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楚首度坦诚而真摰地写下他与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的关系,记录了阿根廷出生的医师与古巴结下一段不凡的情谊,从革命初期到切.格瓦拉最后到非洲与玻利维亚打游击征战。
卡斯楚生动描绘了切.格瓦拉这位铁汉、革命家、思想家,细说与切.格瓦拉在古巴最后一段的日子,并直率评价玻利维亚的任务。
古巴革命元老蒙塔内(Jesus Montane)并撰序,追忆切.格瓦拉与卡斯楚一九五五年在墨西哥初识与结交的一段往事。
书中附有多张未曾公开的照片,包括楚切两人首遇与最后的合照,不仅为主题生色,内容刻划栩栩如生。
作者简介
卡斯楚(Fidel Castro)
卡斯楚一九二六年生于当时奥连提省(Oriente)的拜然(Biran)。一九四七年加入古巴人民党(亦叫正统党Orthodox Party)并成为其左翼的领袖。
一九五二年三月十日巴提斯塔政变成功后,卡斯楚投入组成革命组织,发动武装暴动对抗美国扶持的巴提斯塔独裁政府。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日,与八十一位战士,包括他的胞弟劳尔(Raul)、切.格瓦拉、芊费格斯、阿美达(Juan Almeida) 、蒙塔内,卡斯楚乘坐格拉玛游艇抵达古巴海岸。随后两年,卡斯楚主导反抗军的行动,并持续在七二六运动扮演核心领导人角色。
卡斯楚一月八日以古巴胜利的反抗军总司令凯旋哈瓦那受万众簇拥。一九五九年二月十三日他被任命为总理,一直担任到一九七六年十二月,至此他成为国务委员会与部长会议的总统。他是一九六五年创立的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位总书记,担任至今。
译者简介
乐为良
专业文字工作者,曾译有多本畅销书如《数位神经系统》、《六标准差》、《鲍尔风范》、《巴菲特胜券在握二》等。
黄裕美
联合报编辑部顾问,译有《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洛克斐勒》、与《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书。
感谢
2006年版序
切?格瓦拉事略
卡斯楚事略
引言/蒙塔内?奥罗佩沙
前言/大卫?杜许曼
1.切失踪的谣言
在中央委员名单中缺席的「切」
On Che’s “Absence” 10.3.1967
2.证实「切」在玻利维亚遇害
卡斯楚的说明
Confirmation of Ch’s in Bolivia 10.15.1967
3.在哈瓦那革命广场纪念「切」
参加人数近百万
Memorial for Che Guevara 10.18.1967
4.必要的序言
为「玻利维亚日志」写序
“Anecessary Introduction” 1968
5.卡斯楚电视说明
出版「切」的<玻利维亚日志>
On the Publication of Che’s Bolivian Diary 7.4.1968
6.对于「切」的醒思
在智利一个小镇立了一个些的雕像
卡斯楚应邀去智利San Mignel为「切」的雕像开幕演讲
Reflections on Che 1971
7.我仍然梦见「切」
纪念「切」逝世20週年
卡斯楚接受义大利记者访纪录
“I Still Dream of Che” 1987
8.永恆的偶像
纪念「切」逝世20週年
卡斯楚演讲纪录
20th Anniversary of Ch’s Death 10.8.1987
9.古巴为何重燃对「切」着述的热潮
接受尼加拉瓜博尔赫的访问
Interview with Tom?s Borge 1992
10.战士可以身亡,理念不灭
「切」的遗骸运回古巴
On the Return of Che’s Remains to Cuba10.17.1997
11.不凡的人格
卡斯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园演讲
An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y5.26.2330
切?格瓦拉年表
人物说明
前言
蒙塔内.奥罗佩沙(Jes~#U00fas Montane+' Oropesa)
(编按)蒙塔内在古巴革命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在一九五○年代对抗巴提斯塔独裁政权,或在一九五九年革命到一九九九年逝世间的四十年。这篇前言是替本书第一版所写,回忆一九五五年于墨西哥初遇切.格瓦 拉的经过。
由于卡斯楚在古巴生命受到威胁,一九五五年七月七日星期四,他从哈瓦那流亡到墨西哥,旋即结识切.格瓦拉。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攻击孟卡达要塞的一群生还者,被关在松岛(Isle of Pines)直到五月十五日星期天才获释,但比原订时间早了五十三天。我们想利用这次行动,激起全民武装暴动。
在去墨西哥之前,人在哈瓦那的卡斯楚透过一些大众媒体,展开大胆危险的政治对抗。他谴责巴提斯塔独裁政府对攻击孟卡达与巴牙莫(Bayamo)的罪行,对反对高压体制者的迫害,对受害劳工的剥削,以及未给和平政治抗争任何可循的标准。他要求政府立即举行普选,用意是迫使独夫巴提 斯塔露出煽动性鼓吹古巴民主开放的狐狸尾巴。
这些活动都经过精心规划的策略,就是要打出独夫的暴虐与罪恶本质。它也告知世人,自由不能靠政府施舍。政府被迫释放我们,因为全国已展开运动,要求特赦政治犯。
不是所有政治势力都能看清这个状况,但是他们也不是全都愿意为了解决日益蔓延的危机而付出一切代价。被推翻的前总统索卡洛斯有意重返古巴,这意味他放弃使用武力和急欲接受巴提斯塔所提「恢复正常」的条件,实际上只是无限期延长他的掌权。不管用什么方式或各种理由,其他政治反对势力也开始倾向接受谈判,这绝非正面解决问题之道。
