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入选--丛书.工具书类
如果你是初识图画书的新鲜人,很好奇图画书里藏着什么宝藏,经由阅读这本书,你可以获得建设性的指引。
如果你是图画书的长期读者,对图画书的故事内容一清二楚,可是面对图画,时常看不出所以然来,那么参照这本书所提供的方法,可扩展你对图画书的理解。
如果图画书是你教学上的利器法宝,例如《小羊睡不 着》可以搭配数学课协同教学、你也知道分享《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可顺道介绍莫札特的音乐,但还想知道如何逐步引导学生欣赏图画书,那么本书将提供您中肯的建议。
作者简介
珍.杜南(Jane Doonan)
受过艺术史训练,在中学教书多年。现在她以图画书的美学与表现力为题写文章、作评论和演讲,曾受邀至法国、瑞士、南美、瑞典、芬兰、美国、 澳洲和英国各地演说。她论及图画书创作者与绘图者的无数篇章刊载于国际性期刊和许多书籍当中,研究的对象远自十九世纪的约翰.坦尼尔 (John Tenniel),近到当代的莫里斯.桑达克 (Maurice Sendak),还有昆丁.布莱克 (Quentin Blake)、安东尼.布朗 (Anthony Browne),罗伯.英潘 (Robert Ingpen)、北村悟、易安.贝克 (Ian Beck)、安琪拉.芭雷特 (Angela Barrett),和莉丝白.茨威格 (Lisbeth Zwerger)。本书译者宋珮,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艺术史硕士。在大学担任「艺术欣赏」的课程时,发现了图画书的妙用,并且由于深入的接触图画书, 更加肯定了图画书的艺术价值。目前除了继续担任「艺术欣赏」与「艺术史」课程外,也从事图画书的翻译、评介与推广视觉教育的工作。
导读:图画书的必修课──图画书作品读法∕刘凤芯
前言
●整体的仔细观赏
.一个记号都不错过∕.基本的元素与构图∕.图像和传达的方式∕.适用的词汇
●仔细观察前后文本
●实际的观察行动--《小羊睡不着》和 《阴天》
.来看小羊阿武:线条∕以线性为主的构图∕形状、视点、图案
.来看《阴天》:把图画书当成物品检视∕版面∕文字叙述∕排版设计∕色彩∕
图像的类比和示意∕比例∕节奏∕临场感∕进一步的示意
●进入课堂
.没有说出的文本
.课程:第一阶段:引言∕第二阶段:想一想符号的系统∕第三阶段:学习正确的术语∕
第四阶段:视觉上的探索∕第五阶段:继续视觉上的探索∕
第六阶段:为图画加上文字∕第七阶段:阅读一本图画书∕
第八阶段:写一篇关于图画书的报告
●参考书出列
●实用术语摘要
书目索引
这本《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出发,我觉得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教”我怎么看图画书,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图画书的全新视角。我记得我以前看图画书,大概就是看看图,读读字,然后觉得“哦,这个故事挺有趣的”,或者“这个图画好漂亮”。但这本书,它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图画书背后隐藏的那么多细节和巧思。书里关于色彩运用、线条构成、构图安排的分析,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只是觉得“嗯,这个颜色很鲜艳”,但作者会告诉你,这个鲜艳的颜色可能是为了表达角色的活力,或者是烘托故事的欢乐气氛。那种由色彩传递的情感,原来可以如此细腻而强大。还有构图,书里有提到一些经典的构图方式,比如对角线构图、对称构图等等,我以前完全没有意识,现在回想起来,很多我喜欢的图画书,它们的构图真的非常有讲究,能够引导读者的视线,让故事更有节奏感,或者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收藏的那些图画书,以前只是匆匆翻过,现在我能花很多时间去品味每一页的图画,去感受作者和绘者之间那种无声的交流,那种默契的配合,简直太迷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图画书的,它更像是一种关于“观看”的哲学,教会我如何去细致地观察,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沉浸式”的图画书阅读。我一直觉得图画书是二维的平面作品,但这本书,它让我感觉到了图画书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不仅仅是分析画面上的元素,更让我体会到绘者是如何利用构图、透视、甚至是色彩的层次感,来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视觉引导线”的运用,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巧妙的线条,是将我的视线引入画面的深处,让我仿佛能够走进故事的世界。还有关于“氛围营造”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光影、色彩、以及画面的疏密程度,都能共同作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现在我再翻阅图画书,会刻意去感受那种画面的“呼吸感”,去体会它所营造出的空间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图画书的魅力,远不止于表面。
评分这本书《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彻底刷新了我对“图画的叙事性”的认知。我以前可能觉得,故事就是靠文字来讲的,图画只是用来“点缀”或者“美化”一下。但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图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叙事工具。书中分析了许多经典的图画书案例,是如何仅仅通过画面,就能够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甚至传递比文字更复杂的情感。它让我明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场景的变换,都能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叙事链”。这种“无声的电影”的力量,让我感到无比惊叹。它让我意识到,在阅读图画书时,我应该更加关注那些画面中的“叙事细节”,去解读它们所传达的信息,去感受那种“画中有话”的魅力。现在我再看图画书,会不自觉地去寻找那些“故事的线索”,去体会绘者是如何用图像来引导我的情绪,推动我的思考。这种“解码”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每一本图画书都像是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评分从这本书《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中,我学到了“倾听”图画的声音。我一直认为图画书是用眼睛看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图画书更是一种用“心”去感受的艺术。它并非仅仅是文字的补充,它本身就拥有独立的叙事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书中关于“画面语言”的探讨,让我大开眼界。它解释了线条的粗细、形状的曲直、甚至是笔触的轻重,都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信息。例如,流畅的曲线可能带来柔和舒适的感觉,而锐利的折线则可能营造出紧张或冲突的氛围。这种“无声的语言”,以前我只是模糊地感知到,但这本书,它帮助我将这些感受具象化、系统化。它就像一把钥匙,解锁了我对图画书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现在看图画书,会特别去留意那些“看不见的”语言,去体会画面所传达的“声音”,去感受那些文字之外的情感共鸣。这种“聆听”图画的体验,让我在阅读图画书时,拥有了更多的维度和深度。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色彩的感知还算敏锐,但《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色彩的更多可能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颜色很漂亮”,而是深入分析了色彩在图画书叙事中的具体作用。书里举例分析了不同色调如何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暖色调带来的温暖与活力,冷色调带来的宁静与疏离。更让我惊叹的是,它还探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理解色彩。这不仅仅是关于“好看”的层面,更是关于“理解”的层面。它让我明白,一个绘者在选择色彩时,不仅仅是在“画画”,更是在进行一种“情感表达”和“意义传递”。