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商业週刊》评为「完美的全球文化品牌」的IKEA是如何成功?本书首度揭开IKEA独特的赚钱秘诀、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致胜策略,以及世界首富坎普拉的管理经验。全球经典畅销好书,首度荣获IKEA台湾区总裁推荐,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写序推荐。
年代TV将专访IKEA台湾区总裁,今周刊精采书摘、中国时报专文推荐、经济日报、工商时报大幅介绍、News98、中广等节目精采推荐本书。
2006.10.27 中国时报徐亦桥/专题报导 影响台湾居家品味的人 —IKEA创办人英格瓦坎普拉的创业故事
IKEA早期是间邮购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244家分店,是全球最大的家具连锁企业。创办人名列「富比士」全球富人排行前四名,他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提到IKEA,常会想起国内名设计师 吕王向荣曾说的一句话:「设计师们都得感谢IKEA教育了台湾民众十多年。」他的意思是,学生或上班族时代用IKEA便宜家具的民众,因为这样接触了设计,提高了对居家的要求,十年后有钱要买屋装潢,哪可能用太随便的东西。 」…
作者简介
畅销书作家吕迪葛.荣布特(Rudiger Jungbluth)
一九九二年至二○○○年间, 长期为《明镜週刊》、《明星週刊》的经济特派员,之后担任汉堡週报(Net-Business)主编。他的多本畅销着作,皆由德国最大出版社Campus Verlag出版。目前专事写作,<< IKEA赚钱的11个秘诀>>是他最新的超级畅销好书。
推荐序 全球征伐,无往不利的商机 李仁芳
前言 完美的全球文化品牌
第一部份 坎普拉与宜家
第一章 我想跟他一样会赚钱──在欢乐村世界的童年
五岁就是天生的销售员 / 遗传祖母节俭的性格
真正的商店成为玩具房 / 坎普拉和火柴大王
第二章 鼓手、旗帜、新式团体──学生时期的坎普拉受到纳粹的迷惑
加入「日耳曼青年党」的坎普拉 /实科中学学生一手创立宜家
第三章 起码有一千人站在外头排队──邮购商人坎普拉进军家具业
办公室取代兵营 /产品命名强调感性诉求 /成功结合邮购和家具展场
/ 协商瑞典国铁提供票价折扣/ 首创拔去桌脚的扁平式包装/ 家俱大战开打
/十年内成为缴税大户
第四章 为追求利润在波兰制造
半价的横木椅/ 靠商品测试打广告/ 住在福利国家/ 佈置国民住宅
第五章 不像资本主义者的企业家──坎普拉打破以往惯例
面临精疲力竭/ 经济起飞的时代 / 称唿改革/ 崭新的宜家
第六章 当我和家人离开瑞典──坎普拉为了避税而远走高飞
迁往丹麦 / 一位家俱商的誓约
第七章 不按牌理出牌的瑞典家具商场──宜家征服德国市场
麋鹿商标/ 瑞典制v.s.台湾制/ 面包与理发
第八章 我现在交出宜家了──坎普拉把自己的企业交给基金会
瑞士的别墅/ 宜家扩建为城堡/ 晚上一件让人吃惊的事
第九章 麋鹿被宰了──八?年代的扩张与再定位
对松木过敏/ 安排自己的继任人选/ 默祷一分钟的庆祝/ 宜家不留给儿子
/ 摆火鸡的餐桌
第十章 无产阶级的胜利──大肆採购
波兰汇率狂跌/三分之一的产品永远缺货/宜家併吞「居家」
第十一章 北京名流显贵梦想拥有塔蜜拉──宜家前进中国
选择上海开第一家分店/「比利」书柜在中国是奢侈品
/领导位置的变动
第十二章 坎普拉是资本主义传教士
四万五千人应征六百个工作职位/德国的二十间新商场
第十三章 坎普拉每天对我们施加更多的压力──宜家创办人的三个儿子
