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瞭解神話學的最佳工具書,國際經典德文神話學辭典之中文譯本首度問世。以係統敘述方式編成之專業辭典。辭典內容從各大陸或時代的民族和社會中,選齣 3115 個神話相關的詞條解說,並收錄230個民族和社群的神話,詳盡介紹且解釋各種概念、名字和故事。詞條包括字義與實物解釋,屬於哪個民族、部分或社會。說明其功能和意義,提示參閱其他文化圈的類似詞條,並解釋神話題材和動機的後續作用。特彆新增13條概述性的詞目,包括:佛教、基督教、希臘、印度教、猶太教和穆斯林神話等,及若乾神話主題。
作者簡介
葛哈德.貝林格(Gerhard Bellinger)
1931年生,德國多特濛大學(Universitaet Dortmund)宗教史教授,為新約神學、教會史及宗教史權威。著作等身,其中包括:《羅馬要理問答與宗教改革》(1970);《宗教綜覽》(1986);《神話學辭典》(1989);《天堂如人間》(1998)。
譯者簡介
林宏濤
颱灣大學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綫》。
前言
我們現代的許多觀念,如果不從它們的神話學(Mythologie)背景去看,是無法理解的。要瞭解我們的文化,甚至是人類本身,神話學的探討是不可或缺的預設。例如說,佛洛伊德認為神話是個人潛抑的願望的錶現;對於榮格而言,神話是集體潛意識的開顯,錶現各種基本的人性經驗。神話的觀念如何塑造我們的日常語言,也顯示在「德語日常用語裏的神話(Mythos)→日常用語」這個關鍵詞有關的800個辭匯(動詞、名詞、形容詞)。
和「埃爾貢」(?rgon)(【希】「作品、行為」)相反,M?thos(【希】「話語、談話」)是一種故事。有彆於道德取嚮比較強的宗教,神話的特性是敘事的。宗教和神話相互獨立存在。因此,有在一個宗教誕生之前的神話(例如希臘宗教的許多神話),也有在宗教結束以後的神話(例如二十世紀的神話)。
神話是所有過去或現在的民族的民間故事。它反映一個民族和部落的社會結構(母係或父係社會、貴族或專製政體、神權或民主政治、漁獵採集或農牧的生活型態),其個殊的生活態度和行為,都有涇渭分明的獨特錶現,雖然某些神話形象如救世主,或是神話事件如世界末日,是跨越許多民族的。神話是民族的錶現、思維和生活的形式。我們在這部辭典中就會談到230個民族和社群的神話。其中會探討古老相傳的神話,也會提到在二十世紀誕生的神話(例如超人和幽浮)。
神話敘說人類為瞭生命、存活和生命的延續的恆久奮鬥。神話解釋每天或每年都可以經驗到的曆程和世界圖象裏的特殊現象,以及自然裏有韻律的生滅消長。神話也敘說每個人都要遭遇到的人類生活條件和臨界狀態(齣生和死亡),以及以神鬼的形象齣現在麵前的超越人類的力量。神話也敘說那作為救世主的中保形象如何拯救人類免於危難和奴役,作為文化的創造者,如何教導人類打獵、耕地、手工藝和格言。
此後便區分瞭各種神話的主題區:世界起源(protologisch)和末世論(eschatologisch)的神話敘述太初和世界末日,時間和永恆;宇宙論(kosmologisch)神話敘說此岸和彼岸世界,天堂和地獄;神學的、惡魔的、人類學的神話敘述自然和超自然、生命和死亡、肉體和靈魂、善與惡、諸神與人、天使與魔鬼、巨人和侏儒;而救世論(soteriologisch)的神話敘說神人與中保、聖人與罪人、幸福與災難、至福和神譴。
神話的敘事方式反映瞭某種兩極分裂或即兩極性,那是兩種彼此限製、補充或排斥的時空原理或是在時空裏的存有者。神話也是在世界舞颱(例如在世界圖象的各個空間和層次)編劇上演的事件、自然力量的擬人化和具體化(例如諸神和魔鬼)、以及潛意識驅力曆程的心理狀態和體驗(例如鬼魂、惡魔、怪物)的颱詞和劇本。所有的人物、時間、空間,都不被視為絕對分立的,而是彼此恆常往來的。所以諸神會變成人(化身、降生為人),人也會變成神(神化、成聖),或是在一個位格身上神人閤一。人從俗世的世界踏上天國的空間(升天),或是諸神從天國踏進地底世界(下地獄)。世界末日的事件和太初的事件互相對照,兩者都臨在於當下的時間裏。
與論述的、抽象定義的、有邏輯根據的、可以閤理證明的邏各斯(L?gos,【希】「話語、理性」)的語詞相反,神話的敘事具體、直觀、淺顯易懂、形象鮮明,而且語氣肯定。在神話的敘述裏,沒有像譬喻那樣從形象事物過渡到意指的事物(沒有「中間對比項」﹝tertium comparationis﹞)。所有形象事物都保留原狀。蓋婭(Gaia,【希】「大地」)並不是象徵大地,而是(人格化的)大地。神話的語言不會把形象和思想、體驗和反省割裂開來。相反的,兩者構成不可分的整體。
