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声浪中,国语文教育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利用科技整合的方式,将优美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整理,让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两者相辅相成,使资讯科技与中国的人文精神相互交流,进而为中国文学开拓新天地,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作者将平日治学、教学心得汇集成篇之旨义,也期盼与同好切磋琢磨。
此书是作者谢淑熙小姐教学、研究、论文与文艺撰述的综合结晶,且都是长期笔耕不辍,萃精凝神的学思创获,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彩的见解,值得细读推荐。例如:在国文教学与教育问题的启发上,有〈国语文教育之世界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回响〉、〈浅谈现阶段高职国文教学的困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用图书馆〉、〈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传承与革新〉、〈从九十三年四技二专统测国文试题—浅谈如何提昇国文应考能力〉、〈《尚书》常用成语考征〉、〈诗词教学研究〉、〈国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等相关篇章;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诠释上,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浅谈孝道的现代观〉、〈弘扬伦理道德,应熟读《论语》〉、〈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谈孝道的现代观〉、〈过尽千帆-漫溯《论语》故乡〉、〈中华文化与校园伦理〉等论文;在文学艺术的分析诠释上,有〈人生有情泪沾臆-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天地不全-从《西游记》看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真谛〉、〈质本洁来还洁去〉三篇文章,众美纷陈,可说漪欤盛哉!
沉潜在中国语文的教学天地,有历史的纵深、有情感的浩瀚,孔子的求仁、孟子的取义、文天祥的正气,世代相传,与日月同光。借由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引领学生开启中国文学的堂奥,给他们伦理道德的涵养,引导他们认识儒家思想的精髓,重新塑造固有文化的价值观。在诗词的教学上,那绮丽的千古绝唱,导入心田,可以怡情养性,启迪人生,进而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情操。
作者身为教师,深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之理,并且深切体认到「人生的成功,在于日积月累努力不辍的学习。」,庄子说:「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以「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的态度,来充实自我的知识领域,期盼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目标。在国文科教学生涯中,每位老师犹如掌舵之舟子,过尽千帆,引领学生驾驭着文学园地之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悠游在中国文学之源头活水中;漫溯在古圣先贤经典之话语中,期许每位莘莘学子勤启良书卷,以智慧之语、经典之言,来陶冶心性及增长见闻,进而提昇自己之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
谢淑熙 台湾省桃园县人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
曾任台北市私立育达高商国文科专任教师,现任国立中坜家商图书馆主任。
1.曾于八十三年度荣获教育部中学组人文学科教学优良奖。
2.九十三年度荣获桃园县第一届SUPER教师高中职组薪传奖。
3.八十年度获桃园县社会组爱国征文比赛第一名。
4.八十一年、八十五年、八十七年、九十三年获中华民国商业教育学会教育征文比赛第一名。
5.八十六年、八十八年、八十九年、九十年、九十一年获中华民国商业教育学会教育征文比赛第二名。
6.八十二年获中华民国商业教育学会优良着作奖。
7.八十七年获桃园县乡土语文竞赛社会组客家语诗歌吟唱比赛第一名。
这本书的名字总是让我联想到航海的壮阔和心灵的探索。《过尽千帆—向文学园地漫溯》,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诗意与远方。我一直觉得,文学就像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每个人都是一艘孤独的船,在时代的风浪中,在思想的潮流里,一次次地启程,一次次地抵达。那些“千帆”,或许是前人留下的深刻洞见,是无数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是人类情感的潮起潮落,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智慧之光。而“漫溯”,则是一种悠然、一种沉醉,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慢慢地品味,细细地体会,让文字的力量渗透进骨髓,滋养灵魂。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的港湾,或是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想象着,翻开书页,就如同扬起了风帆,驶向那未知的文学星辰大海,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宝藏,去感受文字带来的震撼与慰藉。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心之所向的旅程,一次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一次对自我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它像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召唤,让我忍不住想要去探寻。 “过尽千帆”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更是人生阅历的象征,是经历过风雨洗礼后的豁然开朗。而“向文学园地漫溯”,则将这种阅历与文字的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园地,暗示着文学是一个充满生机、需要细心耕耘和品味的地方,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堆砌。 “漫溯”则有一种随性而至,不拘泥于形式,却又带着一种深刻的感悟力。我猜测,这本书或许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审视文学作品,去感受它们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迪。或许是作者在阅读海量书籍的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独特心得,也可能是作者试图勾勒出一条通往文学内在精神的路径。我希望它能带领我,像一位悠闲的漫游者,在文学的繁花似锦中,发现那些最动人的角落,最深刻的真理,以及那些能够长久留在心底的文字。它仿佛邀请我去赴一场文学的盛宴,品尝各种滋味,感受不同的芬芳。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智者,在经历了世事变迁、看尽人间百态之后,平静地回首,并将那些深刻的感悟,化作文字的涓涓细流,滋养着每一个渴望理解生命的人。 “过尽千帆”代表着丰富的人生经验,那是时间的沉淀,是智慧的累积,是看清了世间繁华与落寞后的淡然。“向文学园地漫溯”,则意味着作者并非急于宣讲某种道理,而是选择在文学这个充满想象与情感的领域里,悠然自得地探索。园地,充满了生命力,有百花齐放,也有默默生长的野草,它包容万象,也允许个体的独特存在。 “漫溯”,更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它不追求惊涛骇浪,而是像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滋养着沿岸的土壤,也冲刷着历史的印记。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读到那种不带功利色彩的思考,那种源于生命本身、又升华于文学的智慧。我想象着,它或许能让我看到,那些看似寻常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及文学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评分读到《过尽千帆—向文学园地漫溯》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叶扁舟,在浩瀚的大海上,穿越了无数的波涛与风浪,最终抵达了一片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文学园林。 “过尽千帆”这四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是人生经历的缩影,是无数的尝试与放弃,是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最终才换来了今日的沉静与洞察。“向文学园地漫溯”,则点出了作者的意图,并非要征服文学的高峰,而是要以一种悠闲、沉醉的态度,去漫游、去品味文学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这个“园地”,可能是某个时代的文学风貌,可能是某种文学流派的精髓,也可能是作者对文学本身生命力的感悟。 “漫溯”的姿态,让我感受不到丝毫的急躁与功利,仿佛作者只是想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这片文字的花园,去感受花开花落,去聆听鸟语虫鸣,去体会那份自然而然的生长与变化。我渴望从中读到一种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一种对文字力量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真挚情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审美追求,它将宏大的生命体验与精细的文学探索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过尽千帆”,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表达,它暗示着作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经历了世事的种种考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而“向文学园地漫溯”,则将这种阅历引向了一个更加具象化的方向——文学。 “园地”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生机、色彩斑斓、也需要耐心打理和细心品味的地方,它不是刻板的学术殿堂,而是充满艺术气息和生命力的空间。 “漫溯”则是一种非常独特而自由的行进方式,它没有固定的路线,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随性而至,在文学的河流中,或激昂,或舒缓,静静地向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不受束缚的文学评论,一种基于个人感悟和生命体验的文字解读,它或许能够带领我去发现文学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去感受文字的温度,去理解那些触动人心的力量,最终,帮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