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赏蛙记(附光碟)

台湾赏蛙记(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蛙类
  • 两栖动物
  • 自然观察
  • 生态旅游
  • 台湾生态
  • 生物多样性
  • 摄影
  • 科普
  • 自然科学
  • 附光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生动精采的摄影解说台湾蛙类的生态与种类,并以原尺寸的蛙类图鑑提供每一季节的野外赏蛙资讯,完整收录台湾31种蛙类的生活百态,书末并附有实用的蛙类摄影入门以及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青蛙花园。

  随书附赠光碟,完整收录25种台湾蛙类的鸣声,是黑夜辨识蛙类的最佳辅助利器。除了让读者明白蛙类鸣囊与发声的意义之外,更可让读者借由聆听蛙类鸣声,直接认识台湾各科的蛙类﹝树蛙科?狭口蛙科?赤蛙科?树蟾科?蟾蜍科﹞。

  本书作者潘智敏由于长时间浸淫在自然生态摄影,在发挥精湛的摄影技巧之同时,也注入个人的丰富情感,为自然生命造相。在他的生花巧笔与绝妙摄影之下,蛙族生动有趣的生活面貌十分引人入胜,读者可随本书在不同的季节,一一欣赏台湾蛙类之美。

作者简介

潘智敏

  1966年生于台中,1983年投入专业摄影,曾任教于台中县青年高中电影电视科十年。2000年完成台湾蛙类的拍摄与写作,至今仍持续以摄影记录台湾蛙类的生态。着有『台湾赏蛙记』﹝天下文化出版﹞,摄影作品有『菜市场鱼图鑑』﹝天下文化出版﹞。

生态巡礼:追寻台湾的珍稀蛙类踪迹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部特定的出版物,而是旨在为所有对台湾岛屿的自然生态、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野外观察与知识普及读本。本书以宏大的地理视野和精微的物种研究相结合,构建起一座连接读者与台湾复杂生态系统的桥梁。 台湾,这座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界、多山且雨水丰沛的岛屿,孕育了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蛙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其生存状态直接反映了环境的健康程度。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台湾特有的地理环境对蛙类演化的影响,从高海拔山区到低地农田,从茂密的原始森林到城市周边的湿地,全景式地展现了台湾蛙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特征。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自然地理背景、蛙类分类学概述、主要物种深度剖析、野外观察方法与伦理,以及保育议题等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台湾的生态底色——地理与气候塑造的生物温床 本章首先从地质构造和气候变迁的角度切入,解释了台湾岛如何形成生物隔离和物种分化的独特条件。从中央山脉的隆起对水文系统的影响,到季风气候对季节性降雨和湿度的调控,读者将了解到这些宏观因素如何为蛙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空间。我们将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温度、湿度和植被类型的差异,如何支撑起从平地到高山的不同蛙群落。 第二部分:两栖动物的分类图谱——理解台湾蛙类的系统发生 对于初学者或希望深化知识的爱好者而言,清晰的分类框架至关重要。本章将按照现行生物学分类系统,系统介绍台湾蛙类的主要科属,并重点介绍那些具有高度特有性的类群。我们将深入探讨“特有种”的定义及其在生物地理学上的意义。本章不拘泥于枯燥的学名罗列,而是通过形态学、生态位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结合,解析台湾蛙类是如何在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演化出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例如,对某些特定属(如笛蛙属、赤蛙属)的系统回顾,将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台湾蛙类多样性的基本认知图谱。 第三部分:深度聚焦——台湾特有蛙类的生活史与生存策略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详细描述了台湾岛上最具代表性,尤其是那些被列为特有种的蛙类。每一物种的介绍都将遵循统一的深度剖析模式: 1. 形态特征与辨识要点: 详细描述其体型、肤色、斑纹的细微差别,提供区分相似物种的关键线索。 2. 栖息地特异性: 明确指出该物种偏好的海拔、植被类型、水体性质(如溪流的流速、水温)。例如,某些高山蛙类对低温的耐受性,以及它们特殊的繁殖策略。 3. 行为生态学观察: 涵盖其活动时间(昼行性或夜行性)、食性偏好(昆虫光谱分析)、以及关键的繁殖行为,如鸣叫的曲调特征、卵块的放置位置(水面、树叶、土壤下)和蝌蚪的发育模式。 4. 生命周期解析: 深入探讨从卵到成体的变态过程,重点关注那些不依赖地表水体的“直接发育”现象,以及这种适应性在演化上的优势。 特别篇幅将用于介绍如“台湾山椒鱼”(虽然不是蛙类,但作为重要的两栖爬行动物代表,其生态地位不容忽视)以及那些因栖地破碎化而面临严峻生存挑战的物种。 第四部分:化身为合格的野外观测者——技术、工具与伦理 本书强调观察的科学性与责任感。本章详细指导读者如何有效且不干扰生态地进行蛙类调查。内容涵盖: 装备选择: 从头灯的选择(红光与白光的使用时机)、防水装备、记录工具(野外记录本的有效使用方法)到录音设备的推荐。 有效搜索策略: 根据不同物种的习性,教授夜间巡视、白天水域或林下翻找的最佳技巧。 鸣声识别: 提供一份详尽的“蛙鸣词汇表”,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如“急促的哨音”、“低沉的咕哝声”)帮助读者在黑暗中定位和识别物种。 野外伦理准则: 严格强调“不捕捉、不惊扰、不带走”的原则。讲解如何科学地进行无损观察,以及在发现受伤或异常个体时应采取的正确步骤。 第五部分:人与蛙的共存之道——保育挑战与未来展望 台湾的快速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对两栖动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章将探讨主要的威胁因素,包括栖地丧失、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外来入侵物种的竞争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本书将介绍当前台湾两栖动物保护组织和研究机构正在进行的工作,并呼吁公众参与到环境监测和栖地维护的行动中来,确保这些“生态宝石”能够持续繁荣。 本书旨在成为一份全面的“台湾两栖生物学习指南”,适用于生态旅游爱好者、自然教育工作者、环境科学学生,以及任何渴望在下一次夜间探险中,能准确辨认出那声清脆蛙鸣背后物种的读者。它提供的知识深度,远超简单的物种图鉴,更是一部关于生命适应与环境互动的生态史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長年居住在台北市區的上班族,生活壓力很大,所以每到週末,我最嚮往的就是到郊外走走,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我一直很喜歡那種「尋寶」的感覺,尤其是在大自然中尋找那些隱藏的小生命。最近我對台灣的蛙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又苦於找不到一本好的入門書。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的出現,簡直是解救了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我非常實用的資訊,例如推薦一些台北市區附近,或是週末可以輕鬆抵達的「賞蛙」景點。我希望書中的蛙類介紹,不僅有學術上的嚴謹,更能有生動有趣的描述,讓我能夠快速進入狀況,並且記住這些蛙類的特徵。光碟的部分,我認為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我希望光碟裡能夠收錄各種蛙類的叫聲,而且最好能有「叫聲辨識」的功能,例如點擊某個蛙種,就能播放牠的叫聲,或者播放某段聲音,就能告訴我是哪種蛙。這樣,即使我只聽到聲音,也能透過手機或電腦,快速查閱,省去很多麻煩。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賞蛙」的技巧,例如如何在不驚擾蛙類的情況下進行觀察,還有一些基本的蛙類生態知識,讓我能夠在欣賞牠們的同時,也能保護牠們。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豐富我週末生活的調劑品,更是讓我能夠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絲與自然連結的管道,為我的心靈注入一份寧靜與活力。

