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

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译者谢辞(21)写给故乡的书──《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绪论
花亦芬(23)
1.离家(24)
2.回家(38)
3.回家的人埋首做的事(42)
4.在土生土长的地方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50)
5.在土生土长的地方追本溯源(65)
6.在土生土长的地方怀想永恆(80)
7.文化史书写的问题(91)
8.似兰斯馨:走出时代的寂寞(101)
引用书目(108)
译注相关事项说明(113)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
1869年第二版前言4第1卷视「国家」如同艺术品

第一章◎导论6
§1.1.1十三世纪义大利政治实况7
§1.1.2腓特烈二世在位时的诺曼人王国8
§1.1.3驸马爷爱泽林诺10
第二章◎十四世纪的僭主政治13
§1.2.1财政基础与教育文化的关系13
§1.2.2理想的专制君主14
§1.2.3境内与境外的危险16
§1.2.4佛罗伦斯人对僭主的批判17
§1.2.5威士孔提家族:直到倒数第二位掌权者18
第三章◎十五世纪的僭主政治22
§1.3.1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干预与义大利之旅24
§1.3.2神圣罗马帝国风光不再27
§1.3.3合法继承权付之阙如──私生子的继承问题28
§1.3.4雇佣兵统帅成为国家创建者30
§1.3.5雇佣兵统帅与雇主的关系32
§1.3.6史佛萨家族33
§1.3.7亚蔻波.史佛萨的远见与琵沁倪诺被害34
§1.3.8雇佣兵统帅后期的尝试37
第四章◎小型僭主政权39
§1.4.1佩鲁加的巴吉欧尼家族40
§1.4.2巴吉欧尼家族的纷争与1500年沾满血腥的婚礼42
§1.4.3巴吉欧尼家族的衰落45
§1.4.4玛拉帖斯塔、琵蔻、佩图奇家族46
第五章◎大型统治王室49
§1.5.1拿波里的亚拉冈王朝49
§1.5.2米兰威士孔提王室最后几任在位者53
§1.5.3法兰却斯柯.史佛萨及其好运55
§1.5.4葛蕾阿佐.玛莉亚.史佛萨与罗德维科.史佛萨57
§1.5.5曼图瓦的龚查加王室60
§1.5.6屋比诺公爵:菲德里高.蒙特斐特62
§1.5.7屋比诺宫廷最后的余晖64
§1.5.8斐拉拉的艾斯特王室65
§1.5.9贩售官职、制度与建筑物67
§1.5.10领袖人格的养成69
§1.5.11忠诚70
§1.5.12警政署长张潘德70
§1.5.13为臣属送葬71§1.5.14宫廷华丽的排场74
第六章◎专制僭主的反对者77
§1.6.1教宗党与保皇党的后期发展77
§1.6.2密谋叛变者78
§1.6.3在教堂走道上谋杀79
§1.6.4上古僭主政治造成的影响80
§1.6.5效法古罗马的谋反者82
§1.6.6佛罗伦斯人对暗杀僭主的看法82
第七章◎共和国:威尼斯87
§1.7.1威尼斯居民91
§1.7.2威尼斯共和国以及落魄贵族带来的危机91
§1.7.3威尼斯屹立不摇的原因93
§1.7.4十人委员会与案件的审判95
§1.7.5与雇佣兵统帅的关系96
§1.7.6过于乐观地对外扩张96
§1.7.7威尼斯是财政主计制度的发源地97
§1.7.8迟来的文艺复兴100
§1.7.9落后的圣徒遗骸崇拜101
第八章◎共和国:十四世纪以来的佛罗伦斯103
§1.8.1客观的政治意识105
§1.8.2政治家但丁105
§1.8.3佛罗伦斯作为主计制度的发源地107
§1.8.4对量化数据的高度兴趣109
§1.8.5十五世纪的帐册109
§1.8.6历史撰述112
§1.8.7托斯卡纳城邦动盪的根本原因113
§1.8.8从政者115
§1.8.9马基亚维里与他的建国方案116
§1.8.10西耶纳与热内亚119
第九章◎义大利各国的外交政策122
§1.9.1对威尼斯的嫉妒122
§1.9.2靠外力解决各国纷争──对法国的好感123
§1.9.3企图建立义大利四大强权的均势125
§1.9.4外力的介入与征服126
§1.9.5与土耳其来往126
§1.9.6西班牙势力的平衡129
§1.9.7客观处理政治事务129
§1.9.8谈判的艺术130
第十章◎视战争为艺术创作133
§1.10.1武器133
§1.10.2专家与业余爱好者134
§1.10.3战争的残酷135
第十一章◎教宗政权及其面临的危险137
§1.11.1教宗国对外国与对义大利的立场139
§1.11.2罗马自教宗尼古拉五世以来经历的动盪140
§1.11.3教宗西斯笃四世作为罗马的统治者141
§1.11.4枢机主教彼得.理阿瑞欧的计画142
§1.11.5罗马尼阿的抗议143
§1.11.6出身统治家族的枢机主教144
§1.11.7教宗英诺森八世与他的私生子145
§1.11.8西班牙籍的教宗亚历山大六世146
§1.11.9亚历山大六世的外交与贩卖圣职147
§1.11.10凯撒.伯尔嘉与其父的关系148
§1.11.11凯撒.伯尔嘉的盘算149
§1.11.12教宗国被世俗化的危机150
§1.11.13非理性地掌权151
§1.11.14谋杀151
§1.11.15亚历山大六世掌权的最后几年153
§1.11.16朱利安二世:教宗治权的拯救者154
§1.11.17里奥十世选上教宗157
§1.11.18里奥十世危险的义大利政策159
§1.11.19外力进逼159
§1.11.20教宗亚德里安六世161
§1.11.21教宗克莱门七世与「罗马浩劫」161
§1.11.22「罗马浩劫」的后果与反响162
§1.11.23查理五世与教宗和解164
§1.11.24教宗国与反宗教改革165
第十二章◎义大利的爱国主义166

