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一无二——发挥创意,简单设计,许自己一个浪漫屋!
居家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创意,《设计.家》给你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DIY创意设计,启发你的想像空间,满足你的设计想法,发挥创意,简单设计,许自己一个浪漫居家。
■ 专业设计——全能DIY高手:蒋惠敏,带你轻松打造完美居家! 蒋惠敏,全能的DIY高手,有非常丰富的手创经验,不管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是一把罩。经常受邀为中天、TVBS等电视台,以及中时、苹果、雅砌等报章杂志示范各种生活工艺DIY,曾担任东森幼幼台DIY学园的娃娃老师,《DIY玩布置》专栏示范老师。近来致力于自我品牌的建立,《设计.家》一书结合蒋惠敏80款经典创作,带你轻松打造完美居家设计。
■ 就地取材——实际案例完全图解,80款经典案例完整介绍!
《设计.家》里,清楚分解每个动作,让你不用拜师学艺也可以快速学会。就地取材,随手DIY自由的发挥想像,《设计.家》提供80种经典案例,要你就地取材,发挥创意,设计独一无二的居家布置。
■ 轻松上手——八大步骤,让新手一学就会轻松搞定!
没有繁复冗长的说明文字,八大步骤简单扼要,直接告诉您DIY的重点与技巧,让新手易学易懂,轻松地掌握箇中要领,第一次就上手。DIY真的一点也不难,尤其透过专业老师的专业指导,并以实际案例详加说明,不管是难缠的马赛克拼花,或是手工布娃娃,马上都变得简单容易,透过《设计.家》一书,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一步步实践自己的梦想。
作者介绍
蒋惠敏
全能的DIY高手,有非常丰富的手创经验,不管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是一把罩,近来致力于自我品牌的建立,持续创作中。
■经历:信义区社会大学美化生活,实用家具讲师、历史博物馆儿童艺术夏令营指导老师、文化大学暑期儿童营队粘土指导老师、东森幼幼台:幼幼DIY学员、创意巧手屋——娃娃老师、中天电视台:生活起摩志DIY单元指导老师、我的巧手DIY、DIY玩佈置、恋家志、台湾工艺杂志、中国时报……等DIY单元企划制作。
■着作:《马赛克绝色DIY》、《手工香皂百变造型》、《手工蜡烛创意装饰》、《自己动手作马赛克》。
■《民视消费高》、《台视发现新台币》、《华视台湾NO》、《公视台湾生活通》、《TVBS週刊》、《自由时报》、《苹果日报》等各大媒体报导。
作者序
08:30 该是起床的时候了
辛苦工作了一个礼拜,好不容易等到了周休二日,尽管窗外的阳光灿烂,眼睛就是舍不得睁开,忍不住想赖一下床,多睡一会儿…
01磨菇抱枕
如何制作
02钮扣布相框
如何制作
03马赛克壁画
如何制作
04珍珠缎带花窗帘束环
如何制作
05浪漫贝壳相框
如何制作
06干燥花烛台
如何制作
07复古式小镜
如何制作
08掌形戒台
如何制作
09珠宝盒
如何制作
10纸拼贴收纳盒
如何制作
11玻璃瓶串灯
如何制作
09:00 捻一朵鲜花
窗台上的盆栽在悉心的照料下,显得生气蓬勃、花枝招展,不由得捻一朵鲜花,插于空瓶中,迷恋着那份馨香的气味、绿的气息…
12小鸟花架
如何制作
13玻璃铝线吊花架
如何制作
14湛蓝串珠试管花架
如何制作
15花串蜡烛
如何制作
16树脂土金露花
如何制作
17树脂土鱼腥草花
如何制作
18园艺围裙
如何制作
19水生仙人掌
如何制作
20小小水世界
如何制作
21酒瓶灯
如何制作
10:30 读一本好书
偷得浮生半日闲,泡杯好茶,不受任何打扰,就这么慵懒的躺卧在椅子上,忘情的沉醉在书香之中,最是幸福!
