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老少男女,真是目瞪口呆。
朱家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如果没人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我要说这在世界上是仅见的;而且朱家的女婿,也就是二女朱天心的先生谢材俊,亦是好作家,好评论家,好编辑;再有,天文她们的母亲,是日本文学的汉文翻译家。──阿城
本书为朱天文自剖其生活及创作最重要的散文集。
【辑一:家,是用稿纸煳起来的】,包含父母亲结识成婚的过程、姊妹的童年、家中猫狗兔鸟等诸多宠物,以及在这令人「目瞪口呆」的文学世家中,必然有的切磋时刻,〈给爸爸的信〉:「爸爸看完把稿子给我,我连好坏还不敢问,尽管把错别字或技术犯规的地方,一一订正。订正完,没话,那就是这篇完蛋了,自己叹一声:『好烂喔!』见爸爸温和的笑笑,仍不言,就够我去几天闭门思过了。如果不错,爸爸就会指出缺点说明。如果很好,爸爸倒会先不好意思起来。」
【辑二:绿杨三月时】记日本行见闻、三三创办,乃至胡兰成过世。【辑三:重逢】记许多久别的人、事,以及「十多家庭」:花多,树多,狗多,猫多,人多,女性多,笔多,吃得多,B型多,书多。
【辑四:记胡兰成八书】超过四万六千字,为朱天文迄今最完整的创作自述;她自年少时,即因父亲之故而深受胡兰成影响,此影响深远绵长竟至数十年,在〈忘情之书〉中她写道,「写完《荒人手记》我跟天心说,是对胡爷的悲愿已了,自由了。」
【辑五:父后三年】收录三篇文章,「若父亲是像人们陈述的八○年代以降被台湾文学社会遗忘,那么近二十年来,他在做什么?想什么?」朱天文在父亲朱西甯过世后,追忆揣想父亲的创作生涯,以及父亲、胡兰成、张爱玲对自己生命及创作的影响。
【附录】为黄锦树掷地有声的评论,朱天心曾说,「接到锦树寄的发表在《中外文学》上的论文〈神姬之舞:后四十回?(后)现代启示录?——论朱天文〉,我记得一向不在意人夸人骂的天文读毕说:『哇,好厉害,全被他看透透。』」
作者简介
朱天文
山东临朐人,1956年生于高雄凤山。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出身文学家族,高一即开始写作,曾主编《三三集刊》、《三三杂志》,并任三三书坊发行人,现专事写作。
1982年,朱天文因为在报刊发表小说〈小毕的故事〉而与陈坤厚、侯孝贤结识,从此与台湾「新电影」导演、编剧、影评人往来频繁,多方参与新电影的发展。自1983年与侯孝贤合作《风柜来的人》之后,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期间不断出版和新电影导演所合作的电影剧本及原着小说,与电影各自成为独立的作品。
曾获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第三名、中国时报第五届时报文学奖甄选短篇小说优等奖,1994年并以《荒人手记》获得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奖。着有小说集《乔太守新记》、《传说》、《小毕的故事》、《最想念的季节》、《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朱天文电影小说选》、《花忆前身》,散文集《淡江记》、《三姐妹》、《下午茶话题》,电影剧本《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千禧曼波》、《珈琲时光》、《最好的时光》、《红气球的旅行》等。
阿城序
【辑一:家,是用稿纸煳起来的】
朝阳庭花闻儿语
宝宝
两岁
山花红
我歌月徘徊
素读《八二三注》
春衫行
云上游
吾家有犬
美国舞男
E.T.回家
给爸爸的信
拔牙
家,是用稿纸煳起来的
【辑二:绿杨三月时】
记多摩川
一花开
吹梦到西洲
陇上歌
俺自喜人比花低
绿杨三月时
四本书
【辑三:重逢】
老地方
惜岁
外公的留声机
拍片的假期
遇张
重逢
桃树人家
家有小老虎
岁末的愿望
闻吠起舞
【辑四:记胡兰成八书】
狱中之书
忏情之书
优昙婆罗之书
黄金盟誓之书
神话解谜之书
弥撒之书
阿难之书
忘情之书
【辑五:父后三年】
做小金鱼的人
挥别的手势
花忆前身
黄锦树评论
从这本书的叙事角度来看,作者的选择非常独特。它不是采用单一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而是通过多线叙事,将不同人物的视角交织在一起。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人物的动机和情感。我喜欢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它就像在拼凑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新的部分,也更能理解全局。而且,作者在人物塑造上也非常用心,即使是配角,也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这种饱满的人物群像,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立体。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小说,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还需要有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内核。《黄金盟誓之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描绘的那些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的亲情,以及复杂纠葛的爱情,都让我深受感动。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为书中人物的遭遇而黯然神伤,也会为他们的坚韧和勇气而感到振奋。尤其是书中对于一些情感的刻画,细腻而真实,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角色的痛苦而感到心疼,也会因为他们的幸福而由衷地喜悦。这种能够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作品,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书。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情节节奏的读者。《黄金盟誓之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像一些故事会拖泥带水,而是张弛有度,该紧凑的地方扣人心弦,该舒缓的地方又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高潮迭起的情节,让人看得心跳加速,手不释卷。同时,作者在处理情节的转折时也非常巧妙,常常在读者以为故事将走向某个方向时,突然来一个出人意料的大反转,这种惊喜感是多么的宝贵。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太过投入而忽略了时间,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深夜。这种让人忘却时间,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是对一本好书最好的证明。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莫过于它所构建的那个庞大而充满魅力的世界观。作者在细节上的打磨让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地理环境的描绘,还是不同种族、文化的设定,都显得既宏大又真实。我仿佛能看到地图上那些蜿蜒的河流,感受到不同城市之间的独特气息,甚至能想象出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风格。书中那些古老的传说、传说中的神器,以及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秘密,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进行一次深度探索,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惊喜。这种对世界观的细致构建,让整个故事有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沉浸其中,享受一场奇幻的冒险。