第2卷 个人的发展

第一章◎义大利的国家与个人170
§2.1.1中古时代的人170
§2.1.2自我人格的觉醒171
§2.1.3独裁君主及其臣属172
§2.1.4共和体制下的个人主义173
§2.1.5放逐与四海一家174
第二章◎自我人格的完成177
§2.2.1多才多艺的人177
§2.2.2全才型人物:阿尔贝提179
第三章◎近现代人对「世俗声誉」的追求182
§2.3.1但丁与「世俗声誉」的关系182
§2.3.2有名望的人文学者、佩托拉克184
§2.3.3对名人诞生处表示敬意185
§2.3.4对名人坟墓表示敬意186
§2.3.5对古代名人表示敬意188
§2.3.6地方志对地方贤达的记载:帕多瓦189
§2.3.7对各种名人的记载191
§2.3.8历史书写影响名声是否流传192
§2.3.9热烈追求名声194
第四章◎近现代的嘲讽与玩笑196
§2.4.1玩笑与独立自主个人的关系196
§2.4.2佛罗伦斯的嘲讽:传说故事197
§2.4.3说笑话为业者198
§2.4.4教宗里奥十世开的玩笑200
§2.4.5诗作中的谐谑模仿201
§2.4.6有关开玩笑的理论203
§2.4.7诽谤中伤204
§2.4.8教宗亚德里安六世成为嘲讽文化的牺牲者206
§2.4.9彼得.阿瑞提诺207
§2.4.10彼得.阿瑞提诺的知名度208
§2.4.11彼得.阿瑞提诺与义大利君侯以及名人的关系209
§2.4.12彼得.阿瑞提诺的宗教信仰211

