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介绍的世界经典名画,按时代顺序自古至今依序说明,亦提供依人物名字开头字母顺序检索的方式以便读者查阅,书中不仅蒐罗自古至今伟大的作品,也有格式化的资料条目以及专家学者的赏析,对于读者而言,此书亦如一部精要的绘画史,不仅方便检索,也可纵向作一时代发展的了解。
书中不仅涵盖了十一世纪中叶至当代的所有重要绘画艺术,囊括欧洲的艺术起源和北美艺术的发韧,以及远东与中东的传统艺术,其独特的切入方式加上精美附图所提供的视觉飨宴,呈现令人摒息的多样性。
◎本书如一部绘画领域的工具书,读者设定为一般大众,尤其对艺术、美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此相关科系的学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书中採用图文併置的陈列方式,读者既可以就绘画艺术品作赏析,也可取得画作背景的进一步资料。
◎有些画作极为罕见,乃由各方费心收集而来,包括世界顶尖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和佳士得(Christie’s)与苏富比(Sotheby’s)等重要拍卖公司,以及私人收藏和现存艺术家的直接提供。
◎泰特美术馆馆长理查‧韩弗理(Richard Humphreys)专文为序
作者简介
总主编罗伯‧贝尔顿(Robert Belton)博士在多所大学教授艺术史与美学理论。现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基隆拿市(Kelowna)奥提根大学(Okanagan University College)艺术学院副院长。他曾获颁学生会法兰克纳克斯奖(Alma Mater Society Frank Knox Award)以及大专学院科学与艺术奖(Arts and Science Undergraduate Award for Teaching Excellence)两项杰出教学奖。
我一直以来对艺术都怀有一种“远观而止”的态度,总觉得那些名家大师的作品离我太遥远,自己也缺乏相应的艺术鉴赏能力。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世界名画图典》,我才发现,原来艺术也可以如此亲近,如此触手可及。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艺术的大门。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后印象派”时,对梵谷和高更的解读。不再是简单地罗列他们的画作,而是通过讲述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在现实的困苦中依然坚持对艺术的追求,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伟大。书中关于梵谷《向日葵》的描述,不再是单纯的色彩分析,而是深入挖掘了梵谷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为何会反复描绘向日葵,以及这些向日葵在他眼中所代表的生命力与希望。这种将艺术与人生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也对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艺术家灵魂的呐喊和情感的倾诉。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向导,一步步引导我走进这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不再害怕那些看似复杂的画作,而是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评分我一直觉得,欣赏名画就像品尝一杯好茶,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一些引导。这本《世界名画图典》恰好扮演了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它不是那种让你一眼望去就头晕眼花、不知所云的书。相反,它非常有条理,循序渐进地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艺术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它对巴洛克艺术的描绘,卡拉瓦乔的“光影魔术”是如何营造出戏剧性的张力,鲁本斯笔下奔放的热情和丰富色彩是如何展现生命力的,这些都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曾一度觉得巴洛克艺术太过华丽而有些疏离,但读完这一章节,我才真正理解了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不仅展现了画作本身的美,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书中的一些小知识点也很有趣,比如关于不同颜料的提炼方式,或是画家们独特的绘画技巧,这些细节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敬畏。它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艺术之旅,让我足不出户,就能游览遍布欧洲的艺术宝库。我常常会一边看书,一边在网上搜索相关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与书中介绍的时代背景相关的历史资料,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艺术的兴趣呈指数级增长。
评分老实说,我当初下单《世界名画图典》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图书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只是图个“大”和“全”,内容却浅薄得可怜。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这种“伪艺术爱好者”的一次惊喜。它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在于,它懂得如何“取舍”。不是一股脑地将所有名画塞给你,而是精挑细选中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艺术史发展脉络的作品。每一页的排版都恰到好处,既有大尺寸的画作展示,又有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我最喜欢的是它对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解读,不仅涵盖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巨匠的代表作,还很深入地探讨了人文主义思潮如何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以及画家们在解剖学、透视法等方面的创新。读到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时,我不再仅仅停留在她优美的姿态,而是被书中解释的象征意义,以及画家如何将古典神话与当时的宗教情感巧妙融合所打动。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看画,而是在学习一段历史,理解一种文化。而且,它的文字风格也十分平易近人,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艺术术语,即使是没有艺术基础的人也能轻松读懂。我常常在睡前翻几页,那些跨越几个世纪的色彩和线条,仿佛能洗涤我一天的疲惫,带来一种宁静而充实的美好感受。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让我这个平日里只关注工作的上班族,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个在台北长大,从小就接触了不少西方艺术展览的“老饕”,我得说,《世界名画图典》这本书,真的有它与众不同之处。它不是那种堆砌图片,文字充其量只写了画作名称和作者的“图鉴”。相反,它深入挖掘了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浪漫主义”的章节。那些描绘自然壮丽、个人情感爆发的作品,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不再仅仅是画面上的冲突和人物,而是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欧洲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激昂的情绪。书中对作品的分析,并非那种枯燥的学院派解读,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去解释画作中的象征意义,或是画家如何通过色彩和构图来传达情感。我之前总觉得有些作品显得过于“抽象”或“超现实”,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艺术家是在探索我们内心深处的未知,或是对现实世界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感知和表达。它不仅让我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更让我开始思考,艺术究竟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的火花,正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它激发了我对艺术更深层次的探索欲,让我觉得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觉得市面上这类“名画集”实在太多了,大多只是图个“大”和“全”,内容却浅薄得可以。但《世界名画图典》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简单地呈现画作,而是把每一幅画都当作一个故事來講。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荷兰黄金时代”的章节。伦勃朗的《夜巡》不再仅仅是一幅集体肖像画,而是让我看到了画家如何通过光影的运用,巧妙地将画面中的人物从静态的描绘中“唤醒”,赋予了他们生命力和动感。