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爱就像洋葱,层层剥开,瓣瓣分明,如何可以不流泪?
婚姻到了濒临破裂时,该放弃吗?「不离婚」有何新解?
节制给予,也是一种付出?如何用「减法」提升亲密关系?
禅修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够得到什么,为何要禅修呢?
何谓「看破」?「看破」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很积极的吗?
「闭关」,就像婚姻?笼中之心,如何海阔天空?
「放下」和「放弃」,有何不同?
囚禁,也是一种自由?「自由」和「随心所欲」,有什么不一样?
极乐世界的入口,到底在哪里?
「积善」和「还债」,两者有何关联?
伴侣相处,如何「结缘」而不「结怨」?
看似成功、光鲜的吴若权,为什么要到忧郁症门诊就医?
圣严法师:
我与若权面对面的接触,就是这次的访谈了。
我们谈的内容,不会涉及什么高深的佛理,而是一般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乃至生理上,可能会遭遇的阻碍、困顿、矛盾等各式各样的难题……
面对烦恼的处理,我的基本立场是「正面的解读,逆向的思考」。正面的解读,就是遇到任何问题,不要一来就视为负面的阻力,而要看成是一种砥砺的助缘。逆向的思考,是遇到顺心的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遭逢挫折与不如意事,不气馁,也不垂头丧气;只要观念一转变,就能柳暗花明。
我满欢喜这本书的出版,但愿本书能对我们的华人社会有一些帮助。
吴若权:
圣严法师说:「很多的人都说,这一生太苦了,希望此生过完了,不要再来世间,因为实在太苦。但是,菩萨不怕苦,菩萨一次一次地再来,他宁可吃苦,愿意向众生学习。」初次在现场听到圣严法师说的这句话,令我非常动容。夜晚在耳机里重听录音设备播出这句话,一遍又一遍,我流下泪来。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也展望自己的后半生。如果可能,今夜或许会是个界线。曾经吃过很多苦的我,以为修行是为了解脱;如今我才知道,生命的归宿,其实是自己初发的愿心。
作者简介
吴若权
AB型,水瓶座。政治大学企管系毕业。现任多家企业行销顾问。他是各大书店排行榜上的常胜军,同时也是形象清新的热门媒体主持人及广告活动代言人。
有着水瓶座的活跃聪明、企管人的敏锐精准,和创作者的细腻善感。浪漫与理性、认真与随性、柔软真心和诚恳热情,在他身上总能圆满调和,展现出精准细致的独特风采。
吴若权认为:所谓的「正面思考」,并非认定人生只有阳光、没有阴暗,而是在阳光处尽情舒展身心,碰到阴暗时懂得安顿自己。比较重要的是:无论身处阳光里或阴暗中,不要忽略这一生的任务,不要忘记所为何来。
生命的机缘,何其巧妙,吴若权适时得到圣严法师的首肯,接受对谈的请求,让他以提问的方式记录圣严法师的开示。这些疑问,有些是他本身碰到而无法解答的,有些则来自四周朋友的遭遇,其实就是每个人一生都会碰到的问题。现在,就邀请你一起进来聆听这一段故事,这一份奇缘。
.圣严法师序:转念之后,柳暗花明
.自序:净瓶常注甘露水
.第1讲: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当「倾听自己心声」和「接受别人忠告」之间有落差时,如何找到智慧的力量?
找到自己之后,如何放下自己?从「自我」到「无我」,该如何转化?
.第2讲:爱与亲密关系
「爱自己」和「爱他人」有冲突时该怎么办?
有时候,刻意吝惜,「不给」对方,也是一种「付出」?
爱, 必须是对等的付出吗?
.第3讲:孤独
如何享受独处,但不感觉自己孤独?
修行的路一定是孤独的吗?孤独,有助于修行吗?
如何善用孤独的处境,面对更真实的自己,活得更幸福?
.第4讲:欲望与恐惧
内心所最渴求的,其实正是最害怕失去的吗?
「想要」和「需要」之间有标准界线吗?还是因人而异?
情欲,是可以驯服或提升的吗?
.第5讲:自由;自在
修行,就是为了解脱吗?
「自由」和「随心所欲」又有什么差别?
在肩负重大「责任」或「使命」时,还有可能觉得自由、自在吗?
.第6讲:挫折与勇气
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困境与意外?
「放下」和「放弃」,有什么不同?
「坚强」、「逞强」、「顽强」有什么差异?
.第7讲:生命的归宿
人死后,去了哪里?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会不会也是另一种贪欲?
「积善」和「还债」,两者有何关联?如何「结缘」而不「结怨」?
人生苦短,但不如意事又十常八九?如何安顿自己的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