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整合冷阴极管原理与制作技术之相关理论,以浅显易懂的内容使读者对冷阴极管有基本的认识。本书针对基本原理、特性、构造皆有详细的介绍,内容包含冷阴极管的发明过程、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材料的选择与最新的发展趋势。本书内容详细,非常适合从业人员与对冷阴极管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堪称冷阴极管之入门书籍。
第1章 冷阴极管的诞生过程1-1
第2章 气体放电现象2-1
2.1 气体放电过程2-2
2.2 原子被激发与气体的电离过程2-2
第3章 迁移与扩散3-1
3.1 气体的迁移与扩散3-2
第4章 放电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物理现象4-1
4.1 汤生放电与汤生雪崩4-2
4.2 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4-3
第5章 电极与二次电子发射5-1
5.1 热电子发射5-2
5.2 正离子轰击发射5-2
5.3 电子轰击发射5-2
5.4 场致发射5-3
5.5 气体放电灯的阳电极5-3
第6章 低气压气体放电基本特性6-1
6.1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6-2
第7章 巴刑定律与潘宁效应7-1
7.1 巴刑定律(Paschen Law)7-2
7.2 潘宁效应(Penning effect)7-3
第8章 气体放电中之辉光放电与弧光放电8-1
8.1 气体放电中之辉光放电8-2
8.2 气体放电中之弧光放电8-4
第9章 高频放电9-1
第10章 气体放电灯的负电阻效应10-1
第11章 冷阴极管(CCFL)工作原理及其构造11-1
第12章 冷阴极管用料的选择12-1
12.1 冷阴极管用玻璃材料12-2
12.2 玻璃应力消除方法 退火及退火方法12-2
12.3 冷阴极管所用玻璃要求标准12-4
第13章 冷阴极管电极与电极材料13-1
13.1 铁(Fe)13-2
13.2 镍(Ni)13-3
13.3 铜(Cu)13-3
13.4 铝(Al)13-3
13.5 合金电极13-4
13.6 电极的形状13-4
第14章 冷阴极管所用发光材料 汞(Hg)14-1
第15章 冷阴极管採用的惰性气体15-1
第16章 使冷阴极管发光的要角 萤光粉16-1
第17章 真空技术17-1
17.1 真空机械17-2
17.2 机械泵17-2
17.3 蒸汽压扩散泵17-4
17.4 冷凝器17-6
17.5 冷阴极管所需要的真空技术17-7
第18章 真空系统之建立18-1
第19章 真空检漏19-1
19.1 压力检漏19-2
19.2 电离式检漏19-3
19.3 高频检漏19-3
第20章 真空系统中的材料与零件20-1
20.1 极限真空与工作真空20-2
20.2 真空系统用的结构材料20-2
20.3 真空密封材料20-3
20.4 真空密封材料在物理上的要求20-3
20.5 真空系统中的零件20-3
20.6 常用真空密封材料的特性20-5
第21章 冷阴极管(CCFL)生产技术21-1
21.1 生产程序 冷阴极管生产流程图21-3
21.2 制作冷阴极管应注意事项21-4
21.3 制程1电极之制作21-4
21.4 制程1A高亮度灯管电极的制作技术21-8
21.5 制程2裁切玻璃管21-10
21.6 制程3清洗裁切后的玻管21-10
21.7 制程4烘干灯管21-11
21.8 制程5玻璃内部废气清除21-11
21.9 制程6烫珠21-12
第22章 CCFL 设计与制作技术电源篇22-1
22.1 纯直流供电22-2
22.2 交流电加以整流(Rectification)22-2
第23章 整流泸波电路的设计与电路零件之选择
23-1
23.1 保险丝F23-2
23.2 变压器T23-2
23.3 变压器工作频率与铁心的关系23-2
23.4 变压器工作电压23-5
23.5 变压器传送功率和工作电压的分配问题23-8
23.6 变压器工作温升的控制23-8
23.7 变压器安全方面的考虑23-9
23.8 变压器温升测试23-10
23.9 变压器绝缘电阻值的检验23-11
第24章 变压器设计举例24-1
24.1 变压器规格24-2
24.2 设计、实施步骤24-2
24.3 变压器成品测试24-4
第25章 整流器电路的设计25-1
第26章 15吋NB用CCFLController INVERTERDesign26-1
附录A 冷阴极管最新发展趋势A-1
哇,这本书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设计,挺有质感的,一看就知道是专业书籍。我平时对一些电子产品的内部构造一直很好奇,尤其是那些小小的发光管,它们是怎么做到那么均匀地发光,而且寿命又那么长?这本书的题目正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搭配做得相当不错,即使是对CCFL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里面的图解和文字说明,对基本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阴极、阳极、惰性气体、荧光粉等等关键元素在发光过程中的作用,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一个小小的灯管背后有这么精妙的设计。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生产制造的流程,虽然我不是技术人员,但光看那些工艺流程图,也能感受到制造过程的严谨和复杂。 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CCFL的介绍,从最早期的单管到后来的多管组合,再到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细节,都有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在提到液晶显示器(LCD)背光应用的部分,我才真正了解到CCFL在这个领域曾经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现在虽然LED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但了解CCFL的历史和技术演进,对于理解整个显示技术的发展脉络非常有帮助。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CCFL的失效模式和可靠性分析,这对我这样的使用者来说,也很有启发。知道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后在遇到产品故障时,或许能有更清晰的判断。虽然我不会亲自去制造,但了解这些背后的技术细节,让我对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CCFL技术的朋友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参考的读物。它不仅讲解了理论,还触及了实际制造,内容相当全面。即使是像我这样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不少知识,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的专业性和易读性之间的平衡掌握得很好,值得推荐给大家!
