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1
上次冰河时期以降,台湾岛──这艘地球生命的诺亚方舟,刻正进行最最精彩、超级复杂的演化大车拚,特别是低海拔地区所谓的阔叶林生态系,其物种的多样性、组合社会的歧异度、生态相关的魔幻与诡谲,直是山山不同、地地互异、绚烂华丽而无以伦比。在此原乡,作者三十余年山林梦自在挥洒,留下美丽与哀愁的点滴记录。
~ 进入山林,只想了解万花筒状生命的思想与心情,以及他们与造物主之间的对话 ~
浊水溪崃谷、头嵙山恶地、望乡山、郡大林道、丹大林道、神木林道、楠溪林道、上谷关、阿里山、奋起湖、大冻山、鸟嘴山、乌石坑、台北近郊、屯子山、玉里观音山、新城山…,一页页的自然沧桑在此舖陈。
~ 地球生命史最大纪元的进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生命大爆炸)、中生代(恐龙兴起与灭?)、新生代(现今生命及人种时代),笔者断言,21世纪正是「灭生代」的正式开张 ~
假设文明尚可延展,这系列小书有可能留下一页见证…
陈玉?2006.12.31
作者简介
陈玉峰(静宜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1953年生于北港镇。妻陈月霞为名摄影家。
198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植物系,1983年得台大理学硕士,1993年获东海大学理学博士。
1984-1989年间任职内政部营建署垦丁及玉山国家公园解说及保育研究课技士、技正、课长,开拓体制内生态保育研究与解说教育先锋。
1987年以后,先后任教于逢甲、东海、静宜大学。1998年起专任静宜大学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1991年创设「台湾生态研究中心」,为民间人文及自然生态最活跃的单位之一。
森林保育与环境运动责成1991年台湾当局禁伐天然林。
长年撰文鼓吹土地伦理与自然情操,并辑为《台湾绿色传奇》、《人与自然的对决》、《土地的苦恋》、《生态台湾》、《台湾生界舞台》、《展读大坑天书》、《赤脚走山》、《垦丁海岸植被》、《人文与生态》、《台湾生态悲歌》、《台湾生态史话十五讲》(含十五卷录音带)、《自然印象与教育哲思》、《台湾山林与文化反思》、《土地伦理与九二一大震》、《告别世纪》等环境教育专书。
参与社会及政治运动多年,鼓吹本土文化创造,于台中地区进行各类型人文、都会现象调查,力矫时弊,先后公佈将近百项民间文化及生态监测成果,部份辑为《认识台湾》一书。另辟有静宜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社会关怀丛书,着有《二十一世纪台湾主流的土石乱流》(与张丰年医师合着)。
1994年以后专志创作二百余万年来「台湾自然史」,整合台湾生界、土地资讯,已发表《台湾植被志》第一卷 ~ 第四卷,第一卷获选为《联合报》1995年十大好书之一,第三卷获「1998年台湾本土十大好书」荣誉,今陆续撰写中。
倡导「隔代改造」,试图为台湾文化注入自然基因,每年讲演数十场次,为环运代表人物之一。
自然文学创作为目前台湾从学术深度转化为人文关照的特例之一,独树一帜。
2000年迄今,于静宜大学开创全国第一所生态学研究所,同时,卖屋并捐出所有个人身外物,筹募基金建设「台湾生态暨人文资讯馆」。
一、前引 29
二、浊水溪良久石城谷岩生植被 37
二-1、调查说明 38
二-2、石城谷植被或植物社会 39
二-3、代结语 50
三、大坑头嵙山系植被 67
三-1、大坑地区概述 68
三-2、植物採鑑、样区调查及分析方法 69
三-3、样区环境因子及优势木特征归纳 70
三-4、各步道剖面变异概观 78
三-5、优势主族群个论 85
三-6、植物社会分类及讨论 89
三-6-1、原生植物社会 89
三-6-2、次生植物社会 110
三-6-3、人工植被 110
三-7、头嵙山系植群生态系的观察与推论 110
三-7-1、不同植被带元素的高度压缩与孑遗 110
三-7-2、植被生态之形相特色 110
三-8、代结语 114
四、丹大林道植被 151
四-1、丹大林道概况及调查 152
四-2、丹大林道植被概述 161
四-3、丹大林道植物社会 161
