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处理器建置嵌入式安全系统

网路处理器建置嵌入式安全系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嵌入式系统
  • 网络处理器
  • 安全系统
  • 硬件安全
  • 软件安全
  • 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 系统设计
  • 嵌入式安全
  • 处理器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现今的社会中,资讯的普及和快速传播跟网路的窜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网路安全工程师便成了各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但知识的无穷无尽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培养网路安全工程师的进行困难,需要在学校打好基础,才能在进入业界后一展所能。一个优秀的网路安全工程师应具备的背景知识主要有五方面: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封包处理(Packet Handling Process)、网路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网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以及团队合作(Team Work),这些知识和技术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熟悉。

  本书则在介绍整个网路系统市场的历史与趋势,并以Intel IXP 425网路处理器为主,介绍其相关的软硬体架构与开发介绍,提供一个初步的网路处理器经验和求职技巧。

  网路处理器缘由。
  网路安全产品市场发展状况。
  Intel IXP 425 软硬体架构与开发。
  *IXP 400 系列硬体介绍
  *IXP 400 软体介绍
  *开发环境介绍
  *封包处理
  网路安全重要工具于IXP425。
  *TCP dump/TCP replay、tEthereal
  *Nmap、Nessus
  *Iptable
  *Snort

好的,这是一份基于您的要求撰写的不包含《网路处理器建置嵌入式安全系统》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描述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主题: --- 图书名称:高效能运算架构与深度学习模型优化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高效能运算(HPC)架构的设计原理、并行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针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系统层级的优化。在当今数据爆炸的时代,无论是科学计算、大规模数据分析还是尖端的人工智能研究,对计算速度和能源效率的要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如何从硬件底层到软件算法层面,构建和优化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计算系统。 第一部分:HPC 架构与并行计算基础 本部分将系统地介绍现代高性能计算系统的核心组件和设计哲学。我们将从处理器架构的演进讲起,对比主流的CPU、GPU以及新兴的加速器(如FPGA和特定领域架构ASIC)在并行处理能力上的差异。重点分析多核处理器内部的缓存一致性协议、指令级并行(ILP)和数据级并行(DLP)的实现机制。 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并行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包括任务并行(Task Parallelism)和数据并行(Data Parallelism)的策略选择。我们探讨了OpenMP在共享内存系统中的应用,以及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在分布式内存集群环境下的编程范式。读者将学习如何有效地划分计算负载,最小化进程间通信开销,并处理同步与竞态条件等经典难题。本书特别关注了非对称多处理器(NUMA)架构下的内存访问优化,指导读者如何编写出真正能发挥硬件潜力的并行代码。 第二部分:异构计算与加速器编程模型 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异构计算已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路径。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专用的硬件加速器来处理特定类型的计算密集型任务。 GPU 计算模型: 我们将深入剖析NVIDIA CUDA和AMD ROCm等主流平台的编程模型。内容涵盖线程组织(Grid、Block、Thread)、内存层级结构(全局内存、共享内存、寄存器)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合并内存访问(Coalesced Memory Access)和异步计算流(Asynchronous Streams)来掩盖内存延迟。针对CUDA C/C++和OpenACC等高级编程接口的应用实例将被详尽阐述。 FPGA 在加速中的应用: 针对需要极低延迟和高能效比的场景,本书介绍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VHDL)基础,以及如何利用高层次综合(HLS)工具将C/C++代码转换为硬件逻辑。重点分析了定制指令集和数据流编程在加速特定算法(如密码学、快速傅里叶变换)中的优势。 第三部分:深度学习模型的系统级优化 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CNNs),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本部分将研究如何将HPC和加速器优化技术应用于深度学习工作负载。 模型量化与稀疏化: 我们探讨了从浮点运算(FP32)到低精度定点运算(INT8、FP16甚至INT4)的转换技术。量化不仅能减少模型体积,还能显著提升兼容低精度计算单元(如Tensor Cores)的性能。此外,我们还会介绍模型剪枝(Pruning)和结构化稀疏化技术,分析它们对推理速度和内存占用的影响。 训练与推理的性能瓶颈分析: 书中详述了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如NVIDIA Nsight、Intel VTune)来识别深度学习训练中的数据加载瓶颈(I/O Bound)和计算瓶颈(Compute Bound)。针对训练阶段,我们关注模型并行(如流水线并行、张量并行)和数据并行(如All-Reduce操作的优化)的融合策略,确保大规模分布式训练的高效性。 推理引擎优化: 介绍主流的推理优化框架(如TensorRT、OpenVINO),它们如何通过图优化、内核融合和动态批处理来最大化部署阶段的吞吐量和最小化延迟。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计算范式 本部分展望了下一代计算技术对高性能系统的影响。我们将简要介绍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经典HPC系统如何与其结合,形成混合计算模型。此外,本书也关注类脑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的硬件实现,探讨其在事件驱动(Event-Driven)系统中的潜力。 通过对这些前沿领域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帮助系统架构师、算法工程师和高级软件开发者,掌握构建和优化下一代大规模计算系统的关键技能,从而在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取得突破。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份 基本简介篇

