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l DXP版本已经相当成熟,不但在功能与稳定性加强不少,它的整合介面更是无人能敌。像这么多功能的软体,实际上操作很简单,使用者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设定与操作,就可得到很迅速,很人性化的结果。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作者,试以学习者的角度编写了一本能在短时间内,导引读者从电路图到电路板设计都能一手掌握的实务教材,其中包含七个单元及三个附录,每个单元都是完整的范例,且每个范例都是从电路图到电路板设计,一气呵成,让学生学到的都是职场上所需的实用技巧。而第三章探讨零件设计,其中包含数个常用的零件,每个零件都是从「data sheet」、电路图零件设计到电路板零件设计,最后还谈及整合式零件库的制作,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集中并重复练习同样的专案,相信学习效果将可以非常显着。
随书附赠
电路板设计DVD教学影片
第一章 跑马灯
第二章 无稳态多谐振盪器
第三章 零件设计
第四章 个性化LCD设计
第五章 阶层式电路图设计
第六章 多层板设计
第七章 电路板CAM输出
附录A DXP 2004系列简介
附录B DXP平台简介
附录C 禾宇雕刻机操控简介
哇,光看到書名《例說DXP 2004》就覺得很有時代感!我還記得那時候,大家對數位轉型(DXP)的概念還在摸索階段,很多東西都像是霧裡看花。這本書的出現,如果能用「例說」的方式,那就太棒了,因為光講理論常常讓人覺得空泛,有實際的案例說明,才能真正理解DXP在實際企業運營中是如何運作的。不知道裡面有沒有提到當時一些很夯的技術,像是ERP系統的整合、CRM的應用,或者是當時大家都在談的電子商務平台如何與後端系統串接? 2004年這個時間點,台灣的產業結構也正在轉型,很多傳統製造業也面臨著數位化的挑戰,我很好奇這本書的案例是否涵蓋了不同產業的應用,像是電子業、傳產、甚至是服務業?尤其對於當時的企業決策者或是IT部門的同仁來說,這本書大概就像是一本救急的指南吧?能夠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和參考指標,幫助他們少走彎路。而且「例說」的寫法,也很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好像身歷其境,親眼看到其他企業是如何克服困難,實現轉型的。希望書中有一些經典的、至今仍有參考價值的案例,讓這本書不至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得過時。
评分《例說DXP 2004》這個書名,總讓我想起當年那個數位轉型剛開始起步的年代。那時候,「DXP」這個詞可能還不像現在這樣隨處可見,大家更多的是在談論如何將資訊系統整合,如何運用網路來提升效率。我非常好奇,書中所謂的「例說」,究竟是透過哪些具體的企業案例來闡述DXP的?2004年,台灣的產業結構正經歷著一些重要的轉變,許多傳統產業面臨著升級的壓力,而新興的科技產業則在快速發展。不知道這本書的案例,是否涵蓋了不同產業的多元面向?例如,傳統製造業如何利用數位化來優化生產流程?服務業如何透過線上平台來拓展客戶?更重要的是,當時在推動DXP時,企業內部會面臨哪些挑戰?是技術上的瓶頸?人才的短缺?還是組織文化的阻力?我非常期待能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企業決策者是如何思考和佈局的。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不僅在於它提供了多少技術細節,更在於它捕捉了一個時代的脈動,並透過實際的故事,展現了企業在面對數位變革時的勇氣與智慧。
评分「例說DXP 2004」,這幾個字串在一起,勾勒出一個我想像中的重量級出版品。我一直在思考,DXP這個概念,在2004年那個時間點,究竟是如何被定義和實踐的?當時的企業,可能還處於從傳統IT架構向更開放、更互聯的系統過渡的階段。這本書若能藉由「例說」的方式,深入探討當時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系統整合的難度、數據孤島的挑戰,以及如何將傳統的業務流程與新興的數位工具相結合,那就太有啟發性了。我尤其對書中可能呈現的「案例」充滿好奇。這些案例是來自不同產業的嗎?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它們在導入DXP時,分別遭遇了哪些獨特的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2004年的技術條件和市場環境,與現在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書中探討的解決方案,或許在今天看來已經不新鮮,但它所蘊含的思維模式、方法論,以及面對變革時的策略,很可能依然具有跨時代的價值。我猜測,這本書大概能讓讀者看到,在那個數位化尚在萌芽的年代,台灣的企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更現代化的運營模式的。
评分讀到《例說DXP 2004》這個書名,我腦中立刻浮現出很多畫面。2004年的台灣,應該是網路泡沫過後,大家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將資訊科技真正融入企業營運的時期。那時候的DXP,可能和現在我們理解的「數位體驗平台」或「數位轉型」的概念略有不同,更偏向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系統的整合。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書中的「例說」究竟會有哪些內容?是關於企業如何建構內部資訊系統的整合?如何利用當時新興的網路技術來優化客戶服務?或是如何在供應鏈管理上導入數位化工具?由於是「2004年」這個時間點,書中的案例很可能反映了當時台灣產業的真實面貌,例如製造業面臨的挑戰,或是服務業如何開始擁抱網路。而且,我很好奇,當時的企業在推動DXP時,會遇到哪些與現在不同的技術門檻和管理思維?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提供最前沿的技術,而在於它為我們保留了一個時代的印記,讓我們能看到企業在數位化浪潮初期是如何摸索和前進的,這對於理解數位轉型這條漫長道路的演進,非常有幫助。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例說DXP 2004》,讓我瞬間回想起當年那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那時候「DXP」這個詞彙可能還不是那麼普及,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 這些名詞。然而,書名中的「DXP」顯然有更廣泛的涵義,它很可能代表著一種更全面、更整合的企業數位轉型戰略。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針對「2004年」這個特定時間點的背景分析,因為那時候的科技基礎設施、網路普及程度、以及企業對數位化的認知,都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在那個年代,要推動一場成功的數位轉型,肯定面臨著許多獨特的挑戰,比如技術的成熟度、人才的缺乏、以及組織內部的抗拒等等。如果書中能透過生動的實例,細膩地剖析這些在當時是如何被克服的,那將極具參考價值。我甚至可以想像,裡面的案例可能是一些台灣當時領先的企業,它們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數位浪潮中尋求突破。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提供最新的技術前沿,而在於它捕捉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並藉由實際的企業操作,為後來的數位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