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飞的日子,我酷爱旅行。有时一个人独行,有时身旁多了一个他,就这样踏上了异乡,从日本、美国到法国,然后是西班牙、义大利、爱尔兰、摩洛哥、喀什米尔。那些异乡的老街、老房子、老教堂,那些飘着浓郁香气的甜点舖、美味餐馆,还有充满欢笑的小酒馆,多年来就像是许许多多快乐的音符,常在我的脑海中回盪,教人不沉迷也难……。
西斯汀的天棚
我仰着颈子,一路走一路看,梵蒂冈博物馆的长廊画满了圣经上的故事与人物,那些用灿金画框围绕起来的人像和景物,彷彿带着某种重要讯息,隔了好几个世纪,在我的眼前传递着人们对天庭的信仰和礼赞。
长廊愈走愈暗,西斯汀小教堂的门就在那昏暗之后,我的心情变得好紧张,因为穿过那道门,就能看见米开朗基罗亲手绘画的礼拜堂天棚。
整个天棚都是画,整个墙壁都是画,虽然心里早预想到进来后会看到些什么,但一踏进西斯汀,结实健壮的天神天使与圣母、丰满强健的肌肉与白色翅膀……,一种米开朗基罗式的独特魅力,雄伟、壮阔、大气,就这样突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自己还是被那些铺天盖地的湿壁画给吓得愣住。等到从米开朗基罗的气概中回过神来,才想起要去细看祭坛后方的《末日审判图》,还有天棚上动人的《创世纪》……。
还记得,自己一直仰着头仰着头,看着灿烂的西斯汀天棚不知过了多久,上帝赋予亚当生命的手指在我眼前,被逐出伊甸园的夏娃亚当在我眼前,洪水来临时,载着诺亚一家航向希望与信仰的方舟也在我眼前……,米开朗基罗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脚架上,仰着头弯着腰,一笔一笔画成的天国与圣经,它们都到了我的眼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我第一次到欧洲,第一次在梵蒂冈初见米开朗基罗画的西斯汀天棚。那时一直仰着头的我,虽然已经看得很累很累了,却仍舍不得将视线从那些豪情万丈的绘画中移开。那时的我,第一次在人类创造出,美的震撼与伟大中,觉得自己像尘土般的渺小,可心里却有排山倒海的感动!
我一直忘不了那样初遇的感动,喜爱旅行的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从万象多姿的世界中,体会了一次又一次初遇的感动,并私下地认为那是一种旅途中最值得回味的珍藏。
那些令我感动的初遇,是繁华多样的,有时小至一幅画、一扇窗、一个人或一道美食,有时大至一条街或是一个市集……。它们像是许许多多快乐的音符,常在我的脑海中回盪着。
于是,我想,我该把那些旅途上的初相遇写下来,记录下那些最初的感动,可以一再回味,一直到老。
至于你∕妳,或许也曾踏在与我相同的旅途上,看过那些相同的景物,我是那么珍藏着自己与它们初遇的经历、心情与感动。
那么,你∕妳呢?是否也和我一样,在你∕妳的旅途上也有许多自己初相遇的感动?
当初被《今天不飞—空姐的私旅图》吸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书名。它太有画面感了,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穿着制服的女孩,放下手中的工作,在某个未曾被旅游杂志大肆宣传的角落,独自品味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我们常常只看到空姐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很少有机会窥探她们的真实生活,尤其是她们在工作之余,是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又是如何与自己相处的。《今天不飞》这个说法,就好像在说,即使职业让她不断地与地面告别,但内心深处,她渴望的却是“落地”的那份踏实感,是能够真正沉浸在某个地方,去感受它的呼吸,而不是匆匆一瞥。我猜想,这本书里应该会有很多关于“观察”的篇章,观察陌生的面孔,观察异域的风情,观察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我很期待,她笔下的“私旅图”,会是一幅怎样的风景,是充满惊喜的发现,还是沉静的内省?
评分《今天不飞—空姐的私旅图》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是因为书名有点意思才买的。你知道吗,当空姐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总是光鲜亮丽,到处飞,住高级酒店,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梦幻。但书名里的“今天不飞”,却透着一股子反差感,好像是在说,就算职业是飞来飞去,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想停下来,好好看看世界,或者说,好好看看自己的角落。我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私旅图”,会让一个总是被旅行包围的职业女性,想要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会不会是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在飞机落地后,一个人漫步在异国街头的风景?或者是,为了工作奔波之余,内心深处那片宁静的港湾?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可能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玩转世界的攻略,而是更像一场与自己对话的旅程,透过一个空姐的视角,去感受那些更细微、更私人的情感和体验。我尤其期待书中会不会有那种,在陌生的城市里,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或者一次突如其来的灵感,而产生的奇妙火花。毕竟,生活不就是由无数个这样不期而遇的瞬间组成的吗?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职业身份与个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书籍充满好奇。《今天不飞—空姐的私旅图》恰好就符合这一点。空姐这个职业,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流动性”和“服务性”,她们的每一次飞行,似乎都是在为他人服务,为完成既定的航程而存在。然而,“今天不飞”以及“私旅图”这些字眼,则暗示着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这就像是在说,当飞机暂时停泊,当职业的束缚暂时放下,那个属于她自己的、独立的世界才得以展开。我脑海中会想象,她会不会在某个异国城市的清晨,独自一人走向当地的早市,品尝那些最地道的早餐,或者在黄昏时分,找一个能看到夕阳的角落,记录下那一刻的感动。这本书,不像是那种告诉你“如何成为更好的空姐”或者“如何玩遍全世界”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视一个在看似规律的职业背后,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个体,如何在旅途中寻找自我,如何在这个快速变迁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定点。
评分我一直觉得,人一旦有了某种身份,好像就框住了自己。像是空姐,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制服、微笑、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但“私旅图”这三个字,立刻就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暗示着,即使是职业需要,她们也拥有自己独立的、不被工作绑架的生活。我很想知道,这本书里描绘的“私旅”,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她在繁忙的飞行间隙,偶尔抽身,去某个城市的小巷子里,寻找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静静地阅读一本书?还是说,是她在某个没有行程的夜晚,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望着窗外的夜景,回忆起家乡的味道?我常常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都像是被推着往前走,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好好感受当下。这本书,或许就是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慢下来的契机,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表面之下的,更真实、更细腻的情感。我特别好奇,在那些看起来很寻常的旅途中,是否会藏着一些不寻常的感悟,一些足以触动人心的道理。
评分《今天不飞—空姐的私旅图》这本书名,第一眼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它给了我一种很特殊的想象空间,总觉得里面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通常认为空姐就是与飞机、与飞行、与乘客打交道,她们的生活节奏似乎是被航班表和目的地所驱动的。但是“今天不飞”这几个字,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这本书要讲述的,不是工作,而是她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个体,在没有飞行任务的时候,如何去体验生活。我特别好奇,这种“私旅图”会是怎样的图景?会不会是那些在深夜的酒店房间里,她望着窗外的霓虹,独自品尝一杯红酒的时刻?会不会是她在某个城市的街头,偶然闯入一个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餐馆,品尝到令人惊艳的美味?我喜欢那些不被大众熟知,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感觉,它能够带我走进一个空姐内心深处的世界,去感受那些在镜头之外,属于她自己的,真实而细腻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