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以说结合理论与实务经验,为实地考察及观摩德国农村规划与城乡发展之着作。内容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介绍行程中经历之德国几个邦及其风土民情,第三章至第九章为农村规划专业理论与实地考察之印证,包括德国之国土规划、土地重划、营建计划、农村社区更新、自然保育及景观维护、道路设计与农村规划,借由理论与实务的搭配,让读者了解德国农村发展规划的施行模式,第十章总结前面所述之理论及实务,同时加入参与此次专业参访之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研究生,对于德国所见所闻的感想,并于最后再次阐述德国农村规划对我国之意义。
将德国在农村规划理论与实务方面之经验,提供给关心研究台湾城乡发展与农村规划之学术单位,及实际负责推动之政府部门与民间团体之参考,以促进台湾之城乡发展。
邱序
自序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土地重划
第二节 社区?新
第三节 自然保育及景观维护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德国之风土民情
第一节 国家概况
第二节 参访地区介绍
第三节 参访地区之历史文化
第四节 生活文化
第三章、德国之国土规划
第一节 国土规划之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 国土规划之体系
第三节 案例说明
第四章、德国之土地重划
第一节 重划目标
第二节 重划程序
第三节 重划费用
第四节 案例说明
第五章、德国之营建计画
第一节 土地利用计画
第二节 营建计画
第三节 案例说明
第六章、德国之农村社区更新
第一节 意义与目标
第二节 农村社区更新之内涵
第三节 规划程序、更新内容与实施办法
第四节 案例说明
第七章、德国之自然保育及景观维护
第一节 法令规范
第二节 生态农村规划之理念
第三节 案例说明
第八章、德国之道路规划
第一节 道路规划系统
第二节 道路规划设计概念
第三节 农村中专用道路之设计
第九章、德国之农村规划
第一节 农村规划之目标与内涵
第二节 农村规划之层面
第三节 农村规划之组织概况
第四节 案例说明(卡尔斯多夫、辛德查登、罗斯哈本顿、法兰克湖区、凯德斯海姆)
第十章、结语
第一节 小结
第二节 访察后感想
第三节 德国农村规划对我国之意义
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
德国波昂大学邀请函
参访行程
活动照片
Hinterzarten报纸报导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考察情形
德国杂志DVW刊载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师生参访德国农村规划及与波昂大学合作交流情形
当地报纸对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师生观摩德国农村规划之报导情形
這本《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的書名,立刻觸動了我對台灣鄉村發展的關切。我經常留意著新聞中報導的農村問題,例如人口老化、農地閒置、地方創生不易等等。德國作為一個在鄉村規劃與發展方面經驗豐富的國家,其經驗無疑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最想從書中了解的,是德國如何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下,依然能維持農村的活力與吸引力。他們是否發展出一些創新的社區照護模式、樂齡生活環境,甚至是吸引都市人移居的政策?我對德國在「鄉村空間再造」方面的策略特別感興趣。書中會不會有關於他們如何透過都市計畫、景觀設計、甚至是藝術介入等方式,來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提升其文化價值與生活品質?例如,他們如何將閒置的農田、廢棄的廠房,轉化為具有公共性的空間,或是創意的發展場所?此外,德國農村的產業創新,也是我迫切想了解的。除了傳統農業,他們是否發展出了其他有潛力的產業,例如綠色能源、循環經濟、或是與科技結合的智慧農業?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成功的創業案例,讓我們看到農村也能成為創新的搖籃?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為台灣的農村發展,帶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思考角度,讓我們的鄉村能夠走向一個更具韌性、更富有人文關懷的未來。
评分這本書《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我拿在手裡,翻開來,腦海裡立刻浮現出許多畫面,都是關於台灣的鄉村。我一直覺得,德國的鄉村規劃,或許能為我們這塊土地帶來一些啟發。畢竟,台灣的農村正面臨著少子化、人口外移、傳統產業轉型等諸多挑戰,許多美麗的鄉村聚落,若沒有適當的規劃與資源投入,很可能就這樣默默地凋零。我對於書中德國是如何平衡傳統與現代,如何在保留鄉村獨特魅力的同時,注入新的生命力感到非常好奇。像是他們對於老屋的再利用,如何將廢棄的穀倉、農舍轉化為文創空間、民宿,甚至社區中心?這和我過去在台灣看到的一些嘗試,有什麼異同之處?又或者,德國農村的產業發展,是否還有我們值得借鏡的地方?例如,他們如何推廣在地特色農產品,如何發展生態旅遊,如何將科技應用於農業生產,進而提升農民的收益和生活品質?我期待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讓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這些成功的經驗背後,有哪些關鍵因素。尤其是在永續發展的議題上,德國農村是如何實踐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同時又保護自然環境的?這對台灣也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找到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並行的道路。我認為,一味的追求經濟發展,而犧牲了環境,終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相反的,過度強調懷舊或保護,而忽略了農村居民的生計,也難以持續。因此,德國的經驗,或許能提供一個更為平衡的視角。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才能讓台灣的鄉村,既有歷史的厚度,又有現代的活力,更能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评分《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這本書,彷彿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德國鄉村的另一種可能。