第一章 网路安全市场趋势
1.0 前言
1.1 网路安全整合型装置简介
1.2 网路安全市场的发展趋势
1.3 关于本书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网路处理器
2.0 前言
2.1 缘由
2.2 封包处理函式
2.3 网路系统演进史
2.4 网路处理器市场观
2.5 网路处理器系列
2.6 参考文献

*第二部份 原理架构篇

第三章 IXP4XX 硬体架构
3.0 前言
3.1 IXP 4XX 系列网路处理器
3.2 XScale Core 简介
3.3 效能监视 (Performance Monitoring)
3.4 网路处理器引擎 (Network Processor Engines NPE)
3.5 基本介面功能
3.6 开发板 (Development Boards)
3.7 IXP 4XX 效能评估
3.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XP400 软体
4.0 前言
4.1 IXP400 Software源由
4.2 IXP400软体架构
4.3 存取函式库组成(Access Library Components)
4.4 Codelets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开发环境介绍与安装
5.0 前言
5.1 Target与Host的概念
5.2 Host设定
5.3 Target Setup
5.4 参考文献

*第三部份 工具实务篇

第六章 系统核心、核心模组与应用程式
6.0 前言
6.1 系统目录
6.2 建立系统核心 (Build zImage)
6.3 编译核心
6.4 测试Ethernet Driver和Codelets
6.5 参考文献

第七章 IXP425封包处理原理
7.0 前言
7.2 TCP/IP简介
7.2 IXP425处理Ethernet封包流程
7.3 IXP400 Software 回顾
7.4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本网路监视工具
8.0 前言
8.1 tEthereal
8.2 TCPdump
8.3 TCPreplay
8.4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安全扫瞄机制
9.0 前言
9.1 简介
9.2 埠口扫瞄工具(Port Scanner — Nmap)
9.3 弱点扫瞄工具—Nessus
9.4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防火墙工具—iptable
10.0 前言
10.1 防火墙简介
10.2 防火墙的种类
10.3 iptable
10.4 参考文献

*第四部份 应用管理篇

第十一章 入侵侦测系统-Snort
11.0 前言
11.1 入侵侦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简介
11.2 Snort
11.3 参考文献

*第五部份 附录
附录A Snapgear安装
附录B RedBoot 应用与使用介绍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网络处理器构建嵌入式安全系统》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严谨地讲解技术原理,时而以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描述“攻击面”(Attack Surface)的概念时,作者将其比作房屋的门窗,强调了减少不必要的接口和入口的重要性。这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即便是对嵌入式安全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学习的步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安全固件更新”(Secure Firmware Update)的详细讲解,它涵盖了从签名验证到安全传输的整个流程,并且强调了防止中间人攻击的重要性。这对于确保嵌入式设备能够持续获得安全补丁,抵抗已知漏洞的威胁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嵌入式安全系统时,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具体的实现细节,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各种加密算法在网络处理器上的硬件加速实现,比如AES、RSA、SHA等,以及它们在性能和功耗上的权衡。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环境中,算法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实时性和用户体验。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硬件信任根”(Hardware Root of Trust)的章节,它解释了如何利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或者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来存储敏感的密钥和证书,从而为整个系统的安全提供了一个最基础、最可靠的起点。这种从硬件底层进行安全设计的思路,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微小的安全漏洞,往往都源于对硬件安全机制的忽视。

