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本整合医学、健康与资讯管理的实用参考书。
全书以Access SQL范例介绍资料库管理系统在医学资讯的应用,
达到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最佳学习效果(随书附赠范例光碟)。
序 i
第一章 医学资讯与资料库管理系统 1
一、医学资讯的定义 1
二、医院资讯系统 2
三、资料、资讯与知识 4
四、资料库管理系统 5
五、SQL语言介绍 6
六、SQL语言的名词定义 7
七、启动SQL语言 10
八、SQL语言的指令 14
九、实作演练 18
第二章 建立顾客资料表 19
一、资料库的建立 19
二、资料表的建立方式 22
三、报表的呈现方式 29
四、结语 31
五、实作演练 31
第三章 SQL指令的介绍 33
一、SQL指令的热身 33
二、CREATE TABLE指令 36
三、ALTER TABLE指令 41
四、CREATE INDEX指令 42
五、DROP TABLE指令 45
六、DELETE TABLE指令 45
七、DROP INDEX指令 45
八、INSERT指令 46
九、UPDATE指令 52
十、DELETE指令 54
十一、简单的SELECT查询 55
十二、查询条件的使用 58
逻辑条件 58
关系条件 61
集合条件 64
通配条件 65
十三、GROUP BY项目的使用 67
十四、HAVING项目 70
十五、ORDER BY项目 72
十六、实作演练 73
第四章 资料表处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75
一、顾客关系管理 75
二、资料表的处理方式 76
三、栏位的选取或称投影 77
四、记录的选取或称选择 77
五、交集 78
六、差集 78
七、UNION联合查询 78
八、子查询的使用 81
IN保留字 82
ANY保留字 82
EXISTS保留字 83
ALL保留字 85
九、资料表的合併 87
对等合併 87
卡氏积 88
自然合併 89
Theta合併 92
本身合併 93
十、实作演练 96
第五章 医学编码的介绍与应用 101
一、编码的介绍 101
二、ICD-9编码的应用 104
三、护理资讯编码的发展 107
四、其他常用的编码 111
五、重大伤病与过敏药物 112
六、健保IC卡的推动历程 115
七、健保IC卡的储存格式 117
基本资料段 118
健保资料段(全部隐性资料) 119
医疗专区 127
卫生行政专区 130
八、SQL实作演练 132
第六章 系统开发与资料库设计 133
一、系统开发的步骤 133
二、自动筛检功能 134
三、检验检查的排程 139
四、参考完整性 145
五、自动串接更新与删除 152
六、实作演练 155
第七章 人性化的操作介面设计 157
一、选单主目录的设计 157
二、切换表单管理员 161
三、表单项目的指令功能 163
四、选单次目录的设计 167
五、实作演练 169
需求简介 169
设计说明 170
设计特色 170
简易操作程序 170
输出入格式 172
补充 177
第八章 个人数位助理与健康随身带 179
一、健康随身带 179
二、PDA简介 181
三、HanDBase简介 182
四、PDA个人健康护照设计范例 185
五、实作演练 191
第九章 电子病历、健康记录与相关法规 195
一、从HIS到HCIS 195
二、电子病历的定义 198
三、电子病历内容基本格式 200
电子病历主要内容与相关法规 201
电子病历结构需求 202
各项记录与报告的资料内容 205
护理记录的资料内容 206
医学词汇及编码需求 209
中医电子病历内容基本格式(含中医医学词汇及编码) 210
牙医电子病历内容基本格式(含牙医医学词汇及编码) 210
电子病历文件存取与安全管理规范 211
四、电子签章法 212
总说明 212
立法原则 213
条文要点 214
电子签章法全文 215
五、医疗机构实施电子病历作业要点 220
六、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 221
总则 222
公务机关之资料处理 223
非公务机关之资料处理 226
损害赔偿及其他救济 228
罚则 230
附则 231
七、医疗资讯的隐私概念 232
八、医疗资讯安全与隐私保护指导纲领草案 233
前言 234
条文内容 235
九、实作演练 238
第十章 专家系统:以巨集指令建构临床诊断辅助系统为例 241
一、专家系统简介 241
二、急诊检伤自动分级辅助系统 243
三、检伤分级的状况归类与编码 245
四、资料库的表格储存格式 249
五、知识库中的SQL指令 251
六、使用者介面的设计 255
七、巨集与推理引擎的机制 258
八、临床诊断支援系统 267
九、实作演练 273
第十一章 SQL进阶设计与资料库的安全维护 277
一、前言 277
二、SQL进阶设计技巧 278
TOP保留字 278
PERCENT保留字 278
AS保留字 279
表格合併的其他语法 281
三、提昇执行效益的技巧 287
条件的判断顺序 288
省略不必要的条件 288
建立适当的索引键 289
方便的统计函数 289
其他的内建函数 290
四、Access的保全机制 292
资料库与资料表备份 293
复制资料库 296
资料库保全 297
五、实作演练 303
第十二章 综合实作演练 305
函数功能简易说明 319
英汉名词索引 329
这本书简直是我在医学信息领域探索的航海图,我一直对如何高效地获取、管理和利用海量医学数据感到头疼,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医疗环境下,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技术名词,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医学资讯管理的各个环节。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信息收集策略的详尽阐述,无论是数据库的选择、文献检索的技巧,还是对新兴信息源的挖掘,书中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种基于主题聚类的文献筛选方法,简直让我豁然开朗,过去那种大海捞针式的检索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重要信息,而这种方法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锁定目标,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此外,对于信息评估和质量控制的部分,书中也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毕竟在医学领域,信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错误的资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书中对于如何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过滤机制,都有非常到位的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息茧房”效应的讨论,作者深刻地指出了在个性化推荐算法盛行的今天,我们可能会陷入信息孤岛,而这本书提供了解构这种困境的思路和方法,引导读者拓展视野,接触更多元化的医学信息。它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避免了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书中关于信息共享和传播的章节,对于如何将研究成果有效地传递给同行和公众,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启发性的思路,这对于促进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医学信息管理的挑战,并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如同“导航图”与“工具箱”的结合体,它不仅指引我方向,更赋予我能力。我一直对如何驾驭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并从中提炼出对临床决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感到力不从心。过往的检索方式往往显得茫然且低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书中对于“信息来源的评估”和“文献检索策略的优化”的讲解,是我最为看重的部分。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如何识别潜在的偏见,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设计出更精准、更高效的检索方案。我特别受用的是书中关于“主题词扩展”和“布尔逻辑运算符”的运用技巧,这极大地提升了我检索的精确度和广度。过去那种简单地输入关键词的方式,现在看来显得多么粗糙。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找到信息”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信息的解读”与“知识的整合”。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证据等级”和“Meta分析”的介绍,这让我理解了如何对不同来源的医学证据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从中形成更可靠的结论。这对于我进行循证医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书中对“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的关注,也让我意识到了在信息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责任。