台灣的農村,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但也面臨著人口結構改變、產業轉型不易的挑戰。我非常好奇,德國是如何在追求現代化與工業化的同時,依然能保有其農村獨特的風貌與生活品質?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德國如何在土地利用規劃上,平衡農業生產、居住需求與生態保育?我特別想了解,他們對於歷史建築、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再利用,是否有值得我們台灣借鏡的經驗?例如,如何將老舊的農舍、穀倉,轉化為有吸引力的文化設施、觀光景點,或是創新產業的載體?再者,德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模式,又是如何操作的?書中會不會探討他們如何發展具備在地特色的農產品,如何透過品牌行銷、品質認證,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又或者,他們如何推動結合觀光、休閒、教育的複合式農業,來吸引更多元的客群?我也對德國在推動農村社區營造方面的努力感到好奇。一個充滿活力的農村,離不開居民的積極參與和共同願景。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成功的社區組織案例,以及他們如何凝聚共識、推動在地發展的經驗?我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台灣的農村重新找回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這本《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覺得,我們台灣的鄉村,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美麗的山水風景,但近年來,許多的農村地區面臨著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的嚴峻問題,傳統的農村生活模式似乎也逐漸式微。德國作為一個在鄉村發展和規劃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國家,他們的做法,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重要的啟示。我特別想知道,德國是如何在現代化浪趨勢下,依然能保有其農村獨特的風貌和文化特色?例如,他們對於農村聚落的空間規劃,是如何兼顧居住、生產、休閒等多元機能?書中是否會探討德國如何透過政策引導、社區營造、以及產業創新,來活絡農村經濟,吸引年輕人回流,甚至是讓都市居民嚮往移居?我很好奇,德國是如何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在台灣,我們經常看到為了開發而犧牲環境的爭議,或者為了保護環境而限制了發展的空間。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了解德國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具體實踐,例如他們如何推廣綠色農業、發展再生能源,以及如何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德國農村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層面的探討,例如他們如何凝聚社區意識,如何促進跨世代的交流,以及如何保留和傳承傳統的農村文化。這些面向,對於我們在思考台灣農村的未來發展,都至關重要。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希望它能為台灣農村的轉型升級,提供更為前瞻性的思考和具體的建議。
评分翻開《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我的思緒瞬間被拉回到台灣許多充滿潛力的農村地區。近年來,隨著都市化進程的加速,台灣的農村面臨著人口結構的失衡、傳統產業的轉型困境,以及地方文化保存的挑戰。德國在鄉村規劃與發展上的成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因此,我對這本書抱有極大的期望。我尤其想了解,德國是如何在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同時,創造出宜居宜業的農村環境。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德國在土地利用規劃上的策略,例如如何有效整合農業生產、休閒觀光、以及居住需求,避免土地的無序開發?我對德國農村的「綠色」發展模式特別感興趣。他們是如何推動再生能源的應用、發展生態友善的農業技術、以及建立完善的廢棄物管理系統?這些做法,對台灣推動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同時,我也想知道,德國是如何透過政策引導、社區參與,以及跨部門的合作,來活絡農村經濟,並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例如,他們是否發展出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機制,或是推動具有在地特色的產業品牌?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德國在鄉村規劃上的前瞻性思維和務實的執行方法,並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為改善台灣農村發展的具體建議。
评分這本《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台灣農村未來的「願景藍圖」。我常常走訪台灣各地的鄉村,看著那些曾經充滿活力的土地,如今卻面臨著人口外移、產業沒落的困境,內心總有說不出的感慨。德國在這方面的經驗,一直讓我非常著迷,我想從書中尋找一些能夠振奮人心的答案。我特別想知道,德國是如何在保護其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的同時,又能實現現代化與經濟繁榮的?書中是否會探討,德國在城鄉連結上的創新思維,例如如何透過智慧科技、數位平台,來縮短城鄉差距,並為農村居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對德國的「地方創生」實踐,充滿好奇。他們是如何發掘在地特色、培育在地人才、並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讓農村重新找回生命力的?例如,書中會不會有關於德國如何將傳統工藝、地方食材,與現代設計、國際市場連結的具體案例?此外,我也想了解,德國在永續農業與環境保育方面的具體做法。在台灣,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始終是一個難解的課題。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看到德國是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依然能夠守護好他們的土地與環境。我相信,一個真正美麗的鄉村,不僅要有好的風景,更要有好的人文與好的生活。