评分

我是一位居住在宜蘭的教師,平常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帶著我的孩子們接觸大自然。我們家附近有很多濕地和溪流,夏天的時候,總是能聽到此起彼落的蛙鳴聲,但要讓孩子們認識這些蛙類,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時,我立刻覺得這本書非常適合我們。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淺顯易懂,同時又具備專業性,讓我的孩子們能夠輕鬆入門,同時也能學到正確的生態知識。圖文並茂是基本要求,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蛙類的「小知識」,例如牠們是如何偽裝的,牠們的幼生期是怎樣的,還有牠們對環境有多麼敏感。而那片光碟,我認為更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我希望光碟裡的蛙鳴聲,能夠有很高的解析度,能夠讓孩子們清楚地分辨出不同蛙類的叫聲。最好還能有一些關於這些蛙類叫聲的「小故事」,例如牠們為什麼要鳴叫,牠們的叫聲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等等。另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適合親子一同前往的「賞蛙地點」,以及一些「賞蛙」的安全須知和生態保育的觀念。我希望透過這本書,不僅能讓我的孩子們對台灣的蛙類有更深入的認識,更能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尊重。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份珍貴的教學資源,也是我引導孩子們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

评分

我是一位從小就對台灣的昆蟲和兩棲爬蟲類充滿熱情的「野孩子」。雖然我現在已經長大了,但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情從未減退。我一直認為,要真正認識一個地方的生態,就必須從最基礎、最容易觀察的生物開始,而蛙類,無疑是絕佳的入門。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的出現,完全擊中我的喜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我最詳細、最準確的蛙類圖鑑,包含各種專業的術語,例如牠們的趾墊、鼓膜、吻肛長等等,讓我能夠深入了解牠們的形態學特徵。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述一些關於蛙類「演化」的故事,例如牠們是如何從水中走向陸地,牠們又是如何適應不同的環境。那片光碟,我認為是這本書的關鍵。我希望光碟裡能夠收錄各種蛙類的「叫聲頻譜圖」,並搭配牠們的叫聲錄音,這樣我才能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了解牠們的聲音特徵。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蛙類保育」的「國際趨勢」和「在地行動」,以及如何透過「公民科學」的方式,參與到蛙類的監測和研究中。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豐富我個人知識的工具,更是我未來投身於生態研究和保育工作的重要啟蒙。我期待著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更系統地了解台灣的蛙類,並為牠們的保育盡一份心力。