在父亲的阴影下/温馨的家庭/后悔买下「居家」
第二部分 宜家赚钱的十一个秘诀
秘诀一:价格因素
薄利多销/平坦包装解省运费/苏联军队用的更衣柜/价格在各国不同
秘密二:风格因素
创造世界风格/灵感之祖拉森/没有品味的人
秘诀三:欢乐村因素
瑞典模式/阿巴合唱团 /瑞典的「迪士尼乐园」/运用销售心理学命名
秘诀四:内六角板手因素
费力自行组装/独自逛家具
秘诀五:圣经因素
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副刊上的书评
秘诀六:热狗因素
畸零定价/ 产品不宜过多
秘诀七:埃姆瑞特因素
激进狂热者/不用西装笔挺/ 宜家的偏僻家乡
秘诀八:坎普拉因素
简单的道德观念/日内瓦湖畔的铁公鸡/拒绝股票上市
秘诀九:藤因素
从知足中得利
秘诀十:乐园因素
在荷兰的基金会/节税世界第一
秘诀十一 : 铁弗龙因素
比利危机/ 我们是真正的环境消耗者 /麋鹿在热带雨林中/ 忏悔后的名声/忧心抵制/ 童工地毯
后记
推荐序
全球征伐,无往不利的商略 李仁芳
我的家乡新庄去年也开设了IKEA店,是宜家家居2006年在全球所开二十一家店中的一家。开幕当天我从台北坐车往新庄的省道上,照例也见识了宜家在全球各地新店开张时的车水马龙与交通堵塞。
创办人坎普拉的商法,看在我们台湾人眼中,总有许多似曾相识的眼熟感觉。让我们难免不断联想起,台湾经营名人堂内所崇奉的诸多名人行谊。
搭经济舱买老人优惠票的勤俭商法
勤奋地工作,节俭的美德。像长年担任宜家德国主管的韦贝尔,职务上搭配的专属公务车是福斯Passat,绝非高级房车。虽然韦贝尔带领约一万一千名德国员工属下,却没有用个人秘书,而且也舍弃自身专属的办公室。韦贝尔跟其他同仁一样在德国宜家总公司的大办公室中工作。
坎普拉自己用的车子是辆老旧的VOLVO,而在需搭飞机旅行时,他总是会在网上搜寻,直到找到最便宜的班机为止——而且只搭经济舱。
几年前,坎普拉搭乘地铁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记者会。他骄傲地向与会的记者们秀出他的地铁车票——而且还是老人优待票。记者们不禁为千亿富翁坎普拉的节俭到近乎铁公鸡风格而叹为观止。
他住在瑞士洛桑附近乡下,当地人总是看到彬彬有礼又谦虚的坎普拉夫妇在週末市集快结束前,赶到超市购买降价的新鲜货品。勤快的坎普拉有次还被看到在超级市场帮超市员工将商品上架。
英国「居家」集团创办人康蓝爵士因为事业被购併关系变成坎普拉的朋友。曾亏后者说:「实际上,他寄给我的圣诞卡,是从一年前就开始亲自动手制作,在最便宜的纸上黏贴。这不是玩笑话。」
这一切,像不像我们台湾自己的企业名人堂?的节俭「瘦鹅」图像,以及「沙,用力拧也拧得出水来」的喀尔文教派式克勤克俭精神。
坎普拉的宜家商法却也有台湾商法不及之处。
以「风格的技术」赚「美力财」
最核心关键的,当然就是其「风格的技术」。
台湾商法这几年因「苦力制造经济体」的操作开始踢到铁板,不断面临薄利化、微利化的操烦与折磨。逐渐开始有人提倡要「设计力救台湾」,以设计风格的加值来为台湾产业加持。但是坎普拉却很早就知道「风格的技术」,而且以风格赚了许多「美学经济」的「美力财」。
二00六会计年度初,宜家集团总共有九万名员工。其中四分之三服务于家俱展示前场,其他一万三千员工在旗下负责制造作业的史威武集团(Swedwood)内的三十五家自营家俱工厂内工作。整个集团有约八千名员工(不及全部同仁十分之一),在设计/产品研发、採购、物流、资讯科技等支援幕僚部门工作。这其中又有约三千人是专从事设设计与产品研发,工作地点则集中在瑞典的艾姆胡特的宜家家居设计中心暨商品中心建筑内。
设计的产品项目划分为十一大类,从床、厨房用品到室内装潢设备。宜家的设计管理是极艰鉅的挑战,因为他们必须构思以平价供应能吸引人的有质感家俱。
