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精)

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史
  • 新闻自由
  • 民主运动
  • 政治史
  • 战后台湾
  • 台湾政治
  • 历史研究
  • 媒体史
  • 政治发展
  • 社会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整理一九六一至一九八七年与新闻自由相关的法规、政策、政府的管制活动, 以及报章杂志对新闻自由的讨论与对政府新闻控制的批判等资料, 希望从政府法规及管制面着手, 辅以相关报刊的讨论, 替战后台湾的新闻管制政策及民主人士追求新闻自由的历程留下记录, 以利后续者进行研究。
台湾史研究:权力、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深度透视 本书汇编精选了战后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史料,聚焦于196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这一关键转型时期。通过对档案、口述历史、官方文件、民间报刊及学术论著的梳理与呈现,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多维度、去中心化的台湾历史图景,尤其侧重于权力运作的内在逻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重塑。 本书并非简单的时间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专题研究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几个相互交织的核心议题: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社会控制机制、经济起飞背后的阶层流动与社会矛盾、本土身份认同的复杂建构,以及民间社会力量在有限空间内的潜滋暗长。 --- 第一部分:威权体制的巩固与微观权力渗透(约1960-1970年代初) 本部分重点考察了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复国”意识形态主导下,如何通过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和规训。 一、意识形态的铸造与教育体系的重塑: 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推行过程中的内部文件和教育纲要。我们探讨了“中华文化”如何被选择性地挪用和改造,用以填补政治合法性的真空,并深入分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审查制度如何系统性地排除多元历史叙事。特别是对“师范教育”系统在培养“忠诚公民”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比对研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社会分层与区域差异: 在出口导向型经济起步阶段,本书对比了中央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与地方社会实际的互动。汇编了反映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统计数据、反映劳工生活条件的早期行业报告,以及新兴资产阶级与传统士绅阶层在土地与资本上的博弈记录。重点关注了加工出口区(EPZ)的设立对周边社区结构带来的冲击,包括家庭结构变化、女性劳动力的大规模进入以及由此引发的早期劳资摩擦。 三、安全机构的运作与社会监控的常态化: 本卷包含部分解密或公开的早期安全机构工作报告摘要(在符合现有法律框架和史料开放度的前提下),展示了台湾特务体系如何从早期的政治整肃转向常态化的社会秩序维护。我们特别关注了社区层级的“邻组长”制度、保甲制度的变异,以及它们如何成为信息收集和思想引导的基层触角,构成了无所不在的“自我审查”的社会基础。这部分资料揭示了,在缺乏大规模公开政治犯审判的年代,威权是如何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精确管理来实现统治的。 ---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松动与民间力量的萌芽(约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7)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中产阶级扩大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社会内部开始出现裂痕。本部分聚焦于在体制外或体制边缘地带,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和新兴社会团体如何开始尝试构建新的公共空间。 一、地方自治的实践与“乡土意识”的兴起: 本书梳理了1970年代后,部分“党外”政治人物在地方选举中采取的策略变化。通过分析选举文宣、候选人讲稿及支持者的组织结构,揭示了从争取中央权力到扎根地方治理的过渡。特别关注了在“新竹科学园区”建设、中南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如水库、石化厂)争议中,地方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如何首次以“环境正义”和“公共利益”的名义,挑战官方规划的合法性。 二、文化批判与“乡土文学论战”的再现: 本部分重现了1970年代中期爆发的“乡土文学论战”的原始文本。我们不仅收录了主流文学界对“健康写实”的呼吁,更重要的是,呈现了支持深入社会现实的作家群体的反驳。通过这些论战,本书展示了文化精英群体内部对“台湾性”的第一次大规模、公开的理论探讨,标志着文化领域对官方宏大叙事的首次系统性偏离。 三、专业团体的隐性行动与知识网络的形成: 我们考察了如律师公会、医师公会、会计师公会等专业人士组织,在维护行业自主权的过程中,如何不自觉地搭建起一个超越党派政治的、具有现代法律和伦理意识的专业网络。这些团体在处理特定法律案件、人权保障个案时所展现出的专业精神和有限的抗争,构成了日后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基石。收录了早期关于“律师承办政治案件”的内部讨论记录,揭示了体制内外的微妙角力。 四、社会福利需求的浮现与民间互助的尝试: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工业化对传统家庭支持系统的冲击,本书呈现了早期非官方的社会救助和慈善活动的记录。这些活动,虽然规模有限,却是对官方僵化福利体系的补充,并预示着未来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方向。记录了早期病患互助团体和残障人士倡议团体在寻求官方承认和资源时的艰难历程。 --- 总结:转型期的历史语境 本书的材料选择力求呈现一个复杂、充满张力的战后台湾社会:一个在快速经济增长和严密政治控制下,寻求身份认同、实践有限自由的社会。所汇编的史料共同指向一个结论:1961年至1987年间,台湾社会的“民主化”并非仅仅是政治精英决策的结果,而是由经济发展催生的阶层力量、文化领域内部对“真实”的探寻,以及基层社会在权力挤压下的持续适应与微妙反抗共同塑造的复杂历史进程。本书为研究台湾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提供了坚实的原始材料基础。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段段鲜活的记忆碎片。我出生在台湾,对那个时代的一些零星片段总有些模糊的印象,但一直无法形成完整的认知。新闻自由,这个词语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回溯到那个年代,它的争取过程一定充满了艰辛。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解严之前,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是如何呈现的?是否充斥着官方的宣传,还是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反抗的火种?那些报社的办公室,那些编辑部,是不是每天都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斗争?我特别想了解,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普通民众是如何获取信息的?他们是否能够接触到不同于主流的声音?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认知上的空白,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过去。我期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年代的压抑与渴望,去体会那些为新闻自由奔走呼号者的勇气与智慧。

