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你觉得让自己生命有意义的事,终究是快乐的。
也只有那些带给你精神上快乐的事情,才能经历时间考验,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你明白,如此长长久久的付出,毕竟值得。
而对于爱,我至今仍然相信: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才是没有蒙受人工尘埃污染的爱。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总还是要以互惠为原则,互给恩惠,互相体谅,才能快乐。
作者简介
吴淡如
台大法律系学士,台大中文研究所硕士。
她一直是个专业作家,而职业是电视广播主持人。未来也许会有其他的职业,只要是人生中不做可惜的事都会吸引她的兴趣。
所以她每年立志会学一样新东西,去一个新的地方、学一些新的观念、有一些新的想法。最不喜欢在原地踏步。
如果一个人愿意投资自己,他就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如果愿意学会开朗,就能够在任何的阴暗中看见一个充满光的方向,看见与众不同的人生风景。
如有演讲或邀约,请与02-25796600#39 崔小姐 连络
或上圆神书活网www.booklife.com.tw
<自序>快乐还是比什么都重要
<心理测验>轻松人生Test
辑1.别用等待来规划人生
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
输没有逃可耻
把身分证放在内衣里
远离颠倒梦想
最坚强的一家人
再见,模范生
给予赞美,先「发」制人
小上班族赚大钱
人在闲时,也身不由己
认命与怨命
辑2.聪明恋爱,幸福指日可待
礼物君
爱上不想结婚的人
心太软
为爱明知故犯
曾经拥有就永远不要失去
爱情中的死皮白赖
她当然对她比较好
找错爱情专家
你是不会了解的……
辑3.用心对现在的自己负责
变局人生,何必看回头 预设困难症候群
没出息还怪父母
不必讨好每个人
害怕自由
一见如故的理由
白痴制造盒
先生请你别再「卢」
我们心中的鬼红鞋
被屈解的善意
沟通与放话
多说的一句话
辑4.爱情要重质互惠
完美主义的假象
请不要给我惊喜
爱给别人看
爱的大气层
不爱的直觉
爱的分享
女人味与男人胃
倒楣才找你
<心理测验>写给你的瓶中信
<后记>啊,亚历山大!
自序
快乐还是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的第一版至今,已有十年历史。
这本书出版后几年,有个担任中学老师的朋友告诉我一个小故事。他在某个暑期夏令营带活动,想要对莘莘学子强化一下「思想教育」,问同学们:「请问,人生是以什么为目的?」
台下的同学们竟然异口同声的回答:「快乐──」
搞了半天,他才弄清楚,那是我的某一本书的书名。他又好气又好笑的打电话给我,说我教坏了小孩。
我当然也举双手同意,国父说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可是,人生以快乐为目的也不是什么坏教育。如果服务人们让你快乐,那么,你才能真心诚意的服务下去,否则,只会流于形式,变成虚情假意。
任何你觉得让自己生命有意义的事,终究是快乐的。也只有那些带给你精神上快乐的事情,才能经历时间考验,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你明白,如此长长久久的付出,毕竟值得。
虽然有些辛苦,但还是快乐的;虽然曾经咬牙忍过痛,但还是快乐的。快乐并不肤浅,快乐并不只是一时耽于逸乐。
每个人会感到快乐的事不一样。而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种让自己能够「总是快乐」的事情做。
如果愿意寻找快乐,我们都会发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快乐。
而忍受一点点不快乐,或许也是寻找快乐过程中必须承受的折磨。
表面上,现代人已经越来越懂得所谓「享受生活」,很会「找乐子」了,但是,生命中仍然有很多堵像墙一样的障蔽物,遮掩了快乐的可能。
就在整理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听到一个让我深觉遗憾的故事。
近几年来,回到校园读书是一种流行趋势,各种在职研究所成为上班族再充实的补习班。每个人来念书的动机大不相同,我的一位台大EMBA同学告诉我:他是为了完成爸爸的愿望。
他的父亲在十年前去世了。「我们的父子关系,自从我念高中后就一路往下滑,一直到他去世前,都没有好过。他走了之后,我才觉得好遗憾。」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年纪很大了才生他;父亲是公务员,对他期望很高。他念小学时还算符合父亲的期待,没怎么念书,就是班上的第一名,可是念初中时,因为好玩,成绩一路的往下滑,爸爸对他越来越失望。他学会用各种方法把成绩单藏起来,不要让爸爸看见。
爸爸在他初三时日日耳提面命,希望他能够考上建国中学。住在台北桃园交界的他,自知投考北联一定会失败,于是选择了报考桃园地区的高中。出乎他自己意料的,他也没考上第一志愿。父亲和他的关系更加恶化。他们住在地处偏僻的公家宿舍里,每天有交通车免费将居民们接驳到市区,爸爸不准他一起搭交通车上学,因为「爸爸同事的小孩念的都是建中、北一女,他却穿着二流高中的制服,太丢爸爸的脸」。
求学路上不太平顺的他,经过重考,考上一所还算不错的私立大学。爸爸当然还是不满意。出社会后,他很争气,一路做到外商公司的高阶主管,负责业务的他年薪相当惊人,可是爸爸在跟别人闲聊时,还是会说自己的儿子没出息。爸爸的年代,有出息的意思,是要考上高考当公务员,或在学校当老师,才是高尚的职业。
几年前,爸爸得了癌症去世了。去世前,他在父亲床边,父亲没有正脸瞧他,而他也只能冷着脸不知该对爸爸说什么。后来他发现爸爸在自知病情沈重时早已写好遗书,留给妈妈十封信,都在交代妈妈如何「照顾自己」,竟然没有一封提到他的名字,好像对他是否能够照顾妈妈完全绝望似的。这成为他心中的最痛。「虽然父子关系一直都很恶劣,但是,父亲去世时,我才体会到,没有爸爸是多么令人遗憾。」
四十岁后他决定重回校园,考上了台大之后,他把录取通知单烧给父亲。希望他在天之灵,「终于」能够对儿子感到一丝丝满意。
世界上有多少亲情与爱意,是被面子问题阻断的呢?两个人竟然来不及在最后一刻,说出自己心里最想说出的话。
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所以爸爸对他总是板着脸,如芒刺在背的感觉,虽然激励了他往前走,但还是令人遗憾,因为父子间固然有爱,从未慈眉善目相待,从来没有一起开怀畅笑,也从来不曾「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是的,我至今仍然相信,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才是没有蒙受人工尘埃污染的爱。
爱,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我想,总还是要以互惠为原则,互给恩惠,互相体谅,才能快乐。
