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西藏的诗

名为西藏的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人还是说了这么一句话:「西藏对我来说不只是一种观念或一种抽象的词语;那是一个地 方——我的家。」这句话让我泪流满面。

  唯色是中国少数能用汉语写作的藏族女作家,她于2003年出版本书(原简体版书名《西藏笔记》)之后,便被冠上「政治错误」的罪名,失去了工作和居所。因为她描述的西藏太真实,她所传递的情感太真挚。

  从一幕幕藏人生活的画面开始,那飘着酥油香味的街道巷弄,那磕着长头的队伍,唯色优美精练的文笔让这一切鲜活起来,不论读者对西藏的认识的有多深,都可以立刻嗅闻到那属于西藏的特殊气息,进入藏人虔诚淳朴的内心。

  接着她谈到了噶玛巴的故事,西藏的故事,世人心中的圣域,和现今的景况。那些被迫改变的,未曾改变的,在她混合着藏族和汉族的血液中,真真实实的感受。

  在唯色笔下,西藏是一首极美的诗,虽然这美丽中无可避免地笼罩了哀愁。

  西藏历史研究学者才旦旺秋说,「无论在哈佛广场,还是在北京街头,我们都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各种描写西藏和讨论西藏的书籍。然而在读唯色的作品时,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影子。我常对那些想了解西藏的朋友说,如果想近距离地感受今天的西藏,应该看唯色的作品。」

  唯色自许做个「见证者」。对于西藏,如果我们想知道的不仅止于外人眼中浮光掠影的美,如果我们想了解那有着天堂高度的香格里拉是否仍然存在,唯色的文字能让我们听到西藏内在的声音。

作者简介

唯色(Woeser)
  女。藏人。1966年出生于「文革」中的拉萨。籍贯为藏东康地的德格。1988年毕业于成都西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曾长期在拉萨担任《西藏文学》杂志的编辑。出版作品有诗集《西藏在上》(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散文集《西藏笔记》(花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游记《西藏:绛红色的地图》(台湾时英出版社2003年出版)、图文书《绛红色的地图》(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出版)。另有诗歌、散文等选入十多种选集,在中国多家出版社出版,并被译为英文和法文。现为自由写作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Ⅰ 拉萨?拉萨!

拉萨?拉萨!——叫我如何说好?
比如,有一年藏历新年的早上,我在拉萨的转经路上追随着两百多个磕长头的僧尼,用并不高级的相机和并不出色的摄影技术,捕捉着少有的如此壮观的集体磕长头的情景——远处,八瓣莲花状的群山之巅覆盖着昨日的大雪,往上是蓝得令人心醉的晴天和大团白云,但只要将镜头稍稍拉近,都是些什么呀:纵横交错的电线,高低错落的瓷砖楼房,鳞次栉比的商店和饭馆,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连街上的行人也清一色与汉地同步的入时装束。拉萨的转经路有大半是从闹市中穿过,因此两百多个僧尼要从闹市中磕着长头,匍匐而行。有时候正好要穿过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年纪小的、差不多八九岁的僧尼(有几个小阿尼很清秀)会有些紧张、也有些好玩地咯咯笑着飞跑过去;年纪大的却目不斜视,坚定地望着前方,兀自颇有节奏地三步一个等身长头。被挡住的轿车、越野车、计程车、面包车等等车辆,大多会耐心地等候着;也有的一个劲地揿响喇叭,十分烦躁的样子。脸膛黝黑的交通警察也比平日里多增加了几位。那些为生计忙碌的人们:骑三轮的、修鞋子的、摆地摊的、搞装修的、买凉粉的(多为汉地来的民工)依然忙碌着;拉萨的老人们依然牵着名叫「阿不索」的卷毛狗或额头被染红的放生羊,在散步似地悠闲转经。也有在这个季节寥寥无几的游客模样的人在兴奋地拍照,夸张地惊叹。

我和我的朋友林洁,一个把头发剪成男孩似的、三年前来到拉萨就不想再走(当然她后来还是回去了)的北京女子,一直跟在磕长头的僧尼们的旁边。我俩都拿着相机,被他们以为是来旅游的游客。我渐渐地有些不自在了,暗自思忖:我是谁?——旁观者?观察者?还是热衷于猎奇的摄影爱好者?还是(我其实渴望成为的)见证人?还是,在族系上与他们同属一脉的西藏人?我想知道什么,记录什么,或者说穿了,仅仅是好奇什么呢?我能够从这些僧尼被破碎的酒瓶划伤的赤脚,被坚硬的水泥地面磕破的额头,以及冬日里仍流淌着汗水的脸上看出什么呢?我有时和他们说话,但我怎么可能由此便知晓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在闹市中匍匐而行,神态里有着一种抑止不住的幸福,仿佛此刻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所以他们一直微微地笑着,而这种微笑却与尘世无关。

他们已经这样磕了好几天了。先是几十个,渐渐地越来越多,那些从远方磕着长头刚到的、或已在拉萨一带云游多年的僧尼纷纷加入进去,使那年冬天的拉萨城终日被一条绛红色的河流环绕着。但听说已被勒令是最后一天了,当局很不满如此醒目的磕头长队。我是昨天才看见的。昨天正午,在娘热路口那金色的拙劣的弯弓搭箭的骑士铜像一侧,拉萨无数热气腾腾的火锅餐馆中的一个——「金尔金」,其明晃晃的蓝色玻璃门前的停车场上突然间出现了一片绛红色,那正是他们磕头至此,稍作休息并按寺院的惯例以齐声诵经的方式完成午课。这一情景引来了人头攒动的围观者,许多异族人的神情既好奇又分明满怀不解。可他们不为所动,在一位苍老领诵师的主持下,在弥散着隔夜火锅辛辣余味的餐馆门口,神情庄严地行施了佛事。值得一提的是,当他们挨肩接踵地穿过布达拉宫下面的菜市场(那是拉萨最大的菜市场),穿过堆满鲜红肉块而且肉渣正被砍得四溅的肉案,穿过盛满游弋着「拉萨鱼」或「内地鱼」的大盆小桶,先是不禁驻足,摇头咋舌,又似有些无措,这样愣了一会儿,他们突然放开喉咙,近乎吶喊一般朗诵起经文来。他们一边热烈地朗诵,一边大步向前(菜市场又挤又脏,无法磕长头),声音和动作中洋溢着强烈的情感,使菜市场里所有的人目瞪口呆。我向其中一位喇嘛打听,他说这里面充满了杀生的气味,所以要为那些被杀的众生祈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