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要地介绍太阳电池发展历史、发电原理、电池分类以及半导体电子状态、光电性质和界面型态等基础知识,并着重阐述两种新型的太阳电池:有机太阳电池和塑胶太阳电池的原理、器件组成和发展前景。是当前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太阳电池研究、设计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对太阳应用感兴趣的有关人员阅读,并可供大专院校师生作为新能源方面的参考。
作者简介
马振基
现任:国立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1986~迄今)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化工学士(1969)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工硕士(1975)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工博士(1978)
经历: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资深研究工程师(1977~1979)
美国洛氏公司(Lord Corp.)资深研究员(1979~1980)
美国菲利浦公司(Phillips Petroleum Co.)高级材料工程师(1980~1984)
国科会及国立清华大学化工所客座专家(1984~1986)
经济部科技顾问室及技术处顾问(1990~1998)
国科会工程中心专利研究员(1991~2006)
国科会科技权益委员会委员(1995~2006)
国立清华大学研发处副研发长(2000~2002)
教育部科技顾问室顾问(2001~2006)
财团法人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执行长(2003~2006)
荣誉:1992 第一届国家杰出发明奖
1993 行政院杰出科技研究奖
全国工业减废个人奖
1994 国科会杰出研究奖
1997 教育部产学合作奖
1999 世界名人录Who's and Who in the World
2004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lastic Engineers,U.S.A.
2005 总统颁「教育百人团」奖
2006 95学年度国立清华大学优良教授奖
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工程奖
第二届奈米产业科技菁英奖
国立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最近在書架上發現這本《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吸引力。我一直對能源問題很關注,尤其是綠色能源的發展,總覺得這是我們邁向更美好未來的關鍵。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我雖然有聽過,但總覺得它有一種固定、制式的感覺。而「有機」和「塑膠」這兩個詞,瞬間讓我覺得這是一項充滿創新和潛力的技術。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介紹一種更加輕巧、靈活,甚至是可以彎曲、裁剪的太陽能電池。這聽起來就很酷!想像一下,我們的衣服、背包、甚至是窗簾,都可以是發電的裝置,這絕對是劃時代的進步。我對「有機」的部分特別好奇,這是否意味著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材料來源更為環保,生產過程也對環境更友善?相較於一些需要高溫、高壓的傳統製程,我期待看到更具永續性的發展。同時,「塑膠」的結合,也讓我聯想到它可能具有的成本優勢和大規模生產的可能性。畢竟,科技的發展,最終就是要讓更多人能夠受惠。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在材料選擇、結構設計、以及性能表現上的獨到之處。像是它們的光電轉換效率能達到什麼程度?長期使用的穩定性和壽命如何?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它們的表現又會如何?我非常期待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對這項新興科技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並且了解它在未來的應用前景。
评分這本《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的標題,一開始就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可再生能源的討論。我一直覺得,科技的進步應該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同時也要對環境負責。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代表,其發展的每一個新方向,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而「有機」與「塑膠」這兩個詞,讓我對其背後的創新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相較於我印象中那種硬梆梆、沉甸甸的傳統太陽能板,我猜測這本書談論的,或許是一種更靈活、更輕巧的太陽能技術。想像一下,如果太陽能電池能夠像塑膠膜一樣彎曲、折疊,那將會為能源的應用帶來多少可能性!從智慧手機的充電背蓋,到可穿戴的電子產品,甚至是融入服裝設計,都可能因為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而變得觸手可及。我對其「有機」的部分也感到好奇,這是否意味著其材料來源更為天然,或者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更小?我深信,科技的發展,最終的目標應該是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平衡,讓人類的進步不會以犧牲地球的健康為代價。因此,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了解到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在材料科學上的突破,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實現比傳統太陽能電池更低的碳足跡。我對於它的製程是否更節能、更環保,以及其壽命、效率等關鍵指標,都充滿了疑問。我個人非常關注永續發展議題,也樂於看到科學家們不斷挑戰極限,尋找更優質、更環保的能源解決方案。這本書的出現,彷彿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未來能源發展的一角,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為我帶來新的啟發和知識。