这就是当时卡斯楚发动战略性政治争斗的情景。结果早可预见,因为他知道独裁者容不下真正的反对势力。正常政治争议的所有可能解决方式逐一关闭。警察开始骚扰与逮捕卡斯楚最贴近的追随者。他的胞弟劳尔被误控进行恐怖活动而流亡海外。卡斯楚的电话遭到监听,接到匿名的死亡威胁,不准参加大型公开活动、取消电台与电视的访谈节目,最后他能畅谈理念的《街道日报》 (La Calle)也被迫停刊。
他早预见这一切,因此从我们获释当天就展开政治对抗运动之际,卡斯楚已献身于另一个秘密任务,也就是酝酿筹组「七二六革命运动」(MR-26-7)这个坚实的地下组织,整合古巴最激进的青年,展开人民武装暴动。七二六革命运动的功能是组织、培训与供应武器给人民,进行对抗,而同时在海外组织并训练一小支武装部队,回到古巴发动并领导革命战争。
一九五五年七月的第一个星期,卡斯楚前往墨西哥的特殊情况大致如此。同月,他结识年轻的阿根廷医师格瓦拉,当时与他熟识的几位古巴人已经叫他「切」。
切.格瓦拉来自瓜地马拉,在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抵达墨西哥。他在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一日完成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的学业,六月十二日拿到医师执照,七月六日便离开阿根廷首都与祖国,一去不返。我们攻击孟卡达要塞当天(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切.格瓦拉刚好在玻利维亚,十四年后他光荣殉道,替真正的国际主义者立下另一个身影长存的典范。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中,切.格瓦拉首度有机会结识数位参与七月二十六日行动的古巴人。他们流亡海外,当时留在哥斯大黎加的圣荷西。但切.格瓦拉真正理念上认同古巴革命是在一九五四年一月三日,他于瓜地马拉结识「尼可」罗培兹
参与攻击巴牙莫军事要塞的行动,罗培兹设法脱身并在瓜地马拉获得政治庇护。巴牙莫行动是为了配合支援攻击孟卡达要塞。二十一岁的罗培兹身高超过六呎但骨瘦如柴,他是最受爱戴的同志之一。由于家世贫寒,罗培兹没受过太多教育,但他是卡斯楚年轻追随者中思想最激进,同时精力充沛、胆识过人。他在哈瓦那食品市场打零工搬货,也做各种杂活维持全家生计。
罗培兹最先告诉切.格瓦拉,我们的革命运动以及年轻律师卡斯楚在古巴领导的武装行动。罗培兹与切.格瓦拉在瓜地马拉结下深厚友谊,在墨西哥更是成为莫逆,直到我们乘坐格拉玛游艇前往奥连提省之后,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八日罗培兹遇害才结束。
瓜地马拉追求民主与民族主义的阿本斯政府被推翻后,切.格瓦拉前往墨西哥。十个月后他在古巴移民玛莉亚.安东妮亚.龚萨雷兹家中初遇卡斯楚。切.格瓦拉曾写到当时的情境:
从那里(瓜地马拉),我逃到墨西哥,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干员四处逮捕与杀害每个威胁美国联合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共同谋利的政府的人。我在墨西哥见过几位于瓜地马拉参与七二六运动的人,并结识卡斯楚的胞弟劳尔。他介绍我认识运动首脑,这时他们已在密谋入侵古巴。
当天我与卡斯楚彻夜长谈。太阳升起时,我已成了他未来远征军的军医。事实上,在拉丁美洲长期征战及在瓜地马拉最后的一役,不用人劝我就会加入反抗暴政的革命,但卡斯楚留给我深刻而不凡的印象。他着手并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他深信,一旦他前往古巴,就必能到达,他就要展开斗争,透过斗争他会赢。我认同他的乐观态度。必须採取行动、斗争、促成事情的发生,擦干眼泪战斗。同时,让祖国人民看到他们可以信赖,因为他说到做到,他发表名言:『到一九五六年,我们不是自由就是成仁』,并宣布在该年底前,他要带领远征军登陆古巴某处。(摘自马沙提〔Jorge Ricardo Masetti〕一九五八年四月在马埃斯特拉山对切.格瓦拉的专访,并载于马沙提写的《战斗的人与哭泣的人(我眼中的卡斯楚)》(Those who fight and those who cry〔The Fidel Castro I saw)〕书中。(译註:马沙提是阿根廷人,当卡斯楚还在马埃斯特拉山区时就首先採访卡斯楚的拉丁美洲新闻记者,后担任拉丁美洲新闻通讯社(Prensa Latina)的第一任社长,是切.格瓦拉的好友。) 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四日,也就是此次会晤前一个月,切.格瓦拉二十七岁,而卡斯楚在会晤几天后,也就是八月十三日满二十九岁。他俩属于同一年代,但在实务与理念上一致,并随着时间愈加契合,这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结合他们的巧合。
切.格瓦拉并未大书那个时期的事,但相较于卡斯楚那时期发表的文件,他所写的少许事,道尽两人一见如故的同志情谊。
结识不久,卡斯楚以下文写信给七二六运动领导人尚留在哈瓦那的我们:
指导我在此行动的规范唯有高度用心与绝对审慎,就像我们在古巴。我设法保持低调。你向东进一步,我往西进一步。我认为每件事都能如规划般做得尽善尽美。
这也是我抵达时不公开发表声明的原因。我这么做也不合宜。只要有一个古巴人还能拿起枪桿子矫正问题,就没有人有权在世界其他地方哭诉古巴的问题。如果要告诉墨西哥人我们令人羞愧的政治情势,他们或将问我们古巴人该做些什么。就像他们也有些羞于见人的事。如果在最坏情况下,未来人们会说我们为了完成不可能的事牺牲生命──但绝不至于说我们只能没用地哭泣。