神話的意圖是要解釋:世界的起源和本質,人類在世界裏的地位,與個人存在有關的社會關係(倫理、儀式、階級區彆、財産)的産生和曆史(民族的誕生、文化的産物)。特彆是用來迴答關於存在的兩極分裂關係的問題:善和惡是什麼時候且如何開始衝突的?而現在結果如何?這衝突什麼時候且如何結束?兩者會在一個全體裏被揚棄?它們會永遠彼此分離?或是惡會被消滅?神話會取悅且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詮釋事物的意義,並且把事物納入體係。神話消除不確定和恐懼,建立且加強信心和信賴,幫助人們掌握生命,創造行為的典範(聖人、英雄),並且安定社會關係。神話傳遞那對於存有者的所有現象的根基(Ait?a【希】「原因」)的洞見,具有某種病因學的功能。
不同於傳說,神話會要求存在的關連性,它要的是對於現實的可信解釋,而不是不實在的「杜撰的東西」。即使從「物理」的角度去看,神話是從事實性的意義去解釋非現實的東西,但是從「形上學」(物理之後)的角度去看,卻是從實在界的深層和真理去闡釋實在。神話是人類闡釋現實的基本形式,透過敘事的方式,現實變得曆曆在目,栩栩如生。經由神話的敘事,人類直接體驗到現實,沒有距離,而且感到很親切。盡管神話的世界可能看起來很危險,但是人類卻不會感到陌生。
基本上跨時間或無時間性的神話,在太初和末日的曆程裏建立瞭如現在一般的真實性(時間)。因此過去和未來闖進現在裏麵,臨到現在。在過去(太初)曾經發生的事擁有持存的意義,影響曆史裏的現在,賦予基本的定義(如初罪和原罪)。那在未來不得不發生的事,在現在有其警示的意義,對現在也會有所影響(例如末日審判的報復)。基於這個跨時間的意義,人們以節慶和祭典以儀式的方式去迴憶神話事件。錶演藝術,像是戲劇、電影、歌劇、音樂劇、舞蹈、芭蕾,會不斷把神話的跨時間意義搬上舞颱,而造形藝術,如:雕塑、繪畫、版畫,也會把神話的角色和事件當作描摹的藍本和象徵。在文學和日常用語(抒情詩、史詩和劇作)裏頭,更可以看到神話在當代的意義。幾乎所有學術領域都會使用到神話的概念:在人文科學裏,不隻是神學和宗教學,連心理學也會用到(如伊底帕斯情結),在藝術學裏,有藝術史,像是地圖集,源自阿特拉斯(Altas);音樂學,如排簫,源自潘神簫(Syrinx);戲劇學,如歌劇首席女主角,源自「女神」(Diva);還有語言學、文學、文化科學,乃至運動學,如奧林匹剋運會。在自然科學方麵,有天文學,如星座名稱;化學,如磷(Phosphor,源自法斯佛)、釷(Thorium,源自托爾);地理學,如歐洲(Europa,源自歐蘿芭)、海拉海峽(Hellespont,源自海拉的神話故事)。在生命科學裏,則有醫學,如醫生(Aeskulap, Aesculapius,源自羅馬醫神)、陰阜(維納斯丘);藥理學,如嗎啡(Morphium,源自希臘夢神摩非斯﹝Morpheus﹞);生物學,如風信子(Hyazinthe, hyacinth,源自希臘神話裏的美少年海辛托斯﹝Hyacinthus﹞)、蟒蛇(Python,阿波羅在德斐殺死的巨蟒的名字)。在工程學裏,則有建築學,如羅馬式建築(nymphaeum,源自希臘仙女寜芙﹝Nymph﹞)、巨石牆(Zyklopenmauer,源自希臘神話的獨眼巨人﹝Zyklop, Cyclops﹞)。
如何使用本書
這本辭書以字母順序排列,從各個大陸和時代的民族和社會的神話主題裏,選齣 3115 個詞條解說,詳盡介紹且解釋各種概念、名字和故事。
所有詞條盡可能以相同的結構去敘述:首先會就各詞條在括號裏做字義解釋。其次會做實物解釋,說明屬於哪個民族、部分或社會。在人物、位格化或是神的化身,則會編入「座標係統」的譜係(母親、父親、兒子、女兒),經常是說明其地位和依賴關係,例如:【希】女神→德米斯(Th?mis),→艾倫(Eir?ne)的母親,那是說,「正義」是「和平」的先決條件。接著會說明功能和意義,並且提示參閱其他文化圈的類似詞條。最後則解釋神話題材和動機的後續作用,無論是在節慶和祭典、錶演和造形藝術,或是在日常用語。詞條盡可能以原文改寫的方式呈現。例如:K?ntauroi(Zentauren, Centaurs),再加上對應的高音。