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和一套实用的操作方法,让我能够更有信心、更有效地应对医学信息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加上一个“导航仪”,它为我打开了医学信息管理的一个全新维度。作为一名对医学领域充满好奇的旁观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更注重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阐述。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信息生命周期”的讨论,它让我理解了信息从产生、传播、应用到消亡的完整过程。这对于我理解信息的价值和如何有效利用信息,都有很大的启发。书中对于“信息架构”和“信息检索”的详细讲解,让我认识到了设计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我记得书中提供了一个构建医学知识体系的框架,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它让我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和理解医学知识,而不是感到杂乱无章。此外,书中对于“数据可视化”的介绍,也让我眼前一亮。通过图表、图形等方式展示医学数据,能够更直观地揭示信息中的规律和趋势,这对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复杂的医学信息非常有益。作者还探讨了“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等重要议题,这让我认识到,在追求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其潜在的风险和责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不失趣味性,让我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它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向我娓娓道来医学信息管理的奥秘。我还会经常思考书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内容,这让我认识到,在这个信息时代,拥有辨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知识的更新,更多的是思维模式的重塑。我一直认为,医学信息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认知能力的体现。这本书恰恰深入到了这个层面。我最欣赏它在“信息素养”和“知识转化”上的深刻探讨。它没有止步于告诉你如何去“找”信息,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要找这些信息,以及找到信息之后“如何”去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概念映射”和“知识图谱”的介绍,这让我理解了如何将分散的医学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设计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还强调了“情境化”的学习和应用,指出医学信息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境来理解和应用。这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是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此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书中提供了不少生动的案例和练习,让我能够更好地识别信息中的偏见和谬误,做出更理性的判断。我还会经常思考书中关于“协同学习”和“社区支持”的部分,这让我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打独斗是难以跟上步伐的,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能够极大地促进知识的进步。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娓娓道来,却句句珠玑。它让我意识到,医学信息管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人人都可以掌握并从中获益的技能。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启迪之光”,它照亮了我对医学信息管理领域模糊的认知,并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一直认为,医学信息管理是连接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关键桥梁,但具体如何搭建这座桥梁,我曾经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堆砌,更是思维上的引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信息需求分析”和“信息利用策略”的深入探讨。它教会我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去寻找和组织最有效的信息。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种“问题导向式”的信息检索方法,这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搜索。此外,关于“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质量控制”的部分,书中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技术的先进,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服务于用户。作者还对“信息共享”和“知识传播”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让我认识到,医学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传播和应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的亲切感。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医学信息管理的殿堂。我还会经常重温关于“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章节,这让我认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辨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实用宝典”,它所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能够直接应用于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并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一直认为,医学信息管理是一个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领域,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我曾经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找到了答案。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实践的指导。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工具选择”和“技术应用”的详细介绍。它为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并教会我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医学文献分析中的应用”的案例,这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信息管理中的巨大潜力。此外,关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部分,书中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它让我认识到,医学信息管理不仅仅是个人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协作和有效的管理。作者还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让我对医学信息管理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不绕弯子,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核心内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信息管理者。