卡斯楚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四日的声明,不就说出之后我们在切.格瓦拉身上发现的相同人格与气质吗?同年八月二日在另一封信,卡斯楚写到:
我想我将全面完成我的任务。就此而言,我是指不在此孤立的小房内写信或声明,而是指另个同样重要的任务。简单与谨慎,对于我之所为我乐观以对。我也虑及在外之所为非常重要且敏感,因此我认命忍受离开的悲痛,并化悲愤为力量,热切希望尽快回到古巴土地上奋战。再一次,如果我们想望的事难以实现,我们孤掌难鸣,你们还是会看到我乘船持枪回到古巴某个海岸。
这是一九五五年夏,在墨西哥初遇切.格瓦拉的卡斯楚。一个是怀疑拉丁美洲政客(一个比一个会唱高调)有心追求民主,可以想见,心里明白玻利维亚革命正在走回老路,并见证了瓜地马拉初期民族主义努力受挫而痛心的切,见到像他自己的古巴青年流亡海外、生活困顿,会是什么心情。卡斯楚已经试图在自己的国家发动武装暴动,被关、并以真诚信念、热诚且充满信心地谈论革命大业,犹如已胜利完成任务,他有心在自己的祖国重新展开解放战争,即使没有充分的经济来源,也要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进行争斗。
我在一九五五年八月第二个星期进入墨西哥,是首次离开古巴。我衔命成立秘密印刷设备,为古巴七二六革命运动准备,我到墨西哥承接新工作,一方面替运动管财务,另一方面当卡斯楚的助理。
在墨西哥,获得老大信任的一小群人中,我初遇切.格瓦拉。他很快就展现不凡的政治与个人魅力。由于当时是在海外工作,安全措施空前严密,了解这点,才能看出卡斯楚有多器重切.格瓦拉,在很短时间内拉他进入最信任的同志核心。卡斯楚没看错人。切.格瓦拉从未背叛这番信任。
我到达墨西哥后数天,也就是八月十九日,切.格瓦拉娶了在瓜地马拉结识的秘鲁经济学家希尔妲.加德亚 (Hilda Gadea)。切.格瓦拉邀请我、他的两位墨西哥医师同事以及希尔妲的朋友委内瑞拉诗人露西拉.维拉斯奎斯(Lucila Velasques)当证婚人。婚礼在一个邻近墨西哥市的提波兹左搭兰小镇的市区皇宫举行。
我的妻子梅尔巴.赫南迪兹也到墨西哥后,我们和切.格瓦拉的关系日密,切、梅尔巴和我常一起出游,包括位于墨西哥市的墨俄文化交流中心图书馆。
很多人说切有强烈的人道精神、很有个性、意志坚定、胆识过人、政治点子多、立志要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不热中物质生活;这些流传坊间多年的说法,我实难再锦上添花。
但是,根据我对我们一起在墨西哥共处的记忆,我敢说当时跟在卡斯楚身边的人,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累人的攀山越岭、在布卡瑞里街(Bucarelli Steet)体育馆训练个人防身术,以及目标实习与游击战理论课程,没有人比切更用心。为了上游击战课程,我们忍辱负重数月。
不仅如此,虽非古巴人,他也无条件地随时与我们并肩争取自由,带给我们在革命中鼓舞人心的国际主义传统。刚踏出校门时,他未去委内瑞拉找个高薪工作,反而去瓜地马拉参与革命,虽然时间短暂;在墨西哥,好不容易在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谋到份工作及医学讲师的职位,挥别数月一贫如洗的日子,他却又放弃诱人的物质享受、工作前景以及与妻小的平静家庭生活,将自己奉献给古巴人民。
一九五六年六月,卡斯楚、切以及其他二十多人被捕。卡斯楚命他在墨西哥夏戈市(Chalco)的拉斯罗沙斯农庄(Las Rosas Ranch)主持未来远征军的训练。在所有人中,切最后才获释,但出狱却回不了家。他还是要躲躲藏藏,不时搬迁,直到十一月二十五日他与远征军共乘格拉玛游艇前往古巴。
七月六日他写给双亲的信描述了狱中心情,这是第一份文件他提到古巴及投入古巴革命:
比前些时──十分的早,一位年轻的古巴领袖邀请我加入他的运动,一个以武力解放他的国家的运动。当然我欣然接受。全心放在将回古巴的那些年轻人的体能训练,过去数月我捏造我的专业工作。七月二十一日(我已一个月未回家,因为我在城外一个农庄),卡斯楚与一群同志被捕。他家中有我们的地址,所以我们最后都遭到围捕。我的一份文件上证明我是墨俄文化交流中心的学生,足以认定我在该组织的重要性,父亲友人们的通讯社,把事情炒成全球性的新闻。
鉴古知今,未来之事可分成两大类:中期与当下。在中期的未来,我将参与古巴的解放。不成功便成仁 ……当下我不确定,因为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要看法官如何处置我,如果我无法获得其他国家的政治庇护,就很有可能被递解出境到阿根廷,这或许有助于我的政治生涯。
无论如何,我都得接受新的命运,不管是持续坐牢或获释……
我们即将宣布绝食抗议不公平的拘捕,以及对我一些同志的拷打。我们的士气高昂。
如果因为种种理由(我不认为会发生)我无法再写信或不幸失败,就将此信当成诀别信,虽不可歌可泣但真心诚意。我这一生寻找真理之路时断时续,现在总算找到了,还多了个延续我生命的女儿,我回到原点。从现在起,我不会再把死亡当成挫败,而是当成如辛克特(Himket)所说:「带进棺木的只有壮志未酬人先死的遗憾。」(译註:二十世纪土 耳其文坛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诗人。)
切并未被遣返阿根廷,也未向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寻求政治庇护。他与我们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日共乘格拉玛游艇抵达巴里克(Belic),奥连提省人烟绝迹的沼泽带。十二月五日,他在第一场交战中受伤,当天撤退时,如他自己所说,选择子弹盒而不选医药箱,他选择成为日后人们口中英勇游击队(Heroic Guerrilla)的命运。他是反抗军草创时的第一位战士,在马埃斯特拉山便进阶「最高阶」少校并成为纵队司令,在随后两年的战争中,他名扬古巴解放历史纪录。