22狗抱枕
如何制作
23蓝色花儿坐垫
如何制作
24紫色魔恋相框
如何制作
25朵朵花儿马克杯
如何制作
26小猫笔记本套
如何制作
27 闪亮书衣
如何制作
28缎带串珠书签
如何制作
29猫咪&兔子书签
如何制作
30薰香塔
如何制作
31薰香盘
如何制作
32爱心小闪灯笔座
如何制作
33转印相簿
如何制作
34海玻璃灯
如何制作
14:00 好友来访
週末假期,最高兴的莫不过与三五好友闲话家常,天南地北的聊个没完,所以老早就准备好了清香的花茶,以及精致的下午茶点,一边悠闲的喝着下午茶,一边七嘴八舌聊着八卦…
35花树马赛克壁画
如何制作
36马赛克相框
如何制作
37维多利亚镜子
如何制作
38串珠铁丝吊灯
如何制作
39大眼布娃娃
如何制作
40粉红绸缎抱枕套
如何制作
41小蓝花茶杯
如何制作
42菩提子花茶
如何制作
43马赛克保温炉
如何制作
44蔓越莓饼
如何制作
45莱姆葡萄干巧克力
如何制作
46草莓点心盘
如何制作
47樱桃小盘
如何制作
48绵羊脚踏垫
如何制作
49玫瑰托盘
如何制作
50置物袋
如何制作
18:30 浪漫烛光晚餐
偶尔也要对自己好一点,今晚何不烹煮最爱的迷迭香牛小排,再佐以法国红酒,这完美的组合,就是要给自己最好的……
51橘染桌巾
如何制作
52水果餐巾
如何制作
53鲜花烛台
如何制作
54缤纷彩点椅坐垫
如何制作
55小熊桌(椅)脚套
如何制作
56玻璃彩绘花瓶
如何制作
57蔬果调味罐
如何制作
58玫瑰果篮
如何制作
59马赛克面纸盒
如何制作
60押花蜡烛
如何制作
61串珠铁线相框
如何制作
62云母玻片吊灯
如何制作
21:00 做个美容SPA
忙碌了一整天,放松一下心情吧!泡个澡、按摩一下全身,让疲劳消失不见,相信今晚一定会睡得很甜……
63可爱小花拼贴镜框
如何制作
64美丽甜心盥洗组
如何制作
65去角质棒&去角质盘
如何制作
66玫瑰手工皂
如何制作
67薄荷马赛皂
如何制作
68肥皂碟
如何制作
69五彩水晶肥皂
如何制作
70浮水玫瑰
如何制作
71薰香块
如何制作
72梦幻泡泡乳
如何制作
73甦醒放松按摩精油
如何制作
74活络亢进按摩精油
如何制作
75肌肉松弛泡澡精油
如何制作
76神清气爽泡澡精油
如何制作
77焕彩沐浴盐
如何制作
78去角质油
如何制作
79卸妆油
如何制作
80玫瑰喷雾精露
如何制作
【作者序】
小时候在家庭即工厂的年代里,我就喜欢跟着母亲做手工艺代工,长大后对各种DIY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念的又是美工,DIY变成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把舍不得丢弃的旧衣服、钮扣变相框;珠珠、铝线、布料变成抱枕、娃娃;或把过去的旧相片,烫印在相本的书衣上……所有完成的作品总能让我满怀兴奋与满足。作品上的旧东西可以唤起曾经有过的记忆,让美好回忆与我们相伴。我想生活就需要来点不一样的感受,多点想像,多点浪漫,为自己做点特殊的小玩艺,装点温馨的小窝,享受制作过程中自我陶醉的乐趣,增加生活的变化及色彩,让生活更活泼日子也变得轻快起来。这本书就是我在这样心情之下完成的,我把自己的手创生活中用作品一一呈现出来,算是另类的日记吧!