还有关于“对比色”和“邻近色”的运用,以前我只是觉得“颜色有些鲜明”,现在我知道,这些色彩的搭配,是为了突出画面中的某个重点,或者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力,从而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强化故事的戏剧性。这本书,它就像一个色彩的“解码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图画书背后隐藏的视觉语言。现在我再看图画书,会特别留意那些色彩的运用,去体会作者想要通过色彩传达的情绪和信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评分《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让我对“读者参与”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图画书的阅读是被动的,就是作者画什么,我看到什么。但这本书,它强调了读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鼓励读者不仅仅是“看”图,更是去“想象”,去“解读”,去“填补”画面中的空白。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留白”和“开放式结局”的讨论,让我意识到,作者在创作时,也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好的图画书,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盒子,而是一个邀请读者共同完成的故事。它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主动去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去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现在我再看图画书,会忍不住去加入自己的想象,去赋予画面更丰富的含义。我甚至会和家人一起讨论,每个人对同一幅画都有不同的解读,这种多角度的交流,让图画书的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生命力。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关于图画书的,它更是一种关于“互动式艺术体验”的启迪。
评分我非常欣赏《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因为它不仅仅停留于理论的阐述,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非常实操的分析方法。书里对于“画面构图”的讲解,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我以前看图画书,可能就是觉得“画面看起来很舒服”,但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这本书,它用很清晰的图示和案例,解释了各种构图的原理,比如黄金分割、三分法、居中构图等等。它让我明白,构图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引导读者的视线,控制画面的节奏,强调故事中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关于“动态构图”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绘者是如何通过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来营造出强烈的动感和张力,让画面“活”起来。它让我意识到,图画书的观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去“感受”画面的流动和力量。现在我再翻阅图画书,会主动去分析每一页的构图,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利用空间来讲述故事,如何通过构图来影响我的情绪。这种“主动式”的观看,让我觉得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让我对图画书的艺术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细节”的力量。我一直觉得图画书的魅力在于其直观的画面,但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画面深处的“微小世界”。书里对于“图画中的叙事细节”的分析,让我非常着迷。它告诉我,即使是画面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一个人物不经意的表情,都可能承载着重要的叙事信息,甚至是故事的伏笔。它鼓励读者去“放大”画面,去仔细观察每一个角落,去发现那些作者有意为之的“彩蛋”。这不仅仅是培养一种“找茬”的能力,更是一种“解读”的能力。它让我明白,好的图画书,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舞台,每一个道具,每一个人物的站位,都在为故事服务。现在我再看图画书,会放慢速度,仔细地去“搜寻”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去猜测作者的意图,去感受那些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含义。这种“寻宝”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每一本图画书都像是一本充满奥秘的书籍,等待我去一层层地揭开。
评分我得说,《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它对于我这个已经步入中年,但内心依旧住着一个小孩子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是个喜欢图画书的人,但总觉得自己在“欣赏”层面,好像停留在一种比较初级的阶段,就是“好看,喜欢”而已。这本书,它就像一个温和的向导,把我带入了一个更深邃的图画书世界。书中对于叙事性插画的探讨,让我明白了图画不仅仅是陪衬,它本身就能讲故事,甚至比文字更具感染力。我记得书里分析了某几本经典图画书,是如何通过画面细节来展现人物的情绪变化,如何通过场景的切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无字叙事”的力量,之前我只是隐约感觉到,但这本书帮我把这些模糊的感受清晰化、系统化了。特别是它提到的一些关于“留白”和“负空间”的运用,让我恍然大悟。原来,画面中没有画出来的部分,同样承载着重要的信息,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层次。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它更是一种关于“想象力”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图画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沉睡的童真和想象力。我现在看图画书,会忍不住去猜测作者想通过画面表达什么,甚至去尝试自己解读故事中的“潜台词”,这种互动性的阅读体验,真的太美妙了。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这本书之前,我对“图画书”的认知,停留在“给小朋友看的书”这个层面。我可能偶尔会因为某个封面或者插画风格而购买,但从来没有想过它背后可以有如此深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让我看到,图画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结合,它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是作者和绘者用图像语言进行的深刻表达。书里关于“图画节奏”的分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通过对画面分割、跨页设计、甚至是人物动作的描绘,来控制读者的阅读速度和情感体验,这种“韵律感”的营造,真的非常巧妙。以前我可能只是觉得“翻书很快”,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作者精心设计了画面的“呼吸感”,引导着读者的情绪起伏。还有关于“象征意义”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图画中的每一个小元素,可能都承载着作者想要传递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这就像是在玩一个解谜游戏,而这本书,就是给我提供了最棒的“攻略”。它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挖掘图画书隐藏的宝藏。这本书,它不仅提升了我对图画书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更加细致、更加富有洞察力的“观看”方式,这种能力,完全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