评分

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根本就是為我這種「半吊子」生態愛好者量身打造的!我平常就喜歡爬山、露營,偶爾會在野外聽到一些我不認識的蟲鳴鳥叫,但每次回家都只能上網搜尋,而且常常抓不到重點,資訊零散得不行。這次看到這本書,特別是它有附贈光碟,立刻就引起我的興趣。老實說,我對蛙類的知識停留在非常初階的階段,只知道什麼樹蛙、青蛙,但要我細分牠們的種類,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面提供我紮實的知識。我希望書中對於每一種蛙類的介紹,都能有非常詳細的圖文對比,除了外觀特徵,最好還能有牠們的棲息地、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等。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那片光碟,我希望它能夠收錄台灣常見蛙類的叫聲,而且品質要好,能夠讓我聽出牠們聲音中的細微差異。這樣,我下次再去戶外,聽到聲音,就可以打開光碟比對,即使看不到牠們,也能大概知道是哪一種。另外,我也很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賞蛙」的小撇步,像是什麼時間、什麼季節、什麼樣的環境比較容易遇到蛙類,還有如何才能在不打擾牠們的情況下進行觀察。畢竟,尊重生態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想因為自己的好奇心,反而對牠們造成傷害。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門外漢,晉升到一個能夠稍微辨識、了解台灣蛙類的基本入門者,讓我的戶外活動更加有趣,也更能對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多一份認識與敬意。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學生態學系的學生,平常就在課堂上學習各種動物的知識,但總覺得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無法完全傳達出生物的真實樣貌。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時,我立刻覺得這本書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兼具學術的嚴謹性和實地觀察的指導性。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非常詳細的蛙類分類、形態特徵、地理分佈,以及牠們的演化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野外調查」的技巧,例如如何進行蛙類的族群調查,如何記錄牠們的繁殖行為,還有一些基本的採樣方法。那片光碟,我認為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我希望光碟裡能夠收錄各種蛙類的「生態聲音」,而不只是單純的鳴叫聲,例如牠們在水中游動的聲音,牠們在產卵時的聲音,甚至是一些幼蛙的聲音。我希望光碟能夠附帶一些「聲音分析」的軟體或說明,讓我能夠透過聲音,來了解牠們的行為模式。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及一些關於台灣蛙類面臨的「保育挑戰」,以及一些「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課堂知識的補充,更是我進行實際研究的寶貴參考資料,我期待著透過這本書,能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將退休的長者,過去幾十年都在為事業奔波,現在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享受生活。我一直對自然生態充滿興趣,尤其是在家附近的山區,總是能聽到各種蟲鳴鳥叫,但總覺得自己知識太淺薄,無法深入了解。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的出現,正好契合了我退休後想學習新知的願望。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詳實且具備深度,能夠讓我從基礎的蛙類辨識,到牠們的生態習性、繁殖方式,都能有完整的了解。我喜歡閱讀傳統的圖文並茂的書籍,但我也樂於接受新的科技。那片光碟,我認為是個非常棒的輔助工具。我希望光碟裡能夠收錄清晰的蛙鳴聲,而且我希望它能夠有「聲音特徵」的描述,例如某種蛙的叫聲是比較高亢的,或是比較低沉的,或是比較規律的等等。這樣,我才能在聽覺上,也能對牠們有更深的認識。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蛙類保育」的資訊,以及如何在家中或附近的環境,也能為蛙類提供一個友善的生存空間。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豐富我退休生活的知性饗宴,更是讓我能夠重新連結自然,感受生命力的美好。我期待著透過這本書,能讓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

评分

作為一個在台南鄉下長大的孩子,童年時光幾乎都是在田邊、溝渠旁度過的,夏天夜晚的蛙鳴聲,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童年配樂。那時候,我們常常會拿著手電筒,在夜間去「抓」蛙,雖然現在想想有些殘忍,但那種單純的樂趣,卻是無可取代的。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時,一股濃濃的懷舊情懷瞬間湧上心頭。我迫不及待地想透過這本書,重新認識那些曾經陪伴我度過無數個夏夜的「老朋友」。我希望書中不只介紹蛙類的種類,更能講述一些關於牠們的「故事」,例如牠們在不同季節的變化,牠們的求偶儀式,甚至是牠們在生態系中的角色。我特別喜歡「附光碟」這個設計,這對我這種老派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希望光碟裡收錄的蛙鳴聲,能夠清晰、完整,讓我能夠在家裡就能「聽」到各種蛙類,勾起我對過去的回憶。而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現在台灣還有哪些地方,是比較容易看到、聽到特定種類的蛙。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回到那些充滿自然氣息的童年時光,讓我用更成熟、更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些可愛的小生命。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連結,是喚醒我對家鄉土地最純粹連結的鑰匙。