在这次出书过程中要感谢?碧老师在肥皂、薰香及肌肤保养单元制作上帮了我很大的忙,让《设计.家》这本书在生活的各个面向更加完整,能在读者面前达到最完美的呈现。
蒋惠敏
看到《设计.家》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台湾本地的设计师,他们就像是隐藏在城市里的魔法师,用创意和巧思,把平凡的生活空间变得生动有趣。我一直觉得,台湾的设计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是那种追求极致奢华的风格,而是更注重细节,更贴近生活,充满了人情味。就像我家楼下那间小小的咖啡馆,老板坚持用手冲咖啡,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摆满了精心挑选的绿植和艺术品,虽然空间不大,但却让人感觉无比舒适和放松。《设计.家》这个名字,让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这些设计师们的心得分享,他们如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家”这个最私密、最个人的空间里。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实用性与美观性,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打造出既温馨又有设计感的“家”?会不会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家”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承载情感和记忆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让我的“家”变得更加有温度,更加有故事的灵感,让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设计.家”。
评分拿到《设计.家》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翻到了目录。我通常会先看目录,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和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对于一本以“设计”和“家”为主题的书,我更在意的是它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是有没有一些实践性的指导。这本书的目录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应该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探讨,涵盖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多个层面。我看到了一些像是“设计哲学”、“生活美学”、“空间规划”之类的章节标题,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深度,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好看”。我个人对“设计哲学”这部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设计的外在形式,却忽略了它背后的思考和理念。究竟是什么样的哲学,让一位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理念,能够让一个原本普通的空间,变成一个充满灵魂的“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概念,而不是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退读者。另外,我非常期待关于“生活美学”的部分。我觉得台湾在生活美学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追求奢华,但追求精致;不追求名牌,但追求质感。这种“刚刚好”的生活态度,体现在设计的方方面面,也正是《设计.家》这个名字给我带来的温暖感受。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如何让“家”成为一个更舒适、更具个性化空间的方法和建议。
评分《设计.家》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温馨的、有温度的家的氛围,同时又暗示了其中蕴含着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我一直在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设计不只是美学上的追求,更是一种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而“家”,更是承载我们情感、记忆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空间。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设计”与“家”这两个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设计师是如何理解居住者的需求,如何将个人的品味和情感融入到空间设计中,从而创造出真正符合居住者需求的“家”。同时,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台湾本地设计文化的特色,以及设计师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创意,打造出独特而有魅力的居住空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家”中,运用设计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更加温馨、更有个性的居住环境,让我的“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能够滋养心灵,充满爱和温暖的港湾。
评分《设计.家》这个书名,让我第一时间就联想到许多我曾经在台湾旅行时,或者是在一些文创市集上,看到的那些充满巧思和人情味的设计作品。我一直觉得,台湾的设计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它既有现代的简约,又不失传统的韵味,最重要的是,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本书的名字,就好像一位设计师在邀请你走进他的工作室,分享他对于“家”的理解和他的创作故事。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设计师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家”,例如老屋改造,或者公寓设计时,所会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简单的设计,就能让一个空间焕然一新的技巧?我特别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关于“家”的定义和意义的思考,以及设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设计不应该是冰冷的,而是应该有温度的,能够与居住者的情感产生连接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让我的“家”变得更有灵魂,更有故事,更符合我内心期望的灵感。
评分《设计.家》这个书名,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家”的种种情愫,以及我对“设计”的无限想象。在我看来,家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更是承载我们情感、记忆和生活方式的载体,而设计,则是让这个载体变得更加美好、更有意义的重要工具。台湾的设计,一直以其细腻、有温度和贴近生活而闻名,这与“家”的概念不谋而合。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台湾的设计师们是如何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家”的设计中,从而创造出既实用又充满美学的空间?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设计,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让“家”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放松身心,滋养灵魂的地方。或许,这本书会引领我重新审视我所处的空间,发现被忽略的美好,并激发我运用设计的力量,去打造一个更符合我内心期待的“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家”,一个充满爱、温暖和创意的港湾。