第3卷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第一章◎导论214
§3.1.1「文艺复兴」理念的传布214
§3.1.2古典文化对中古的影响216
§3.1.3义大利早期的古典文化复兴216
§3.1.4十二世纪的拉丁文诗歌217
§3.1.5十四世纪的精神219
第二章◎衰颓的罗马城222
§3.2.1但丁、佩托拉克、法其欧222
§3.2.2柏丘时代见到的罗马古蹟225
§3.2.3布隆笃斯、教宗尼古拉五世与庇护二世226
§3.2.4罗马城以外的古罗马遗迹228
§3.2.5与古罗马有渊源的城市与家族228
§3.2.6罗马居民的想法与渴望230
§3.2.7古罗马少女遗体引起的轰动230
§3.2.8考古发掘与记录231
§3.2.9教宗里奥十世时代的罗马234
§3.2.10古蹟引发的悼古之情235
第三章◎古典时代的作者236
§3.3.1十四世纪知识份子醉心的上古着作236
§3.3.2搜寻古书237
§3.3.3抄书人与抄书家238
§3.3.4印刷术243
§3.3.5通盘认识古希腊文化244
§3.3.6对近东文化的研究246
§3.3.7面对古典文化应採取的立场247
第四章◎十四世纪的人文学者249
§3.4.1人文学赢得绝对优势249
§3.4.2佩托拉克与薄伽丘对人文学的推广251
§3.4.3薄伽丘作为先驱252
§3.4.4诗人的桂冠253
第五章◎大学与学校257
§3.5.1十五世纪人文学者担任大学教授258
§3.5.2人文学者的兼差工作259
§3.5.3高等博雅教育:维特林诺的成就260
§3.5.4高等博雅教育:适里诺.维罗纳的成就261
§3.5.5统治家族的子女教育262
第六章◎人文学发展的赞助者264
§3.6.1佛罗伦斯市民:尼可罗264
§3.6.2玛内提与早期的梅迪西家族266
§3.6.3君侯与尼古拉五世以来的教宗对人文学的态度270
§3.6.4「宽宏大量的亚丰索」273
§3.6.5屋比诺公爵菲德里高275
§3.6.6史佛萨与艾斯特王室276
§3.6.7西吉斯蒙多.玛拉帖斯塔277
第七章◎再现古典风华:尺牍艺术279
§3.7.1教宗的秘书处280
§3.7.2对书信体裁的重视281
第八章◎拉丁文演讲283
§3.8.1不在乎演说者的身分背景283
§3.8.2正式的官方演说与欢迎仪式致词284
§3.8.3安息礼拜上的演说286
§3.8.4学术演讲与军队训词287
§3.8.5拉丁文讲道288
§3.8.6修辞学的复兴289
§3.8.7引经据典的形式与内容290
§3.8.8虚拟的讲稿291
§3.8.9修辞学的衰落292
第九章◎拉丁文论文294
第十章◎历史着述296
§3.10.1拉丁文相对之下的必要性298
§3.10.2对中古史的研究;布隆笃斯299
§3.10.3批判中古的滥觞301
§3.10.4用义大利文书写历史302
第十一章◎人文教育拉丁文化304
§3.11.1拉丁文化的姓名305
§3.11.2拉丁文称唿遍布生活各领域306
§3.11.3拉丁文独霸的局面307
§3.11.4西塞罗与「西塞罗主义」308
§3.11.5拉丁文会话310
第十二章◎新拉丁文诗312
§3.12.1以古诗为本的史诗;佩托拉克的《非洲》313
§3.12.2以神话为主题的诗314
§3.12.3基督教故事诗;珊那札若316
§3.12.4基督教与异教文化元素的融合317
§3.12.5以当代史为主题的诗318
§3.12.6训诲诗;帕宁杰尼乌斯321
§3.12.7拉丁文抒情诗322
§3.12.8圣徒颂歌322
§3.12.9哀歌324
§3.12.10箴言诗325
§3.12.11杂烩诗329第十三章◎十六世纪人文学者风光不再331
§3.13.1批判的声音与基督徒应有的美德332
§3.13.2学者之不幸336
§3.13.3不同流俗的人文学者337
§3.13.4拉耶土斯339
§3.13.5学会341