四-4、代结语 187
五、望乡山林业轶史暨郡大林道植被 209
五-1、郡大林道概述 210
五-2、望乡山林业轶史 210
五-3、郡大林道植被摘要 216
五-4、郡大林道植物社会 219
五-5、代结语 233
六、神木林道天然阔叶林 251
六-1、神木林道简介 252
六-2、神木林道植物社会 252
六-3、代结语 285
七、楠梓仙溪林道永久样区 299
七-1、楠梓仙溪林道简介 300
七-2、永久样区调查及分析方法 302
七-3、永久样区1988年实况 302
七-3-1、永久样区植物平面分佈实录 302
七-3-2、植物种数与面积之相关 317
七-3-3、物种分佈型 323
七-3-4、族群年龄(胸径)结构与林分 326
七-3-5、代结语 326
七-4、楠梓仙溪林道永久样区2002年复查 346
七-4-1、资料分析 346
七-4-2、分析结果 347
七-4-3、讨论 354
七-4-4、代结语 355
七-4-5、楠梓仙溪永久样区植物名录 356
八、上谷关植被样带1990 ~ 2001年之变迁 371
八-1、摘要说明 372
八-2、前言及研究地区概述 372
八-3、调查及分析方法 375
八-4、结果 378
八-4-1、植物种类组成 378
八-4-2、样带A之植被动态(1990 ~ 2001年) 378
八-4-3、样带B之植被动态(1990 ~ 2001年) 383
八-4-4、样带B之次生树冠高度结构(2001年) 410
八-5、讨论 410
八-5-1、上谷关地区样带1990 ~ 2001年间植被动态 410
八-5-2、总讨论 412
八-6、代结语 413
八-7、其他资料 415
九、阿里山区植被 417
九-1、样区调查纪录 418
九-2、阿里山原始植被概况 420
九-3、阿里山现今植被或本地植物 432
九-3-1、台湾铁杉林带 432
九-3-2、桧木林带上部人工林(台湾扁柏优势带) 444
九-3-3、桧木林带下部人工林(红桧优势带) 449
九-3-4、桧木林下部界 459
九-3-5、依据实地调查所登录的本地植物 460
九-4、附生植物的生态解说 474
九-5、绿美化规划、保育暨复育建议 477
九-5-1、阿里山本地植物绿美化规划 477
九-5-2、保育暨复育规划建议 479
九-5-3、桧木补充说明 484
九-6、特富野步道勘查小注 487
九-6-1、水山支线或特富野步道简史 487
九-6-2、特富野步道植物勘查纪录摘要(2005年5月17日) 489
十、奋起湖、大冻山区植被 581
十-1、奋起湖地区概况 582
十-2、奋起湖山区在全国植被生态之地位或特征 584
十-3、大冻山(畚箕山)步道两侧物种登录 586
十-3-1、登山口 586
十-3-2、轿篙竹林 587
十-3-3、柳杉林(间夹轿篙竹) 591
十-3-4、阔叶林破碎林分(海拔1,745公尺以迄山顶) 592
十-3-5、大冻山顶下山路径 594
十-3-6、叉路口下山路径 594
十-3-7、小结 596
十-4、环湖步道人工植被区勘调 598
十-4-1、环湖步道测量 598
十-4-2、环湖步道植被(物)勘调纪录 599
十-5、样区调查与植物社会补充?述 606
十-6、代结语 611
十一、鸟嘴山腹植被初勘—兼论神木迷思与建言 629
十一-1、摘要说明 630
十一-2、勘查缘由 630
十一-3、勘查路线及方法 631
十一-4、勘查沿线植被概述 633
十一-5、红桧巨木之测量 634
十一-6、样区调查与红桧更新推演 641
十一-7、代结语与若干建议 644
十一-8、新竹尖石鸟嘴山植物名录 646
十二、乌石坑崩塌边坡生态绿化的检讨与建议 661
十二-1、摘要说明 662
十二-2、调查缘由 662
十二-3、研究地区概述 665
十二-4、崩塌地区植被 666
十二-4-1、台湾榉木林破碎林分剖面 666
十二-4-2、植物社会?述 668
十二-5、从演替观点论植群复建 670
十二-6、代结语 676
十三、台北近郊植被 683
十三-1、植生绿化导论 684
十三-2、研究地区概述 686
十三-3、材料与方法 687
十三-4、结果与讨论 688
十三-4-1、台北近郊植物社会 688
十三-4-2、土壤中种子族群与次生演替 694
十三-4-3、可供掩埋场绿化参考之次生演替序列 699
