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最卓越的性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最完整、最容易入门的精选作品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祥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音声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在阅读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的时候,感觉上你和他就好像朋友,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坐在公园里谈人生、谈内心的问题、探究存在的本质。你不懂人生为什么充满困难?为什么人类高度发展的心智反而让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使得每天的日子都变成一种折磨?也许人们会上教堂、追随政治或宗教领袖,但在日常生活中内心还是充满着扰动;某些时刻也许会出现短暂的喜悦或快乐,但生活始终佈满着乌云。
但在《生命之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不会告诉你答案,他只提出问题,因为一旦你了解问题便能得到解答。实相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只有如此,人们才有可以在生活里展现出这最深的实相;你可以在每一个剎那的思想、关系、言语、姿态、微笑及泪水中发现它,如果我们都能发现它并且活出它,那么我们就会变成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人
本书是克氏作品的精选集,许多内容是台湾读者过去从没机会阅读到的。对尚未接触克氏思想的人来说,本书是内容最完整、最容易入门的默观题材。对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本书釐清了许多克氏教诲中读者容易感到困惑及曲解的部分。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1895-1986)
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卓越的性灵导师,他在十四岁时被「通神学会」的通灵人认为是拥有最纯净灵光的弥赛亚候选人。1925年他悟道,但四年后他解散了信徒为他成立的宗教机构,退出「通神学会」,并且宣布有生之年不再成立任何形式的组织,他认为,真理不存于任何人为的组织中,纯属个人的了悟。舍弃所有的形式之后,克氏真正开始光华四射,走遍各国演讲、传播他的教言,帮助人类从无端的恐惧和无知当中彻底觉醒和解脱。赫胥黎、亨利.米勒、卓别林等当代重要知识份子都乐于与他交游。自愿追随的门徒将克氏的教诲整理、纪录后出版成70多种着作,流传至今。
译者简介
胡因梦
名演员、作家与译者,现从事身心灵的整合研究与治疗。近二十年来,胡因梦引介多位心灵导师至华人世界,如:克里希那穆提、肯恩.威尔伯、佩玛.丘卓及阿玛斯等。译作有:《与无常共处》、《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存在禅》、「钻石途径系列」(以上均为心灵工坊出版)、《克里希那穆提传》、《恩宠与勇气》等近二十本书。
导言
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克里希那穆提在一九三四年曾经说过:「你为什么只想做书本的学生,而不想做人生的门徒?若是能在周遭的环境里发现孰真孰假,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实相。」他不断地指出,只有这本思想无法操纵的「生命之书」,这本永远在变化、充满活力的着作,才是值得阅读的。其它的都只是二手资讯罢了。无穷的经验、深植于内心的恐惧、焦虑、痛苦、快乐及人类数千年来所累积的信念,全都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克在演讲时通常以「聆听」这个主题做为开场,接着便提出讲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涉及的则是自然浮现的人生议题。本书便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编排的。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间克的大限已近,这时他的讲题开始转向创造及全新的生活方式,本书也有跟这些主题相关的文摘。
他的视野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情境,人生的每一个面向在他的眼底都是息息相关的。本书呈现出每週七个不同的主题,读者若想深入探索其中的任何一个主题,欢迎你查阅与它们相关的原始着作。
一九二九年克展开了他此生的公开演讲,赫胥黎形容他的见解是「真正的大家之言」。他对于实相及自由本质的探讨,结集成了畅销数百万册的演说及对谈?,目前已经译成四十国语言。
克虽然生性害羞与谦逊,却不厌其烦地为大众宣讲了数千回没有草稿的演说,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任何人都可能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发现每个当下的实相。他的演说涵盖了个人及社会所有冲突的根由。完整而深入地觉察我们每个当下的行为,乃是转化我们自己以及社会的必要行动。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要演说,他想达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他答道:「我想告诉你们的,或许只是去发现实相是什么,但不是经由某种修行体系而达成的。若是能靠自己去探个究竟,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在生活里展现出这最深的实相……。实相是无法累积的,凡是能累积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衰萎,而实相是不会衰萎的。你可以在每一个剎那的思想、关系、言语、姿态、微笑及泪水中发现它。如果你我都能发现它,并且活出它来──活出它就等于是发现它──那么我们就不会变成肤浅的传教士;我们会变成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我想这就是我要演说的原因,或许这也是你们会来听讲的原因。」
「这些演说只提出问题,但不给予解答。因为了解问题就能得到解答。」人们经常向他提出问题,他的回答永远是:「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方式往往能启动人们探索的意愿,而不是立即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对克而言,去推敲一个问题可以为探索带来动力,因此本书的文摘应该被视为向读者提出的问题,而非立即到手的答案。
克曾经说过:「这些演讲的目的是为了与听者交流,而不是灌输一堆的观念。观念永远无法改变我们的心,也无法带来真正的领悟。如果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层次上达到真正的交流,便可能出现超越传教的深度理解………因此这些演说不是在有意无意地说服你们或劝阻你们。」克演讲的风格非常简单,他既不想做上师,也不想做循循善诱的宗教导师,更不属于任何组织或教派,但人们越来越渴望听到他清晰而原创的教诲。他过世之前的演讲对象已经遍及欧洲、北美、南美、澳洲和印度。
本书节录了一九三三至一九六八年间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演说、对谈及着作。克的第一本畅销书《教育与人生的意义》,乃是在加州?欧亥的一棵老橡树下完成的着作,第二本书《最初与最终的自由》,则是在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间由哈波与罗出版社发行的。
