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无知的年代
迂腐和守旧禁锢了一段萌生的真挚情爱
这也是纯真的年代
不得逾越的界线封存不伦之恋 永得纯净无瑕
*1921年普立兹文学奖得奖作品*
,为了不伤害他们挚爱的女孩,于是选择压抑心中沸腾煎熬
的炽烈真爱……
19世纪单调贫乏、风俗保守的纽约贵族社会,在艾伦──一个远嫁欧洲的伯爵夫人──婚姻受挫而返回家乡后,开始有不一样的激盪……她的灵魂高雅自由,思想独特新潮,历经世故的坚毅与神祕气质让纽兰不由自主为之吸引……而另一边未婚妻梅?韦兰象征着受传统礼教驯化、只能顺着既定步伐不停的反覆轮回,是众望所归的幸福,是不可背叛的承诺……在自由与约束、慾望与道统之间挣扎摆盪,纽兰在生命的交叉口面临一次次的抉择,然而冥冥中早已注定他将踏上的归途……
本书特色:
附赠光碟中完整收录英文原着与中译,逐页中英对照,让读者一字不漏细细咀嚼卡夫卡的旷世经典鉅着。此外还有两项贴心的小设计:其一为音乐元素的添置,以搭配剧情的发展与阅读的感受,满足读者视觉与听觉之双重享受,提升阅读的品质与乐趣;其二则是「电子书签」的设置,提供记忆阅读页数的功能,方便读者在下次开启电子书时,可以从上次结束的地方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伊迪丝.华顿 (Edith Wharton,1862 ~ 1937)
原名Edith Newbold Jones,出身纽约贵族世家,从小必须扮演当时女人被赋予的传统角色,研习礼俗规范;但她冲破了身为女人的束缚,不盲从既有的道统,过她想要的生活,她自办Salon 邀请文人志士(包括海明威、费兹莱杰、辛克莱.路易士)进行思想交流,与Henry James私交甚从,影响她的创作深远,费朗罗在她写作之路上亦有所鼓励。伊迪丝从小在家受私人教师指导,父亲广大的图书室供其畅游书中世界,与生俱来当作家的才能,十四岁开始就创作短篇小说(Fast and Loose);之后陆续在週刊杂志上发表诗的作品,1897年正式出版非小说《The Decoration of Houses》(与Ogden Codman合着),1905年出版的《欢乐居》大受欢迎,1921年更以《纯真年代》获普立兹文学奖的肯定。她精辟睿智的笔锋与生动写实的描绘赢得广大读者喜爱,甚至在与丈夫Edward Wharton离婚后,晚年能靠写作的收入维生。在《纯真年代》中,伊迪丝以洗练的文字深入描写人物内心的真实剖白,不时揶揄僵化刻板的旧俗其可笑之处,其魅力跨越时空征服了你我的心。
译者简介
艾莉儿
辅仁大学法国文学硕士,经历涵盖採访记者、资深编辑、中法与中英翻译,平日就喜爱悠游于文学的世界,对于文字有细腻的敏锐度,认为将外文原汁原味地转译成中文是有趣的挑战,也是身为翻译义不容辞的责任,自我期许能当语言的桥樑,把优质的作品传达给社会大众。
总序一
回归「原点」,品尝最纯真的原味
世界上的颜色缤纷多姿,但归本溯源是由「三元色」叠加变幻出其他的色彩;而现今市面上琳瑯满目的书种,不免在某些书上看到部分重叠的影子,在繁杂的选择中苦恼之际,有种书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我们称之为「原点书」(商周杂志第985期有详尽的大篇幅报导)──这类经典书之所以能获得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咏赞,就在它们的「原创性」,不论在题材或叙述手法、人物塑造方面,这些先驱早已树立出典范,后辈作者从中获得引燃创作灵感的柴火,而在不同时间与空间轴线上的人们,总能惊叹原点书中蕴含的智慧与洞烛机先。
当你纳闷村上春树难以参透的文章风格,一世纪前的卡夫卡早已塑造出诡谲的荒谬视觉美学;迷失的恋人企图在两性专家专栏中找寻爱情难题的解答,珍.奥斯汀早已点出「理性与感性」在绳子两端拔河的挣扎;当《历史学家》大力在网路与书店宣传时,熟悉文学的人一眼便能认识它的原型肯定就是Bram Stoker的《吸血鬼》(Dracula);商业管理类书籍来不及消化完便不断推陈出新,然而真正独霸一方的企业老板是从《孙子兵法》领悟商场上运筹帷幄的道理;曾红极一时的连续剧原着小说《大宅门》,细细描绘大家族的沈浮兴衰与鲜明的人物性格,简直是《红楼梦》另一翻版;《纯真年代》一段发生于19世纪封闭社会的婚外情,对于婚姻血淋淋的深刻体悟不正是现代人的内心剖白?
