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謝世忠教授1989至2003年間所發錶關及中國少數民族與北東南亞族群議題的人類學研究論文集。全書計分「國族─國傢建置」、「傣泰國族糾葛」、「方法論與倫理」、及「跨國焦點」等四部份十九專章。
書中論及國族─國傢與國傢文化形成和演變,北東南亞泰語係族群景況,中國少數民族知識解構,縱時限方法論,以及『跨越』的人文社會觀察等多種議題,是為瞭解當代中國與北東南亞跨境民族學的重要學術文獻。
序言
導言
第一部分 國族─國傢建置
第一章 「國族─國傢」、共同體、及其解構─評泰國與中國少數族群的人 類學研究
第二章 神話解析與國傢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神話詮釋的社會主義意識型態
第三章 國族─國傢的建構、範疇、與質變─中華民國陸軍第九十三師的雲南緬泰颱灣半世紀
第四章 形式資源的操控與競爭─非漢族群政治運動的生成條件
第二部分 傣泰國族糾葛
第五章 「內部殖民主義」與「對內自決」的對立─泰國國族─國傢建構過程中的北部山地族群
第六章 南紹、泰族、與雲南故國─當代中泰國族主義的競爭過程
第七章 中國族群政治現象研究策略試析─以「傣泐」為例的探討
第八章 Sipsong Panna傣泐政體辨析─一個曆史民族誌的研究
第九章 Hmong / 苗族的生存機製─力量再生的傳統與傳統力量的再生
第三部分 方法論與倫理
第十章 芮氏民族史的性質及其方法理論建構法則─兼論中國地區族群的曆史過程研究
第十一章 類含與全述 / 典型與異型─芮氏中國民族誌的半世紀
第十二章 大陸田野的學院衝擊─「人類學文化」的變遷與颱灣學者的難 題
第十三章 學術觀光與人類學田野倫理
第十四章 「中國民族學會」十五又五十評論
第四部分 跨國焦點
第十五章 根本賦與認同與族群政治─中國「漢語穆斯林」的例子
第十六章 論述、版本、與語文展演─當代「西藏議題」的意識型態文化交鋒過程
第十七章 兩個「祖裔共同體」界定傳統的再思考─北東南亞與西南中國的跨國境新議題
第十八章 「隔世」中的生活─在颱滇緬軍眷移民社區形貌
第十九章 結構與關係之外─在颱滇緬軍眷移民社區的「東南亞族群生態學」
初次接觸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便是它的學術深度。書名《國族論述: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本身就充滿瞭學理氣息,預示著這是一部嚴謹而富有思辨性的著作。我猜測作者在書中會深入探討“國族”這一概念的內涵及其在中國和北東南亞地區的具體錶現。不同於一些膚淺的區域研究,我相信作者會從更宏觀的層麵,比如曆史演變、文化認同、政治格局等方麵,來剖析國族主義是如何形成、發展並影響著這些國傢和地區關係的。特彆是“場域”這個詞,它暗示瞭一種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邊界和空間,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界定和分析這個“場域”,以及在這個場域中,中國與北東南亞各國是如何通過國族論述相互塑造、相互影響的。這本書的體量和書名給我的感覺,它可能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品讀,反復思考的作品。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在初讀之下,給我一種極強的學術衝擊力。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更像是一種宣言,宣告著作者將要進行一場關於“國族”這一復雜概念的深度探討,並且聚焦於“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這個極具現實意義和曆史縱深感的地理與文化空間。我非常期待在書中看到作者如何剝離“國族”的錶麵化理解,深入其內在的形成機製、演變邏輯以及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變異。特彆是“北東南亞”這個地域概念,它本身就包含著多元的民族、語言和文化,將它與中國聯係在一起,無疑會激發齣更多關於邊界、認同、衝突與閤作的思考。我猜想,作者在論述中可能會運用大量的曆史資料、社會學理論,甚至是一些前沿的政治學概念,來構建一個全麵而深刻的分析模型,從而揭示齣在這個“場域”中,國族論述是如何被建構、傳播、抵抗和重塑的。
评分拿到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充滿人文關懷的書名。雖然“國族論述”聽起來頗有學術性,但“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這個副標題,卻一下子拉近瞭與我的距離。我常常對中國與周邊國傢的關係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文化上既有聯係又存在差異的地區。我相信作者在書中不會僅僅停留於政治層麵的分析,而會深入到文化、曆史、社會等多個維度,去探討國族認同是如何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被塑造和理解的。我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對北東南亞地區豐富的文化傳統以及其獨特的國族敘事有深入的介紹,並對比和分析這些敘事與中國自身國族論述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理解,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國族認同如何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及它在不同區域如何展現齣獨特的生命力。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引人注目,簡潔而富有張力。書名“國族論述”四個字,在墨黑的底色上顯得格外醒目,仿佛預示著一場思想的碰撞和觀念的重塑。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份詳細的目錄,條理清晰地勾勒齣全書的論述脈絡。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目錄的劃分來看,作者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分析框架,將“國族”這一概念置於一個廣闊的地理和曆史背景之下。特彆吸引我的是關於“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這一副標題,它暗示瞭作者並非局限於單一的國族視角,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具區域性的互動和影響。我對此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界定這個“場域”,其中又包含哪些關鍵的地理、文化、政治和經濟要素。同時,“論述”二字也錶明這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陳述或文化描繪,而是包含著作者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理解當代中國與周邊地區的關係提供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洞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像一個巨大的問號,勾起瞭我對某個未知領域的強烈探索欲。它似乎在邀請我進入一個關於“國族”的宏大敘事之中,並且將目光投嚮“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這個“場域”的概念,讓我聯想到的是一種動態的、充滿博弈和相互影響的空間。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定義和描繪這個場域,其中包含瞭哪些國傢,又經曆瞭怎樣的曆史變遷?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國族論述”在這個場域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是一種構建身份的工具,還是一種爭奪話語權的武器?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中國與北東南亞地區之間錯綜復雜的國族關係,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曆史故事和文化基因,從而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這個區域的當下與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