评分《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這個書名,著實點燃了我對未來能源科技的熱情。我一直認為,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離不開科技的創新,而太陽能作為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其發展的每一步,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標題中的「有機」和「塑膠」,讓我聯想到一種與傳統太陽能電池截然不同的概念。我猜測,這本書所探討的,很可能是關於一種更輕便、更具彈性、甚至是可以任意塑形的太陽能技術。這種技術,或許能夠擺脫傳統太陽能板那種又厚又重的限制,讓太陽能發電無所不在。我對「有機」材料的應用感到十分好奇,這是否意味著其生產過程更加環保,或者其材料本身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更小?同時,「塑膠」的結合,則讓我對其生產的便利性和成本有了更高的預期。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解析,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的材料構成、製作工藝,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所展現出的獨特優勢。例如,它們是否能夠更容易地融入建築設計,成為建材的一部分?或者,它們能否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實現隨時隨地的充電?我特別關注這些新型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長期穩定性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畢竟,任何一種新技術的普及,都離不開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這本書,對於我這樣渴望了解前沿科技、關注可持續發展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知識補給。
评分當我看到《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這個書名時,立刻就被它所散發出的前瞻性和創新性所吸引。我一直相信,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離不開能源領域的革新,而太陽能,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清潔能源,其發展的每一個新方向,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標題中的「有機」與「塑膠」這兩個詞,讓我聯想到一種更加柔性、更加輕巧的太陽能技術,它可能會打破傳統太陽能電池的剛性限制,帶來前所未有的應用可能。我猜想,書中應該會詳細介紹,如何利用這些特殊的材料,來製造出新一代的太陽能電池。我對「有機」材料的環保特性和可塑性感到好奇,這是否意味著這些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更小,並且更容易被整合到各種產品中?同時,「塑膠」的結合,也讓我覺得這種技術的製造成本有潛力降低,進而加速其商業化和普及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在材料科學、器件結構、以及性能表現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它們的光電轉換效率是否能夠與傳統電池媲美?它們的壽命和穩定性又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下,它們的表現會不會受到影響?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這項令人興奮的技術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並認識到它為我們能源未來可能帶來的巨大變革。
评分這本《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充滿了科技感和對未來的想像。我一直認為,能源的發展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引擎,而太陽能,作為一種潔淨、永續的能源,其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標題中的「有機」與「塑膠」,立刻就讓我聯想到一種與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截然不同的新技術,它可能更加輕薄、更加靈活,甚至是可以彎曲、印刷,這將極大地拓展太陽能的應用範疇。我對「有機」材料的應用感到非常好奇,這是否意味著更環保的製程,更低的能耗,甚至更低的成本?相較於傳統的太陽能板,我更期待看到一種能夠無縫融入生活,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用品一部分的太陽能技術。而「塑膠」的加入,則讓我對其製備的簡便性和大規模生產的可能性產生了更大的興趣。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的科學原理、材料特性、以及它們在光電轉換效率、穩定性、壽命等關鍵指標上的表現。同時,我也想了解,這些新材料的來源和回收問題,是否能夠真正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總體而言,這本書的標題已經成功地激發了我對這項前沿技術的濃厚興趣,我期待能透過閱讀,更深入地了解太陽能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评分翻開《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這本書,書名本身就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想像。我長期以來都對綠色能源抱持高度關注,尤其是有關太陽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我認為,科技的進步,最終的目的應該是讓我們能夠更和諧地與自然共處。標題中的「有機」和「塑膠」這兩個詞,立刻就讓我跳脫了對傳統、硬質太陽能板的刻板印象。我強烈地預感,這本書將會介紹一種更為輕薄、更具彈性,甚至能夠任意塑造的太陽能發電技術。這種技術,或許能夠將太陽能發電的應用,從大型的發電廠,延伸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對「有機」材料的潛力感到非常興奮,這是否意味著其製程更加環保,甚至可以減少對稀有資源的依賴?而「塑膠」的應用,則讓我覺得這種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成本可能會大幅降低,進而推動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解析,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的科學原理、材料特性,以及它們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比的優勢與劣勢。例如,它們在光能轉換效率、能源儲存能力、以及耐候性等方面,究竟能達到怎樣的水平?我對這項技術如何能夠克服現有的挑戰,並在未來的能源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充滿了期待。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通往未來能源世界的大門。