评分拿到这本《冷阴极管(CCFL)原理与制造技术》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哇,终于有本讲透彻的了!” 之前我对CCFL的了解,可能就停留在它是早期LCD屏幕的背光源,但具体怎么发光,怎么制造,对我来说都是一团迷雾。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奇妙物理现象的世界。 书里对CCFL的发光原理讲解得非常细致,从气体放电的基本概念,到惰性气体、荧光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再到高压触发的物理机制,层层递进,清晰明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来解释这些原理,虽然有些地方需要仔细琢磨,但一旦理解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它没有回避技术细节,反而鼓励读者去深入挖掘,这一点对于想要真正搞懂技术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在制造技术方面,这本书也给了我不少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生产步骤,而是详细分析了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比如,玻璃管的清洗、惰性气体的充注、电极的焊接、荧光粉的涂覆等等,每一个工艺都有其精妙之处。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这让我意识到,生产出高质量的CCFL,需要多么严谨的工艺和多方面的技术保障。 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合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相互呼应,让读者在学习原理的同时,也能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CCFL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案例很感兴趣,比如一些特殊照明设备,这拓展了我对CCFL的认知范围。 总而言之,如果你对CCFL这个曾经重要的技术领域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绝对是你不可错过的宝藏。它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技术内容,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CCFL世界的门,让我对这个小小的发光体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高度的赞赏。
评分刚拿到《冷阴极管(CCFL)原理与制造技术》这本书,就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我一直对那些小小的、但能量巨大的发光管很感兴趣,尤其是它们是如何在不发烫的情况下,发出那么均匀又明亮的光芒。这本书的题目正好切中了我的好奇点,让我觉得终于有本书能好好解答我的疑问了。 这本书在讲解CCFL的发光原理时,非常注重细节。它从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出发,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气体放电的现象,以及惰性气体和荧光粉在其中的协同作用。书中对能量转换过程的描述,清晰地展示了从电能到光能的转化路径,让我对这个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它对“阴极”在放电过程中的角色所做的详细阐释。 制造技术的部分,这本书也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回避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而是详细介绍了各种工艺步骤,以及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采取的措施。从玻璃管的制备到气体充注,再到密封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工程师的严谨和智慧。书中还提到了影响CCFL性能的几个关键参数,让我了解到,即使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灯管,也蕴含着复杂的工程考量。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了CCFL的可靠性分析和寿命预测,这对于理解技术的生命周期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它让我明白,一项技术的成熟,不仅在于其原理的实现,更在于其稳定可靠的应用。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对CCFL这项技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指导,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背后技术原理的深入思考,并对制造工艺的精妙之处产生由衷的赞叹。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像在一片知识的沙漠中,突然出现了一片绿洲。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显示技术,背后都隐藏着一些令人着迷的工程学和物理学原理,而CCFL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奠基者。这本书的题目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系统地了解它。 打开书,首先映入眼球的是那些细致入微的插图和图表,它们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书中对于CCFL发光的物理过程的描述,从电子的激发到紫外光的产生,再到荧光粉的转换,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它对“冷阴极”这一概念的解释,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种灯管可以做到低功耗和长寿命,这对于我理解节能技术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制造技术的部分,这本书展现出了极强的实践导向。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影响。例如,它在介绍惰性气体的种类和比例时,就详细分析了不同气体对发光效率和寿命的影响,让我体会到配方的精准度是多么重要。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了CCFL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优化方案。比如,如何解决辉度不均的问题,如何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等等。这些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关注了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技术人的思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适合我,它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流畅的叙述,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它让我对CCFL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默默支撑着我们数字生活的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显示技术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对于一直以来对各种电子元器件原理充满好奇的我来说,这本《冷阴极管(CCFL)原理与制造技术》简直是一份期待已久的厚礼。我一直觉得,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亮闪闪的屏幕,背后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技术故事,而CCFL就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环节。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把CCFL的发光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从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到原子和分子的碰撞激发,再到紫外光的产生和荧光粉的转化,整个过程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冷阴极”这个词的解释,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种灯管不像传统的炽热灯管那样需要高温,从而理解了它的低功耗特性。 制造技术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描述都非常具体,从玻璃管的加工精度,到惰性气体的配比,再到电极材料的选择,都充满了科学的智慧。我尤其对关于荧光粉涂覆的介绍印象深刻,它让我了解到,要让光线均匀地发出,需要多么精细的涂层工艺。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并没有停留在技术的“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比如,在解释不同辉度衰减曲线的原因时,它不仅仅列出数据,还分析了潜在的物理和化学因素,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追根究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满足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用非常专业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展示了CCFL这项曾经重要的背光技术。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原理的好奇,也让我对制造过程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专业书籍,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显示技术发展历程的朋友来说,绝对是必读之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