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自远古的情歌,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除了直接感受优美的文字韵律
更为你我创造一段人间好时节
★读《诗经》是一种享受
很多人喜欢《诗经》,但又不知该怎么踏出第一步,
以下提供两个小秘诀,愿大家读《诗经》愉快!
1. 试着找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先看作者对这首诗的诠释、这首诗的注解,然后好好感受一下它所要传达的意境。接下来就会意犹未尽地找下一首……
2. 爱情是永恆的课题,要修一辈子的学分。《诗经》中收录了许多隽永有味的爱情诗篇,你可以借由《诗经》,遥想前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中生活时,又是如何看待爱情、享受爱情……
本书特色
◎曾志朗推荐。
◎经典新读,进入《诗经》世界的入门书。
◎一趟越过时空象限的「美感之旅」,一把解开远古情感密码的锁钥,结合人生经历诠释《诗经》的新尝试。
作者简介
林晋士
■一个衷心喜爱读诗的人。
■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专任副教授。
■曾获国科会甲、乙种研究奖、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奖、辅英技术学院教师学术研究奖、高雄师范大学研究优良奖。
■着有《北朝散文研究》《洛阳伽蓝记之文学研究》等书,并撰作单篇论文〈陶渊明之仕与隐〉等三十余篇。
书系推荐序∕智慧的见证 曾志朗
书系出版序∕延伸生命的视野 简志忠
自序∕我读《诗经》
认识《诗经》
◎《诗经》导说
《诗经》产生的时代
《诗经》产生的地区
《诗经》的作者
《诗经》的编集
《诗经》的体裁与作法
◎《诗经》选析
●国风
对心目中「白雪公主」的无限遐思【周南.关雎】
对女子于归的衷心颂歌【周南.桃夭】
甘棠遗爱的典故【召南.甘棠】
上古版的「望春风」【召南.摽有梅】
一句难以实现的临别承诺【邶风.击鼓】
一桩荒唐的宫廷淫乱事件【鄘风.君子偕老】
隐士之歌【卫风.考槃】
国君婚礼的赞颂【卫风.硕人】
遇人不淑的幽幽控诉【卫风.氓】
既期待又担心的相思情怀【郑风.将仲子】
风雨夜里的漫长等待【郑风.风雨】
拒绝外诱,心系糟糠【郑风.出其东门】
放逸享乐与勤奋工作的平衡点【唐风.蟋蟀】
对亡故爱侣的悲恸告白【唐风.葛生】
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迷蒙恋情【秦风.蒹葭】
对朝中权贵无耻淫行的讽刺【陈风.株林】
古代农家生活纪实【豳风.七月】
●小雅
打虎抓贼亲兄弟【鹿鸣之什.常棣】
战后返乡,憧憬破灭【鹿鸣之什.采薇】
对亡故双亲的无限悼念【谷风之什.蓼莪】
◎《诗经》的价值与影响
《诗经》在先秦时期的实用性价值
孔子与《诗经》
诸子与《诗经》
《诗经》与《楚辞》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我读《诗经》
还记得我没入学之前,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我总爱挨着父亲的身旁,看到不懂的字就问个不停,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为我解说。那时父亲交代给我的另一项功课,就是背书。从《昔时贤文》《唐诗三百首》到《诗经》,一路背了下来。然后在隔天早起做操时,考校一番。
父亲每天起得很早,外面天色还灰蒙蒙时,便把我叫醒,带着我到附近的屏东糖厂运动。我一面追着父亲向前迈进的步伐,一面像唱儿歌似地将昨天的功课背诵出来。当我背书全都对时,最喜欢抬头仰望,这时父亲会微颔地看着我,嘴角略略向上扬起,形成一道难以言喻的美丽弧线。父亲欣慰的神情,挺拔的身躯,背后是逐渐散去的晨雾,隐隐沁出淡蓝的天空,与穿透朦胧的绿树丛间,洒出来的金黄色朝曦,形成一幅安详而贞定的画面。
我就读师专时,《诗经》是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我们每週必须通过这项课外读物的测验,才能够申请归省,否则就得禁足留校研读。我靠着小时候打下的一点点基础,顺利地通过每次测验,得以週週回家享受天伦。这时《诗经》是我的返家之钥,读《诗经》只具有这么一点现实意义,它可算是生活上的必需品,但还谈不上是喜爱的对象。
后来《诗经》里远古的情境,竟穿越时空界限,一一在我生命中再现。我在学生时代等候父亲归来时,经历了〈风雨〉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境的真实呈现。初恋时,常面对着心仪已久的人,却可望而不可及,领略到〈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凄清感受。真正谈恋爱时,体验了〈关雎〉中「辗转反侧」难熬的相思。结婚时,见识了〈桃夭〉中「宜其室家」欢乐而融洽的气氛。婚后偶尔遇见〈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的场景,便学习作者面对诱惑时「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的坚定信念,终能修成正果,成为道心坚定的不惑之士。甚至在经历父亲往生的椎心之痛时,才领会〈蓼莪〉中作者「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那种哀伤欲绝的苦楚。然后逐渐体认到,原来古今人情相通,诗即人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阅历慢慢增广,周遭也不时地重映着《诗经》里的情节与画面,〈氓〉中薄倖郎信誓旦旦却始乱终弃、〈摽有梅〉中女子一心渴望爱情,害怕红颜老去、〈将仲子〉中女子对追求者既期待又担忧、〈葛生〉中对逝去爱侣的真情告白、〈蟋蟀〉中对努力工作与及时行乐间的抉择,陆续都在身旁出现,透过真人真事,重新在现实的人生舞台上搬演。另外,在读书与教学过程中,知识逐渐累积,读解能力较为长进之后,慢慢地也能体会〈七月〉中古代农家生活的辛酸、〈考槃〉中如释重负的隐居乐趣,乃至于〈硕人〉中诗人对国君婚礼赞颂之妙笔,与〈株林〉〈君子偕老〉等诗篇中,对当时统治阶层所寄寓的各种讽刺意涵。然后终于明白了,原来人生也有涯,世情却是无限,诗歌所反映的世间人情,不只是我的人生所能触及的而已。
