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颱灣民主運動

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颱灣民主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傅正
  • 颱灣民主運動
  • 政治人物
  • 颱灣史
  • 戰後颱灣
  • 民主化
  • 政治思想
  • 社會運動
  • 颱灣政治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他超越瞭「黨籍」:
這個原本「訓練政工的政工」,為何自國民黨齣走?
他超越瞭「省籍」:
這個「外省人」如何跨越文化藩籬,剋服「外省籍」自由派對颱灣「地方勢力」的疑懼,與「本省人」站在一起?
他更超越瞭「國籍」:
民進黨成立後通過「住民自決」的決議,其中已蘊含放棄中華民國國籍而選擇颱灣獨立的可能性,基於民主優位的原則,傅正亦錶示支持。

  「親身經曆瞭國共兩黨用槍桿子搶政權的血淋淋教訓後,更堅定瞭我對民主的信念。……所以,四十年來,我在颱灣所追求的,甚至不惜以自由為代價乃至生命為代價所追求的,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除瞭民主,隻有民主。」──傅正,1989

  參與籌組中國民主黨、指導創建民主進步黨、整閤中國五四精神與颱灣民主實踐傳統的行動思想傢、「外省籍」自由主義大師、颱灣民主不朽鬥士傅正傳

  傅正(1927-1991),本名傅中梅,生於中國江蘇省,1950年隨軍隊來颱。原本走「蔣經國之路」,然不久卻改走「雷震之路」。1950年代,他是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作者與編者;1960年5月,他又與雷震共同參與籌組中國民主黨;同年9月爆發雷震案,他亦遭當局逮捕;1986年,再度齣麵籌組反對黨,終於成功組成民主進步黨,成為戒嚴時期極少數參與兩次組黨的民主鬥士。

  此外,來颱之初,他不但是國民黨黨員,而且還是軍中「訓練政工的政工」。之後由於不滿國民黨當局違反民主的行徑,遂脫離國民黨集團,這是「黨籍」的超越。而在主編《自由中國》和參與兩次組黨的過程中,本身為「外省」籍的傅正,不斷突破「省籍」的藩籬,一再與「本省」籍民主人士攜手閤作,這是「省籍」的超越。1972年,麵對颱灣外部的國際空間逐漸被中國排擠的危局,他曾幫助雷震完成〈救亡圖存獻議〉,其中建議國民黨高層「從速宣布成立『中華颱灣民主國』」。而民進黨成立後通過「住民自決」的決議,其中已蘊含颱灣住民選擇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可能性,基於民主原則,他亦錶示支持,這是「國籍」的超越。由此可以看齣傅正在參與戰後颱灣民主運動的過程中,不斷超越既定生命格局的努力。

作者簡介

蘇瑞鏘

  颱灣颱中市人,1968年齣生。私立輔仁大學曆史學係學士,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曆史學係博士候選人,並任教於國立彰化高中。
主要研究方嚮為颱灣民主運動史與人權發展史,已齣版《戰後颱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颱北:國立編譯館主編,稻鄉齣版社齣版,2005),並發錶(含待刊)學術論文及書評二十餘篇、雜文百餘篇,目前正積極撰寫博士論文。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附錄二
目次
薛 序?薛化元 3
自 序  5

第一章 緒 論 15
第二章 早年生涯及其政治路綫的轉變 27
第一節 早年生涯 28
第二節 走上「蔣經國之路」 33
第三節 脫離「蔣經國之路」 34
第四節 脫離蔣經國路綫的曆史詮釋 41
第五節 轉嚮「雷震之路」 49

第三章 《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作者與編者 63
第一節 《自由中國》半月刊的曆史地位 64
第二節 作為《自由中國》的作者 67
第三節 作為《自由中國》的編者 83

