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总让人感觉像是一门艰深的学问,但生活中信手拈来,却处处可发现中药材在生活中运用的痕迹。例如女性补血要喝的四物汤、八珍汤,冬天进补的十全大补汤,坐月子必喝的生化汤等,就连现代汉方保健食品中,也融合了中药方剂,例如四物鸡精、玫瑰四物饮、逍遥饮等。 只是对于健康採取盲目的追求,囫囵吞下各种养生茶、药膳方,就能够达成健康的需求吗?其实中药不仅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等的区别,不同体质所用药材不仅不同,而且用量也是因人而异的,唯有配合季节、体质、年龄、性别等,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才能有最好的成效。 你还在自己开药、抓药、胡乱吃中药吗?要吃的安心、要发挥最大的药效,有些服药原则是必须遵守与了解的。本书囊括各种服药原则与中药材药性的介绍,是你「安心吃中药」不可不先建立的基本常识。
作者简介
林昭庚 教授
学 历:
中国医药学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博士
美国全美针灸医师(NCCA)考试及格
美国旧金山大学(USF)研究
教学研究:
中国医药大学教授
国立阳明大学传统医学研究所兼任教授
大陆福建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澳洲国立维多利亚大学客座教授
国立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高级学术顾问
医务行政: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院长室顾问
中国医药学院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辑顾问
美国加州中国医学研究院顾问
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
台视文化公司常春月刊医药顾问
中央健康保险局中医总额支付委员会委员
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委员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中医药研究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召集人
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委员
中医特考典试委员
中医药杂志编辑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
中国药理学报编辑委员
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委员
美国综合医学杂志编辑委员
中国医药学院中国医学研究所学术联谊会永久荣誉会长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医药学院董事
中华民国过敏及气喘病研究协会理事长
中华针灸临床医师协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中医临床医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华生命电磁科学学会理事
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天然药物学会理事
陈潮宗 医师
资 历:
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硕士、博士班
台北市立和平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
省立花莲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
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师针灸现代医学班结业
现 任:
中国中医临床医学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常务理事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
中医师全国联合会中医会讯总编辑
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长
着 作:
四季家庭药膳、草本养生茶饮、中医鸡尾酒减肥法、四季养生小偏方、过敏气喘四弯风、筋骨酸痛自疗法、感冒不用看医生、蔬果美妍DIY
Chapter 1 全方位认清中草药
1 如何界定「中药材」?
2 中草药有哪些特性、功能?
3 洞悉中药的剂型
4 认识中药的炮制
5 中草药的多元应用
6 服用中药的方法、原则
7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Chapter 2 常用中药全透视
1 常见药材的解析
2 常见药方的解析
3 常见药膳的解析
Chapter 3 从中药药害事件看中药安全性
1 药材为什么会产生「毒性」?
2 亮红灯的中药药害事件
3 小心暗藏玄机的寺庙药签
4 必须谨慎求证的民间偏方
5 为用药安全把关全民一起来
Chapter 4 不同族群的安全食用方
1 【孕妇篇】妈妈健康,胎儿壮
2 【一般女性篇】由内调理,美得自然
3 【一般男性篇】固本培元,雄风不灭
4 【婴幼儿篇】打好基础,健康成长
5 【青春期篇】成长关键,助力加分
6 【中老人篇】呵护关怀,老而弥坚
7 【慢性病患篇】改善体质,恢复健康
8 【日常生活篇】平时预防,疾病不来
附 录
1 生病的时候,什么东西不能吃?
2 何者不宜进补?
3 药、食配伍禁忌大解析
4中医问题上网查
《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在“中药煎煮方法”的讲解上,也做得非常细致。我一直认为,煎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无非就是加水、加火、等时间。但这本书却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介绍了不同药物的煎煮时间,例如“先煎”和“后下”的药物,以及“泡足”的意义。我这才明白,有些药物需要先煎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而有些药物则不宜久煎,否则会损失有效成分。比如,对于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物,需要先煎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而对于一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连翘等,则不宜久煎,以免香气挥发,降低疗效。书中还提到了“闷药”和“去渣”的技巧,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我曾经听过一些关于煎药不当导致药效大打,甚至产生副作用的说法,如今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细节都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不仅能够确保中药的疗效,更能避免不必要的药害,让我的每一次服药都更有信心和底气。
评分这本书对于“特殊人群的中药服用”的专题探讨,让我觉得非常贴心和人性化。我们都知道,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上也需要有所区别。这本书并没有将所有人都一概而论,而是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分别给出了详细的用药指导。例如,对于孕妇,书中特别强调了“禁忌使用”的药物,以及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胎儿的安全。对于儿童,则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以及如何选择口感更好、更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中药剂型。对于老年人,则强调了“药物代谢”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温和、易吸收的药物。而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则提醒我们在服用中药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正在服用的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药用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安全地守护生命的书。它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用药建议,让我觉得非常受用。
评分《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对于“中药不良反应及处理”的讲解,让我感到非常实用和安心。很多时候,我们在服用中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常常不知道是正常反应还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感到恐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南,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并针对不同的反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比如,如果出现轻微的胃部不适,可以尝试调整服药时间或剂量;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应该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强调了“药物过敏”的可能性,并指导我们如何识别过敏症状,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该如何应对。这种全面的风险提示和应对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中药安全性的信心。我知道,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了解这些风险,并学会如何应对,我们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我用药的道路上,时刻给予我指导和支持,让我不再因为未知而感到恐惧。