书中的文字,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艺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生动的方式,解释了当时荷兰的社会背景,画家的创作意图,甚至是一些画作中人物的服饰和道具都蕴含的象征意义。我之前对很多荷兰画作都只是“看看而已”,但读完这一章节,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个时代荷兰社会的繁荣,以及画家们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的胶囊,让我得以穿越时空,亲身去感受那些久远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我思考,让我对历史和文化产生更深层兴趣的读物。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对历史和艺术充满好奇的台北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有趣地介绍世界名画。而这本《世界名画图典》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展示画作,更注重挖掘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以及艺术家个人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超现实主义”时,对于达利和马格利特作品的解读。书中不仅展示了他们那些奇幻诡谲的画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他们如何将潜意识、梦境与现实结合,以及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读到马格利特那句“这不是一个烟斗”的画作时,我不再仅仅停留在画面的视觉冲击,而是被书中关于“再现”与“真实”的讨论所吸引。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人类存在、认知以及现实本质的深刻探索。它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带我走进这些艺术家充满想象力的内心世界,让我不再觉得艺术遥不可及,而是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和启发。每次翻阅,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思考,仿佛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世界名画图典》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我对艺术的看法,让我这个原本觉得艺术只属于少数精英的台北人,也开始感受到艺术的温暖与力量。它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将每一幅名画都处理得如同一个独立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象征主义”时,对克里姆特的《吻》的解读。书中不仅呈现了那金碧辉煌、充满装饰性的画面,更深入地剖析了画面中关于爱、生殖以及永恒的象征意义。它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更是对抽象概念、情感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表达。书中的文字,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艺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艺术理念阐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没有专业艺术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耐心和智慧,一点点引导我走进艺术的殿堂,让我不再对那些遥远的艺术作品感到畏惧,而是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每一次翻阅,我都会有新的发现,仿佛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
评分这本《世界名画图典》绝对是我近期最令我惊喜的收藏之一。作为在台北生活的我,平时虽常接触艺文活动,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而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画作百科,而是把每一幅画都变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章节。马蒂斯那大胆奔放的色彩,毕加索那颠覆传统的构图,在书中得到了非常清晰且富有启发性的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展示画作,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艺术家如何挑战当时的艺术规范,如何用全新的视角来表现事物,以及他们对色彩和形式的极致探索。读到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时,我不再仅仅觉得它“奇怪”,而是通过书中对非洲雕塑影响以及立体主义雏形的回溯,理解了这幅画在艺术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这种分析,让我从“看懂”进阶到“理解”,甚至开始尝试去“感受”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情绪和思想。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考究,大尺寸的画作配上适度的文字,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它就像一个高明的策展人,为我精心策划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与艺术大师们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评分作为一个长居台北、对艺术一直有浓厚兴趣但又自认浅薄的普通人,我发现这本《世界名画图典》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最让我赞赏的是,它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艺术流派或时代,而是以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视角,串联起了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发展脉络。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古典主义”时,对古希腊雕塑的阐述。书中不仅展示了《米洛的维纳斯》等经典作品,还详细讲解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冰冷的大理石雕塑,其实蕴含着多么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对理想美的极致追求。书中的文字,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艺术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到艺术的精髓。它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用耐心和智慧,引导我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让我不再对那些遥远的艺术作品感到畏惧,而是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
评分这本《世界名画图典》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作为一个从小就对艺术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厚重的艺术史书籍吓退的台北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赏心悦目,又能深入浅出的作品集。这本书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其精美的印刷和清晰的画质深深吸引。许多在博物馆隔着玻璃才能勉强看到的细节,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细致的展现。像是梵谷《星夜》那浓烈到仿佛要溢出画布的笔触,或是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中眼角细微的纹理,都清晰可见,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画作,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生平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我尤其喜欢关于印象派的章节,作者不仅介绍了莫内、雷诺瓦等大师的代表作,还详细解释了他们如何打破传统,捕捉光影瞬息万变的美感,以及他们对后世艺术的影响。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从单纯的“好看”升华到了“理解”和“共鸣”。那些曾经只觉得“画得真美”的画面,现在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无论是想快速浏览艺术精华,还是想深入了解某位大师,这本书都能提供绝佳的起点。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各个章节的过渡也很自然,不会让人觉得信息过于庞杂而不知所措。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仿佛与艺术史的巨匠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