我还会经常翻阅关于“案例分析”的部分,这让我能够从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和借鉴经验,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里面记载的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功心法。我一直觉得,在复杂的医学信息海洋里,“内功”的修炼远比“招式”的学习来得重要。这本书恰恰专注于此,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我深以为然的是,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医学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于“决策支持”,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这一点让我醍醐灌顶。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量精力收集信息,但最终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依据。这本书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如何构建信息系统,以支持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甚至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其中关于“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介绍,虽然技术含量较高,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阐释得非常到位,让我对人工智能在医学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数据标准化”和“数据挖掘”的章节,这些都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的关键。我记得书中举的一个关于电子病历数据挖掘的案例,通过分析海量病历数据,发现了一些早期疾病的预警信号,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作者还探讨了信息安全的挑战,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防护措施,这在数据泄露频发的今天尤为重要。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从宏观层面理解医学信息管理的战略意义,再到微观层面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它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每一章节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还会经常重温关于“信息伦理”的部分,这提醒我们在追求信息高效利用的同时,也必须时刻关注患者隐私的保护和数据的合规性,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思维的升华。我一直觉得,医学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而不仅仅是“存储”和“检索”。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我最欣赏它在“信息解读”和“知识构建”上的深刻洞察。它没有止步于告诉你如何去“找”信息,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信息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叙事性医学”和“信息可视化”的介绍,这让我理解了如何用更生动、更具象的方式来呈现和传播医学信息。这对于提高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还强调了“人本主义”的理念,指出医学信息管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保障人的健康和福祉。这让我摆脱了纯粹的技术导向,而是更加关注信息的伦理和社会责任。此外,关于“跨学科合作”的探讨,书中提供了不少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它让我意识到,医学信息管理需要与医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人文的温度,让我读来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医学信息管理并非冰冷的技术,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
评分从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就是“救星”。我们每天面对的病人来自四面八方,病情千差万别,需要查阅的资料更是海量。过去,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信息检索效率低下,知识更新缓慢,这让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感到担忧。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状态。它用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教我如何“驾驭”这些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淹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循证医学”和“临床指南”的应用部分,它强调了如何利用可靠的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书中提供的检索策略和文献评价方法,让我能够快速找到最相关、最权威的医学信息,从而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如何构建个人医学知识库的章节,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过去,我总是把重要的信息零散地保存在各种笔记和文档中,查找起来非常困难。而按照书中的方法,我可以建立一个结构化的、易于检索的个人知识库,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常用的治疗方案、经典的病例分析等都纳入其中,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此外,这本书还关注到了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比如“信息过载”和“信息误导”。作者提供的识别虚假信息、评估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对我来说非常实用。我学会了如何辨别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如何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贴身助理,它不仅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工作,更让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我还会经常翻阅关于“跨学科信息整合”的内容,这对于我们处理复杂的、多因素的疾病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它不断地挑战我的固有思维,并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认为,医学信息管理是一个既复杂又充满魅力的领域,但如何真正掌握它,我曾经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讲解,更是思维的启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它让我理解了信息不仅仅是孤立的数据,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我记得书中提到的一种“跨平台信息整合”的策略,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它让我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信息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此外,关于“知识发现”和“创新应用”的部分,书中也提供了非常精彩的论述。它让我认识到,医学信息的价值在于其能够驱动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作者还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信息过载”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让我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医学信息管理。它就像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在与我分享他对医学信息管理的深刻见解。我还会经常思考书中关于“终身学习”和“持续改进”的理念,这让我意识到,在信息管理领域,唯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