评分

当我看到《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时,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那个年代的种种景象。1961年到1987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于台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而“新闻自由”这个主题,更是承载了无数的期望与抗争。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段信息传播受到严格管制的岁月里,新闻工作者们是如何突破重重障碍,将真相呈现给大众的?这本书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这些史料?是当年的报纸、杂志文章,还是访谈记录,甚至是相关的法律文件?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有哪些具体的案例,能够生动地展现新闻自由在那个时期的艰难处境,以及那些勇敢的新闻人是如何用他们的笔尖,为民主的萌芽注入生命力的。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对自由精神的致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感动。

评分

看到这本《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我简直按捺不住想立刻翻开的冲动。书名中的“史料汇编”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年代的无限好奇。1961到1987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正是台湾社会经历剧烈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新闻自由”这个主题,更是敏感又重要。我一直对那段历史充满疑问,究竟在信息管控如此严密的环境下,新闻工作者们是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为追求自由发声?这本汇编,就像一把钥匙,承诺将为我揭开重重迷雾。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当时报刊杂志的真实版面,那些被审查、被修改的文字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意义?那些记者们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又如何将民众的声音传递出来?我相信,通过这些原始的史料,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闻自由的珍贵,以及那段民主运动的艰辛与辉煌。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历史真实的脉络,理解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来龙去脉。

评分

《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作为一名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台湾戒严时期的新闻管控以及随之而来的民主运动一直非常关注。书名中的“史料汇编”四个字,意味着这本书并非一家之言,而是汇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这对于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我想知道,这本书会收录哪些类型的史料?是当时的报刊杂志剪报,还是政府的解密文件,抑或是参与者的回忆录?新闻自由是民主的基石,在那个时期,台湾的新闻界经历了怎样的挑战?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在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新闻从业者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在高压下坚守职业操守,传播真实的声音。这本书无疑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宝贵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8新闻自由(1961-1987)》这个书名,让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真相的渴望。1961年至1987年,这段漫长的时期,台湾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而新闻自由的争取,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新闻生态非常好奇,在信息不发达、审查严格的情况下,记者们是如何报道事实的?他们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传递出民主的呼声?这本书作为史料汇编,一定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我非常想知道,这些资料是否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媒体的真实面貌,例如,有哪些报刊杂志是推动民主的重要力量?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是由新闻自由的进步所引发?透过这些史料,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理解,新闻自由是如何一步步地为台湾的民主化铺平道路,以及其中付出的代价。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入探究历史真相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