宜家的设计定律是,新产品首先是依照价格来设计的。(日本人称此产品设计理念为Target Costing)。就如坎普拉所言:「任何一位设计师都能设计出价值三千马克(相当于六万台币)的桌子,但设计出一张具有功能又兼具美观与质感造型,且价位为两百欧元(相当于八千八百台币)的书桌,则必须有点聪明。」
立足北欧的原乡时尚
宜家的平价设计依然是有质感的设计。近年在台湾闻名遐迩的现代设计师史塔克(Philippe Starck)也推崇宜家的设计。虽然他赞美英国Jasper Morrison的设计,却又说:「但如果我想要一张Morrison设计的桌子,得破费数千欧元,那我宁可上IKEA家俱店。」
虽然现在台湾的较时髦商法,也开始讲究「风格的技术」。但坎普拉商法仍有台湾商法所不及之处。
因为宜家的「风格商法」有非常显性的北欧斯堪地那维亚设计风格基因存在——强调自然、明亮、简单、实用,舍弃装模作样的优雅与浮华、虚华。其设计风格表彰的是一种理性自主,具有自我意识、自我主张但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台湾近年虽在德国iF、red dot与美国IDEA、日本G-mark等世界设计大奖比赛中屡屡崭露头角获大奖。但仍未彰显明晰的「台湾性」设计基因(Taiwan Chic),不易在全球市场中突出台湾设计的个性(Character)与独特风格,更遑论成为畅销全球、能塑造全球消费大众品味的台湾设计风格。
宜家商法第三项值得台湾企业张大眼睛仔细研究的,是其甚至超越日本丰田「精实制造」(Lean Production)的「全产业链精实化」绝技。
连丰田都自叹不及的商法——从「精实设计」到「精实运筹」
从「精实设计」(Lean Design)、「精实制造」(Lean Manufacturing)、到「精实组装/封包」(Lean Packaging)、以致于「精实运筹」(Lean Logistics)等家俱产销价值链全系列「价值活动精实化」;并且不只运用宜家内部同仁的脑力心力体力,更能成功动员全球各种民族、各种文化背景消费顾客的脑力心力体力,与宜家协同「共创价值」——顾客在宜家卖场自己挑选、自己从货架中取货、自己运送回家,并且自己在家组装所中意的宜家家俱。
坎普拉可以很得意地说,早在「这世界是平的」这句话被提出来的好几年前,宜家的世界早就是平的了——尽可能将家俱拆开、舖平包装,运送过程体积小,宜家可将火车车厢、货柜、货车内空间的租金减成立体组装状态运送的六分之一。不只运输体积「精实」成六分之一,因为宜家员工能够在单一的走道上操作堆高机、运送装满家俱箱的栈板,扁平式「精实」包装的劳力支出成本也降低许多。
宜家商法中的「全产业链精实化」活动不断改善,其成果非常惊人。例如名叫Lack的茶几,在一九九0年上市时的售价换算为欧元大约是二十六元。十余年来的产业链精实化努力,使得二00六年的型录中,Lack茶几已逐年降价,当年只卖九点九九欧元。售价虽降成十六年前的二.六分之一,但销售量却成长了八倍,每年达两百万张。所以Lack的总营业额是成长了三倍。这个算法还没计入薪资水平与物价的上涨因素。
价格日降,生意日兴隆
像以双座Ivar置物架为例,一九七四年宜家德国慕尼黑门市标价一百六十马克(当时叫做Bosse置物架),折合欧元约八十二元。到了二00四年,同样的双座Ivar只要六十九点五欧元,此三十年前便宜了十二欧元。但如果我们把过去三十年的薪资变动考量进来,就会发现家俱价格的降幅更大。一九七四年,Ivar的要价需要一个非熟练工人工作十七点五小时的工资才能买到;三十年后,同样的Ivar置物架,只要四点五个钟头的工资就能买到。以实际工资购买力来计算,Ivar置物架三十年来便宜了百分之七十五的价格(相当于二五折)
为什么我说坎普拉的宜家商法是超越丰田商法(Beyond Toyota)?