卡斯楚如此深信切是游击队领袖与战士,在马埃斯特拉山斗争最关键之际,也就是一九五八年夏,敌军对反抗军第一前线展开攻击时,又给了他另外两个责任极为重大的任务:在前线筹组军校,并在敌军主攻的三个地区中指挥反抗区西部的防卫。执行此二任务,切再度证明值得信任。敌军的进攻受挫后,情势变成可以展开全国性的战争。卡斯楚命切指挥两大游击纵队中的一支,执行向古巴岛中央进军的艰苦任务。一九五八年最后几个月的成功行动是独裁军事失败、革命成功的主因。
一九五九年一月一日革命成功之后,切把他的专长与精力用于振兴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转型,身兼数项要职,成绩斐然。到一九六四年的六年之中,他使古巴社会从未开发、新殖民资本主义转型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务,贡献良多,他和卡斯楚同为第三世界穷人发言。
一九六七年十月殉难玻利维亚,年仅三十九,正值权力高峰。难以想像失去他对世界革命运动的影响有多大。他替我们古巴人留下新人类的典范,少了他就不可能会有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如梅勒、芊费格斯,他是我们古巴青年的精神典范,但只有他的名字被特别列入我们的先锋员儿童组织宣誓文:「我们要像切。」(We Will be like Che)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应该让世人知道他的事蹟。我认为本书将是当代革命文献中的巨着,这自然激励我替本书的英语读者写序。
一九八七年古巴荷西马提外文出版社与澳洲大卫.杜许曼(David Deutsehmann)曾联手出版《切.格瓦拉与古巴革命》(Che Guevara and Cuban Revolution)。与本书出版有相互晖映之效。
我相信本书将成为一本有心了解切的一生以及古巴精彩的政治经验者的重要参考。本书收集了演讲摘要、访谈以及我们总司令写到切的部分。没有人比卡斯楚更有资格深入评估切.格瓦拉。我们要知道,切本人就如此认定,在他一九六五年四月的告别信中强调他对卡斯楚的认同:
回想我过去的岁月,我相信自己是以正直的人格奋斗并全力奉献促成革命成功。我唯一重大的败笔就是在马埃斯特拉山初识你那刻起,对您没有更多信心,未能即时了解您在领导与革命上的能力。
我的一生绚丽,在加勒比海(飞弹)危机那段璀璨而悲伤的时日,在你身旁我感受到我们人民的骄傲。当时政治人物就属您最睿智。我自豪能义无反顾地追随您、认同您的思维以及你对危险与原则的看法与评估。
世上其他国家需要我尽点力。我能前去但你不能,因为你承担古巴元首的重责大任,该是我们道别的时候了。
信的内容在写完后数月公诸于世,粉碎了国际反革命的龌龊宣传,放言卡斯楚与切起争执,切因此被迫不得再于古巴公开露面。过去三十年美帝主义与其同伙不断造谣,用意就在伤害古巴革命,谎言总是激起愤怒,但以这次最为恶毒,因为它想污损我们历史上两位伟人独特而深厚的友谊。
因为道出两位不凡人物相识与结交的细节,卡斯楚写的这本有关切的书也拆穿了这龌龊的谎言。同时,本书是对切最完整与连贯的盖棺论定,道出他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成为全球争取公义者的坚毅的革命精神象征,人性光辉终将普照。
蒙塔内.奥罗佩沙落笔
一九八九年五月于哈瓦那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几个字在我脑海里碰撞出的是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一种非凡的史诗感。一看到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那些激荡人心的革命岁月,是古巴的阳光,是革命者的身影。我脑海中对这本书的期待,是那种能够让我一口气读完,并且掩卷之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的深刻体验。 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会非常注重叙事性。它不会是那种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故事。我期待能够读到切·格瓦拉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充满情感的笔触,回忆他与卡斯特罗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在荒野中跋涉的艰辛,那些在战场上的生死瞬间,那些在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友谊,都应该在书中得到生动的展现。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革命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运动,更是无数个鲜活个体,在极端环境下,为了共同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政治盟友,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碰撞?他是否会回忆起,他们之间有过哪些激烈的争论,哪些关键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他们作为领导者,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思考过程,以及他们是如何平衡各自的理念和现实需求的。