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书编辑由来:教育部在民国九十三年九月宣布,为深化认识台湾,九十四年起,国中基本学力测验社会科「涉及台湾生活时空环境的素材」命题百分比,至少要达到50%。「台湾主体性」将强烈呈现于国中基本学力测验。因此,笔者即针对这命题原则着手编写本书。
二、 本书编辑依据:本书是根据「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参照国立编译馆出版的《认识台湾》,统合各版本内容编写而成,符合「一纲多本」之精神。
三、 本书特色:本书适用于国三总复习阶段。每一单元均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摘要,採系统化整理,以表格方式清晰呈现;第二部分为动手试试,收录基本学力测验历届试题,以及根据基本学力测验题型及命题新趋势而设计的试题,可供同学练习。
四、 本书研读:「一纲多本」的九年一贯新教材,虽然各校使用的版本各不相同,在九十四学年度起的国中基测命题上,是根据教育部订定的课程纲要「能力指标」来出题,而非直接从某版教科书来命题。所以,学生只要读通各版本中相似内容即可,学到了基本能力,就足够应考国中基测。本书编写的方针即採取各版本共通及未来命题所参考或强调的内容为主。
作者简介
刘河北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毕业/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
【经历】现任国立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现任台芝文化事业高中历史全方位讲解主编
现任华文网讯息中心pbook&ebook之历史科总召集人/现任鸿渐文化历史科丛书总编辑
曾任联合工专讲师,政大空中行专讲师/曾任中兴中学历史教师
曾任王云五年谱编纂/任南一书局、新超群丛书及速易通系列讲义历史科主编
说实话,以前我读关于台湾的书,大多是旅游攻略或者历史科普,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认识台湾》这本书,填补了我一直以来的空白。它没有大肆宣传台湾的“名山大川”,而是把我带入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小地方”。比如,书中对一些老街巷的描写,细致入微,仿佛能闻到那里的气味,听到那里的声音。它不只是告诉你这里有什么,更告诉你这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台湾的集体记忆”的梳理。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去挖掘这些事件是如何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共同的回忆,甚至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思想。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作为台湾人,其实都活在某种程度上的“集体记忆”中,而这本书,恰好帮助我梳理和理解了这份记忆的构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理解,从“知道”升级到了“感知”。
评分《认识台湾》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台湾史记”,只不过它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而是将视角下沉,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它让我看到,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每一个政策的调整,最终都会反映在普通人的身上,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书中对于不同世代台湾人的生存状态的描绘,让我深有体会。从早期的筚路蓝缕,到后来的经济腾飞,再到如今面对的挑战,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印记。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身份认同”这个议题的探讨。它没有回避敏感,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呈现了不同观点和经历。这本书让我明白,台湾的“认同”并非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议题,是无数个体选择和历史进程共同塑造的结果。读完之后,我不再仅仅将台湾看作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看到了它背后那无数鲜活的面孔、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选择。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和尊重这种复杂性。
评分《认识台湾》这本书,让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但这次是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台湾很了解,毕竟从小在这里长大,走过大小街巷,尝过无数在地美食,也感受过这里的风土人情。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外来者”的细致和好奇,重新勾勒出了我熟悉的这片土地。它不仅仅是罗列地名、介绍景点,而是试图去挖掘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细节,比如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或是某个小镇特有的生活节奏和居民的性格特质。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原住民文化的探讨,不只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各个族群的习俗、神话传说,甚至是对现代社会影响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里,却对其中一部分的理解如此浅薄。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台湾的政治演变和社会运动,那些历史课本上简略带过的事件,在这里被赋予了更鲜活的生命力,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和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虽然有些内容我可能不完全赞同,但它促使我更深入地去思考,这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没有给我答案,但给了我无穷的提问。
评分《认识台湾》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重新点燃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心。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台湾了,毕竟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但这本书却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一种耐心而温和的口吻,给我讲述了我未曾留意的故事。它不是那种一眼望去就让你惊叹的宏大叙事,而是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涓涓细流。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台湾特色”的挖掘,它没有去模仿什么国际潮流,而是深耕于本土文化,展现出台湾独有的魅力。比如,书中对一些传统节庆的描写,不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到节庆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它如何与现代生活融合。它让我看到,台湾的传统文化并非陈旧的博物馆藏品,而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台湾更深层的灵魂。
评分刚拿到《认识台湾》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期待,以为不过是另一本走马观花的旅游指南。毕竟,要全面“认识”一个地方,岂是区区几百页文字就能概括的?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避开了那些被过度消费的网红景点,转而将镜头对准了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乡野田间的“小确幸”。比如,它描绘了一位老奶奶如何坚持手工制作传统糕点,那份匠心和对技艺的传承,读来让人动容。又比如,它记录了某个偏远村庄如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脸上洋溢的满足感,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近乎文学性的笔触,去捕捉台湾的“生活气息”。它描绘了清晨市场里熙攘的人声,午后咖啡馆里慵懒的阳光,以及夜晚夜市里弥漫的烟火气。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台湾最真实的底色。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台湾人的人情味”的描写,它没有刻意拔高,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淳朴的善意和互助。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生活了多年的这片土地,也更加热爱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