十三-4-4、可作绿化试验之本地植物种 702
十三-5、植生工程之结果与讨论 704
十三-5-1、自然演替绿化工程 705
十三-5-2、人工植栽 708
十四、屯子山区植被暨台湾榉木林 733
十四-1、摘要说明 734
十四-2、调查缘由 734
十四-3、研究地区概述 735
十四-4、调查及分析方法 736
十四-5、屯子山区植被 737
十四-5-1、植被概述 737
十四-5-2、生态气候图 738
十四-5-3、台湾榉木专论 740
十四-5-4、其他植物社会及演替推测 743
十四-6、代结语 748
十五、花莲玉里镇观音山段植被 759
十五-1、摘要说明 760
十五-2、调查缘由及研究地区概述 760
十五-3、维生生态系暨植被 762
十五-3-1、土地利用暨维生系统运作 762
十五-3-2、植物社会 763
十五-3-3、其他观察 765
十五-3-4、综合评价 765
十五-4、代结语 766
十六、花莲新城山亚泥矿场植被与生态绿化 779
十六-1、摘要说明 780
十六-2、研究地区概述 780
十六-3、研究方法与植栽设计 782
十六-4、植物社会之分类与?述 782
十六-4-1、次生植被 785
十六-4-2、原生植被 786
十六-5、物种生态特性分析 788
十六-6、植物社会演替之推测 788
十六-7、生态绿化分析与设计建议 788
十六-7-1、植物社会及组成分析 788
十六-7-2、生育地分析 789
十六-8、代结语 790
十七、历史植被(物)文献选译 803
十七-1、斯文豪的《福尔摩沙岛之植物目录》 804
十七-2、佐佐木舜一的《台湾植物概观》 815
十七-3、正宗严敬的《台湾植物区系区中的大陆要素》 824
十七-4、铃木时夫的《关于组成台湾北部桶后溪地域照叶乔木林的群丛(预报)》 834
十七-5、大木亥左夫的《关于在新竹州加里前山山汇—部分的天然阔叶树林的形成》
848
参考文献 863
表目次
【表1】 良久石城谷调查样区摘要 39
【表2】 浊水溪良久溪谷山坡代表样区资料 46
【表3】 大坑优势种族群所在样区环境特征归纳表 70
【表4】 调查样区方位比率统计(植物社会与坡向卡方分析表) 78
【表5】 柯—颔垂豆优势社会统计表 90
【表6】 圆果青刚栎优势社会统计表 95
【表7】 小西氏石栎—青刚栎—白?优势社会统计表 98
【表8】 青刚栎—香楠优势社会统计表 103
【表9】 香楠—江某—青刚栎优势社会统计表 104
【表10】 台湾榉木优势社会统计表 105
【表11】 次生林优势社会统计表 111
【表12】 人造林优势社会统计表 112
【表13】 各优势社会结构、覆盖度及物种数统计表 115
【表14】 丹大事业区可作业地经济林地、非经济林地面积 152
【表15】 丹大事业区若干造林资料 156
【表16】 丹大林道样区摘要 158
【表17】 台湾二叶松优势社会及台湾赤杨∕台湾二叶松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64
【表18】 台湾赤杨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67
【表19】 台湾赤杨∕栓皮栎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69
【表20】 栓皮栎优势社会及枫香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70
【表21】 栓皮栎∕台湾榉木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73
【表22】 台湾榉木∕栓皮栎∕黄连木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75
【表23】 小单位或人造林样区资料 177
【表24】 黄连木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79
【表25】 山谷阴湿植物社会样区资料 181
【表26】 五节芒、山黄麻及血桐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185
【表27】 郡大林道样区摘要或纪录 216
【表28】 郡大林道上部阔叶林单位资料 223
