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了解神话学的最佳工具书,国际经典德文神话学辞典之中文译本首度问世。以系统叙述方式编成之专业辞典。辞典内容从各大陆或时代的民族和社会中,选出 3115 个神话相关的词条解说,并收录230个民族和社群的神话,详尽介绍且解释各种概念、名字和故事。词条包括字义与实物解释,属于哪个民族、部分或社会。说明其功能和意义,提示参阅其他文化圈的类似词条,并解释神话题材和动机的后续作用。特别新增13条概述性的词目,包括:佛教、基督教、希腊、印度教、犹太教和穆斯林神话等,及若干神话主题。
作者简介
葛哈德.贝林格(Gerhard Bellinger)
1931年生,德国多特蒙大学(Universitaet Dortmund)宗教史教授,为新约神学、教会史及宗教史权威。着作等身,其中包括:《罗马要理问答与宗教改革》(1970);《宗教综览》(1986);《神话学辞典》(1989);《天堂如人间》(1998)。
译者简介
林宏涛
台湾大学哲学硕士,德国弗来堡大学博士研究。译着:《诠释之冲突》、《体会死亡》、《美学理论》、《法学导论》、《爱在流行》、《隐藏之泉》、《神在人间》、《众生的导师:佛陀》、《南十字星风筝线》。
前言
我们现代的许多观念,如果不从它们的神话学(Mythologie)背景去看,是无法理解的。要了解我们的文化,甚至是人类本身,神话学的探讨是不可或缺的预设。例如说,佛洛伊德认为神话是个人潜抑的愿望的表现;对于荣格而言,神话是集体潜意识的开显,表现各种基本的人性经验。神话的观念如何塑造我们的日常语言,也显示在「德语日常用语里的神话(Mythos)→日常用语」这个关键词有关的800个辞汇(动词、名词、形容词)。
和「埃尔贡」(?rgon)(【希】「作品、行为」)相反,M?thos(【希】「话语、谈话」)是一种故事。有别于道德取向比较强的宗教,神话的特性是叙事的。宗教和神话相互独立存在。因此,有在一个宗教诞生之前的神话(例如希腊宗教的许多神话),也有在宗教结束以后的神话(例如二十世纪的神话)。
神话是所有过去或现在的民族的民间故事。它反映一个民族和部落的社会结构(母系或父系社会、贵族或专制政体、神权或民主政治、渔猎採集或农牧的生活型态),其个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都有泾渭分明的独特表现,虽然某些神话形象如救世主,或是神话事件如世界末日,是跨越许多民族的。神话是民族的表现、思维和生活的形式。我们在这部辞典中就会谈到230个民族和社群的神话。其中会探讨古老相传的神话,也会提到在二十世纪诞生的神话(例如超人和幽浮)。
神话叙说人类为了生命、存活和生命的延续的恆久奋斗。神话解释每天或每年都可以经验到的历程和世界图象里的特殊现象,以及自然里有韵律的生灭消长。神话也叙说每个人都要遭遇到的人类生活条件和临界状态(出生和死亡),以及以神鬼的形象出现在面前的超越人类的力量。神话也叙说那作为救世主的中保形象如何拯救人类免于危难和奴役,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如何教导人类打猎、耕地、手工艺和格言。
此后便区分了各种神话的主题区:世界起源(protologisch)和末世论(eschatologisch)的神话叙述太初和世界末日,时间和永恆;宇宙论(kosmologisch)神话叙说此岸和彼岸世界,天堂和地狱;神学的、恶魔的、人类学的神话叙述自然和超自然、生命和死亡、肉体和灵魂、善与恶、诸神与人、天使与魔鬼、巨人和侏儒;而救世论(soteriologisch)的神话叙说神人与中保、圣人与罪人、幸福与灾难、至福和神谴。
神话的叙事方式反映了某种两极分裂或即两极性,那是两种彼此限制、补充或排斥的时空原理或是在时空里的存有者。神话也是在世界舞台(例如在世界图象的各个空间和层次)编剧上演的事件、自然力量的拟人化和具体化(例如诸神和魔鬼)、以及潜意识驱力历程的心理状态和体验(例如鬼魂、恶魔、怪物)的台词和剧本。所有的人物、时间、空间,都不被视为绝对分立的,而是彼此恆常往来的。所以诸神会变成人(化身、降生为人),人也会变成神(神化、成圣),或是在一个位格身上神人合一。人从俗世的世界踏上天国的空间(升天),或是诸神从天国踏进地底世界(下地狱)。世界末日的事件和太初的事件互相对照,两者都临在于当下的时间里。
与论述的、抽象定义的、有逻辑根据的、可以合理证明的逻各斯(L?gos,【希】「话语、理性」)的语词相反,神话的叙事具体、直观、浅显易懂、形象鲜明,而且语气肯定。在神话的叙述里,没有像譬喻那样从形象事物过渡到意指的事物(没有「中间对比项」﹝tertium comparationis﹞)。所有形象事物都保留原状。盖娅(Gaia,【希】「大地」)并不是象征大地,而是(人格化的)大地。神话的语言不会把形象和思想、体验和反省割裂开来。相反的,两者构成不可分的整体。
神话的意图是要解释:世界的起源和本质,人类在世界里的地位,与个人存在有关的社会关系(伦理、仪式、阶级区别、财产)的产生和历史(民族的诞生、文化的产物)。特别是用来回答关于存在的两极分裂关系的问题:善和恶是什么时候且如何开始冲突的?而现在结果如何?这冲突什么时候且如何结束?两者会在一个全体里被扬弃?它们会永远彼此分离?或是恶会被消灭?神话会取悦且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诠释事物的意义,并且把事物纳入体系。神话消除不确定和恐惧,建立且加强信心和信赖,帮助人们掌握生命,创造行为的典范(圣人、英雄),并且安定社会关系。神话传递那对于存有者的所有现象的根基(Ait?a【希】「原因」)的洞见,具有某种病因学的功能。
不同于传说,神话会要求存在的关连性,它要的是对于现实的可信解释,而不是不实在的「杜撰的东西」。即使从「物理」的角度去看,神话是从事实性的意义去解释非现实的东西,但是从「形上学」(物理之后)的角度去看,却是从实在界的深层和真理去阐释实在。神话是人类阐释现实的基本形式,透过叙事的方式,现实变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经由神话的叙事,人类直接体验到现实,没有距离,而且感到很亲切。尽管神话的世界可能看起来很危险,但是人类却不会感到陌生。