评分

总而言之,《网络处理器构建嵌入式安全系统》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构建强大嵌入式安全系统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从根本上思考安全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落地这些安全措施。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网络安全研究,以及对物联网安全感兴趣的读者。书中对“安全供应链”(Secure Supply Chain)的探讨,也让我意识到了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管理策略。这本书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

读完《网络处理器构建嵌入式安全系统》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网络安全和嵌入式系统之间关系的认知。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嵌入式系统就像是“小弟弟”,在安全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依赖外部的防御措施,很难想象它本身就能承担起如此重要的安全角色。这本书却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处理器这一核心组件,从底层硬件层面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嵌入式安全体系。书中详细讲解了网络处理器在处理数据流、加密解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强大能力,并且通过大量实际案例,比如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网关等,直观地展示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落地应用的。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安全启动(Secure Boot)的部分,作者深入剖析了固件完整性校验、信任链的建立过程,以及如何防止未经授权的代码注入。这一点对于我理解如何保护嵌入式设备免受恶意固件侵害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书中关于“嵌入式系统安全生命周期管理”(Embedded System Security Lifecycle Management)的章节,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作者系统地阐述了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部署到维护、退役等各个阶段的安全考量。这让我意识到,安全并非是产品开发完成后“修补”上去的,而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安全编码实践”(Secure Coding Practices)的介绍,它强调了避免常见的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等,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示例代码和防御措施。这对于我提升自身的开发技能,编写更安全的代码非常有帮助。

评分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于其对“安全协议栈”(Security Protocol Stack)的深入剖析。作者清晰地梳理了TLS/SSL、IPsec等网络安全协议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实现细节,以及它们如何与网络处理器协同工作,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认证性。书中还探讨了物联网(IoT)领域特有的安全挑战,例如大规模设备部署、低功耗需求、以及异构网络环境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关于“轻量级加密”(Lightweight Cryptography)的章节,它介绍了适用于资源受限设备的加密算法,这对于我未来在低功耗嵌入式设备上实现安全通信非常有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实践性非常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示例和配置指导,让我能够亲手实践书中的技术。例如,在讲解如何利用网络处理器实现硬件加密加速时,作者提供了详细的API调用和驱动程序配置方法。这让我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真正地在硬件上搭建和测试安全系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ing)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志记录和事件分析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技术。这对于我后续对已部署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安全监控和故障排查非常有价值。

评分

《网络处理器构建嵌入式安全系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能够将相对复杂的安全理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讲解,变得易于理解。作者在介绍“差分功耗分析”(DPA)和“侧信道攻击”(SCA)等高级攻击技术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类比和图示,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攻击者是如何通过监测设备的功耗、电磁辐射等物理信息来窃取密钥的。更重要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硬件随机数生成器”(TRNG)和“混淆电路”(Obfuscation Circuitry)等技术来抵御这些攻击。这种“知己知彼”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我的安全意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攻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安全系统。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优点是其前瞻性。在探讨嵌入式安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时,作者不仅回顾了现有的技术,还展望了诸如“硬件安全模块”(HSM)的集成、基于AI的安全监测、以及量子计算对现有加密算法的影响等前沿话题。这让我意识到,嵌入式安全系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领域,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探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解释了如何通过硬件支持来建立一个可信的环境,确保代码和数据在执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这种从信任根基建立安全体系的理念,对我设计更为稳健的嵌入式安全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评分

《网络处理器构建嵌入式安全系统》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每一章节都紧密相连,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安全概念,到网络处理器的硬件特性,再到具体的安全技术和应用场景,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网络处理器”这一核心,将它在嵌入式安全系统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多核处理器安全”(Multi-core Processor Security)的讨论,它探讨了如何在多核环境下实现安全的通信和资源隔离,这对于日益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