因为丰田做「精实制造」,也做「为制造而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ability),但可没像IKEA彻底到也做「为包装/仓储而设计」,(Design For Packaging),甚至于连「为运筹而设计」(Design For Logistics)都彻底做到。
这也就是说,对宜家来说,全球普世共同认定的设计教条:「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对宜家并不适用,而「形式追随运筹」(Form Follows Logistics)才是更高准则。宜家商法要的是「为运筹而设计」(DFL,Design For Logistics)。
坎普拉以这样的商法征伐全球,让宜家的战果耀眼惊人。宜家在全球三十三个国家,开设的二百三十家店的展售场上售出的家俱商品平均毛利率是一七?一八%(像高毛利的制药业,一点也不像零售业)。宜家商法的净利率则是一O%,是台湾产业名人堂中林百里商法净利率的四?五倍,而与郭台铭相较则不相上下。
宜家的商法密技还有很多,当然不只我前面提到的三条。一O%净利率的商法你要不要研究一下,请自己决定。
(本文作者为政大科管所教授)
jflee@nccu.edu.tw
www.wretch.cc/blog/jflee
哇!看到《IKEA赚钱的11个秘诀:世界首富坎普拉致富传奇》这本书名,眼睛就亮了! IKEA耶,我们家几乎家家都有几件IKEA的家具,那设计感,那价格,简直就是生活必需品。但是,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卖家具的公司,竟然藏着这么多赚钱的秘密,而且还是世界首富的传奇故事! 我一直觉得IKEA的成功,大概就是因为它便宜又好组装吧,但现在想想,这背后一定有更深的学问。坎普拉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怎么就能把一个家居品牌做到全球无人不知? 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太及时了!我刚好最近在想创业的事情,虽然不是做家居,但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它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可以通用的。 我很期待能从这本书里挖出一些关于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甚至是品牌定位的“黄金法则”。台湾的创业环境不小,竞争也很激烈,如果能学到IKEA这样巨头的经验,那绝对是事半功倍!尤其是在“秘诀”这个词上,我更觉得有意思,像是挖宝一样,期待能找到那些别人不知道,但却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方法。
评分《IKEA赚钱的11个秘诀:世界首富坎普拉致富传奇》这个书名,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商业模式和成功学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IKEA,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品牌,它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我一直觉得,IKEA能够将那些看似普通的产品,通过巧妙的设计和高效的供应链,变成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美好事物,这本身就是一种“魔法”。 现在,这本书告诉我,这种“魔法”是有秘诀的,而且是坎普拉这位世界首富亲自传授的11个秘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秘诀到底是什么?是关于如何建立一个强大且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还是关于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品牌的独特性?抑或是关于如何持续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 台湾的市场虽然不大,但我们不乏有创意和拼搏精神的创业者。如果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启示,学习IKEA在成本控制、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独到之处,相信一定能为我们的创业之路提供宝贵的借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坎普拉的商业思维,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评分光看《IKEA赚钱的11个秘诀:世界首富坎普拉致富传奇》这个书名,就让人觉得充满力量!IKEA,这个陪伴我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品牌,总给我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每次去IKEA,不只是为了买东西,更像是一种体验,一种发现和创造家居美学的过程。但是,把“赚钱”和“秘诀”这两个词这么直接地放在一起,而且还是关于IKEA,这让我非常好奇。 我在想,坎普拉的“致富传奇”,是不是跟他对于“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极致追求有关?我记得IKEA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民主设计”,也就是设计要兼顾美观、实用、优质、可持续和低价。这个“低价”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是从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还是物流配送? 这本书提到的“11个秘诀”,听起来就像是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我特别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抓住消费者心理,如何建立强大品牌忠诚度,或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方法。在台湾,我们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能从这样一位伟大的企业家身上学到一些实用的赚钱智慧,那绝对是无价之宝!
评分听到《IKEA赚钱的11个秘诀:世界首富坎普拉致富传奇》这个书名,我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有货!IKEA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卖家具的地方,它代表了一种聪明的生活态度,一种把“看似不可能”变成“习以为常”的力量。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IKEA的产品总能保持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同时设计感又那么强?这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成熟且精密的商业运作体系。而这本书,更是直接点出了“11个秘诀”,这就像是把一个商业帝国成功的DNA给挖出来了。 我很想知道,坎普拉这位传奇人物,他的“秘诀”是不是包含了如何打造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又或者是关于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化供应链?甚至是如何培养一种“用户至上”的企业文化?在台湾,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品牌,但要达到IKEA这样的全球影响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让我看到IKEA是如何从一个小的家具店,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商业巨头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商业的本质,并从中学习到一些可以应用到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智慧。
评分老实说,我一看到《IKEA赚钱的11个秘诀:世界首富坎普拉致富传奇》这个标题,脑海里就浮现出各种关于“钱”的画面。毕竟,谁不想要更轻松地赚钱呢?IKEA这个牌子,对我来说,早就超越了“家具”的定义,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聪明消费的哲学。想想看,有多少人在逛IKEA的时候,原本只想买个书架,结果不知不觉就带了一堆东西回家?这背后绝对不是偶然。 这本书的“11个秘诀”,听起来就像是破解了某种致富密码。我很好奇,这些秘诀是关于什么?是关于产品定价的艺术?还是关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个高效的销售网络?或者是关于如何激发员工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 坎普拉的故事,我听说过一些,但了解不多,只知道他白手起家,创立了IKEA这个商业帝国。一个能把简单日常用品变成全球性品牌的男人,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决策过程,绝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扎实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毕竟,光说不练假把式,我更想看到的是,这些秘诀是如何在现实中被IKEA成功应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