第四章 參與籌組「中國民主黨」 95
第一節 「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的發展 96
第二節 「選舉活動的脈絡」與「思想啓發的脈絡」 102
第三節 「鬍適的取嚮」與「非鬍適的取嚮」 109
第四節 「隻鼓吹但不參與的態度」與「既鼓吹也參與的態 
 度」 114
第五節 「颱麵上的角色」與「颱麵下的角色」 119

第五章 雷震案 125
第一節 白色恐怖的年代 126
第二節 雷震案的爆發 131
第三節 警總對傅正的指控 135
第四節 感化處分的分析 141
第五節 獄中生活 147

第六章 從齣獄到再組黨 153
第一節 任教世新與東吳 153
第二節 助撰〈救亡圖存獻議〉 169
第三節 1980年代前期對民主政治的關懷 176

第七章 參與籌組民主進步黨 187
第一節 組黨運動的再齣發及其挫摺 188
第二節 秘密組黨 191
第三節 從宣布組黨到召開第一屆全國黨員代錶大會 199
第四節 傅正對籌組民主進步黨的貢獻 203
第五節 戰後颱灣組黨運動史上的傅正 211

第八章 最後五年 219
第一節 擔任民主進步黨黨職 219
第二節 鼓吹開放「外省」人返鄉探親 224
第三節 首次返鄉 228
第四節 參與平反雷震案 231
第五節 主編《雷震全集》 234
第六節 競選立法委員 240
第七節 病逝 247
 
第九章 超越及其動力 277

第一節 黨籍、省籍與國籍的超越 278
第二節 「自決論」與「颱獨論」的辯證 292
第三節 超越的動力─民主信念與道傢情懷 297

第十章 結論 311
傅正先生年譜簡編 318
徵引文獻目錄 322

圖書序言

自序

  1990年代前期,筆者選擇瞭「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主題,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傅正在戰後颱灣民主運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然當時對他的瞭解仍相當有限,隻約略知道他曾是《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作者與編者、後來參加「中國民主黨」的籌組、雷震案爆發時也被當局逮捕、而後又參與組織民主進步黨。直到2001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所保存的「雷震?傅正檔案」比較完整地開放使用後,筆者在傅正友人陳宏正先生的鼓勵研究下,並透過傅正學生陳信傑先生的引介,第一次接觸到這批檔案,這纔對傅正有比較深入的瞭解。

  2003年,筆者即運用這批檔案寫成〈傅正與1950年代颱灣民主運動──以「《自由中國》半月刊」和「『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為中心〉一文,並在該年國史館主辦的「20世紀颱灣民主發展」學術研討會中發錶。2004年初,筆者接著完成一篇政大曆史係博士班的學期報告:〈戰後颱灣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辯證──以「外省籍」自由主義者傅正的國傢定位為中心〉。2004年中,筆者接受國史館之邀,開始撰寫〈國史擬傳──傅正傳〉。陸續寫瞭這三篇閤計將近九萬字有關傅正的論文,心中即興起來日進一步將傅正的一生寫成專書的念頭。而就在2004年末,陳宏正先生鼓勵筆者在既有的研究基礎上繼續發展,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傅正傳記。筆者接受瞭陳先生的建議,遂開始籌劃本書的撰寫工作。

  接著,經過深入的研究,筆者不但更深刻地瞭解傅正對戰後颱灣民主運動所做的貢獻,還發現他在參與民主運動的過程中,不斷超越既定人生格局的努力,包括黨籍、省籍與國籍的超越。傅正來颱之初,不但是國民黨黨員,而且還是軍中「訓練政工的政工」。之後由於不滿國民黨當局反民主的行徑,遂脫離國民黨集團,這是「黨籍」的超越。而在主編《自由中國》和參與兩次組黨的過程中,本身為「外省」籍的傅正,不斷突破「省籍」的藩籬,一再與「本省」籍民主人士攜手閤作,這是「省籍」的超越。1972年,麵對颱灣的國際空間被中國排擠的危局,他曾幫助雷震完成〈救亡圖存獻議〉,其中建議國民黨高層「從速宣布成立『中華颱灣民主國』」。而民進黨成立後通過「住民自決」的決議,其中已蘊含颱灣住民放棄中華民國國籍而選擇颱灣獨立的可能性,基於民主優位的原則,傅正亦錶支持,這是「國籍」的超越。2006年5月,筆者應邀在東吳大學政治學係主辦的「自由、民主與認同──傅正老師逝世15週年」研討會上發錶論文;該年7月,筆者又獲邀在錢穆故居主辦的「文化講座人文對談(係列一):自由的鬥士──雷震與傅正」討論會中擔任與談人,即開始以「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來定位傅正參與戰後颱灣民主運動的曆史意義,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

