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说明如何利用水文学原理,以解决水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工程问题,并进一步了解工程设施所面临的风险。本书是以目前各大学共同授课内容为主,并检视近十年来高普考与各研究所入学考题,以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出现率,而划定本书的编辑范围。本书内容涵盖水文循环、及水区地文特性、降雨、蒸发与蒸散、入渗、地下水、降雨迳流演算、水库与河道演算、水文统计与频率分析以及水文量测方法。本书中每一节均有例题与习题,并可搭配《水文学精选200题 》学习使用。本书另附有授课教师上课之课程大纲,可作为一般课堂用讲义,或作为同学考前复习之重点整理,读者如有需要请自行至:ind.ntou.edu.tw/~ktlee网站下载档案
现职: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学系教授
学经历: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
国立台湾大学水工试验所后副研究员
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学系系主任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
高普考水文学命题委员
获奖: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教学优良教师
第一章 导论
1.1 水文学之定义
1.2 水文循环
1.3 水文模拟方法
1.4 水文学之应用
1.5 台湾地区之地文与水文概况
第二章 集水区地文与水文特性
2.1 集水区边界与河川网路特性
2.2 集水区地文特性分析
2.3 集水区水文特性分析
第三章 降雨
3.1 降雨之成因
3.2 降雨种类
3.3 降雨纪录补遗与校正
3.4 降雨分析
3.5 设计暴雨
3.6 降雨损失
第四章 蒸发与蒸散
4.1 蒸发机制
4.2 自由水面之蒸发估计方法
4.3 蒸散机制
4.4 蒸发散估计方法
4.5 减少蒸发散方法
第五章 入渗
5.1 土壤特性
5.2 土壤水份入渗机制
5.3 入渗现象
5.4 入渗量测
5.5 入渗公式
5.6 入渗指数
5.7 积水发生时间
5.8 入渗公式修正
第六章 地下水与水井力学
6.1 地下含水层与地下水
6.2 饱和含水层水份流动
6.3 定常性水井力学
6.4 非定常性水井力学
6.5 含水层特性与地下水流特性
第七章 集水区降雨迳流演算
7.1 集流时间
7.2 流量历线与集流时间
7.3 合理化公式
7.4 单位历线
7.5 瞬时单位历线
7.6 合成单位历线
第八章 水库演算与河道演算
8.1 洪水波运移特性
8.2 包尔斯水库演算法
8.3 朗吉-古达水库演算法
8.4 河道水文演算法
8.5 河道水力演算法
第九章 水文统计与频率分析
9.1 水文统计理论
9.2 频率分析理论
9.3 合适机率分佈之选取
第十章 水文量测
10.1 雨量量测
10.2 水位量测
10.3 流速量测
10.4 流量量测
老实说,我买这本《水文学(三版)》主要是因为最近工作上需要接触到一些跟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水文学出身,但对基础的原理和方法还是希望能有所掌握。这本书我才刚打开,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不过粗略翻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还是很扎实的,涵盖的知识点应该不少。我比较好奇的是,它在“地下水文学”这一块的论述会做得有多细致?因为在实际工程中,地下水的勘探、评价和利用往往是关键的一环,如果能有详细的理论指导和计算方法,对我来说会非常有帮助。而且,不知道三版在案例研究这部分,有没有加入一些台湾本地的实际工程案例?这样的话,我们读起来会更有代入感,也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不薄,估计内容量应该很可观,我打算等项目稍微告一段落后,再好好地把它啃下来。
评分收到《水文学(三版)》这本书,我第一眼就注意到它的出版年份,感觉它应该涵盖了许多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水文学的入门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深入,很多地方的解释模棱两可。这次入手这本三版,是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和巩固水文学的知识体系。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单从书的装帧和整体的专业感来说,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我特别期待书里面关于“降雨径流模型”和“水文预报”的部分,因为这些是水文学中非常核心且实用的内容。如果能有清晰的理论推导,配合适当的图表和公式解释,我相信对理解这些复杂概念会很有帮助。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水文学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应用差异,毕竟台湾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都比较特殊,了解这些对于研究和实践都至关重要。
评分哇,拿到《水文学(三版)》这本书,真的有种久违的亲切感!我记得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水文学,那时候用的还是比较旧的版本,很多概念都觉得有点抽象,公式推导也看得云里雾里。这次看到三版的消息,就立刻上网搜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有哪些更新和改进。说实话,我其实对书里的具体内容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毕竟刚拿到手,还在整理我的书架,给它找个最佳的阅读位置呢。但光看封面设计和整体的排版,就觉得比我当年用的那本要舒服多了,字体大小、章节划分都显得很用心,让人在视觉上就没那么抗拒。我猜想,三版应该会整合不少近些年水文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吧?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智慧水务、大数据在水文分析中的应用,还有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等等,这些我非常期待能在书里看到更详实、更系统化的阐述。毕竟,这个领域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一本好的教材就应该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的水文挑战。
评分这本书《水文学(三版)》到手一段时间了,虽然工作忙,还没能静下心来深入阅读,但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我从事的是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工作,平时也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水质、水量的报告,所以对水文学的基础知识一直很感兴趣,也意识到掌握这方面的理论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我之前在学校时,虽然学过一些,但觉得很多概念比较零散,这次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更完整、更系统的水文学知识框架。我尤其想了解它在“洪水控制”和“水资源评价”方面的论述。毕竟,在台湾,这两个议题都相当重要,如何科学地进行洪水预警和灾害管理,如何有效地评估和规划水资源利用,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实际挑战。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扎实的理论支持和可行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评分说真的,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环境变迁和水资源管理的新闻和报告,感觉整个社会对于水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了。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经历过几次比较严重的旱灾和水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水文学知识的重要性。我手上这本《水文学(三版)》,我还没真正开始翻阅里面的具体章节,但光从它出版的这个时机来看,就觉得非常有意义。我想,它应该会从基础理论讲到实际应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水文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发生洪灾,为什么有些地方会缺水,以及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我对书里关于水文模型的部分特别感兴趣,不知道三版有没有加入一些新的模拟技术或者案例分析,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水流在地表和地下是如何运动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知识传递,更能激发大家对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