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决策过程的深入挖掘,往往能让历史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而且,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当时古巴社会状况的描绘。革命的发生,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它一定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众的呼声息息相关。如果这本书能够展现出,革命是如何深入人心,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的,那将是对那段历史更全面的解读。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革命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行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总而言之,“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个书名,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我希望它能是一部充满力量、充满人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作品,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这本《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传奇色彩。一看到这个名字,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身着军装、眼神坚毅的革命者形象,以及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并肩作战、改变古巴命运的壮丽图景。虽然我尚未有机会翻阅这本书,但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激发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构建出的画面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更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想象一下,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将是怎样一番场景?或许是古巴丛林中,革命者们在简陋的营地里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未来的战略,切·格瓦拉那清晰的思路和宏大的理想,如何在卡斯特罗的坚定意志下逐渐落地生根。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瞬间,革命不仅仅是枪炮和血泪,更是理想的信念、兄弟般的友谊,以及为了共同目标而甘愿牺牲的勇气。这本书,如果真的能让我感受到这些,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自由和正义不懈追求的颂扬。 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出切·格瓦拉作为一个人,而非仅仅是符号的生活。他是否有过迷茫?在遭遇挫折时,他又是如何振作起来的?他与卡斯特罗之间,除了政治上的合作,是否也有过更为深刻的个人情感交流?我渴望了解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细节,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抉择、关于坚持的故事。或许,通过这些细节,我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他为何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以及他身上所蕴含的,能够激励无数人的精神力量。 我很好奇,这本书的叙述视角会是如何的。是以切·格瓦拉的个人回忆为主,还是穿插了卡斯特罗的回忆片段?亦或是某种更具宏观视野的叙述方式?我希望它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些历史性的时刻。书中会不会出现那些在教科书中鲜少提及的细节,例如革命队伍内部的争论,或是与普通民众的互动?如果能有这样的内容,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革命复杂性的深刻揭示,一种对人类社会进程的独特注解。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已经在我心中播下了好奇的种子。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回响,一群人的奋斗,以及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世界,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革命”二字的含义,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人性与坚定信仰。