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劲连
本名黄进莲,一九四七年,台南县佳里镇潭仔墘人。嘉义师专、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毕业。『主流』、『笠』、『番薯』诗社同仁,台湾笔会,台文推展会会员。
曾任《台湾文艺》总编辑,台北市『汉声语文中心』主任。现任『番薯诗社』总编辑,台南市『传统文教基金会』、『乡城生活学苑』台语班教授。『荣后文化基金会』秘书兼董事。
县长序-陈唐山
主任序-叶佳雄
编者序-黄劲连
台湾褒歌、台湾国风-黄劲连
一针两线
一日食饱
一暝困去
一日烦恼
一只船仔(一)
一只船仔(二)
一只番船
一只火船
一只好鸟
一暝唔困
一条手巾
一块手巾
一杯种茶
一丛树仔
一山盘过
一盆好花
一钱拆做
一块瓦厝
一块好柴
一顶笠仔
一条大路
一顶眠床
一桌四边
一哥两嫂
一丛好花(一)
一丛好花(二)
一步送君
一枝薰吹
一片长苎
一时无看
七月初一(一)
七月初一(二)
七吋枕头
卜去娘兜
卜互咱哥
十五月娘(一)
十五月娘(二)
入跤眠床
卜去娘厝
卜食好鱼
卜趁钱银
大传唔敢
大石亦看
大树倒落
千般新嫣
大厝起来
小娘约哥
小妹嫁翁
大树剉倒
小妹揽兄
山顶落花
山葯开花
山蒜开花
山茶开花
水锦开花(一)
水锦开花(二)
水锦开花(三)
水锦开花(四)
水锦开花(五)
水锦开花(六)
水锦开花(七)
水锦开花(八)
水锦开花(九)
水锦开花(十)
水锦开花(十一)
水锦开花(十二)
水锦开花(十三)
水锦开花(十四)
日葵开花
木棉开花
月香开花
水桶□离
互娘侥去
木笔开来
手举鸟铳
天顶出有
天顶无雨
日日夜夜
日来烦恼
日头出来(一)
日头出来(二)
日头出来(三)
日头若暗
日头一暗
日够中昼
日时挽茶
天顶落雨(一)
天顶落雨(二)
天顶落雨(三)
天顶落雨(四)
天顶落雨(五)
□蛟□够
□蛟行够
□侬美好
交官武面
手□白纸
手抱琵琶
手□茶籗
火船卜行
仁贵出征
王莽篡汉
水仙开花
火车卜行(一)
火车卜行(二)
火车卜行(三)
火车起行
毛毡舒来
六月算来(一)
六月算来(二)
水车车久
分开亦是
六月芥菜
六枝齿拓
六根草籽
内山出有(一)
内山出有(二)
内山出有(三)
内山出有(四)
内面盘嫂
仙丹开花
兄弟一年
兄汝身边
兄弟心肝
兄妹一侬
兄哥会知
兄仔十八
白衫穿来
兄弟有想
甘蔗发颖
四月树蝉(一)
四月树蝉(二)
白纸写字
石头揕水
冬瓜破开
古树开花
四环金镯
玉兰开花
打鼓开喙
打鼓兮山
打狗山尖
好花会谢
朱兰开花
百合开花
芍药开花
芝兰算来
共汝讲无
合君相好
合娘相好(一)
合娘相好(二)
好花亦□
耳多咧痒
竹笋离涂
亦无共娘
伙记来煞
各项若旧
行孙偷□
百般是取
庄中出有
老鼠走入
有心拍石
池中无水
先生节脉
含笑过昼
含笑拍苺
含笑开花
□莱开花
芭蕉开花
杜鹃开花
□焦好食
初一无来
我娘嫁□
夹竹桃花
即丬看过(一)
即丬看过(二)
即丬看过(三)
我娘侥君
我娘合哥
我娘合君
我哥生水
门口一对
芹菜好食
杏花开来
车头钟仔
赤□出世
狄青去取
阮兮草厝
君有新娘
李仔好食
灶蛟出有
身穿巫杉
身穿青衫
步频咱好(一)
步频咱好(二)
君汝无□
初一无来
见□查某
赤菊开花
我最近在图书馆闲逛时,偶然发现了这本《台湾褒歌(上)》。当时我正对台湾的民俗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立马就吸引住了我。我对“褒歌”这个词的印象,主要停留在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学者的研究中,知道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说唱艺术,但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在台湾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我翻阅了一下目录,看到里面详细划分了不同的主题和区域,似乎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这让我觉得,作者在收集和整理这些褒歌时,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褒歌的演唱方式、伴奏乐器,以及它在不同场合下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这些褒歌,去理解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歌谣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台湾社会文化史的鲜活记录。
评分最近在书店里,偶然间看到了《台湾褒歌(上)》这本书。我本身并不是台湾人,但一直以来,对于台湾这个地方的文化,特别是那些充满市井气息和生活味道的民间艺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关于“褒歌”,我之前只是一些模糊的印象,知道它是一种起源于台湾民间的歌唱形式,但具体的内容、演唱方式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一直都不是很了解。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它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似乎能够让我窥见普通台湾民众的生活百态。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几页,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已经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感和人情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到,在过去那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年代里,台湾人民是如何用歌声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如何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音乐的,更是关于人的故事,是关于历史的注脚。
评分这本《台湾褒歌(上)》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古朴的纸张质感,配上泛黄的插画,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我一直对台湾的民间文化和口述历史充满兴趣,而“褒歌”这个词,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知道它是台湾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谣形式,承载着底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记忆,但具体的内涵和传承却了解不多。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厚重的历史感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序言,希望能一窥“褒歌”的全貌。从书名来看,它似乎囊括了台湾褒歌的上半部分,这不禁让我对内容的丰富程度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书中会收录多少动人的故事,又会展现多少鲜活的人物?作者是秉持着怎样的学术态度和人文关怀,将这些口述的、流动的歌谣,以文字的形式凝固下来?是严谨的考据,还是饱含深情的讲述?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台湾人民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它不只是歌谣的汇集,更是一扇了解台湾社会变迁、文化演进的窗口。
评分作为一名对台湾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书籍。《台湾褒歌(上)》这个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褒歌”是台湾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民的生活情感,但一直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渠道。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褒歌,更在于它如何去呈现这些褒歌。作者是否能够将这些口述的、流动的艺术形式,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的褒歌,是经过怎样的筛选和整理?它们又与台湾的哪些历史事件、社会风貌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褒歌的世界,去感受那些朴实而真挚的歌声,去理解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活智慧和人生百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认识台湾民间文化的一把钥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
评分看到《台湾褒歌(上)》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古老的庙埕、热闹的市集、以及那些在乡间小路上悠扬传唱的歌声。我一直对台湾的民间文学和口述历史情有独钟,而“褒歌”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虽然我读过一些关于台湾民俗文化的书籍,但对于“褒歌”本身,总觉得缺了一块拼图。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够填补这个空白。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那些已经流传多年的褒歌呈现出来。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收录歌词,更能深入挖掘这些歌谣背后的故事,讲述演唱者的人生经历,以及褒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影响。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台湾最基层、最真实的情感力量,理解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默默坚守的普通人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溯源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