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散步,心的旅行--新東亞的詩,新東亞的心
大約二十年前,在「第三屆亞洲詩人會議」,(1988,颱中),我以「穿越亞洲曆史的光與影」為題,引進颱灣,日本、韓國,共九位詩人的作品,探討瞭三個關連國傢經由詩貫穿二戰,延伸到戰後的心靈動嚮。
記得,在相關的題旨中,我特彆提到「做為一個颱灣詩人,從亞洲的戰後詩經驗,特彆是颱灣、日本,韓國的詩經驗,常常使我得到教訓和啓諭,得到慰撫和勉勵。從詩人的誌業裏所追求的超越國境和洲界的人類愛,纔是真正能貢獻亞洲發展的精神指標。」
在結語中,我強調「穿越亞洲曆史的光與影,纔能真正邁嚮一個和平與福址的亞洲,纔能真正邁嚮一個和平與福祉的世界。詩人就是為瞭探索這些語言而存在的;詩就是使這些語言光亮著纔有真正的價值。」
也大約在那時際,我編選的一套三冊颱灣、日本、韓國三國詩人作品,二百四十首,以《旅途》,《情念》、《憧憬》,在圓神以「詩教養文庫」齣版。在三本書的封麵,標示著「撫慰心靈的詩」,彷彿就和我的人生一起穿越二十世紀末期,進入二十一世紀。
齣生於一九四七年,戰後世代的我,對於颱灣、日本、韓國之間的特殊曆史關連,隨著我的詩經曆明晰地存在著。其中,跨越語言一代的颱灣前輩詩人們的影響,是一個原因,從經由他們的譯介,閱讀日本和韓國詩人的作品,到我自己經由英文的輔助親身譯讀這兩國詩人的作品,形成瞭我以颱灣、日本、韓國構成的新東亞詩風景。
《經由一顆溫柔心》是以二十位颱灣詩人,二十位日本詩人和二十位韓國詩人作品,加上我對每一位詩人作品的解說隨筆,編集而成的一本書。輯一的「沉默的星星」,從颱灣詩人詹冰到利玉芳;輯二的「麵對熾熱之光」,從嵯峨信之到宗鞦月;輯三的「半島的叫喊」,從柳緻環到薑恩喬。閱讀這些詩人的作品,就像探觸著這些颱灣、日本、韓國詩人的心。這六十首詩,六十篇隨筆,都發錶在《新颱灣周刊》「新東亞的心--颱灣、日本、韓國詩散步」專欄。
颱灣、日本、韓國,二戰前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二戰後三個國傢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發展,關係也至為密切。在亞洲的太平洋岸,三個國傢更具有新東亞的特殊地緣性。三個國傢人民之關,經旅行互訪的緊密接觸,形成文化風景。
如果說,詩是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東西,是一個國傢的靈魂。那麼,在颱灣探觸日本和韓國的詩,並且放在探觸自己國度颱灣的脈絡裏,經由諦聽各個國傢的詩--作品的聲音,一定會是一種感動的心靈之旅。
沉默的星星也自由地閃爍光芒;麵對熾熱的光,你從夢的關節移動;麵對半島的叫喊,從死亡和謊言奔跑。六十首詩,六十篇隨筆,帶你穿越亞洲曆史的光與影,在颱灣、日本與韓國詩人作品裏呈顯特彆的心靈景緻、特彆的文化風景,會豐富你的視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