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的,其实不是地点,而是当地的人情。」只身走访内外蒙古、新疆、甘肃、西藏、云南、贵州、海南……,足迹遍及大陆四十五个少数民族聚落的郜莹,十几年来,之所以对边疆少数民族情有独钟,即在于,总能在每次探访旅程中对他们质朴、热情的民族文化,华丽鲜明的民族服饰,以及浓郁的生活情味,留下深刻的感动。因为,每一份感动,无不来自于行旅中每个接触到的,各色各样不相识的“朋友”。在《寻找最后的香格里拉》中,郜莹游走于云南昆明、大理、丽江、卢沽湖、西双版纳等地,亲临其境体验这些边境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社会型态与家庭结构,还有闻名于外、各具特色的市集。例如,在卢沽湖,被学术界视为母系社会遗迹的「走婚制」,男人「夜半来,天明去」,而女人当家的社会型态,作者点出其不得不必然的背景;已有三百年历史的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引以为傲的集市,各方商贾云集,一摊接一摊,绵延有十里长。人称:「没到过三月街的人,不知人间之富丽。」可见其盛况;还有,云南着名小吃,当年让康熙帝龙心大悦因此御赐为“清方臭豆腐”美名的「烧豆腐」,令人读之更是垂涎……
作者简介
郜莹
曾任电视、广播节目制作、主持人。自民国七十八年起,只身走访内外蒙、新疆、甘肃、西藏、云贵、两广、海南、陕西、山西、四川、东北三省等少数民族地区与黄河流域,先后达二十二次,是国内唯一走访五十四个大陆少数民族的文艺工作者。着作有《因缘人间》、《想要一颗心》、《少食多滋味》等十余种。曾经获得中国文艺协会报导文学奖,并以警广「民族的花朵」节目荣获八十五年广播文化特别报导奖及优良节目奖。
这本书给我的体验,是一种静默的跋涉,它没有激昂的号角,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每一步都带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意味。作者的文字,与其说是在讲述故事,不如说是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内心的探索。它就像是藏在层层迷雾中的宝藏,需要你耐心地剥开,才能发现其真正的光芒。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时间”的描绘,它不是简单的流逝,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循环,每一次的消逝都孕育着新的开始,每一次的沉淀都滋养着更深的理解。这种对时间观念的重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那些在时间长河中被遗忘的,却又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并没有试图给你灌输任何道理,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你去感受,去体悟。它更像是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你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你有机会去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你与周遭世界的联系。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到如释重负,反而是一种被触动后的沉思,仿佛灵魂被唤醒,开始了一场更加深刻的自我追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与其说是情感上的,不如说是哲学层面的。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一直以来对“存在”的理解,那种习惯性的、被社会定义和塑造的存在方式。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去质疑。书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仿佛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隐藏着宇宙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片段,那种若即若离,那种彼此的理解与误解,那种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方式,都让我感同身受,也促使我去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态度。这本书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认为的“真实”,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它没有提供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思考的起点,一个让你愿意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可能性。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知识上的“匮乏”,但这种匮乏并非是沮丧,而是一种被激发出的渴望,渴望去了解更多,去探索那些尚未触及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独自一人站在海边,感受着海风的吹拂,听着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它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戏剧性的情节,但它却有一种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情感的力量。作者的文字如同温柔的海水,缓缓地将你包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孤独”的描绘,它不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而是一种独立思考和自我发现的空间。书中那些人物的内心独白,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以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这本书没有给我带来直接的答案,但它却给了我一种思考的方向,一种让我愿意去深入挖掘自己内心,去寻找那些隐藏在喧嚣之下的真实的声音。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触动,仿佛灵魂被洗涤了一般,变得更加清澈和明悟。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近乎禅意的姿态,缓缓铺陈开来,读起来有一种涤荡心灵的宁静感。它不像很多书那样急于抛出所谓的“主题”,而是像一位老友,在你疲惫的时候,陪你静静地坐着,不急不躁地聊着,却不知不觉间,为你打开了新的视野。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但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直抵人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时间”的理解,它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如同潮汐一般,有涨有落,有深有浅,每一次潮落都带走一些,又悄悄留下一些痕迹。这种对时间的体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仿佛放慢了脚步,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以及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弥足珍贵的东西。这本书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你去放空自己,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微而深刻的瞬间。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它所传达的那种力量,却比任何轰轰烈烈的事件都更加持久和震撼。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包袱,重新获得了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某个久违的、却又从未真正到访过的远方。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坐立不安的故事,而是更像一场舒缓的、带有微风的跋涉,每一步都踩实,带着一种宁静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所用的那种细腻笔触,不是简单地罗列色彩和形状,而是将景物融入了某种情绪,让读者的感官也被一同唤醒。那种光影在叶片上跳跃的感觉,那种雨滴落在泥土上散发出的气息,仿佛都能穿透纸页,扑面而来。它让我想起曾经在某个午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任思绪飘远,却又不感到孤单。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将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变得鲜活起来,让我反思自己与世界、与内心深处的联系。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柔软的、渴望被触碰的部分,提醒我们,即使在喧嚣的世界里,也要留给自己一片宁静的角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探索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读完它,我并没有一种“故事讲完了”的怅然若失,而是觉得,这场旅程才刚刚开始,我带着这份平和与感悟,继续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