评分這本《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的書名,立刻就勾起了我對未來科技的好奇心。我總覺得,能源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石,而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標題中「有機」與「塑膠」這兩個詞,在我看來,代表著一種更具彈性、更貼近日常生活的技術趨勢。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介紹一種與傳統的、相對笨重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截然不同的新技術。我對「有機」的理解,通常意味著較低的環境衝擊,或許在材料的來源、製程的環保性上,都有其獨到之處。而「塑膠」則讓我聯想到,這些太陽能電池可能具有極佳的可塑性,可以製成各種形狀,甚至是可以彎曲、捲曲,這將極大地拓展其應用領域。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闡述,這些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性能上,例如轉換效率、穩定性、壽命等方面的表現。尤其是在台灣這樣一個土地資源相對有限的地區,如果能夠開發出更輕薄、更靈活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將為我們的建築、交通,甚至日常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說明這些技術是如何被應用到實際產品中的,例如,是否已經有類似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或者有哪些令人興奮的未來應用規劃。對於我這樣對科技充滿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個了解前沿能源技術發展的絕佳機會。
评分《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這個書名,在眾多書籍中脫穎而出,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對綠色科技充滿了興趣,尤其是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我認為,唯有不斷尋找更環保、更有效率的能源解決方案,我們才能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標題中的「有機」和「塑膠」這兩個詞,在我看來,代表著一種更具未來感、更貼近生活的技術發展方向。我猜測,這本書將會深入探討,如何利用這些相對廉價且易於加工的材料,來製造出新一代的太陽能電池。這不僅聽起來就很具革命性,也暗示著太陽能技術的普及化可能又邁進了一大步。我對「有機」材料的應用感到好奇,這是否意味著更低的生產門檻,以及更小的環境足跡?而「塑膠」的結合,則讓我聯想到,這種太陽能電池可能具有的柔韌性和輕便性。這將極大地拓展其應用領域,例如,可以將其應用於建築物的屋頂、牆面,甚至是交通工具的外殼,實現「隨處可發電」的願景。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關於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的詳細技術解析,包括它們的材料特性、製備方法、性能指標,以及與傳統技術的比較。同時,我也希望能了解到,這些技術目前處於什麼發展階段,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多遠的距離。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了一扇了解太陽能未來發展新趨勢的窗口。
评分最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當初會被吸引,純粹是因為標題的「有機」兩個字,總覺得聽起來比較環保、比較有未來感。加上又是關於太陽能電池,這個主題本身就充滿了科技感和對未來能源的想像。我一直對綠色能源的發展頗感興趣,覺得這是解決地球暖化問題的關鍵之一,所以一看到有這方面的書籍,就會忍不住想深入了解。雖然我本身並非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於能夠了解前沿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我總是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也蠻吸引我的,有一種簡潔而又充滿活力的感覺,讓人對其內容充滿期待。我猜想裡面應該會談到太陽能電池的各種不同類型,尤其是跟傳統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有機和塑膠太陽能電池的優勢在哪裡,會不會更輕薄、更具彈性,甚至可以應用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場合。我也很好奇,這些「有機」的材料,來源是什麼?製程是否真的比傳統的更環保?而且,塑膠太陽能電池聽起來就更具生產彈性,成本上會不會有優勢,這對於太陽能的普及化肯定很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帶領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一步步認識這項令人興奮的技術。尤其是在台灣這樣一個海島國家,能源自主性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太陽能電池能夠發展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廉,對於台灣的未來發展,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助益。我期待裡面能夠有具體的案例分享,像是已經有哪些產品應用了這些新技術,或是未來有哪些潛在的應用方向,像是整合到建築材料、穿戴式裝置,甚至是窗戶玻璃等等。總之,這本書的標題就已經點燃了我對未來科技的好奇心,希望閱讀後能對我關心的綠色能源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看到《有機與塑膠太陽能電池》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許多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我一直覺得,太陽能技術的發展,是我們走向一個更綠色、更永續未來的關鍵。而「有機」與「塑膠」這兩個詞,更是增添了無限的想像空間。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探討,如何利用這些相對較為普遍且易於加工的材料,來製造出新一代的太陽能電池。這不僅聽起來就很吸引人,而且也暗示著太陽能技術可能迎來一次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進而推動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畢竟,過去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其生產成本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限制了它在一些應用場景的推廣。我很好奇,這些「有機」材料具體是指哪些,它們是否在某些方面,比傳統的矽基材料表現得更出色?比如,它們是否具有更好的光電轉換效率,或者在弱光環境下也能有不錯的表現?而「塑膠」的部分,則讓我聯想到這種太陽能電池可能具有的柔韌性和輕便性。想像一下,我們不必再受限於固定、笨重的太陽能板,而是可以將太陽能發電的功能,巧妙地融入到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中,例如帳篷、背包,甚至是藝術裝置。我對這種顛覆性的應用充滿期待。我也希望,書中能對這些新材料的穩定性、耐用性以及長期的環境影響,有比較詳盡的介紹。畢竟,任何新技術的推廣,都需要經過嚴格的驗證,才能真正贏得大眾的信任。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太陽能技術的未來,又多了一份期待和想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