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下列問題的答案:
愛就像洋蔥,層層剝開,瓣瓣分明,如何可以不流淚?
婚姻到瞭瀕臨破裂時,該放棄嗎?「不離婚」有何新解?
節製給予,也是一種付齣?如何用「減法」提升親密關係?
禪修的目的,不是為瞭能夠得到什麼,為何要禪修呢?
何謂「看破」?「看破」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很積極的嗎?
「閉關」,就像婚姻?籠中之心,如何海闊天空?
「放下」和「放棄」,有何不同?
囚禁,也是一種自由?「自由」和「隨心所欲」,有什麼不一樣?
極樂世界的入口,到底在哪裏?
「積善」和「還債」,兩者有何關聯?
伴侶相處,如何「結緣」而不「結怨」?
看似成功、光鮮的吳若權,為什麼要到憂鬱癥門診就醫?
聖嚴法師:
我與若權麵對麵的接觸,就是這次的訪談瞭。
我們談的內容,不會涉及什麼高深的佛理,而是一般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乃至生理上,可能會遭遇的阻礙、睏頓、矛盾等各式各樣的難題……
麵對煩惱的處理,我的基本立場是「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正麵的解讀,就是遇到任何問題,不要一來就視為負麵的阻力,而要看成是一種砥礪的助緣。逆嚮的思考,是遇到順心的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遭逢挫摺與不如意事,不氣餒,也不垂頭喪氣;隻要觀念一轉變,就能柳暗花明。
我滿歡喜這本書的齣版,但願本書能對我們的華人社會有一些幫助。
吳若權:
聖嚴法師說:「很多的人都說,這一生太苦瞭,希望此生過完瞭,不要再來世間,因為實在太苦。但是,菩薩不怕苦,菩薩一次一次地再來,他寜可吃苦,願意嚮眾生學習。」初次在現場聽到聖嚴法師說的這句話,令我非常動容。夜晚在耳機裏重聽錄音設備播齣這句話,一遍又一遍,我流下淚來。
迴顧自己的前半生;也展望自己的後半生。如果可能,今夜或許會是個界綫。曾經吃過很多苦的我,以為修行是為瞭解脫;如今我纔知道,生命的歸宿,其實是自己初發的願心。
作者簡介
吳若權
AB型,水瓶座。政治大學企管係畢業。現任多傢企業行銷顧問。他是各大書店排行榜上的常勝軍,同時也是形象清新的熱門媒體主持人及廣告活動代言人。
有著水瓶座的活躍聰明、企管人的敏銳精準,和創作者的細膩善感。浪漫與理性、認真與隨性、柔軟真心和誠懇熱情,在他身上總能圓滿調和,展現齣精準細緻的獨特風采。
吳若權認為:所謂的「正麵思考」,並非認定人生隻有陽光、沒有陰暗,而是在陽光處盡情舒展身心,碰到陰暗時懂得安頓自己。比較重要的是:無論身處陽光裏或陰暗中,不要忽略這一生的任務,不要忘記所為何來。
生命的機緣,何其巧妙,吳若權適時得到聖嚴法師的首肯,接受對談的請求,讓他以提問的方式記錄聖嚴法師的開示。這些疑問,有些是他本身碰到而無法解答的,有些則來自四周朋友的遭遇,其實就是每個人一生都會碰到的問題。現在,就邀請你一起進來聆聽這一段故事,這一份奇緣。
.聖嚴法師序:轉念之後,柳暗花明
.自序:淨瓶常注甘露水
.第1講:認識自己
我是誰,我要往哪裏去?
當「傾聽自己心聲」和「接受彆人忠告」之間有落差時,如何找到智慧的力量?
找到自己之後,如何放下自己?從「自我」到「無我」,該如何轉化?
.第2講:愛與親密關係
「愛自己」和「愛他人」有衝突時該怎麼辦?
有時候,刻意吝惜,「不給」對方,也是一種「付齣」?
愛, 必須是對等的付齣嗎?
.第3講:孤獨
如何享受獨處,但不感覺自己孤獨?
修行的路一定是孤獨的嗎?孤獨,有助於修行嗎?
如何善用孤獨的處境,麵對更真實的自己,活得更幸福?
.第4講:欲望與恐懼
內心所最渴求的,其實正是最害怕失去的嗎?
「想要」和「需要」之間有標準界綫嗎?還是因人而異?
情欲,是可以馴服或提升的嗎?
.第5講:自由;自在
修行,就是為瞭解脫嗎?
「自由」和「隨心所欲」又有什麼差彆?
在肩負重大「責任」或「使命」時,還有可能覺得自由、自在嗎?
.第6講:挫摺與勇氣
如何麵對生命中的睏境與意外?
「放下」和「放棄」,有什麼不同?
「堅強」、「逞強」、「頑強」有什麼差異?
.第7講:生命的歸宿
人死後,去瞭哪裏?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會不會也是另一種貪欲?
「積善」和「還債」,兩者有何關聯?如何「結緣」而不「結怨」?
人生苦短,但不如意事又十常八九?如何安頓自己的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