评分我承认,一开始我对于《黄金盟誓之书》的期待并不是非常高,因为市面上同类型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很难找到能让我眼前一亮的书。但当我真正翻开它之后,我才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在构思上非常巧妙,它没有落入俗套的情节设计,而是处处透露着作者的匠心独运。尤其是书中对于一些设定的构建,比如那些古老的传说、神秘的仪式,以及隐藏在权力斗争背后的阴谋,都设计得相当有逻辑性和吸引力。我常常被书中那些出人意料的反转所惊到,总觉得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这种“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真相是什么”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最高的赞誉。它让我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想要迫不及待地去揭开更多的谜团。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必须说,作者的笔触相当老练,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像一些现代小说那样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显得朴实而有力,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精心打磨过一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场景时所使用的那些意象,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能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特定的时空。例如,书中对某个古老宫殿的描写,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香料的味道,看到阳光穿过高大的窗户投下的斑驳光影。这种细节的刻画,让整个故事的世界观更加饱满和真实。同时,对话部分也处理得非常自然,人物的语言风格各异,既符合他们的身份背景,又能巧妙地推动情节发展。读这本书,就像在品一杯醇厚的陈酿,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古老羊皮纸的质感,搭配上烫金的标题,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流水线生产的速食小说。我刚拿到的时候,就觉得它自带一种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而且,书页边缘处理得也相当用心,那种微微泛黄的复古感,让我在翻阅的时候,仿佛穿越回了某个久远的时代。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光是拿在手里的触感,就已经能传递出一种特别的情绪了。《黄金盟誓之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收藏的满足感。有时候,我会仅仅因为它的外观,就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它,都会勾起我对其中内容的无限遐想。这种对细节的追求,让这本书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也很期待书中是否能有与之相匹配的精彩叙事,毕竟,好的包装只是第一步,真正能留住读者的,还是那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内核。
评分这本书的结局处理,可以说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之一。很多故事到了最后,都会给人一种仓促或者虎头蛇尾的感觉,但《黄金盟誓之书》的结尾,既有出人意料的惊喜,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余味。它没有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解决掉,而是留下了一些可以供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我喜欢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它让故事的生命得以延续,也让读者在合上书本之后,仍然能够沉浸其中,思考其中的深意。而且,这个结局也为后续的可能性留下了伏笔,让我对作者的下一部作品充满了期待。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令人满足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小说,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它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对某些深刻议题的思考。《黄金盟誓之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关于权力与责任、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集体意志之间的复杂关系所深深吸引。书中人物在面对艰难抉择时所展现出的挣扎与取舍,让我思考良多。例如,当某个角色为了更大的利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原则时,我会在心中默默地权衡,这是否是唯一的选择?这种引人深思的情节设置,让这本书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我会在读完之后,仍然久久地回味,甚至与朋友讨论书中的某些观点,这种“读后感”的长久留存,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史诗感。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置身于宏大历史画卷中的旁观者,亲历着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无论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都显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我尤其喜欢它在塑造角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复杂性,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动机,他们的选择往往充满了挣扎和无奈,这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书中那些关于忠诚、背叛、牺牲与救赎的主题,在宏大的背景下被演绎得格外深刻。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停下来反复思考,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抉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这种能让读者沉浸其中,甚至产生深刻反思的作品,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上乘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