《生活导论》则是克在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五年间以手写的方式纪载下来的,内文在出版时未更动过一字。这本书是克氏与前来探访他的友人的对谈日记,因此你会有一种和朋友一起无惧地探究人生的感觉。书中的这几篇文摘,约略地描述了当时的地点、景观和周遭的动物,从大自然的美景逐渐转入对内在的困惑、焦虑及信念的探索。某些访谈录并没有收在《生活导论》的三本集子里,所以在本书中它们是第一次出现。
《迎向人生》及《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都是由克氏的友人玛丽?乐琴丝在一九六三至一九六四年间编撰的,负责发行的出版社也是哈波与罗。这两本书是克氏与年轻人的问答纪录,现在已经被视为宗教和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人们理解实相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克从不认为自己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和必要。某回他对听众说:「讲者的话语本身并没有什么重要性。真正重要的是,听者的心必须毫不费力地觉知自己一直处在理解的状态。如果不了解而只是听一些表面的话语,那么我们势必会带走一堆的概念,然后便根据它们而建立日常生活的模式,过着所谓的精神生活。」
一九八一年他曾经说过:「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坐在公园里谈人生,谈内心的问题,探究存在的本质,并且严肃地问自己人生为什么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们高度发展的心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好像只是为了生存似的?每天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折磨?也许我们会上教堂、追随一些政治或宗教领袖,但日常生活总是充满着扰动;虽然某些时刻也会出现短暂的喜悦或快乐,但生活始终佈满着乌云。你和讲者是本着朋友的情谊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因此彼此的心中有关怀,有诚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可能活在没有烦恼的状态里。」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质感,封面是那种淡雅的蓝色,上面印着一些淡淡的金色线条,感觉很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收到的时候,包装也很细致,完全没有磕碰的痕迹。打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非常棒,不是那种光滑得有点滑腻的感觉,而是带着一点点自然的纹理,翻阅起来不会有廉价感。内页的排版也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而且,它采用的是那种可以180度平摊的设计,这点对经常需要边看边做的读者来说太友好了,不像有些书一翻就合上,很恼人。书的整体大小也很适合携带,放在包里不会显得太笨重,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翻阅。我特别喜欢它的标题“生命之书”,感觉就充满了力量和智慧,而“365日的静心冥想”更是点出了核心内容,让我充满了期待。光是看这本书的外观,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迫不及待想开始我的静心之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的“陪伴感”。它不是那种会强硬地灌输你什么道理的书,而是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在你身边。每天打开一页,感觉就像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小时光。里面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直击人心,用一种非常平和、包容的方式,引导你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去感受当下的存在。我发现,以前那些困扰我的小烦恼,在每天的阅读和反思中,好像慢慢地就化解了,不再那么纠结。它让我学会了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有时候,即使只是读到一句话,也能带来一阵清流,让紧绷的心弦得到舒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最看重的。它不是速效药,而是滋养心灵的甘露,一点一滴地滋养着我,让我变得更加平静和从容。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冥想、心灵成长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但《生命之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并没有用那些高深的理论或者复杂的技巧来“吓唬”读者,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分享了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觉察呼吸”和“观照身体感受”的部分,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一旦开始实践,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每天只需几分钟,就能让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而且,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逻辑性,循序渐进,每天的内容虽然独立,但整体又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让人感觉是在一步步地深入探索。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平静并非来自外界的改变,而是源于内心的转化。
评分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的生活都被孩子和家务填满,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必须。每天清晨,在孩子还没醒来的时候,我都会偷偷爬起来,泡一杯茶,然后翻开这本书。短短几分钟的阅读,就像是给自己注入了一剂能量,让我能够更好地去面对一天的挑战。书中的一些内容,比如“接纳不完美”、“感恩当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对孩子、对家人、对自己都充满了愧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接纳才是成长的第一步。它让我学会了温柔地对待自己,也让我更有力量去爱身边的人。虽然无法每天都抽出很多时间,但每天一点点的积累,已经让我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内心更广阔的世界。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或者“致富”,而是引导你去发现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关于“爱自己”和“与世界连接”的篇章。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爱。而当我们开始向内探索,去关照自己的内心时,也会更容易感受到与他人、与自然的连接。这种连接感,让我不再感到孤单,也不再那么焦虑。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写下感恩清单”或者“观察周围的色彩”,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加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