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逯耀东(一九三二?二○○六)
江苏丰县人。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毕业,获颁国家文学博士(历史学)。曾任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毕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专注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传统与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着有「煳涂斋史学论稿」五种、「煳涂斋文稿」五种。
序:原地踏步
导言: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隋书?经籍志?史部》形成的历程
《隋书?经籍志?史部》及其〈杂传类〉的分析
魏晋别传的时代性格
魏晋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转变
魏晋玄学与个人意识醒觉的关系
《世说新语》与魏晋史学《世说新语》对个人形态的描叙
志异小说与魏晋史学经史分途与史学评论的萌芽刘知几
《史通》与魏晋史学裴松之与《三国志注》的自注
《三国志注》引用的魏晋材料
《三国志注》与汉晋间经注的转变
裴松之与魏晋史学评论司马光《通鑑考异》与裴松之《三国志注》
从书脊的设计来看,这本书的版式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应该会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体验。我对魏晋时期的史学研究一直有些隔膜,总觉得那些理论性的探讨有些枯燥,但这本书的书名《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却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期待。它似乎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会讲解史学理论本身,更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分析,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切入点会非常新颖和深刻。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史学思想,比如史观、史法、史料运用等,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当时的士族阶层是如何看待历史的?他们对史书的编纂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否存在某种社会力量推动了史学的发展,或者又阻碍了它?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我未曾想过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以往的知识框架,去重新认识魏晋时期的史学。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精彩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些历史学家们的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史学成果。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页设计得非常清晰,每个章节的标题都简洁而富有引导性,让我对内容的展开有了一个初步的预判。我对魏晋时期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那个时代既有“竹林七贤”的洒脱不羁,又有“五胡乱华”的悲壮凄凉,而史学,无疑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本书的书名《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精准地抓住了我最感兴趣的点:即史学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孕育、成长并最终影响历史叙事的。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当时士人阶层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例如门阀制度的兴衰、官场的腐败与士人的出路选择,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是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以及他们选择书写哪些历史、如何书写历史。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揭示出当时不同史学流派的思想根源,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互作用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次深入那个时代精神世界的旅行,让我能够触摸到魏晋时期史学发展的温度与脉搏,理解那个时代史学研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动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考究,古朴而又不失雅致,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当我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术气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序言和目录的初步浏览,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魏晋史学这一宏大课题时所付出的心血。他对史学思想的探讨,似乎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试图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土壤中去理解,去剖析。这种“思想与社会基础”的结合,恰恰是我一直以来对历史研究最感兴趣的切入点。我渴望看到作者如何将抽象的学术流派与具体的社会变迁、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乃至当时的政治格局有机地联系起来。我想象着,在作者的笔下,那些曾经在史书的字里行间闪烁的名字,诸如嵇康、阮籍、陆机等人,他们的思想火花是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得以孕育、传播,又如何被当时的社会力量所塑造和影响。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它承诺了将历史的脉络梳理得更加清晰,将学术的演进与时代的脉搏紧密地结合。我预感,这将是一次关于魏晋时期思想史的深度探索,一次对那个充满矛盾与创造力的时代的细致描摹,而我,正迫不及待地想在这趟智识的旅程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封底宣传语写得很有吸引力,它提及了“士族士风”、“玄学思潮”等关键词,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对魏晋时期一直有一种模糊而又着迷的印象,那个时代似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分裂与融合、颓废与创造的独特时期。而史学,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复杂信息。这本书的书名《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似乎承诺了一种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对史学理论的罗列,更是试图探究其形成的土壤和背后驱动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绘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风貌,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史书的编纂的。同时,玄学思潮作为魏晋时期最显著的思想特征之一,它又会对史学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启迪了新的史观,还是带来了某种程度的解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深层次的联系,让我不仅仅了解魏晋史学的“是什么”,更能理解其“为什么”。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史料解读,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思想活力和学术氛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空泛的理论讨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风格十分独特,纸张的质感很不错,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书墨香,这对于我这样偏爱纸质阅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我对于魏晋时期的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个时代既有战乱频仍的动荡,又不乏思想文化的繁盛,尤其是士人阶层的精神世界,更是充满了迷人的色彩。这本书的书名《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直接触及了我最想了解的核心问题:魏晋时期的史学是如何在那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当时士人阶层在史学研究中的角色,他们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甚至个人际遇,是如何影响他们对历史的解读和书写方式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致地梳理出不同学派的思想渊源,比如玄学对史学的影响,或者说,那些史学家自身是否也受到当时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也承诺了它将不仅仅停留在史学理论的层面,而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根源,比如门阀制度、科举制度的雏形、以及当时的文化政策等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魏晋时期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孕育出的独特史学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