评分第一眼看到《设计.家》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有的是我曾经在台湾各地旅行时,在老街巷弄里惊喜发现的独立设计小店,有的是在诚品书店或独立书廊里,那些触动人心、充满巧思的文创产品。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温度,它不像那些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和你分享他的生活经验,他的创作哲学。我一直觉得“家”这个字,在台湾人的语境里,承载着很多情感,它不只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承载记忆、情感与归属的地方。而“设计”呢,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张小小的明信片,到一座宏伟的建筑,都充满了台湾特有的创意和人情味。《设计.家》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将生活美学融入日常的设计师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让“家”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港湾,更是一个充满个性和故事的空间。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台湾的设计师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会不会分享他们在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在地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的秘诀?我特别期待能够从中看到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不起眼角落里的设计宝藏,那些被赋予了独特故事和温度的物品,以及那些设计师们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坚持与蜕变。或许,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内心深处对“家”和“设计”的全新理解,让我重新审视我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并从中获得更多生活的灵感和力量,让我的“家”也能变得更加有设计感,更有温度。
评分我对《设计.家》这个书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我常常觉得,好的设计,最终都应该回归到“家”的本质,那就是创造一个能够让人感到舒适、安心、并且能够反映居住者个性的空间。台湾的设计,在我看来,一直都有一种独特的温暖和亲和力,它不追求浮夸和奢华,而是更注重细节,更贴近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那些台湾的设计师是如何将他们的创意和理念,融入到“家”的设计中。例如,他们是如何通过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空间的布局,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他们是如何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并在设计中找到平衡点的?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了解这些设计是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又是如何改善了居住者的生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设计”,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设计,来更好地经营我们的“家”,让我们的“家”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安放身心,承载幸福的地方。
评分《设计.家》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它不像那种冰冷、专业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和美学的散文集。我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带领读者一起去探索,如何将“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家”的每一个角落,让生活变得更加有品味,更加有情趣?我一直认为,好的设计,不应该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应该是渗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能够被我们感知、被我们享受的。台湾有很多令人称赞的设计师,他们懂得如何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创造出最动人的作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他们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注入到他们的设计中。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家”的定义和理解的探讨,以及设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如何通过设计来打造一个能够反映居住者个性和生活方式的空间?如何通过设计来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让我的“家”变得更有“设计感”,更有“人情味”的启发,让我的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而是充满美感和乐趣的享受。
评分读完《设计.家》的封面和封底文案,我的好奇心已经被彻底勾起来了。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这本书讲了什么具体的设计案例,而是用一种比较诗意和引人遐想的方式,描述了“设计”与“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指南,而更像是一次关于生活与创造的深度对话。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设计”和“家”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我来说,“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更像是一个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最放松、最自在的地方。而“设计”呢,我认为它不只是线条、色彩和材质的组合,它更是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当设计能够真正理解并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当它能够将居住者的情感和个性融入空间之中,那它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性,成为了一种有温度的表达。《设计.家》这个名字,似乎就在暗示着,真正的设计,最终都将回归到“家”,回归到人们最真实的生活。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设计师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和空间条件下,发挥创意,打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家”?会不会探讨设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例如单身、新婚、有了小孩之后,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需要面对的挑战?我期待从中看到一些关于“家的故事”,关于那些因为设计而改变的生活,关于那些将创意融入日常的温暖瞬间。
评分我喜欢《设计.家》这个书名,它让我联想到许多在台湾我曾遇到过的,或者在杂志上看到过的,那些将自己的创意和生活理念,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细节中的人。他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家,也不是那种只懂理论的学者,而是真正地把设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我常常觉得,台湾的设计很有温度,它不一定是最华丽、最前卫的,但一定是最贴近生活的,最能打动人心的。就像我们的街边小店,虽然不大,但总能找到一些充满惊喜的小玩意儿;就像我们的餐厅,即使是路边摊,也总能感受到老板对食物的热情和用心。《设计.家》这个名字,让我感觉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温度的分享。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或者不同时代下的演变,以及设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不会有一些案例,展示设计师如何将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代活力的“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设计来创造一个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空间,让“家”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能够滋养心灵,承载梦想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