第4卷 发现外在世界与人类的自我

第一章◎义大利人的旅行344
§4.1.1哥伦布345
§4.1.2世界人文地理学与旅行的关系346
第二章◎义大利自然科学研究348
§4.2.1实证认知的道路348
§4.2.2但丁与星象研究349
§4.2.3教会对实证科学研究的干涉350
§4.2.4人文学带来的影响350
§4.2.5植物学与园艺352
§4.2.6动物学;豢养外来种动物352
§4.2.7依波利托.梅迪西的随从;奴隶355
第三章◎发现自然景致之美357
§4.3.1中古对自然风景的欣赏358
§4.3.2佩脱拉克与登高望远360
§4.3.3法其欧.屋贝提的《世界大观》362
§4.3.4伊尼亚斯.西维乌斯.琵科罗米尼对风景的描述363
第四章◎发掘自我368
§4.4.1情性说369
第五章◎诗歌对人类心灵的描写371
§4.5.1无韵诗的价值371
§4.5.2十四行诗的价值371
§4.5.3但丁与他的《新生》373
§4.5.4但丁与《神曲》374
§4.5.5佩托拉克对人类心灵的描写376
§4.5.6薄伽丘与《斐雅美塔夫人的哀歌》377
§4.5.7悲剧成就乏善可陈378
§4.5.8华丽的场景对戏剧发展的危害379
§4.5.9幕间穿插演出与芭蕾舞381
§4.5.10喜剧与面具戏382
§4.5.11音乐的成就可以弥补缺憾384
§4.5.12浪漫传奇史诗384
§4.5.13不注重刻划人物性格385
§4.5.14蒲吉与柏雅多386
§4.5.15诗作创新的内在法则387
§4.5.16雅瑞欧斯特及其风格389
§4.5.17佛兰哥与戏谑之作390
§4.5.18特夸多.塔索作为对比392
第六章◎传记393
§4.6.1与中古相较之下看义大利传记的进步393
§4.6.2托斯卡纳地区的传记写作395
§4.6.3义大利其他地区398
§4.6.4自传399
§4.6.5却里尼401
§4.6.6卡达诺402
§4.6.7路易.柯那罗403
第七章◎对各地区人民与城市的描述407
§4.7.1《世界大观》407
§4.7.2十五世纪的记载408
第八章◎对人物外貌的描写411
§4.8.1薄伽丘谈美412
§4.8.2斐兰佐拉有关美的理想413
§4.8.3斐兰佐拉对美的通观415
第九章◎对生活动态的描述416
§4.9.1庇护二世与其他人417
§4.9.2佩托拉克以来的田园牧歌418
§4.9.3农民的地位419
§4.9.4描写真实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419
§4.9.5曼图瓦诺、辉煌者罗伦佐、与蒲吉420
§4.9.6波里祈安诺421
§4.9.7人性与「人」的概念423