当这世界太过复杂时,不妨回归最纯真的原点,唿吸最澄净的空气,享受最道地的原汁原味……
于是,用【全球百大名着】构筑一座书籍的伊甸园,这一构想诞生了……我们延揽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并有大学任教与文学着作翻译经验的学者──王忆琳、成维安、陈琳秀,与编辑群一同召开审查委员会,网罗了近千本书单,再经过审查初选与复选阶段,参考谷腾堡计画(Gutenberg Project)与BBC大阅读(The Big Read)的热门排行,历尽艰辛终于筛选出两百五十本作为最后的候选列单;三位评审委员将这两百五十本书都细细品读过后,根据《哈佛书架》、《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叩问经典》等书,以及John Carey、Martin Seymour-Smith、Cyril Connolly、William Dean Howells、Walter Wilson Greg、Frank Kermode、Frank Raymond Leavis、Clifton Fadiman、John S. Mayor、Harry Levin、Ernest Hello、Donald Gutierrez、Nakamura Mitsuo、吴宏一、杨义、夏志清、李家同等海内外名家的评论着述与推荐书选,详列出每本书值得列入百大的特点与文学地位,甚至为了某一本书是否应入选百大而开了整整一个星期的研讨会,历时两年──包括上百次的会议,无数的讨论、激辩、内心交战与挣扎,以绝不造成遗珠之憾的戒慎恐惧,将一生中必读不可的经典介绍给普罗大众的神圣使命,终于遴选出一百本旷世鉅着──华文、日文类归于【原典】系列,非华、日文类则为【享读】系列(附赠双语对照光碟)──完整呈现真实风貌,详尽收录作者生平与作品相关导读、评论,犹如将作品放入360度旋转的展览柜中,从各个角度不偏不倚地观赏其全貌;而站在原点顶开始。
总序二
「享」受阅「读」
世代变迁中,从舟车劳顿到一日千里;从雁足传书到电子邮件,人类因着智慧和经验的累积不断淘汰旧有,创造新意。几世纪以来的更迭变革中,总有某些事物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且历久弥新,这其中的一项便是──文学。
可曾思考过:
为什么书店架上的新书一再更替,经典文学的地位却未曾被取代?
为什么一部十九世纪的畅销小说至今仍可成为卖座的电影剧本?
为什么莎士比亚对戏剧和文学的影响力在几世纪的时空转换下永远位居翘楚?
事实上,有了时空的迁移作为她的见证,我们无须画蛇添足地再多谈文学对人类的意义;真正要思考的是:二十一世纪人们苦寻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定义文学的位置。
阅读文学,过去是提升品味的象征,是人们增进智慧的精神食粮,更是与前人智者交流最直接的管道。我们认为,在生活品质普遍提升的今日,阅读就应该被视为是一种享受。因此,想要阅读!享受阅读!【享读系列】推出的文学经典作品,就是要给读者这样的阅读体验。
我们认为,阅读文学既然成为一种享受,就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附加价值。因此,【享读】在规划的同时也不断思考如何为读者营造一个悠闲、雅致的阅读感受。【享读】收录一系列精致、隽永的桂冠文学,当中的作品都是经过几世纪时空淬鍊中屹立不摇的不朽之作。为了让读者也能够品味原着的菁华,我们在书中附赠了光碟版「中英对照电子书」,将原着作品全文收录,不但能满足读者提升语言能力的需求,柔美的画面和悠扬的音乐更是您享受阅读的新体验。此外,书内加制精美的情境插图,让您在品味隽永创作的同时,也为阅读增添许多乐趣。
请您,找一个舒适的环境,沏一壶好茶,然后开始享受阅读。也许,它会成为你一生受用不尽的朋友。
推荐序
玫瑰与铃兰 交通大学外文系教授 冯品佳
美国的伊迪丝.华顿与英国的珍.奥斯汀一样是个书写风态小说(novel of manners)的高手。两位相隔一世纪、各处大西洋两岸的女作家,分别以如花妙笔刻画出她们所熟知的社会情态。奥斯汀笔下的英国乡绅阶级与华顿所描写的纽约上流社会在生活型态上或许大不相同,但是小说中处理的角色如何应对社会成规、如何发觉真爱等主题其实相去不远。当然,相对于奥斯汀总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风态喜剧小说,华顿的小说世界却往往在惆怅与淡淡哀愁中结束,她获得1921年普立兹奖的《纯真年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透过男主角纽兰.亚契尔(Newland Archer )第三人称的叙事观点,这部小说叙述了他如何在有如玫瑰般象征爱情的艾伦与铃兰般雅洁的梅之间挣扎,在社会规范的制约下错失真爱,度过了安稳但是没有灵魂交集的婚姻生活。