基本上跨时间或无时间性的神话,在太初和末日的历程里建立了如现在一般的真实性(时间)。因此过去和未来闯进现在里面,临到现在。在过去(太初)曾经发生的事拥有持存的意义,影响历史里的现在,赋予基本的定义(如初罪和原罪)。那在未来不得不发生的事,在现在有其警示的意义,对现在也会有所影响(例如末日审判的报复)。基于这个跨时间的意义,人们以节庆和祭典以仪式的方式去回忆神话事件。表演艺术,像是戏剧、电影、歌剧、音乐剧、舞蹈、芭蕾,会不断把神话的跨时间意义搬上舞台,而造形艺术,如:雕塑、绘画、版画,也会把神话的角色和事件当作描摹的蓝本和象征。在文学和日常用语(抒情诗、史诗和剧作)里头,更可以看到神话在当代的意义。几乎所有学术领域都会使用到神话的概念:在人文科学里,不只是神学和宗教学,连心理学也会用到(如伊底帕斯情结),在艺术学里,有艺术史,像是地图集,源自阿特拉斯(Altas);音乐学,如排箫,源自潘神箫(Syrinx);戏剧学,如歌剧首席女主角,源自「女神」(Diva);还有语言学、文学、文化科学,乃至运动学,如奥林匹克运会。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天文学,如星座名称;化学,如磷(Phosphor,源自法斯佛)、钍(Thorium,源自托尔);地理学,如欧洲(Europa,源自欧萝芭)、海拉海崃(Hellespont,源自海拉的神话故事)。在生命科学里,则有医学,如医生(Aeskulap, Aesculapius,源自罗马医神)、阴阜(维纳斯丘);药理学,如吗啡(Morphium,源自希腊梦神摩非斯﹝Morpheus﹞);生物学,如风信子(Hyazinthe, hyacinth,源自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海辛托斯﹝Hyacinthus﹞)、蟒蛇(Python,阿波罗在德斐杀死的巨蟒的名字)。在工程学里,则有建筑学,如罗马式建筑(nymphaeum,源自希腊仙女宁芙﹝Nymph﹞)、巨石墙(Zyklopenmauer,源自希腊神话的独眼巨人﹝Zyklop, Cyclops﹞)。
如何使用本书
这本辞书以字母顺序排列,从各个大陆和时代的民族和社会的神话主题里,选出 3115 个词条解说,详尽介绍且解释各种概念、名字和故事。
所有词条尽可能以相同的结构去叙述:首先会就各词条在括号里做字义解释。其次会做实物解释,说明属于哪个民族、部分或社会。在人物、位格化或是神的化身,则会编入「座标系统」的谱系(母亲、父亲、儿子、女儿),经常是说明其地位和依赖关系,例如:【希】女神→德米斯(Th?mis),→艾伦(Eir?ne)的母亲,那是说,「正义」是「和平」的先决条件。接着会说明功能和意义,并且提示参阅其他文化圈的类似词条。最后则解释神话题材和动机的后续作用,无论是在节庆和祭典、表演和造形艺术,或是在日常用语。词条尽可能以原文改写的方式呈现。例如:K?ntauroi(Zentauren, Centaurs),再加上对应的高音。
这本神话学的案头书,既有辞典的优点,也做了有系统的叙述。如果读者想要知道某个民族的所有神话,例如希腊神话,可以在「希腊」(Griechen)(p.175)词条里查到这本辞典所有相关的神话辞条,从河神阿赫罗俄斯(Achel?os)到宙斯(Ze?s)。
如果读者想要综观多个民族共同的神话想像和主题,例如:「天堂」和「地狱」、「复活的神」和「神人」,「太初」和「世界末日」,可以直接查阅这些词条。
读者想查阅当代产生的神话,请见「二十世纪」(p.566)里收录的词条。
第三版序言
这部神话学辞典于一九八九年出版,现在是第三版,在国际间颇受好评。在新的版本里改写若干词条,也增加新的词条。特别新增13条概述性的词目,包括:佛教、基督教、希腊、印度教、犹太教和穆斯林的神话,以及若干神话主题,例如「此岸和彼岸」、「救主和中保」、「存有和生成的两极性」、「巨人和侏儒」、「动物神和混种生物」、「女性神和男性神」以及「时间和永恆」。
多特蒙,一九九九年六月
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它庞大的信息量给震撼到了。从最古老的创世神话,到各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神祗、英雄、怪物,再到各种神秘仪式、传说中的圣地,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文化神话体系的并列和对比,比如,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太阳神”的形象和职能,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自然现象和宇宙规律的共同理解与差异化的诠释。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十分人性化,索引清晰,查找起来非常便捷。我常常会因为一个偶然读到的神话片段,或者在电影、书籍中遇到的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而翻开这本书,然后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宝藏,总能找到我想要的信息,而且往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却又不失趣味性的叙述,将那些遥远而古老的神话,鲜活地呈现在我面前。我常常会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探险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从它的神话开始。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内容之详尽,覆盖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零散的神话故事集,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宏观的框架。