【表29】 台湾二叶松优势社会样区资料 230
【表30】 郡大林道人造林样区举例 232
【表31】 郡大林道针叶林破碎林分样区资料 234
【表32】 长尾柯∕阿里山楠优势社会资料 256
【表33】 长尾柯∕阿里山楠优势社会之小样区草本层资料 261
【表34】 假长叶楠∕琼楠∕山香圆∕曲茎兰崁马蓝优势社会资料 265
【表35】 假长叶楠∕琼楠∕山香圆∕曲茎兰崁马蓝优势社会各小样区林下或草本层资料 269
【表36】 另一「假长叶楠∕琼楠∕山香圆∕曲茎兰崁马蓝优势社会」之资料 274
【表37】 另一「假长叶楠∕琼楠∕山香圆∕曲茎兰崁马蓝优势社会」小样区林下或草本层资料 280
【表38】 琼楠.假长叶楠.台湾雅楠.樟树优势社会树木资料 283
【表39】 永久样区植物代号及其种名 305
【表40】 永久样区各植株数据 306
【表41】 永久样区每1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18
【表42】 每2×2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20
【表43】 每3×3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21
【表44】 每4×4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21
【表45】 每5×5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22
【表46】 每10×10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22
【表47】 每20×20平方公尺内物种数目 322
【表48】 歧异度指数 347
【表49】 楠梓仙溪样区1987年与2002年之比较表 348
【表50】 楠梓仙溪样区植物变化表 348
【表51】 楠梓仙溪样区植物底面积前10名组成表 350
【表52】 楠梓仙溪样区植物株数前10名组成表 351
【表53】 楠梓仙溪样区植物种类重要值排序表 352
【表54】 楠梓仙溪样区死亡率>0%之树种 352
【表55】 楠梓仙溪样区新增率>0%之树种 353
【表56】 样区年平均生长前10名物种 354
【表57】 北东眼山与楠梓仙溪样区比较表 355
【表58】 南仁山样区与楠梓仙溪样区比较表 355
【表59】 上谷关样带A、B植物种类变化表 378
【表60】 上谷关样带A比较表(1990年、2001年) 378
【表61】 上谷关样带A底面积优势前10名组成表(1990年、2001年) 379
【表62】 上谷关样带A株数优势前10名组成表(1990年、2001年) 379
【表63】 上谷关样带A之IV值优势前10名组成表(1990年、2001年) 380
【表64】 上谷关样带A之树种死亡率50%以上之种类表(1990 ~ 2001) 381
【表65】 上谷关样带A新增率50%以上之种类表(1990 ~ 2001) 381
【表66】 上谷关样带A物种之基径生长前10名表(1990 ~ 2001) 382
【表67】 上谷关样带B比较表(1990年、2001年) 383
【表68】 上谷关样带B底面积优势前10名组成表(1990年、2001年) 394
【表69】 上谷关样带B株数优势前10名组成表(1990年、2001年) 394
【表70】 上谷关样带B之IV值优势前10名组成表(1990年、2001年) 395
【表71】 上谷关样带B新增率50%以上之物种表(1990 ~ 2001) 397
【表72】 上谷关两样带新增个体平均基径前10名表(2001年)(n≧3) 397
【表73】 上谷关样带B新增个体之χ2goodness of fit test,P<005之物种 398
【表74】 上谷关地区样带B物种之基径生长前10表(年距十一年,n>1) 398
【表75】 上谷关地区次生林样带B之物种树高表(n≧10;2001年) 411
【表76】 上谷关地区次生林样带物种动态表 412
【表77】 阿里山区调查样区摘要 418
【表78】 阿里山区未伐木前资料 421
【表79】 阿里山各林班施业志要及树种木材生产比例概估(转引陈玉?、陈月霞,2003) 422