评分翻開《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這本書,我立刻聯想到自己家鄉的景象。台灣的鄉村,充滿著人情味與豐厚的歷史,但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傳統聚落面臨著老化的挑戰。德國在這方面的經驗,我一直非常關注。我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德國是如何在保留鄉村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導入現代化的規劃理念?例如,他們如何透過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讓農村聚落既能滿足現代居住的需求,又不失其田園風貌?我特別對德國農村的產業發展模式感興趣。台灣的農村經濟,往往受限於小規模生產和傳統銷售管道,如何才能像德國那樣,發展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書中會不會有關於德國如何推動精緻農業、休閒農業,或是如何連結在地文化與觀光,來創造更多元的經濟效益的案例分析?此外,我也對德國在城鄉綠色連結方面的做法感到好奇。在台灣,我們常看到都市擴張蠶食農地,或是農村景觀被工業區破壞的現象。德國是如何在城鄉之間,找到一個和諧共存的平衡點,例如透過綠色廊道、生態保育區的規劃,來維持農村的生態系統和生活品質?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德國是如何透過長遠的規劃和細緻的執行,讓農村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一個讓居民樂於居住、讓訪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畢竟,一個健康的鄉村,不僅是經濟的基礎,更是文化傳承和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
评分讀著《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我腦海中總會聯想到台灣的許多角落,那些曾經充滿生機,如今卻面臨轉型的農村。人口老化、年輕人外移、產業單一化,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挑戰。而德國,作為一個在鄉村發展領域有著顯赫成就的國家,其經驗無疑能為我們帶來許多啟發。我對書中探討德國如何平衡傳統與現代,在保留鄉村獨特魅力的同時,注入新生命力的做法,感到非常好奇。例如,德國是如何透過創新的建築設計與空間規劃,讓農村聚落既能滿足現代居住需求,又不失其田園風情?我特別想知道,他們在老屋活化與歷史建築保存方面,是否有值得台灣借鏡的成功案例?再者,德國農村的產業多元化發展,也是我非常關注的重點。他們是如何擺脫對傳統農業的依賴,發展出具備在地特色的文創產業、生態旅遊、或是與科技結合的智慧農業?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創業案例,讓我們看到農村也能成為創新的沃土?我也想了解,德國是如何透過有效的社區營造與居民參與,來凝聚在地共識,推動鄉村的永續發展。這對台灣尤為重要,一個充滿活力的鄉村,離不開居民的共同努力與願景。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為台灣農村的未來發展,提供更為開闊的視野,以及更具體的實踐方向。
评分拿起《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腦海中立刻浮現台灣那些漸漸凋零的鄉村景象。少子化、高齡化、年輕人外移,這些都是我們農村面臨的嚴峻考驗。我一直認為,德國在鄉村發展與規劃方面,有著許多值得我們借鏡之處,因此對這本書充滿期待。我尤其想知道,德國是如何在保留農村獨特風貌的前提下,導入現代化的生活機能與產業發展?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德國在土地規劃上的智慧,例如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土地,同時又不破壞農村的景觀與生態?我對於他們在農村的建築設計與老屋活化方面,非常感興趣。台灣有許多美麗的老屋,若能像德國那樣,透過創意的規劃與適當的修繕,讓它們重現生機,並賦予新的功能,將會是多麼棒的一件事。此外,德國農村的產業多元化,也是我非常關注的面向。他們是如何擺脫對傳統農業的單一依賴,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創產業、生態旅遊、甚至是高科技農業?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成功之道?我也很想知道,德國是如何透過有效的社區營造和公民參與,來凝聚農村居民的力量,共同為鄉村的發展努力。這對台灣尤為重要,許多農村地區的發展,往往因為缺乏共識而難以推進。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為台灣的農村發展,提供更為寬廣的視野與具體的解決方案。
评分讀著《城乡新风貌-德国之农村与规划》,我的思緒不斷飄向台灣的各個農村。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農業資源,但近年來,許多鄉村面臨著人口外移、土地閒置、傳統文化流失等問題,讓人憂心。德國在鄉村規劃方面的成就,一直為人稱道,我想了解他們是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巧妙地保留鄉村的魅力,並注入新的活力。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德國如何透過有效的土地規劃和政策支持,來活絡農村經濟,例如發展特色農業、推動生態旅遊,或是鼓勵小型企業進駐?我特別想知道,德國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像是交通、通訊、醫療、教育等方面,是如何做得如此到位,讓農村也能享有與都市相當的生活品質?這對台灣尤為重要,我們許多偏遠鄉村的居民,正飽受基礎設施不足的困擾。此外,德國的鄉村空間規劃,是如何兼顧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之間的平衡?書中會不會探討他們如何透過綠色建築、再生能源的運用,以及嚴格的環保法規,來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和操作經驗,讓我們能夠借鏡德國的成功模式,為台灣的農村找出發展的新方向。畢竟,一個充滿活力的鄉村,不僅能提供優質的農產品,更能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甚至移居的理想場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