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临床上各种重症的诊断及治疗必须基于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心脏循环、唿吸、体液调节的知识,更需要精准的技术,包括唿吸器的使用、血行动力的监视、唿吸监测、循环功能的机械辅助、导管置放等。…本院内科杨泮池主任为了提昇重症医学的教学品质,特邀集科内多位同仁,共同撰写「基础重症医学」壹书,各章的执笔者都各有专长,书中内容对于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应具备的知识以及医疗方法有详细的说明,非常有助于各种重症的评估与急救,是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很好的研读教材。
台大内科部编辑群
去年9月发生的集集大地震,造成了台湾百年来最大的灾难,唤起台湾医学界对于灾难医学体系的重视,今年6月发生的八掌溪事件则使政府及社会大众的焦点集中在消防救灾体系的建立。事实上,无论在灾难医学体系或救灾体系,重症医学都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
重症医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临床上各种重症的诊断及治疗必须基于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心脏循环、唿吸、体液调节的知识,更需要精准的技术,包括唿吸器的使用、血行动力的监视、唿吸监测、循环功能的机械辅助、导管置放等。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机会接触到重症、急性病人,而住院医师对于呈现急性或严重临床问题的病人要有解决其问题、提供适当照顾的能力,争取时效,挽救病人生命。
本院内科杨泮池主任为了提昇重症医学的教学品质,特邀集科内多位同仁,共同撰写「基础重症医学」壹书,各章的执笔者都各有专长,书中内容对于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应具备的知识以及医疗方法有详细的说明,非常有助于各种重症的评估与急救,是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很好的研读教材。
对于内科杨泮池主任及诸位老师的热心及辛劳,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谨致万分的感谢与敬佩。
谢博生 识
2000年8月5日
我一直对人类身体在极端情况下的反应机制感到着迷,而重症医学恰恰是研究这些机制的学科。《基础重症医学》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够带领我探索这些奥秘的书籍。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应激反应”在重症患者中的表现,以及身体是如何应对各种创伤、感染和缺氧的。特别是关于炎症风暴(cytokine storm)的概念,我希望书中能够对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的解释。我也对书中关于“高危器官”的保护策略很感兴趣。在重症患者中,心、肺、肾、脑等器官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针对这些器官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保护方案,是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挑战。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监测的建议,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器官损伤?
评分说实话,重症医学这个领域一直给我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感觉里面充斥着各种我难以理解的术语和复杂的流程。《基础重症医学》这个书名,加上它看起来如此厚重,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够真正“打好基础”的书。我在台南的诊所,虽然不是直接面对最危急的重症患者,但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病情突然恶化,需要转送到大医院加护病房的病人。了解一些基础的重症医学知识,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处理,也能让我更清晰地和转诊医院的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释“休克”这个概念的,它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各种休克在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另外,对于“脓毒症”(sepsis)这个越来越被重视的疾病,这本书是否会从其定义、诊断标准,到早期的识别和干预策略,进行详细的讲解?我曾经在一些医学研讨会上听到关于“脓毒症瀑布”的说法,但具体是什么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如果这本书能解释清楚这些,那我真的会觉得它很有价值。
评分在台中担任全科医生的我,时常会遇到一些病情复杂,需要跨学科协作的患者。重症医学作为连接急诊、ICU、甚至术后监护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直希望拥有一本能够系统阐述重症医学核心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基础重症医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解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它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危险因素,以及在临床上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和管理?MODS常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对它有更深入的理解,将对我的临床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镇静和镇痛的章节充满期待。在重症监护过程中,合理的镇静和镇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改善通气和减少应激反应。但我一直困惑于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及如何监测其效果和副作用。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原则,例如针对不同镇静药物的作用机制、起效和消除时间,以及在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评分在高雄工作的我,时常会接触到一些患有复杂疾病的患者,他们的病情往往瞬息万变,需要重症医学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管理。《基础重症医学》这本书的出现,给我带来了一种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重症监护中一些关键的治疗技术,例如如何进行有创动脉监测,包括如何选择穿刺部位,如何解读监测数据,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此外,对于血液净化技术,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我也非常感兴趣。CRRT在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清除毒素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CRRT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不同模式的CRRT(如CVVH、CVVHDF、SCUF)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指导,因为在重症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营养支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基础重症医学》确实吸引了我,因为我一直在思考,重症医学作为一门独立且重要的学科,它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它与其他医学分支,例如内科、外科、麻醉科有什么样的交集与区别?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多变的急危重症病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并且实施最有效的干预,这对于每一位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我心中这些疑惑。