我希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股强大的生命力,那股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评分“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名字一出来,我的脑海里就涌现出一种史诗般的画面感。我能想象到,这本书将是一次深度的历史回溯,一次对那个伟大时代的回响。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是一种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古巴革命的现场,亲眼见证那段历史的震撼。 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切·格瓦拉以一种非常直接、非常坦诚的视角,去讲述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之间的种种。这种“回忆录”的形式,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私密的、个人的叙述,我期待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官方史料中难以窥见的细节。比如,在那些艰难的夜晚,他们是如何互相鼓励的?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他们是如何统一思想的?又或者,在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他们之间是如何规划国家未来的?我对这些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真实的交流和思考,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关于“革命”本身,更关于“人”在革命中的角色和成长。切·格瓦拉,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他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情感和成长历程的人。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人,在革命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他的思想是如何演进的,他的信念是如何被一次次考验和巩固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他的视角,了解卡斯特罗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位领袖的,他们的合作又是如何在不断的磨合中日益默契的。 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及的国际背景和影响感兴趣。古巴革命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必然与当时的冷战格局、与美国等外部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书中能对这些外部因素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展现出革命者是如何应对这些复杂局面的,那无疑会增加这本书的历史厚度和深度。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古巴革命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 总的来说,《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个书名,已经为我描绘了一幅充满力量的历史画卷。我期待它能是一部能够让我深入理解历史、理解人物,并从中获得深刻启发的作品。
评分拿到这本《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的书名,我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画面,那些黑白的老照片,那些充满激情的演讲,那个时代的符号性人物。光是这个标题,就已经足够勾起我的阅读兴趣。我脑海里设想的,是一个宏大的叙事,是两位伟人的思想碰撞,是古巴革命的恢弘史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理解那股改变世界的革命洪流。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事件的描述,更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切·格瓦拉,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他究竟是如何思考的?他的理想和信念是怎样形成的?他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内心的挣扎又是怎样的?