第5卷 社交聚会与节庆

第一章◎阶级平等化426
§5.1.1与中古的差别426
§5.1.2都市里的聚居生活427
§5.1.3否定贵族概念的思想428
§5.1.4义大利各地的贵族430
§5.1.5贵族对文化教养的看法431
§5.1.6西班牙化生活后期的发展432
§5.1.7中古以来的骑士头衔433
§5.1.8马上比武以及对此的嘲讽434
§5.1.9贵族身分是担任宫廷要职的条件436
第二章◎生活外观精致化438
§5.2.1服装与时尚438
§5.2.2妇女的化妆439
§5.2.3洁净442
§5.2.4《社交礼仪指南》与良好生活方式443
§5.2.5舒适与优雅444
第三章◎谈吐是社交的基础446
§5.3.1打造理想的语言446
§5.3.2标准义大利语的传播448
§5.3.3极端的语言纯正主义449
§5.3.4语言纯正主义得不到认同450
§5.3.5交谈452
第四章◎优雅的社交礼仪453
§5.4.1约定与规范453
§5.4.2传说故事作家及笔下的听众453
§5.4.3贵妇与沙龙455
§5.4.4佛罗伦斯的社交方式456
§5.4.5「辉煌者罗伦佐.梅迪西」对友伴的描述457
第五章◎完美的社交人才458
§5.5.1朝臣的爱情458
§5.5.2超卓的才艺459
§5.5.3运动460
§5.5.4音乐460
§5.5.5乐器的多样性461
§5.5.6业余爱好者团体462
第六章◎女性的地位464
§5.6.1男性化的教育内涵与诗歌创作465
§5.6.2个体性的完成465
§5.6.3女中豪杰467
§5.6.4女性在社交聚会的表现468
§5.6.5交际名花的才艺修养469
第七章◎家务471
§5.7.1与中世纪的差别471
§5.7.2潘都尔菲尼472
§5.7.3乡间别庄与生活473
第八章◎节庆475
§5.8.1基本形式:神剧与游行475
§5.8.2相较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优势477
§5.8.3文学与艺术里的寓意象征478
§5.8.4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意义的象征符号480
§5.8.5神剧的演出481
§5.8.6维特波的基督圣体节484
§5.8.7世俗题材的戏剧演出485
§5.8.8默剧与迎接君侯的仪式487
§5.8.9游行与教会的盛大游街活动489
§5.8.10世俗的盛大游街活动491
§5.8.11水上庆祝游行496
§5.8.12罗马与佛罗伦斯的狂欢节497

第6卷 伦理道德与宗教

第一章◎道德性502
§6.1.1评判的上限502
§6.1.2有意识地去道德化503
§6.1.3近现代的荣誉感505
§6.1.4放任想像力作祟507
§6.1.5好赌成性与有仇必报507
§6.1.6破坏婚姻513
§6.1.7妇道与妇德514
§6.1.8精神上的恋爱518
§6.1.9普遍的违法乱纪520
§6.1.10盗匪522
§6.1.11花钱雇用杀手;下毒524
§6.1.12丧尽天良的恶棍526
§6.1.13伦理道德与个人主义的关系528
第二章◎日常生活里的宗教信仰530
§6.2.1未能走上宗教改革之路531
§6.2.2义大利人对教会的看法532
§6.2.3对教会统治高层与修士的憎恶532
§6.2.4托钵教士533
§6.2.5道明会的宗教审判537
§6.2.6比较有格调的修会538
§6.2.7习惯依赖教会以及教士的祝祷540
§6.2.8劝人悔改佈道家541
§6.2.9萨佛那罗拉549
§6.2.10民间信仰里的异教成分556
§6.2.11圣徒遗骸崇拜558
§6.2.12民间圣母崇拜562
§6.2.13宗教礼仪的沦丧564
§6.2.14大规模的悔罪热潮566
§6.2.15斐拉拉对宗教活动的政治操控567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与精神570
§6.3.1宗教认知势必迈向个人主观化572
§6.3.2现世性573
§6.3.3对伊斯兰的宽容573
§6.3.4打破基督教独尊的局面575
§6.3.5上古文化带来的影响576
§6.3.6所谓「伊比鸠鲁学派」577
§6.3.7有关自由意志的学说579
§6.3.8虔敬信仰上帝的人文学者581
§6.3.9人文学者的中庸之道582
§6.3.10开启对至高者的历史批判584
§6.3.11人文学者的宿命论585
§6.3.12披着异教外衣的基督教587
第四章◎古代与近代迷信的紧密结合589
§6.4.1占星术589
§6.4.2占星术盛行及其影响590
§6.4.3占星术在义大利596
§6.4.4乔凡尼.琵蔻.米兰多拉驳斥的文章及其影响597
§6.4.5各种迷信599
§6.4.6人文学者的迷信602
§6.4.7死者的亡魂603
§6.4.8恶魔信仰604
§6.4.9义大利的女巫605
§6.4.10诺尔恰的女巫老巢607
§6.4.11北方女巫的影响609
§6.4.12巫师与蛊惑师611
§6.4.13术士与巫师612
§6.4.14在前往罗马路上遇到的恶灵613
§6.4.15镇邪物616
§6.4.16奠基典礼上行的巫术619
§6.4.17文学家笔下的通灵者619
§6.4.18却里尼碰上的巫术620
§6.4.19巫术狂热的消退621
§6.4.20次要的巫术类型;炼金术622
第五章◎信仰体系全面松动625
§6.5.1伯斯科立的告解626
§6.5.2信仰混淆与普遍的质疑627
§6.5.3有关灵魂不朽的争论628
§6.5.4异教的天空630
§6.5.5荷马史诗对永生的描述631
§6.5.6基督教义动摇632
§6.5.7义大利的有神论633