评分《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中关于“中药的储存与保管”的部分,虽然看似简单,却是我之前常常忽略的一个环节。我一直以为,只要把中药放在一个阴凉干燥的地方就可以了,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不同的中药材,其储存方式也大有讲究。比如,对于一些贵细药材,如人参、鹿茸等,需要用密封的容器保存,并定期晾晒,以防虫蛀和变质;对于一些容易吸湿的中药,如山药、茯苓等,则需要放在干燥剂旁边保存。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中药的有效期”问题,提醒我们及时检查药材,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过期或变质的中药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可能产生毒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从购买中药到最终服用,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科学的知识。只有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确保中药的品质,发挥其最佳的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种严谨的态度,也让我对中医的治病救人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读完《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中关于“中药配伍禁忌”的部分,我才真正意识到,中药的组合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过去,我总以为只要是中药,搭配在一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甚至有时会因为听信偏方,将一些看似“滋补”的药物胡乱组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重要性,也让我了解了许多具体的药物搭配禁忌,比如“甘草不能与芫花、大戟、海藻、大叶三棱、小叶三棱同用”,以及“辛夷不能与石膏、白术同用”等等。这些具体的例子,让我对配伍禁忌有了具象化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书中还详细解释了这些禁忌产生的原因,例如某些药物组合可能导致毒性增强,或者削弱彼此的疗效,甚至产生新的毒副作用。这一点让我对中药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让我明白了,了解这些禁忌,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药害,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耐心地向我传授着他行医多年的宝贵经验,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
评分初拿到这本《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带着点小小的忐忑。期待,是因为我本身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又常常因为不确定如何正确服用而感到困扰。药害这个词,更是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便是看似温和的中药,也可能因为使用不当而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我曾亲眼见过或听说过一些因为误服中药而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的案例,这让我更加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指导我安全用药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内容——中药服用须知,以及它想要达到的目标——正确用药,药害不再。这无疑击中了我的痛点,也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指导,解答我心中关于中药使用的各种疑问,比如不同体质的人该如何选择药物,中药的配伍禁忌有哪些,以及在服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用药观念,让我能够真正地发挥中医药的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让健康多一份保障,少一份担忧。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安全中医药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总而言之,《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药用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它用清晰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指导,为我们揭示了中药安全用药的奥秘。我从这本书中不仅学到了如何正确选择、服用、储存中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树立了一个科学、理性的用药观念,让我不再盲目相信偏方,也不再对中药产生不必要的恐惧。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医药的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运用中医药来保健养生,守护健康。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医药感兴趣,或者正在服用中药的人们。相信我,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对中医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利用这份宝贵的传统智慧,让健康与你我同在。
评分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部分,是关于“中药服用的注意事项”。过去,我常常只知道“饭后服用”或“饭前服用”,但对于更深层次的注意事项,比如“中药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我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则细致地阐述了不同中药的饮食禁忌,例如服用温热性药物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服用寒凉性药物时,则应避免食用生冷、肥甘厚味之品。这种“忌口”的原则,并非是简单的限制,而是为了防止食物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我一直以为“忌口”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这本书用科学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其背后的道理。此外,书中还提及了“服药期间的情绪调适”以及“避免与西药同时服用”等重要信息。例如,有些药物在情绪激动时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而一些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性。这些内容,都是我在其他地方鲜少接触到的,却对我们安全有效地服用中药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用药不仅仅是服用药物本身,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身心调理过程。
评分翻开这本《安全用药2:中药服用须知:正确用药‧药害不再》,我立刻被它直观而又详尽的编排所吸引。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艰深的理论,而是从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中药安全用药的知识海洋。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辨体用药”的详细阐述,这一点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去,我常常对“寒性”和“热性”体质的界定感到模糊,也分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而这本书通过生动的图文结合,列举了各种体质可能出现的典型症状,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自身情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讲解,更是一种实践指导,让我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自我评估,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此外,书中关于“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的梳理也让我受益匪浅。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听从医嘱或者旁人建议服用某种中药,却对其药性、药效知之甚少。这本书详细解释了每味常用中药的“性”(寒、热、温、凉)、“味”(甘、苦、辛、酸、咸)以及“归经”(入哪些脏腑经络),这让我对药物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进行初步的自我保健判断,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跟风。这种科学而系统的介绍,让我对中药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对于“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中医药发展的未来方向。过去,人们常常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之间无法兼容。但这本书却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阐述了中医药如何与现代医学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它提到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基于证据的中医药学”的倡导,这让我看到了中医药正在朝着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本书不仅关注传统的用药方法,更着眼于未来,为我们展现了中医药的无限潜力。它让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必将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对中医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