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背景是作者最熟悉罗东镇,逼真的场景让读者在精采的情节中穿梭,享受十足的临场感。情节的第一个悬疑,从被铁鍊锁在银幕后台的小孩开始;小孩的弱智情况与年轻放映师的出现,加深悬疑的程度,而兄弟亲情的自然流露与恶作剧小孩的戏谑言语和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引起「我」和阿邦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它的驱使之下,两位主角先后一起见证了顽童对身心障碍者恶作剧的残酷场面,并感同身受(对阿邦而言是同病相怜)的兴起同情心和正义感。然而,在对顽童施加威胁利诱都无效之后,一场悲剧就无法倖免了。于是木材街的贮木场成了灾难场所,阿邦、姜艾谦和「我」成了救难英雄,五个顽童也在警察局和父母面前得到严厉的教训,最后悲剧逆转成喜剧,阿邦的心结也彻底打开,恢复爽朗、乐观的本性。
人物出场 08
一、帷幕后面的声影 10
二、二对五的街头巷战 44
三、大姐大出马 72
四、罗东贮木场的熊熊烈火 88
五、警局里的五尊石膏像 110
六、送他一顶小红帽 124
附录:「银光幕后」想一想 136
导读 138
作者序(代)
在漂亮的天空上飞行
爸爸过世到今天已经两年了,我常常想他,在花莲我的学校,晚上十二点熄灯,我上床睡觉,或一个人在冬天温暖的晒衣场拍棉被,远方的中央山脉下着雾一样的雨,我觉得他就在我身边,翻我桌上的书,喝我还没喝过的茶,做错事的时候用手拍我的后脑杓,提醒冬天该穿衣服,天很黑了要回家;天气好的时候,在花莲大块漂亮的天空上飞行,我知道他一直都在的。
有时候我会想起他的生活,他的写作,他的健康和乐观,这整件事像是电影预告场景一样,在脑子里不断切换,阳光、早餐、疼痛和坚强,我会想起他曾经告诉过我们他的回忆,记得他不断说着说着,然后就变成属于我们跟他的。
他说他少年时代的花莲,他出生的房间,和他得血癌的父亲,在傍晚的堤防吃凤梨片的故事;他说那些打工的白日和寄人篱下的黑夜,来到宜兰工作,遇到美丽的妈妈,跟她结婚,然后生下我们。
我们出生,长大,我现在想起来小时候对爸爸的印象,只剩下一些模煳的片段。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当我还是大字不认得几个,ㄅㄆㄇ也因为不用功而背不全的美好岁月,每天睡觉的时候,爸爸会在窗边说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有时候是书上写的,有时候是他自己编的,他会抱着我们从一个句子或是从注音符号开始,建立一个对我们来说是陌生,却又理所当然的世界,而我们会盯着他,看他有没有照着书上唸。那时候的我,总是不知道为什么坚持要听真实的故事,他说着说着,我们几乎就睡着了,他扭掉桌上的台灯,离开我们的床沿,一个人在书桌前写作到很晚很晚,我几次装睡着看他离开的身影,总觉得自己被什么深深的保护着,在世界的中心,最安全的地方。
等我长大一点,我慢慢知道什么是写作,知道写作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快乐,也猜测的看着爸爸面对着生活的处境,看他努力的在现实和艺术之间保持平衡,一步一步的笔耕,以作品丰富自己的生命。但其实对我们来说,不管他是李潼或是别人嘴巴里的谁谁谁,爸爸就只是爸爸而已,他会在夏天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爬上屋顶架好隔热的黑色纱网,台风来的时候,仔细检查家里的每一扇门窗,他像是一个巨人一样,有着温暖而坚实的存在。
爸爸走了,但奇怪的是,离去的人从来无法真正的离开我们,他在我们内心里出生,每天提醒我们他就在那里,依然爱着我们,看着我们,生命中美好与挫折,忧郁和快乐。
赖以中(李潼的次子)
【推荐序】….陈肇宜导读
曾在某篇文章看过这么一段话:「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段故事的结局都有一个启示……」
李潼的小说「银光幕后」,为这段话做了最佳註解。
小说的情节从银光幕上开始。一场精采的科幻电影才刚落幕,另一场充满悬疑的故事立刻从银光幕后揭幕,让读者跟着「我」(桑可)、阿邦和姜艾谦的脚步,心惊胆战的投入一连串的惊悚事件,并从惊险刺激的冒险过程中,领悟每段故事的结局都有一个启示的真理。
小说的背景是作者最熟悉罗东镇,信手拈来就有丰富的素材与逼真的场景,让读者在精采的情节中穿梭,享受十足的临场感。情节的第一个悬疑,从被铁鍊锁在银幕后台的小孩开始;小孩的弱智情况与年轻放映师的出现,加深悬疑的程度,而兄弟亲情的自然流露与恶作剧小孩的戏谑言语和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但增加情节的张力,也引起「我」和阿邦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解开悬疑的最佳动能,在它的驱使之下,两位主角先后一起见证了顽童对身心障碍者恶作剧的残酷场面,并感同身受(对阿邦而言是同病相怜)的兴起同情心和正义感。然而,在对顽童施加威胁利诱都无效之后,一场悲剧就无法倖免了。于是木材街的贮木场成了灾难场所,阿邦、姜艾谦和「我」成了救难英雄,五个顽童也在警察局和父母面前得到严厉的教训,最后悲剧逆转成喜剧,阿邦的心结也彻底打开,恢复爽朗、乐观的本性。
第一人称叙述观点的小说,因为有「我」参与其中,比较能引起读者的认同与共鸣;然而,平铺直叙的情节除非震撼力十足,难免因不够曲折离奇而流于俗套。作者是国内书写少年小说的泰斗,当然知道箇中道理,于是他特意安排阿邦患精神疾病的姐姐作为插曲,并利用她病情的渐入佳境与弱智小孩的天真无邪相唿应,一方面增加情节的悬疑效果与内容的深广度,一方面强化「关怀身心障碍者」的主题。此外,伏笔的安排也使情节增色不少。顽童手中的香枝和鸳鸯炮与木材街的木屑和树皮堆,在第一次出现时,应该会给读者带来不祥的预感才对。这就是伏笔,预告一场火灾的即将发生,而灾难果然成真了,并成为情节的转捩点。由此可见,高明的写作技巧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一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式的平凡小说,发出绚丽的色彩,增添十足的文学味。
显而易见,作者挖掘「个人背后的故事」来传达「关怀身心障碍者」的主题是无庸置疑的,然而他不说教,而是利用人物之间的冲突与情节的峰回路转来说服读者。不论是显(弱智小孩)或隐(阿邦的姐姐),作者都借由伟大的亲情来对抗他人的误解与歧视,同时凸显「家有身心障碍者」的困境与无奈心情,让读者在小说人物的宽恕与悔改之间得到启示,进而对身心障碍者或弱势族群产生同理心和同情心,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向是作者的拿手好戏,在「银光幕后」这篇小说里,有两个角色值得详加分析。其一是阿邦,其二是姜艾谦。
从「我」对阿邦「不怎么」了解的叙述,我们得知阿邦是「勇敢」和「胆小」、「资优」和「无知」以及「开朗」和「郁闷」的综合体,也是姜艾谦所说的「双重人格」。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读到阿邦勇闯恐怖的银幕后台,却在目睹顽童作弄弱智小孩时「心事重重」的情节时,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看出阿邦表面上的「双重人格」必有蹊跷。而当「我」和阿邦打退顽童,却被放映师误解时,阿邦的默不吭声更加深前面的质疑。果然,精明的姜艾谦一语道破阿邦的「异常」行为,是出于「同理心」的自然反应。接着,姜艾谦的率直突破阿邦的心结,让他坦然面对家有精神病患的事实,后来更因为英勇救人,一举成为英雄,并恢复其乐观、爽朗的本性。总之,作者分别以暗示性的表情描述和具体行为的生动呈现,把阿邦含蓄内敛、勇敢、机智又富有正义感的性格鲜活的刻画出来,并很成功的将他从被误解的「双重人格」,毫不造作的塑造成「英雄」的形象。
对于姜艾谦的「大姐大」形象和精明干练、是非分明以及见义勇为的个性,作者採用的是略显夸张的「动作」式的描写与刻画。她一语道破阿邦的心结显示其心思细腻的一面;至于责骂五位顽童的吓人声势和刚柔并用的道德劝说,则给人「女中豪杰」的深刻印象;看到她在火场救人时奋不顾身的画面,以及在警局声泪俱下责骂闯祸的弟弟的场景,更是令人动容。我们可以这么说,无论是细微动作的描写还是略显夸张的刻画,作者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成功的把「巾帼英雄」的典范恰如其分的套在姜艾谦的身上,就好像现代「花木兰」和「秋瑾」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一样。