【表80】 大塔山步道沿途常见植物简列 434
【表81】 褐毛柳—白背芒优势社会 436
【表82】 昆栏树.华山松.红桧.台湾扁柏∕森氏杜鹃—南烛优势社会举例 439
【表83】 华山松∕桧木造林优势社会资料 441
【表84】 桧木林上部人工造林样区组成资料 446
【表85】 阿里山神木及巨木步道两侧植物名录(林怡君、许彩梁、曾丽纹、林季娴制作) 454
【表86】 台湾扁柏与红桧的形态识别比较 486
【表87】 太乙公司整理之奋起湖资源表 585
【表88】 图85之测量或转弯点编号资料 589
【表89】 大冻山登山步道分段重要物种统计 597
【表90】 图86各测点资料 601
【表91】 长尾柯—昆栏树优势社会样区之1 607
【表92】 长尾柯—昆栏树优势社会样区之2 608
【表93】 长尾柯—昆栏树优势社会样区之3 608
【表94】 假长叶楠╱昆栏树优势社会样区举例 609
【表95】 猪脚楠—墨点樱桃优势社会样区举例 610
【表96】 红桧—假长叶楠优势社会样区调查表 643
【表97】 白?—假长叶楠优势社会样区调查表 645
【表98】 台湾榉木优势社会 669
【表99】 台湾赤杨优势社会 670
【表100】 大叶楠∕香楠∕黄杞优势社会(A) 671
【表101】 大叶楠∕香楠∕黄杞优势社会(B) 671
【表102】 大叶楠∕香楠∕黄杞优势社会(C) 672
【表103】 九丁榕优势社会 673
【表104】 杉木人造林(A) 674
【表105】 杉木人造林(B) 674
【表106】 杉木人造林(C) 674
【表107】 土壤中种子族群;各样区40天萌发种子数目 697
【表108】 15个样区所萌发可资鑑定的植物种 697
【表109】 宜混合于表土铺覆之植物种类建议表 707
【表110】 污染地或毒性地区宜试验之本地植物 709
【表111】 南凤山测候站气象纪录 736
【表112】 南凤山年降水、年均气温及湿度表 740
【表113】 样区中阿里山千金榆及青刚栎径级结构 744
【表114】 其他资料 749
【表115】 台东纵谷主要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本省其他各区之比较
(转引陈正祥,1954;1950 ~ 1952年之3年平均,单位公担) 762
【表116】 新城山植物组成及其生态特性登录之一 787
图目次
【图1】 良久石城谷地区概略 38
【图2】 石城谷浊水溪畔砂岩块植群剖面(1988. 10. 1调查) 40
【图3】 石城谷浊水溪畔岩块及积沙部位植群剖面(1988. 10. 1调查) 41
【图4】 石城谷溪畔3个样区(编号894、895及896)剖面(1988. 10. 1调查),林下灌木、草本略之 43
【图5】 石城谷浊水溪畔森林一例(样区889;1988. 10. 2调查) 45
【图6】 大坑头嵙山系调查样区平面分佈暨地形步道图 69
【图7】 5号步道剖面及样区分佈 79
【图8】 3号步道剖面及样区分佈 80
【图9】 4号步道剖面及样区分佈 81
【图10】 2号步道剖面及样区分佈 82
【图11】 1号步道剖面及样区分佈 83
【图12】 丹大林道示意图(即调查路线) 157
【图13】 望乡山及郡大林道示意图 211
【图14】 神木林道位置图 252
【图15】 长尾柯∕阿里山楠优势社会3小样区之树种分佈 255
【图16】 假长叶楠∕琼楠∕山香圆∕曲茎兰崁马蓝优势社会之树种分佈 264
【图17】 另一「假长叶楠∕琼楠∕山香圆∕曲茎兰崁马蓝优势社会」大样区木本植物分佈 273
【图18】 樟树神木所在地「琼楠.假长叶楠.台湾雅楠.樟树优势社会」树木分佈图 283
【图19】 楠梓仙溪永久样区(★)位置图 303
【图20】 楠溪永久样区植物分佈图 304
【图21】 楠溪林道永久样区物种与面积曲线图 323
【图22】 长尾柯平面分佈图(编号11) 327
【图23】 乌心石平面分佈图(编号14) 327
【图24】 狭叶栎平面分佈图(编号33) 328
【图25】 大叶柯平面分佈图(编号68) 328
【图26】 杜英平面分佈图(编号32) 329
【图27】 香楠平面分佈图(编号66) 329
【图28】 木荷平面分佈图(编号31) 330
【图29】 锥果栎平面分佈图(编号71) 330