这本书,就像为我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神话地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神话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各自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仅包含了耳熟能详的希腊、罗马、埃及、北欧神话,还深入探讨了那些相对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亚洲、非洲、美洲原住民的神话,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我特别喜欢它对于神话人物和事件的解释,总是能够深入浅出,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不乏故事的趣味性,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精神的启迪,让我对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古朴的色调搭配精致的烫金字样,仿佛诉说着沉睡千年的故事。拿到手中,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想象的世界。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传说、神祗的故事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是人类文明最深层、最古老的 DNA。然而,零散的阅读和听闻,总让我感觉像是碎片化的拼图,难以窥见全貌。我渴望能有一本工具书,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神话体系,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名字和概念,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对后世艺术、文学、宗教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穿越希腊的奥林匹斯山,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漫步于北欧的瓦尔哈拉,甚至探索东方神秘的昆仑之巅。它应该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用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语言,为我揭示每一个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密码,让我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深入其中,感受古人对宇宙、生命、死亡的敬畏与思考。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案头必备”书籍。无论是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还是对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稍有涉猎的人,都会从它那里获益良多。我尤其看重它在处理跨文化神话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它在介绍不同神话体系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尊重和包容的态度,避免了简单化的标签化和价值评判。它会详细地考证神话的来源、演变以及地域性的差异,让我能够清晰地辨别不同文化神话的独特性,同时也能看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信任感,也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神话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各地古老文明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人类的精神世界。我常常会引用书中的一些概念和例子,来辅助我对其他书籍或作品的理解,它就像一个强大的知识库,为我的阅读和思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评分我一直认为,神话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它们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投影,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钥匙。这本书,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打开精神世界的扉页。我尤其欣赏它对神话原型和象征意义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罗列神话人物的名字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会去分析这些神祗、英雄的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普遍人类情感和心理需求,比如对秩序的渴望、对混乱的恐惧、对生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超越自我的向往。读这本书,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古老故事,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清晰而富有逻辑。它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些神话能够跨越时空,在不同的文化中反复出现,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经验和情感。这本书不落俗套,它不是简单地复述神话,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解读,去发现神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