這本神話學的案頭書,既有辭典的優點,也做瞭有係統的敘述。如果讀者想要知道某個民族的所有神話,例如希臘神話,可以在「希臘」(Griechen)(p.175)詞條裏查到這本辭典所有相關的神話辭條,從河神阿赫羅俄斯(Achel?os)到宙斯(Ze?s)。
如果讀者想要綜觀多個民族共同的神話想像和主題,例如:「天堂」和「地獄」、「復活的神」和「神人」,「太初」和「世界末日」,可以直接查閱這些詞條。
讀者想查閱當代産生的神話,請見「二十世紀」(p.566)裏收錄的詞條。
第三版序言
這部神話學辭典於一九八九年齣版,現在是第三版,在國際間頗受好評。在新的版本裏改寫若乾詞條,也增加新的詞條。特彆新增13條概述性的詞目,包括:佛教、基督教、希臘、印度教、猶太教和穆斯林的神話,以及若乾神話主題,例如「此岸和彼岸」、「救主和中保」、「存有和生成的兩極性」、「巨人和侏儒」、「動物神和混種生物」、「女性神和男性神」以及「時間和永恆」。
多特濛,一九九九年六月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必須從它的神話開始。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的內容之詳盡,覆蓋之廣泛,令人嘆為觀止。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零散的神話故事集,但總覺得缺乏一個宏觀的框架。這本書,就像為我搭建瞭一個完整的神話地圖,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神話體係之間的聯係與區彆,以及它們各自在人類文明長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包含瞭耳熟能詳的希臘、羅馬、埃及、北歐神話,還深入探討瞭那些相對不那麼廣為人知的亞洲、非洲、美洲原住民的神話,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我特彆喜歡它對於神話人物和事件的解釋,總是能夠深入淺齣,既有學術上的嚴謹性,又不乏故事的趣味性,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概念。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次精神的啓迪,讓我對人類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古樸的色調搭配精緻的燙金字樣,仿佛訴說著沉睡韆年的故事。拿到手中,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翻開第一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麵而來,瞬間將人帶入一個充滿神秘與想象的世界。我一直對那些古老的傳說、神祗的故事充滿好奇,總覺得它們是人類文明最深層、最古老的 DNA。然而,零散的閱讀和聽聞,總讓我感覺像是碎片化的拼圖,難以窺見全貌。我渴望能有一本工具書,能夠係統、全麵地梳理這些錯綜復雜的神話體係,解釋那些晦澀難懂的名字和概念,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話起源、演變以及它們對後世藝術、文學、宗教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引領我穿越希臘的奧林匹斯山,走進埃及的金字塔,漫步於北歐的瓦爾哈拉,甚至探索東方神秘的昆侖之巔。它應該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用嚴謹的考證和生動的語言,為我揭示每一個神話故事背後的文化密碼,讓我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能深入其中,感受古人對宇宙、生命、死亡的敬畏與思考。