  前後曆經三年、特彆是最近一年,筆者暫時擱下博士論文的研究工作,全力撰寫這本傅正傳,如今終於完成。在這過程中,曾得到許多人士與單位的幫忙,在此必需緻謝:
首先,要感謝本書的催生者陳宏正先生,他不但鼓勵筆者研究傅正,還幫忙連係齣版社,甚至贊助筆者撰寫本書的經費,這是本書最重要的緣起。
其次,也要感謝對傅正及其所屬的雷震《自由中國》集團有深入研究的薛化元老師、黃卓權先生、陳信傑先生以及任育德學姊撥冗閱讀本書初稿,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其中,特彆要感謝薛化元老師。這些年來,筆者在進行傅正與《自由中國》集團相關人物與事件的研究過程中,薛老師眾多權威的著作為我指引瞭明確的方嚮。特彆是就讀政大曆史係博士班之後,有幸常親炙薛老師,更是直接受到深刻地啓發。至於筆者能在史學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傅正,也是得到薛老師不斷地鼓勵與指導。而在拙著初稿完成後,薛老師除給予筆者許多重要的修改意見,還撥冗為本書寫序。作為薛老師的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贈序,尤其感到無比榮幸。

  再者,還要感謝以下諸位先生、女士接受筆者的訪談,依序包括陳信傑、楊順德、梁學渡、陳瑞崇、林朝億、黃怡、張世忠、黃爾璿、黃卓權、宋文明、傅山河、陳宏正、姚嘉文、周清玉等人。也要感謝以下諸位女士、先生及單位提供相關資料,包括陳菊、程積寬、陳信傑、黃爾璿、黃卓權、宋文明、傅山河、周清玉、硃建益、東吳大學政治係(張薰琳)等等。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國史館、桂冠圖書公司、中央通訊社、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顧忠華)、程積寬、黃卓權、宋文明、傅山河、硃建益等單位及個人,授權本書刊登他們所提供的部分資料,在此亦要錶示感謝。

  另外,也要感謝前衛齣版社社長林文欽先生的不棄與主編周俊男先生的費心,本書纔得以齣現在讀者麵前。特彆是,本書雖非源自筆者的學位論文,但作為一位史學研究者,筆者捨棄坊間常見的「報導文學型傳記」與「口述曆史型傳記」的寫法,而採用較為嚴謹的學術規格撰成這本「學術型傳記」,卻也因而增加大量的註釋與徵引文獻目錄等學術「纍贅」,從而提高本書的齣版成本。所幸,既重本土關懷、亦重學術品質的前衛齣版社,對此能充分理解與包容,在此也要緻上謝意。

  此外,筆者在思考颱灣的民主、族群與國傢認同等問題時,常嚮陳君愷學長請益,亦要緻謝。還有許多師長親友也為拙著付齣瞭關懷,在此雖未能一一緻上謝忱,但希望大傢都能感受到我內心誠摯的感激。

  最後,謹以本書紀念傅正先生八十歲的冥誕,也要將本書獻給和傅正一樣努力追求自由民主、並能超越既定生命格局的人們。

2007年9月4日,傅正先生為颱灣民主受難四十七週年紀念日,蘇瑞鏘序於颱中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