附录
布克哈特生平大事纪638
参考书目645
(一)布氏经常引用书目645
(二)布克哈特着作与译本646
(三)绪论与译注所引用书目648
文艺复兴重要家族世系表657
中外译名对照表663
索引675

图书序言

◆第六卷
伦理道德与宗教
Sitte und Religion

在某个层次上,不同民族对形而上至高物、上帝、德行与不朽的关系是可以研究的,但无法作严格的排比分析。如果在这方面掌握到的证据愈明确,就应要愈小心,不要落入泛化(Verallgemeinerung)的绝对推论中。


§6.1.1 评判的上限
上述的提醒尤其适用于对道德性的判断(das Urteil u枴er die Sittlichkeit)。我们可以在不同社群、民族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上,看到许多冲突与细微的差异,所以想对全体人类在道德上的信仰作全盘研究整理,凭我们人类的分析理解力是办不到的。何谓「民族性」、「罪」、与「良知」?这都是说不清的谜团。因为即使是所谓的「缺陷」(die Ma歪gel),有时也有其「优点」;尤其当这些「缺陷」被视为特有的民族性格(nationale Eigenschaften)时,「缺陷」就变成「美德」(Tugend)了。对于那些喜欢拿一套制式标准来看世界各民族、有时甚至还用极严厉笔调批判他文化的作者,我们就让他们去自得其乐好了。西欧各民族可以彼此互相虐待,所幸无法互相宣判谁才真正拥有真理。一个借着文化、文明成就、与丰富历史经验与近现代新世界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民族,对攻击或拥护它的声音是不会在乎的。不管有没有理论家支持,它继续走自己的路。

因此本卷接下来所要阐述的,并非论断与宣判,而是笔者多年来研究义大利文艺复兴一系列的心得旁註而已。而笔者论述的正确性毕竟是有限的,因为考察的对象多以中上流社会为主,因为不论是优是劣,有关他们的文献资料的确比欧洲其他民族来得多;此外,也因为义大利中上层社会对「声誉」与「屈辱」的讨论比其他地方热烈。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凭这些就对义大利人的道德性作全盘的检视。

什么样的眼光可以一窥促使各民族拥有不同性格与命运的奥秘呢?在什么层次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到,天生的禀性与历史经验如何交融出第二、或第三天性呢?哪些乍看之下让人以为是天赋的才情,其实是后来慢慢薰陶培养出来的呢?例如,义大利人是否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具备那样灵动的活力与自信,可以在言行举止上一直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就像他们后来所表现的民族性那样?──如果我们对上述问题无法确切断言,我们又如何对棼错万千的历史历程妄下评断呢?在这些交织缠绕的历史脉络影响下,人类心灵与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断互相冲激。也许在个人方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凭着良知,我们对所见所闻的事情有自己的定见;但是,我们却无法以此来假设,一个社会也可以根据某些共同认定的法则来凝聚共识,因此,最好将这种尝试摆一边吧!一个看来病入膏肓的民族,也许可以很快重拾健康;同样地,一个看来强健无比的民族,也许体内正潜伏着致命的病毒,时候一到,马上发病丧命。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