以「关怀身心障碍者」为主题的小说,处理情节时稍有不慎,就会变得「滥情」,而让人有虚假的感觉。作者写小说的功力非凡,特意以平凡(与阿邦和姜艾谦比较)的「我」来观察并叙述情节,让「我」的主观描述偷渡作者所寄託的含有催化功能的主题。于是,读者在「聆听」精采故事的同时,因被两位英雄的行为所感动,而忽略了隐藏其中的「催化剂」,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启示,也得到心灵的净化。
整体而言,让读者深受感动却不会觉得「滥情」,是这篇小说最让人折服的地方。
这本书的节奏真的很快,一页接着一页,根本停不下来!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语言简洁明了,却又充满了力量。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性,她独立、坚强、勇敢,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圈子里,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突破极限。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他展现了女性的魅力和智慧,也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不屈。我特别欣赏主角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她即使遇到了再多的困难和挫折,也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作者巧妙地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挑战,让主角不断地面临选择和考验。我经常会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功的励志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看一场老电影,那种黑白胶片的质感和怀旧的氛围,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代。作者的文字风格很有一种古典美,他善于运用一些古雅的词语和典故,让文章显得更加富有韵味。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神秘和危险的圈子里,主角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得不与各种各样的人周旋,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作者对于这个圈子的描写非常真实,他揭露了其中的黑暗和腐败,也展现了其中的光鲜和美丽。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对话,那些对话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人回味无穷。作者通过这些对话,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感悟。这本书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它并没有给读者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想象。看完之后,我感觉内心充满了感慨,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书的封面吸引过去的,那种复古的质感和神秘的色调,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结果,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线叙事和倒叙的手法,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这种叙事方式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有些困惑,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所有的线索都会慢慢地汇聚在一起,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图景。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力,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并将这些微妙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着各自的梦想和追求。作者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判,而是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内心孤独的人,他一直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在这个充满诱惑和虚伪的圈子里,迷失了自我,也失去了方向。作者对于主角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并将这些微妙的情感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月亮、星空、大海等等,这些意象都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事物,也象征着某种深刻的哲理。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本书的结局有些悲伤,但却充满了希望。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佳作。它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又长又细腻的梦。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深厚,他笔下的人物,不是那种脸谱化的英雄或恶人,而是有着各自的挣扎、欲望和脆弱。主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步步踏入那个光鲜亮丽却又充满暗流涌动的圈子,那种心境的转变,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比如某个场景的光线、人物的表情、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味道,都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之中。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也很好,不会让人感到冗长乏味,也不会过于仓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伏笔,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测和思考,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歌颂成功,而是展现了成功背后的代价和人性的复杂。它让我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价值。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