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明人辑录之「若干词人别集或词选总集所汇集成之大型丛书」,作系统之整理与分析。而目前蒐集得知之明代词集丛编,计十六种,本书则就其中四种可获见者: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朱之蕃《词坛合壁》、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与毛晋《词苑英华》等;予以归纳探讨,以凸显明代词集丛编之价值及其词史地位进而奠定明代词学研究之基础,建构整体宏观之新视野。
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绪论。说明撰写本书之研究动机与目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二章:明代词集丛编发展之背景。此章分为二节,就明代词集丛编之特质,探讨明代书籍刊刻之状况;另由明词演进脉络之分析,进而了解明代词集丛编成书之情形。
第三章:别集、选集分刻之词集丛编。此章分为二节,以目前能得见之别集、选集分刻之词集丛编为主,进行分析探讨:有专以辑录各家词人别集者,如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亦有专以汇编若干词选总集者,如朱之蕃《词坛合璧》。
第四章:别集、选集合刻之词集丛编。此章分为二节,以目前获见之别集、选集合刻之词集丛编为研究对象,加以讨论分析:有以辑录各家词人别集为多的,如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另有以汇编各词选总集为伙的,如毛晋《词苑英华》。
第五章:其余未亲见之明代词集丛编。此章分为三节,明代词集丛编,除以上第三章第一、二节与第四章第一、二节所论述者外,就国内外各图书馆之目录、索引查考,尚有收藏于大陆地区图书馆,或未经刊刻,甚或不明出处者,致难以遂得。故按「选域」,即词集丛编汇刊词选所涵括时代跨度之长短,予以归纳探讨,并将「汲古阁」所钞之词集丛编,另成一类,此等丛编本,虽无法获见原书,但冀能借此明其收录内容,以窥明代词集之全貌。
第六章:余论 — 明代词集丛编之价值及词史地位。此章分为二节,总结明代两百多年词风之嬗变,将明代词选与词集丛编作一全面观照,并从相互比对中,釐清明代选词之趋向与特色;以建构明代词论之体系,进而奠定明代词集丛编之价值及其词史地位。
第七章:结论。将研究心得作一总结,并整理、归纳全文论述之主要重点。书末并附明代词集丛编选录「词选总集」、「词人别集」统计分析一览表,以资参考对照
作者简介
陶子珍
毕业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现任教于台北市立体育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读罢这套《明代四种词集丛编研究》,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走进了明代文人墨客的词海。每一篇研究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寻宝之旅,带领我探寻那些曾经被时光掩埋的宝藏。编纂者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所收录的四种词集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词集版本的研究,这涉及到字斟句酌的细致考证,以及对不同抄本、刻本差异的敏锐洞察。这为我们理解词作的原始面貌,避免误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难得的是,研究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文本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词集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人情怀。比如,在对某位词人的词作进行分析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如何在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以词为载体抒发情感,寄托抱负。这种将文学创作置于宏大历史语境中的解读方式,让我对明代词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不同研究者之间风格的差异,也让阅读过程充满新鲜感。有的分析细致入微,如抽丝剥茧般剖析词句的微旨;有的则宏观视野开阔,将词集置于整个明代词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视角,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而鲜活的明代词坛画卷。
评分翻开《明代四种词集丛编研究》,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学术气息。本书之所以能引人入胜,首先在于其研究内容的独特性。编纂者们选取了四种具有代表性但又相对疏于关注的明代词集,通过对其进行汇集与研究,巧妙地填补了明代词学史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参与研究的学者,都带着对明代词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素养,对所研究的词集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解读”。从版本的辨析,到作者生平的梳理,再到对词作艺术手法的细致分析,无不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特别是一些研究者在讨论词集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文化思潮,以及词集作者在文坛的地位时,其见解独到,发人深省。书中的论证过程清晰明了,逻辑性强,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到研究的魅力。我尤其被其中一位研究者对某个词集所采取的“文本细读”方法所吸引,他对词句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仿佛能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书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词坛更加真实、更加丰富、也更加动人的侧面。
评分这次购得的《明代四种词集丛编研究》,着实给我带来了不少学术上的惊喜。首先,这本书的研究对象选择就极具眼光,它并非仅仅围绕着几个耳熟能详的大家,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重要的明代词集。这为我们全面认识明代词的整体图景,纠正过去可能存在的片面认知,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研究者们在考证方面的功力尤为深厚,他们对于词集的版本流传、作者生平的考订,以及文献资料的搜集,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这使得我们能够基于最可靠的史料,去理解词集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在词作分析方面,每一位研究者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学术风格。有的侧重于从思想内容上剖析词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心境的契合度;有的则更偏向于从艺术技巧上,如句法、用典、意象等方面,进行精密的梳理和评价。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些词集的理解,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启示。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某些词集在明代词史发展中所起到的“承前启后”作用的论述,这让我对明代词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明代文学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了解明代词发展脉络的著作。《明代四种词集丛编研究》的问世,简直是雪中送炭。过去,我们接触到的明代词,大多是经过层层筛选,选取的大家名家之作,总感觉意犹未尽。而这套书,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可能“不够知名”,但同样承载着时代印记的词集,其研究价值便不言而喻。我惊喜地发现,编纂者们不仅仅是把这些词集“找出来”,更是“读进去”、“讲明白”。他们对于词集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平与其词作之间的关联,以及词集所反映的当时文坛的流行风尚,都有着非常独到和深入的见解。尤其是对词集中的一些被忽视的作者,研究者们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挖掘出了他们词作中的闪光点,甚至发掘出了其在某些方面的创新之处。这让我意识到,明代词坛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接地气,虽然是学术研究,但并不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明代词的知识,更体会到了研究者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明代词学研究中一个不小的空白。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明代词的关注,往往集中于少数几位大家,如李梦阳、王慎中、边贡,或是集中于某些流派的代表人物。然而,零散的、流传不广的词集,它们所承载的时代信息、创作风貌、以及在词史发展脉络中的地位,往往被忽视。这套《明代四种词集丛编研究》恰恰抓住了这一研究的薄弱环节,将原本散落在各处、不易得见的四种重要的明代词集汇集起来,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明代词的整体面貌,理解其继承与发展,以及发掘被埋没的词坛珍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编纂者不仅完成了文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每种词集都进行了独立的、有深度的学术研究,从版本考证、作者生平、词集内容分析、风格流派归属,到其在当时文坛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这样的研究方法,既保证了史料的可靠性,也提升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对于任何一位对明代文学,特别是明代词学感兴趣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套书都是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它不仅是一份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开启更广阔研究空间的钥匙,让我得以窥见明代词坛更丰富、更斑斓的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