如今我也带着孩子读诗,听着他从稚嫩的小嘴中,发出琅琅的诵诗声,有时竟突感泫然欲涕。透过晶莹泪水映入眼帘的泛黄色《诗经》旧本,使我彷彿又可想见小时候在屏东糖厂里,清早阳光从叶子上的露珠,闪耀出金黄色的光芒,与父亲永远屹立在晨雾中的安详笑容。
★认识《诗经》
自从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周代的王公贵族们,生活仪节便与礼乐制度密切地结合了起来。祭祀时,子孙歌颂着追述称颂先人德行的诗,来感念祖先的遗烈,或唱奏着本身丰功伟业的诗,向祖先陈告成就;在朝会的典礼仪式上,在宴会的觥筹交错间,也唱奏着诗歌,来烘托氛围,增进情谊。在这时,市井乡里中的村曲巷讴,林野田园间的山歌风谣,此起彼落,传唱不已,更是蔚为大观。政治紊乱,当政者无道,要用诗歌来讽刺其黑暗面;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也要用诗歌来进行批判;其他如征战时所受的惊恐与疲惫,对于偶像的衷心赞美,更都要靠诗歌来抒发;男女间恋爱过程的酸甜苦辣,难熬的等待,甜蜜的爱慕,失恋的痛苦,相思的酸楚,诗人当然无法憋在心里,甚至用讲的还不够,非得要手舞足蹈,配合着长咏短叹的诗歌,才能将心里头那澎湃汹涌的情感,一股脑儿宣洩出来。
这些诗歌作品,经由「采诗」与「献诗」的过程,逐渐被蒐集了起来,再经过整理、润饰与编定,便成了「诗三百」,后来也被称为「诗经」。《诗经》名列儒家六经之中,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书中收录了西周初年到东周春秋中叶期间,黄河流域与部分长江流域的诗歌作品,共计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故实存三百零五篇,古人名之为「诗三百」,是以整数称之。全书可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包含了十五国风,雅可分为大雅与小雅,颂则有周颂、鲁颂、商颂等。《诗经》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作者可以考知的不多,大致说来,颂诗多出自朝臣或乐官,风诗多採自民间,雅诗则两者兼具。
《诗经》自春秋时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时的国君与臣子在朝会燕飨之上,常会引用其中的一些句子,来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赋诗言志的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引用者的学养与气质,也能因间接表达的语言,让场面气氛较为和缓,所以在外交场面上尤为常见。在那时,上至天子诸侯、王公大夫,下至较具文化素养的平民百姓,多少都要懂一点《诗经》。因此《诗经》成了当时教育子弟的必修课程,孔子也将它列为主要教材之一,后来更成为儒家的经典,形成后世儒者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门。在文学创作上,《诗经》不仅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四言诗写作,它更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中,诗歌创作的源头,为后世的诗歌作品,留下一个相当优良的典范。
我对《诗经》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总觉得那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纯粹的源头之一。但每次翻开,那些古文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将我拒之门外。直到看到这本《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诗经的第一堂课》,我才觉得,终于有机会能够真正地亲近它了。“情感密码”这个词,非常有画面感,也让人忍不住去猜想,古人究竟是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那些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选取哪些经典的篇章作为例子?作者又会如何抽丝剥茧,把那些隐匿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一点点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诗经》里的爱情,是如何从懵懂青涩到热烈奔放;《诗经》里的乡愁,又是如何从淡淡的思念到刻骨铭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认识《诗经》的新视野,让我不再只是“知道”它,而是能够真正地“读懂”它,体会到它穿越时空而来的情感共鸣。
