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虽偏重于土木工程之实务范例,但其管理观念对于其他领域之专案管理而言并无窒碍之处,若能掌握本书管理观念,加上自身对工程实务之了解融合,任何专案管理时程进度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本书着重学理与实务观念推演,因此书中专有名词与范例以P3做为工具。读者可以配合P3使用手册阅读,深入思考程式设计者的原意,收获将超过想像
◎本书详细介绍一般认为很简单的基本观念与计算,导正并澄清其所含的原义,探究原本简单无奇的东西其中的深奥秘密,打开时程管理的冷门世界。
壹、专案管理观念基础
一、专案管理基本观念
二、专案管理整体系统概念
三、CMIS推动
贰、电脑化网状图编制方法
一、时程管理基本观念
二、目前进度时程管理之重要方法
三、工作面施工动线预估平面图、构造物立面图之重要性
四、分工结构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五、P3之五种编码方式
六、工期进度
七、关系线的隐藏秘密
八、关系线三大重点与组群独立化
九、网状图关系线之牵制与主从关系
十、其他观念
参、电脑化网状图操作步骤
附录、工期展延浮时自由认定与关系线固定释疑
附录:作业项目代码(Activity ID)前两码编码表
这本《进度的领域-时程管理观念与实务》真是我近期阅读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一本!我是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偶然听到讲者推荐的,当时就觉得书名很有吸引力,但没想到实际内容会如此丰富而深刻。作为在科技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项目经理,我接触过不少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或者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是隔靴搔痒。但这本书不一样,它非常扎实地切入了“时程管理”这个核心,而且从观念到实务,几乎无所不包。 首先,它对于时程管理的基本概念的阐述,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进度”这个词的拆解,不再是简单的“完成了多少”,而是从“时间的分配”、“资源的投入”、“任务的依赖性”等多个维度来衡量。书中提到的“关键路径法”和“关键链法”,虽然我之前也有接触,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更加直观,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劣势。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用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建筑项目例子,详细解析了如何识别关键路径,以及在遇到延误时,如何通过调整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来最小化对整体项目进度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处理大量并行和串行任务的行业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项目范围管理”和“时程管理”之间关系的阐述。很多时候,项目进度之所以会延误,根本原因在于项目范围的不断蔓延(scope creep)。这本书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范围定义,如何建立变更控制流程,以及如何在不影响项目进度的前提下,灵活应对范围的变化。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范围协商,如何在合同中明确界定项目范围,以及如何让团队成员理解范围变更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书中还提到了“裁剪”的概念,即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论中的某些部分。这让我意识到,项目管理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个灵活的框架。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对框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 eficiency。这种“量体裁衣”式的管理思路,是我在其他书中很少看到的。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风险管理”这块的讲解,是我读过的最系统、最全面的。很多项目管理书都会提到风险,但通常只是简单列举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型,然后就带过了。而《进度的领域》这本书,它深入探讨了风险识别的多种方法,包括头脑风暴、德尔菲法、SWOT分析等等,并且详细讲解了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转移、减轻和接受。书中还强调了风险的持续监控和反馈机制,这对于我们这种经常需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工作的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如何处理“预期之外”的风险,比如突发的自然灾害、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甚至是一些内部政策的调整。它提供了一些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预案和思维框架,让我感觉自己更有底气去应对那些看似无法预测的挑战。它不像一些书那样,只是告诉你“要有预案”,而是告诉你“怎么制定有效的预案”,并且在预案失效时,如何快速做出反应。这对于那些总是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朋友,绝对是一记警钟,也是一剂良药。
评分总而言之,《进度的领域-时程管理观念与实务》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最有价值的项目管理书籍之一。它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案例翔实,并且将理论与实务完美地结合。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提升个人的项目管理能力,更能为我们团队的项目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朋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让我对“时程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如何更好地管理项目,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或许在于它对“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的强调。它不仅仅是让你把项目做完,更重要的是让你思考项目做完之后,如何去复盘,如何去总结经验教训,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未来的项目中。书中介绍了一些项目后评估的方法,例如事后回顾会议(post-mortem meeting)的组织和流程,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 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从计划、执行、监控、到最后的评估和改进。这让我明白,时程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优化,我们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模板和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在项目结束后,更有条理地进行复盘。这对于像我这样,时间非常宝贵的项目经理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进度的领域》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对“组织文化”在时程管理中的影响的深刻洞察。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掌握了再先进的时程管理工具和方法,如果组织的文化不支持,或者甚至阻碍了这些实践的推行,那么一切都将是徒劳。书中探讨了如何在高层管理者支持下,建立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鼓励开放沟通和持续学习的组织文化。 它还提到了如何克服组织内部的“抗拒改变”的心理,例如通过培训、示范和奖励机制,来逐步引导团队成员接受和拥抱新的时程管理理念和实践。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个人技能的提升,更需要整个组织的支持和协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催化剂,能够激发组织内部的变革。
评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时间估算的技术”的详细讲解。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准时”,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多种估算方法,例如三点估算(PERT estimation)、专家判断、类比估算等等,并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书中还强调了“为什么”估算会不准,例如认知偏差、信息不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来改进估算。这对于我们这种经常做类似项目的团队来说,简直是宝藏。通过对过往项目的实际耗时与估算耗时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估算中的系统性偏差,并加以纠正。这不仅仅是提高了估算的准确性,更是为项目成本控制和资源分配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更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讲解实务操作。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例如甘特图、PERT图、燃尽图等等,并且不只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读”懂这些图,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图来做出决策。书中有好几个章节专门讨论如何进行进度估算,如何识别和管理风险,以及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项目团队成员。我特别认同书中关于“人性化管理”的观点,它指出,时程管理不仅仅是数字和图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如何激励他们,如何处理冲突。 书中关于“情境式时程管理”的论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强调,不存在一套万能的时程管理方法,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例如项目的规模、复杂度、团队的经验、客户的要求等等,来选择和调整管理策略。这与我过去的一些实践经验不谋而合,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味追求某种“标准”方法,而忽略了项目的实际情况,反而适得其反。书中提供了一些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情境下,项目经理是如何灵活运用时程管理工具和技巧,最终成功交付项目的。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是策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书中描述的场景,思考自己过去的项目经历。书中关于“沟通与协作”在时程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是我非常赞同的一点。很多时候,项目进度出现问题,并非技术上的困难,而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目标不一致。这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何进行有效的会议,如何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来促进信息共享。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冲突管理”的章节。在任何一个团队中,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处理。书中提供了多种冲突解决的策略,并且强调了项目经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既要保持客观公正,又要积极引导,最终达成共识。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是成功项目进度的重要基石。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沟通来“管理期望”,这对于客户关系的管理也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在“进度跟踪与控制”方面,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记录进度,更是教你如何分析进度偏差,如何识别根本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书中提到了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 - EVM)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图表,讲解了如何计算SPI(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和CPI(Cost Performance Index),以及它们对项目进度的指示意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用一个实际的IT项目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EVM来监控项目进度和成本,以及如何根据EVM的指标,预测项目的完工日期和最终成本。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EVM的强大之处,它不仅仅是一个报告工具,更是一个决策工具。通过EVM,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项目潜在的风险,并采取 proactive 的措施来应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