这本书有新写就的篇章,也有《人生以快乐为目的》和《爱情以互惠为原则》二书的精华。对我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十年,享受过许多让我感觉「人生这样活真值得」的快乐时光,回头看来,却也有些路走得实在辛苦,仔细拿评分表评起分来,庆幸的是,可以打正分的事还是比负分的事多──细说来,我所享有的快乐并不完美,但却很丰富,有各种人生的滋味在里头,哈,这就是我要的快乐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一种温暖而治愈的色调,搭配着颇具哲学意味的书名,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读完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深夜里娓娓道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触动人心的思考。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一次不经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是一片飘落的叶子,都能被赋予深刻的意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流”的探讨,作者将它与生活中的快乐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通过专注和投入来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习惯,也开始尝试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更多“心流”的时刻。书中穿插了一些小故事,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虚构的片段,它们都巧妙地印证了书中的核心观点,让理论不再空洞,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不是一本“人生攻略”,而更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帮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爱情和人生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直到我读了这本书。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维的全新维度。作者用一种极其洒脱而又充满智慧的笔触,描绘了“以快乐为目的”的人生图景。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往往被社会灌输的各种“应该”所束缚,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书中对于如何发现和创造快乐的建议,非常贴合生活实际,既有宏观的指导,也有微观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提升幸福感,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应对挫折等等。在爱情观的构建上,作者对“互惠”的理解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他指出,真正的互惠不是计较得失,而是基于对彼此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的共同期许。这种关系,才能长久而充满活力。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独立个体之间的吸引”的论述,它让我们明白,保持自我,反而能更好地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伴侣。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近乎冥想的姿态,引领读者深入探索人生的意义。他关于“快乐”的论述,并非肤浅的追求享乐,而是强调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对生命的全然接纳。他指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当下世界的深刻感知,以及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书中关于“活在当下”的实践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让我开始减少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焦虑。在爱情的篇章里,作者对“互惠”的解读更是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他认为,爱情的本质是灵魂的契合,而互惠则是这种契合的必然结果。这种互惠,体现在彼此的理解、支持、尊重,以及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书中关于如何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个人成长空间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迷茫和失落,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以一种极其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人生的本质和爱情的真谛。关于“快乐”的定义,这本书给出了全新的视角,它不再是简单的感官享受,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宁静与满足。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和理论,阐述了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积极心态来构建属于自己的快乐。我特别认同其中关于“接纳不完美”的观点,它让我们摆脱了对外界评判的束缚,学会与真实的自己和解。在爱情的部分,作者对“互惠”的解读更是独到。它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而是建立在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长之上的精神共鸣。书中关于如何识别健康的亲密关系,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独立性的论述,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我曾经在一段关系中迷失了自我,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回家的路。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而是相互成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时而犀利,时而温柔,总能恰到好处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被它哲学般的思辨所吸引。作者在字里行间流淌着智慧的光芒,探讨着人生的终极意义。他挑战了许多传统观念,勇敢地提出了“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这一宏大命题。这不是鼓励人们沉溺于享乐,而是引导读者去寻找真正能带来内心平静和持久幸福的源泉。书中对于“快乐”的解析,涵盖了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人到社会的多个层面,非常系统和全面。我尤其对作者关于“意义感”的阐述印象深刻,他认为快乐的本质在于为生命赋予意义,而这种意义的来源,往往是我们为他人、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而在爱情方面,作者提出的“互惠原则”更是掷地有声。他强调,一段健康持久的爱情,一定是建立在双方相互给予、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基础之上。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是情感、精神和思想上的深度链接。这本书的论证严谨,逻辑清晰,引用了大量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启迪性。它让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