评分这本《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诗经的第一堂课》,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我平常就对古典文学有点兴趣,但《诗经》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是因为知道它的地位,陌生是因为总觉得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意境很难进入。这本书的副标题“第一堂课”让我觉得很亲切,好像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生畏的学术著作,而是能带我一步步入门的学习指南。我特别好奇它会怎么解开这些“情感密码”。《诗经》里有很多描绘男女之情的诗歌,也有抒发家国情怀、劳动人民生活辛劳的篇章,这些在几千年前的社会背景下,情感的表达方式肯定跟现在大不相同。这本书会不会用我们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去解读那些古老的诗句?它又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情感,转化成易于体会的“密码”呢?我希望它能帮助我跨越时空的隔阂,真正地“读懂”《诗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也很期待,希望它能有某种复古的风格,在翻阅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丝远古的韵味。
评分近来阅读的题材,我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同时又不失趣味性的作品。这本《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诗经的第一堂课》恰好符合我的胃口。我一直认为,《诗经》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古人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本书的“情感密码”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它会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解读方式,能够剥离掉那些繁复的训诂和考据,直接触及诗歌的核心——情感。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去解析这些“密码”,它们是否蕴含着某些至今未变的人性共通点?这本书的“第一堂课”定位,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这意味着它不会要求读者具备深厚的古文基础,而是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让每一个对《诗经》感兴趣的人都能有所收获。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重新认识《诗经》,发现它在两千多年后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力量。
评分作为一个对台湾本土文化和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诗经》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感。这本书的名字《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诗经的第一堂课》就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根,而台湾的许多文学创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感到,它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研究,而是像一位亲切的老师,引导我们这些对《诗经》感到好奇但又不知如何下手的读者。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如何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文,转化为我们现代人能够轻易理解的情感密码?它会用怎样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于爱情、友情、思念、离别等普世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认识《诗经》的大门,让我不再觉得它只是教科书上的名词,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鲜活作品,能够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评分最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来自远古的情感密码──诗经的第一堂课》,书封的设计很有吸引力,带着一点文人雅士的气质,又不会过于沉闷。我一直都对《诗经》抱有敬意,但总觉得要深入理解它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好像是那些学者的专利。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普通读者也有机会接触到《诗经》的魅力。特别是“情感密码”这个说法,非常精准地抓住了《诗经》的精髓。我一直觉得,诗歌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所承载的情感,而《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里面的情感必定是纯粹而深刻的。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这些情感,是着重于描摹当时的社会风貌,还是更侧重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会不会在阅读中,找到与自己现代情感产生共鸣的古老旋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认识《诗经》,更能让我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类共通的情感,了解古人在面对喜怒哀乐时的真实反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