時間都積極尋求到大陸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然而,隔著一道海峽,資訊的不對稱,以及對當地實際運營環境的認知偏差,常常讓許多投資變得步履維艱。這本書的標題「兩力兩度見商機」其實非常精煉,它點齣瞭核心——「商機」的齣現,是基於對「兩力」(可能是內在的驅動力與外在的阻力,或是政治力與經濟力等等)的理解,並且要在「兩度」(時間的縱深,或是空間的廣度)的維度下去觀察和把握。2004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呈現齣爆炸性的增長,但同時,匯率、稅收、勞工、知識產權保護,乃至於地方保護主義等等,都是潛在的雷區。我非常好奇,作者在這份「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究竟是如何細緻地勾勒齣當時的版圖,並且是如何為我們這些「拓荒者」提供避險的策略。如果書中能有具體的案例分析,或是數據化的圖錶來佐證,那將會大大提升其可信度和實用性,讓我能夠更具體地去想像和評估,我所屬的產業,在當時的大陸市場,又有哪些「兩力」在作用,又該如何抓住那稍縱即逝的「商機」。
评分「兩力兩度見商機」,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思考,讓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究。2004年的中國大陸,無疑是一個充滿瞭機遇的熱土,但同時,它也像是一片需要小心探索的叢林,充滿瞭未知與挑戰。這份「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我預期它會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指南。作者用「兩力」來概括,我覺得可能是在探討,有什麼樣的「力量」在推動著大陸的經濟發展,又有哪些「力量」是可能限製或阻礙商機的齣現。而「兩度」,或許是指時間的維度,比如大陸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或者是指空間的維度,比如不同地區的投資環境。2004年,大陸的市場開放程度日益增加,但同時,各種投資風險,如政策變動、市場競爭、法律閤規、甚至文化隔閡,都是擺在投資者麵前的難題。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分析,比如,當時大陸主要的消費市場是哪些?哪些產業最具有發展潛力?哪些區域的政府扶持力度最大?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更深入地探討,在那樣的環境下,企業如何能夠有效地管理風險,如何與當地社會建立共贏的關係。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例如,哪些颱灣企業在那段時間成功地抓住瞭機會,又是如何做到的,那將對我們這些後來者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