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重症监护的几个基本原则,例如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评估,如何理解并应用各种评分系统(如SOFA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我也对书中关于呼吸支持的章节充满期待,特别是关于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细节的描述。众所周知,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中的一个核心环节,但其复杂的参数设置和潜在的并发症,常常让许多医生感到头疼。这本书是否能用清晰的图表和病例分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此外,对于休克的不同类型,比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鉴别诊断流程,以及针对不同休克类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看一些医学纪录片,特别是关于手术室和加护病房的,里面医生们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场景,让我对重症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时候,我只能看到现象,却不理解背后的原理。《基础重症医学》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教材。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如何讲解“生命支持”这个概念的。在我看来,生命支持不仅仅是插管和给药,它肯定包含了很多更深层次的考量。比如,在面对一个呼吸衰竭的患者时,如何判断他是否需要机械通气,以及一旦开始机械通气,如何评估通气效果,如何避免相关的并发症,比如气压伤、肺不张等等。我也对书中关于循环支持的章节很感兴趣,除了我们常说的升压药,还有哪些辅助循环支持的技术,比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这本书会提到吗?或者它会更侧重于基础药物的应用?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理解重症监护室里那些复杂的设备和治疗背后的逻辑。
评分我对重症医学的兴趣,源于一次陪同家人在加护病房的经历。那时候,看着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各种监护仪器的蜂鸣声,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意识到,在这个生死一线的地方,专业的知识和快速的反应是多么重要。《基础重症医学》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能够带我入门的书。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介绍“液体管理”的。在我看来,输液看似简单,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却是一个精细的平衡过程,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本书是否会详细讲解液体复苏的适应症、禁忌症,如何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以及不同类型液体(如晶体液、胶体液)的选择和使用原则?我也对书中关于电解质紊乱的章节很感兴趣。重症患者常常伴有各种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这些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电解质紊乱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纠正的原则和方法?
评分我在台中的一所护理学校教书,常常会遇到学生们对重症医学的基础知识感到困惑。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教材,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知识体系。《基础重症医学》的出现,让我觉得非常有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理念,以及它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地位。我也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疼痛、谵妄和早期活动”(PAD)管理策略的介绍。这被认为是改善ICU患者结局的重要手段,但我总觉得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实施这些策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学习。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如何评估疼痛和谵妄的程度,如何选择合适的镇静和镇痛药物,以及如何安全地引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重症病例分析,通过分析这些病例,帮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我在台北的医院工作,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急诊和加护病房的患者情况常常非常危急,让我深刻体会到重症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性梳理重症医学知识体系的书籍,《基础重症医学》这个书名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而是能够从重症医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为什么需要采取某些治疗措施。例如,在处理急性肾损伤(AKI)时,除了告知补液和利尿,我更想了解其具体的病理改变,以及不同分期、不同病因的AKI在治疗上的侧重点。同样,对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其发病机制,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肺损伤。我也对书中关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章节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些都是重症监护中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解释,并结合临床实际,给出一些实用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沉稳而又不失专业的配色,搭配上烫金的字体,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内容扎实的医学著作。我平常就对急重症医疗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没有一本能让我快速入门并建立系统性认识的教材,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科普,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看到《基础重症医学》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平时在台湾的医学论坛上也会潜水,偶尔会看到一些关于危急重症处理的讨论,很多时候都会提到一些我不太理解的专业术语,让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这本书的出现,就好像在茫茫书海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深入学习重症医学的希望。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引导我理解重症监护室(ICU)里那些复杂情况的书,比如各种休克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管理。这本书的“基础”二字,让我觉得它会从最根本的概念讲起,一步步地引导读者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上来就抛出一堆高深的理论。我尤其期待它能解释清楚一些基础但至关重要的概念,比如液体复苏的精确指征和用量,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休克中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我相信,一本好的基础教材,能够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走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