小说一开始的章节就特意突显纽约上流社会对于非我族类的排拒以及对于教条理法的坚持。而纽兰就是这样的社会产物,连看歌剧时必须迟到方才「合宜」的习惯都谨守不移,因为他深知「是否『合宜』,在纽兰.亚契尔时代的纽约,其意义就像几千年前支配了他祖先命运之不可思议的图腾恐惧一样重要」。因此选择手持铃兰的纯洁少女梅做为他的妻子自然是理所当然。然而,以歌剧背景开场的小说也戏剧化地在纽兰刚刚与梅定下婚约之际让艾伦走进他的生命中。
对于保守的纽约社会而言,远嫁欧洲又逃离丈夫的艾伦无疑是个必须加以隔离的异类。生长在欧洲的艾伦本来就与她土生土长的美国同胞格格不入,她自婚姻束缚出走、甚至拒绝回到丈夫身边的行径更被视为重大丑闻,因此一开始纽约社会就冷漠以待,断然拒绝接受她重回社交圈。而纽兰以姻亲之名适时伸出援手,不但解救了艾伦,也让他发现真爱的可能,更因此而陷入玫瑰与铃兰的两难。
整部小说记述着纽兰在僵化的社会制约与自由的感情生活之间挣扎。虽然小说一开始他谨遵纽约社会的礼法,但是华顿也埋下伏笔,让我们看到纽兰不传统的一面,特别是他认为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以及他对周游天下的向往。起初梅的中规中矩吸引了纽兰,但相较于不臣服于教条的艾伦,却也让纽兰发现梅缺乏自我意志的刻板个性。小说最大的反讽是看似纯真的梅在发现丈夫决心离去时谎称怀孕逼走了艾伦。有如铃兰般纯洁而且毫无心机的梅其实是道地的纽约上流社会产物,可以很优雅但是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生存的方式。经由梅这个角色,读者可以了解书名强烈的反讽意义,这个名义上的「纯真时代」其实充满了社会竞争的复杂运作,而真正原初的纯与真早已荡然无存。
风态小说原本就是借由描写社会情态加以批判,若就反讽的观点而言,《纯真年代》处处都暗藏对于美国社会的讽喻之意。亚契尔的英文原意是「弓箭手」,讽刺的是在爱情的狩猎游戏中纽兰本身却成了射箭高手梅的猎物。更重要的是纽兰的英文语意为「新地方」,因此小说的主角所面临的冲突挣扎象征着美国这个在当时仍然算是新国家的人民所遭遇的考验。可叹的是新地方的礼俗却比旧大陆更加迂腐,因此华顿会写到美国人在欧洲旅行时对于欧洲居民抱持故作矜持的阶级态度,或是故意将当季的巴黎时装束之高阁之后隔年再穿的虚伪清教徒操演等等,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习惯表达作为上流社会圈内人的观点,写实之余更对于合众国中所谓的「贵族」阶级加以批判。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读者而言,《纯真年代》最令人回味的应当还是纽兰与艾伦之间未达圆满的情缘。这样含蓄而又浓郁的男女情事在今日的社会想必难以发生,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这样错失心灵伴侣的情感憾事反而更能动人心弦,让读者在客观地观看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态之余,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我對《純真年代》這本書的期待,主要來自於它那充滿詩意的書名。在台灣,我們常常說「純真」,但也許對不同世代的人來說,這份「純真」的定義可能有所差異。我很好奇,作者筆下的「純真年代」究竟是什麼樣貌?是童年時期的嬉鬧,還是青春期的懵懂?收到書後,它的設計風格很符合我的喜好,一種簡約卻不失溫度的風格。我特別關注的是,書中是否能描繪出台灣在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像是那時的生活方式、人情味,或是某些充滿記憶點的景象。附贈的光碟,我猜測可能是作者朗讀書中片段,或是相關的音樂,希望能為閱讀體驗增添更多聽覺上的想像。我習慣在旅行的途中,帶著一本好書,在飛機上或是在異國的咖啡館裡,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純真年代》很有可能成為我下一次旅行的好伴侶,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一份熟悉的溫暖。