【图30】 琼楠平面分佈图(编号12) 331
【图31】 长叶木姜子平面分佈图(编号30) 331
【图32】 山香圆平面分佈图(编号56) 332
【图33】 大叶木犀平面分佈图(编号22) 332
【图34】 西施花平面分佈图(编号58) 333
【图35】 台湾煳樗平面分佈图(编号72) 333
【图36】 峦大越橘平面分佈图(编号80) 334
【图37】 长梗紫麻平面分佈图(编号54) 334
【图38】 山枇杷平面分佈图(编号67) 335
【图39】 小西氏灰木平面分佈图(编号55) 335
【图40】 白新木姜子平面分佈图(编号65) 336
【图41】 薄叶柃木平面分佈图(编号59) 336
【图42】 锐叶柃木平面分佈图(编号60) 337
【图43】 杜虹花平面分佈图(编号97) 337
【图44】 水麻平面分佈图(编号98) 338
【图45】 玉山紫金牛平面分佈图(编号3) 338
【图46】 三角?平面分佈图(编号25) 339
【图47】 伏牛花平面分佈图(编号44) 339
【图48】 竹叶草平面分佈图(编号1) 340
【图49】 奄美双盖蕨平面分佈图(编号107) 340
【图50-1】 各物种胸径级结构图 341
【图50-2】 各物种胸径级结构图 342
【图50-3】 各物种胸径级结构图 343
【图50-4】 各物种胸径级结构图 344
【图50-5】 各物种胸径级结构图 345
【图51】 楠梓仙溪样区1987年至2002年死亡率分佈图 353
【图52】 样区1987年至2002年新增率分佈图 353
【图53】 台湾电力公司上谷关训练中心样带位置图 376
【图54】 样带A、B之各小样区编号;小样区8近路旁有崩塌,小样区13有人为
种植竹子,小样区21有人工建筑之拦砂坝 377
【图55】 上谷关样带A死亡率分佈示意图 380
【图56】 上谷关样带A之植株分佈图(1990)(单位方格为10×10m2) 384
【图57】 上谷关样带A之植株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85
【图58】 上谷关样带A青刚栎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86
【图59】 上谷关样带A枫香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87
【图60】 上谷关样带A香楠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88
【图61】 上谷关样带A三斗柯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89
【图62】 上谷关样带A山黄麻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90
【图63】 上谷关样带A栓皮栎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91
【图64】 上谷关样带A九节木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92
【图65】 上谷关样带A玉山紫金牛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393
【图66】 上谷关样带B死亡率分佈示意图(小箭头所示为坡向) 396
【图67】 上谷关样带B新增率分佈示意图(小箭头所示为坡向) 396
【图68】 上谷关样带B之植株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0
【图69】 上谷关样带B之植株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1
【图70】 上谷关样带B相思树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2
【图71】 上谷关样带B山黄麻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3
【图72】 上谷关样带B枫香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4