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真实地认识他,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卡斯特罗,这位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和切·格瓦拉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合作与分歧,都将是吸引我阅读的重点。 想象一下,当翻开书页,如果能看到切·格瓦拉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他与卡斯特罗在 Sierra Maestra 山脉中,如何一步步积蓄力量,如何与反动势力周旋,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是多么的震撼。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对革命队伍中普通士兵的生活细节,甚至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细致刻画。这些细节,往往能够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这本书,如果能以一种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方式,呈现出那段历史,那将是无与伦比的。我希望它能展现革命的复杂性,不仅仅是胜利的光辉,也包括过程中的牺牲与代价。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他们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决策,他们的选择,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 总的来说,《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个书名,已经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图景。它预示着一段关于理想、关于斗争、关于改变的传奇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阅读这本书,去探索两位革命巨头的思想深度,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属于自己的力量。
评分《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传奇色彩,仿佛能瞬间将人拉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是一种超越了简单史料记载的,对那个时代、对两位伟大人物之间深刻羁绊的探寻。 我设想这本书的行文会是一种非常冷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叙述风格。切·格瓦拉,作为一位以思想著称的革命家,他的回忆录,我期待能够充满深刻的洞察和精辟的分析。他是否会回忆起,在革命初期的种种困境中,他们是如何凭借着对理想的坚守,一步步走出绝境的?他是否会剖析,在与卡斯特罗的合作中,他们的政治哲学和战略思想是如何相互碰撞、又如何融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革命不仅仅是行动,更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性的光辉。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对革命策略和战术的详细阐述。作为一位军事家,切·格瓦拉对战争的理解必然有着独到之处。我希望他能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回顾他们在 Sierra Maestra 的游击战术,如何以少胜多,如何利用地形和民心。这些具体的军事细节,不仅能满足我对军事历史的好奇,更能让我理解革命成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在极端条件下,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强大的敌人。 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切·格瓦拉对古巴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革命的胜利,仅仅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我期待他能分享,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他对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追求,以及他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这些内容,将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种理想社会的探索,对于理解切·格瓦拉的政治遗产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回忆录》这个书名,已经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智慧、力量与深邃思考的历史图景。我期待它能是一部能够让我领略到革命的宏大气魄,理解到思想的力量,并从中获得深刻启迪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