评分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案頭必備”書籍。無論是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還是對曆史、哲學、藝術等領域稍有涉獵的人,都會從它那裏獲益良多。我尤其看重它在處理跨文化神話時的嚴謹性和客觀性。它在介紹不同神話體係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尊重和包容的態度,避免瞭簡單化的標簽化和價值評判。它會詳細地考證神話的來源、演變以及地域性的差異,讓我能夠清晰地辨彆不同文化神話的獨特性,同時也能看到它們之間潛在的聯係。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在閱讀時充滿瞭信任感,也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神話的復雜性和豐富性。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世界各地古老文明的大門,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宏觀、更深刻的視角去審視人類的精神世界。我常常會引用書中的一些概念和例子,來輔助我對其他書籍或作品的理解,它就像一個強大的知識庫,為我的閱讀和思考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養分。
评分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它龐大的信息量給震撼到瞭。從最古老的創世神話,到各個民族最具代錶性的神祗、英雄、怪物,再到各種神秘儀式、傳說中的聖地,幾乎無所不包。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不同文化神話體係的並列和對比,比如,通過比較不同文化中“太陽神”的形象和職能,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人類在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對於自然現象和宇宙規律的共同理解與差異化的詮釋。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十分人性化,索引清晰,查找起來非常便捷。我常常會因為一個偶然讀到的神話片段,或者在電影、書籍中遇到的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而翻開這本書,然後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寶藏,總能找到我想要的信息,而且往往還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它不僅僅是一本冰冷的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卻又不失趣味性的敘述,將那些遙遠而古老的神話,鮮活地呈現在我麵前。我常常會沉浸其中,忘記瞭時間的流逝,仿佛自己也成為瞭那個探險者,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评分我一直認為,神話不僅僅是虛構的故事,它們是人類集體潛意識的投影,是理解一個民族精神內核的重要鑰匙。這本書,在我看來,正是這樣一本能夠打開精神世界的扉頁。我尤其欣賞它對神話原型和象徵意義的深入挖掘。它不僅僅是羅列神話人物的名字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會去分析這些神祗、英雄的行為背後所代錶的普遍人類情感和心理需求,比如對秩序的渴望、對混亂的恐懼、對生死的哲學思考,以及對超越自我的嚮往。讀這本書,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那些曾經讓我睏惑不解的古老故事,在作者的解讀下,變得清晰而富有邏輯。它讓我明白,為什麼這些神話能夠跨越時空,在不同的文化中反復齣現,因為它們觸及瞭人類最根本的經驗和情感。這本書不落俗套,它不是簡單地復述神話,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解讀,去發現神話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