评分哇,我終於收到這本《純真年代》了!光碟包裝得好紮實,感覺就很超值。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帶點懷舊感的作品,聽說這本書的味道很特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喚醒我那些埋藏在心底深處的童年回憶。拿到手的時候,書的重量就很有份量,封面設計也很細膩,那種柔和的色調和簡單的圖案,彷彿在訴說一個溫暖的故事。我最期待的就是能藉由書中的文字,重新體驗一下那段無憂無慮、充滿幻想的歲月。台灣的夏天總是特別熱情,我也想找個涼爽的午後,泡杯茶,好好沉浸在書裡的世界,讓時間慢慢流淌。光碟的部分,我還沒仔細看是什麼內容,但光是附贈這個就覺得很貼心,也許是作者的訪談,或是相關的影像資料,總之,這份額外的驚喜感,讓這次的閱讀體驗更加期待了。我真的很想知道,作者是怎麼捕捉到那種「純真」的感覺的?是透過細膩的觀察,還是真實的經歷?無論如何,我都迫不及待想翻開第一頁,讓自己進入那個屬於《純真年代》的世界。
评分這次購入《純真年代》,完全是衝著它的名字來的。我認為「純真」這個詞,其實蘊含著許多深刻的意義,它代表著最初、最真實的自己,也可能是我已經漸漸淡忘的過往。台灣的社會變遷很快,有時候會讓人懷念起過去那段相對單純的日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透過文字,帶我回到那段時光,讓我重新感受到那份單純的美好。收到書以後,它的封面設計就很有質感,顏色搭配也很舒服,讓人一看就覺得很放鬆。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了好奇,不知道作者是以什麼樣的角度來描寫「純真」?是透過故事情節,還是個人經驗的分享?光碟的部分,我還沒有仔細研究,但相信一定有其獨到之處,或許能提供另一種方式來理解這本書的主題。我通常會在週末的早晨,泡一杯咖啡,坐在陽台邊,享受一段屬於自己的閱讀時光,《純真年代》很有可能會豐富我的這個儀式感。
评分收到《純真年代》這本書,真的讓我的心情雀躍不已。我平常就對這種能夠觸動人心的題材很感興趣,加上「附光碟」的設計,更讓我感到物超所值。在台灣,我們都經歷過不同階段的成長,而「純真」往往是我們最懷念的一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回溯那些成長的軌跡,重新找回那份純粹的力量。書的質感很好,封面設計也很有意境,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作品。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純真」這個概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是作者的創作心得分享,或者是與書本內容相關的音樂,這些額外的元素,都能讓整本書的體驗更加豐富。我通常喜歡在下雨的午後,窩在沙發裡,聽著雨聲,閱讀一本好書,《純真年代》肯定能為我帶來一段溫暖而寧靜的時光。
评分這次入手《純真年代》,純粹是被書名吸引,加上“附光碟”的字樣,讓我覺得很有收藏價值。身為一個熱愛閱讀的台灣人,我總是習慣在購書前先做點功課,但這本書的資訊相對比較少,反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拿到實體書後,它的質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紙質摸起來很舒服,內頁的排版也很精緻,看得出來作者和出版社在細節上都很用心。我特別欣賞這種能夠喚起讀者情感共鳴的作品,尤其是在這個步調快速的社會裡,偶爾回味一下單純美好的時光,是很好的心靈調劑。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溫暖、親切的感受,就像回到小時候,和家人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光一樣。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作者的親筆簽名,或是關於創作過程的紀錄片,這些額外的附加價值,都讓這本書顯得更加獨特。我會找個安靜的夜晚,專心致斯的閱讀,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字句,感受那份屬於《純真年代》獨有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