【图73】 上谷关样带B香楠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5
【图74】 上谷关样带B长梗紫麻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6
【图75】 上谷关样带B构树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7
【图76】 上谷关样带B白匏子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8
【图77】 上谷关样带B野桐之动态分佈图(2001)(单位方格为10×10m2) 409
【图78】 第1林班台湾扁柏纯林旧照片 426
【图79】 台湾扁柏纯林旧照片(佐佐木舜一,1922) 427
【图80】 第2林班红桧—阔叶树优势社会剖面举例(转引陈玉?,1995) 428
【图81】 红桧优势社会(转引佐佐木舜一,1922) 429
【图82】 1915年1月1日拍摄的阿里山神木(相马氏摄) 430
【图83】 阿里山神木步道及巨木步道两侧植物标示 456
【图84】 奋起湖地区地形概观 583
【图85】 大冻山植物调查路径及转弯测量点标示 588
【图86】 奋起湖环湖步道测量点标示(修改自阿里山风管处,刘朝治建筑师事务所制图) 600
【图87】 新竹县尖石乡鸟嘴山腹植群勘调示意 632
【图88】 雷击红桧树基测量示意(网底为雷击后破裂面,此图顺延坡面绘制) 636
【图89】 红桧并木树基测量示意(打斜线处为人为破坏部位) 637
【图90】 活并木树基测量示意(打斜线处为人为破坏部位) 638
【图91】 大扁桧树基测量示意 640
【图92】 乌石坑植被调查样区位置(*表示样区位置) 665
【图93】 乌石坑9.21地震后台湾榉木优势社会长条带状样区剖面示意图(2001.07.28) 667
【图94】 台北各风向百分率图 686
【图95】 台北各风向相当速度图(公尺∕秒) 686
【图96】 内湖之地形概要及植生型分佈图(转引苏鸿杰,1975) 687
【图97】 研究地区样区编号与观测纪录点(星号);1 ~ 12转引苏鸿杰(1975) 689
【图98】 典型台北市近郊次生林剖面示意;海拔80 ~ 50公尺,坡度约45°,坡向E90°
(木栅.石壁坑) 690
【图99】 近郊典型次生林优势树种重要值(胸高截面积)之分佈曲线(木栅.石壁坑) 690
【图100】土壤样品中种子萌发日志图,图右之样区编号即表107中所列单位 696
【图101】原始森林下表土样品种子萌发数;20包平均值 698
【图102】单坡面320平方公尺内,白匏子之年龄组级结构(木栅石壁坑) 699
【图103】90平方公尺均质环境内,山黄麻族群年龄组级结构(台北县银河洞) 700
【图104】不同年龄之山黄麻族群(依平均直径组级)植株密度变化(近郊12样区) 700
【图105】山顶、顶下型之次生演替系列 701
【图106】中坡型之次生演替系列 702
【图107】水生演替系列 703
【图108】下坡型之次生演替系列 703
【图109】研究地区略图;星号示研究地点 736
【图110】南凤山测候站生态气候图 739
【图111】台湾榉木林剖面结构 742
【图112】第一样区台湾榉木及樟叶枫族群之胸径组级结构 743
【图113】第二样区台湾榉木、樟叶枫及狭叶栎族群之胸径组级结构 744
【图114】阿里山千金榆及青刚栎族群之胸径组级结构 746
【图115】屯子山区台湾榉木林演替之假说 748
【图116】研究地区,隶属花莲县玉里镇 761
【图117】玉里地区生态体系暨土地利用型简要示意 762
【图118】研究地区简图,比例尺十万分之一 781
【图119】研究地区演替推测系列;虚线表示并无调查样区之社会单位 789
【图120】花莲测候站生态气候图 791
【图121】绿水测候站生态气候图 792
台湾植被志 第六卷,阔叶林(二)(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植被志 第六卷,阔叶林(二)(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