评分

我是一位來自香港,對台灣自然生態充滿好奇的遊客。我一直認為台灣是個非常適合進行生態旅遊的地方,尤其聽說台灣的蛙類非常多樣,種類豐富,所以這次來台灣,我特別想找一本相關的旅遊指南。當我看到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了解,在台灣哪些地方,可以在什麼季節,看到哪些種類的蛙。我希望書中除了介紹蛙類的種類,更能提供一些關於牠們棲息地的描述,例如牠們喜歡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例如森林、濕地、溪流等等,這樣我才能更有目標性地去尋找。那片光碟,對我來說更是無價之寶。我希望光碟裡能夠收錄台灣各種蛙類的叫聲,而且我希望它能有「圖片配聲音」的功能,例如我看到書中的圖片,就能在光碟裡聽到牠們的叫聲,反之亦然。這樣,即使我的中文不好,也能透過聲音和圖片的結合,來辨識這些可愛的蛙類。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賞蛙」的行程建議,例如一些適合一日遊或兩日遊的賞蛙路線,以及當地的交通和住宿資訊。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認識台灣蛙類的工具書,更是我規劃一趟豐富且深入的台灣生態之旅的重要指引,我期待著透過這本書,能有一次難忘的「聽蛙」和「賞蛙」體驗。

评分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尤其喜歡拍攝野生動物。我一直覺得台灣的蛙類色彩非常鮮豔,形態各異,是很好的拍攝題材。但是,要找到牠們,並且在不打擾牠們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的出現,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我非常實用的「拍攝技巧」,例如不同蛙類適合的拍攝時間、季節、環境,以及如何運用光線和構圖來捕捉牠們最美的瞬間。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各種蛙類的「隱藏技巧」,例如牠們是如何偽裝在環境中,如何利用周圍的植物來掩飾自己,這樣我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去尋找牠們。那片光碟,我認為是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我希望光碟裡能夠收錄各種蛙類的「聲音」,而且我希望它能夠提供「聲音定位」的功能,例如當我聽到某種蛙的聲音時,我能夠在書中或電腦上,快速找到對應的蛙類,並了解牠們的可能出現地點。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保護蛙類」的倫理準則,例如在拍攝過程中,如何盡量減少對牠們的干擾,以及如何避免破壞牠們的棲息環境。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豐富我攝影題材的寶庫,更是讓我能夠在享受攝影樂趣的同時,也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生態攝影師。

评分

哇!拿到這本《台灣賞蛙記(附光碟)》真是太令人興奮了!身為一個從小就對台灣這片土地充滿好奇,特別是對於那些藏匿在山林溪澗中的小生命著迷的台北人,這本書根本就是我期待已久的寶藏。我還記得小時候,夏天晚上,聽著田埂邊傳來的此起彼落的蛙鳴,總讓我幻想著牠們美麗又神秘的樣貌。現在,終於有一本專門介紹台灣蛙類的書,而且還附上光碟,這代表我不用再憑空想像,而是能透過清晰的影像和聲音,更深入地認識這些可愛的「鳴蟲」。書的裝幀設計我也很喜歡,封面那隻色彩鮮豔的蛙,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非常有代表性。翻開內頁,紙質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光是看著目錄,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從北到南、從低海拔到高山,幾乎涵蓋了台灣所有可能遇到的蛙類。而且,我特別在意的是,這本書是不是真的有實用性,能不能真的帶我走到戶外,去尋找書中介紹的蛙類。我希望書中提供的資訊,不只是單純的圖鑑,還包含一些賞蛙的技巧、地點的推薦,甚至是一些生態習性的深入剖析。光碟的部分更是讓我充滿期待,我一直認為,要真正了解一種生物,聽牠們的聲音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有時候,單憑圖鑑可能無法辨識,但透過牠們獨特的叫聲,往往能讓我們在茫茫的蟲鳴中,準確地鎖定目標。我希望這片光碟能收錄最真實、最清晰的蛙鳴,甚至是一些罕見蛙類的聲音,這樣一來,即使我一時之間找不到書中介紹的蛙,也能透過聲音來學習、來記錄。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張通往台灣自然生態的藏寶圖,我迫不及待想帶著它,展開一趟屬於我的賞蛙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