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冥王星

給冥王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收錄瞭張惠菁2006年所寫的散文。這年,她離開工作瞭三年多的單位,處理瞭父親過世後留下的房子,搬瞭傢,去瞭一趟埃及,到瞭上海,然後她寫瞭六年的專欄停掉瞭。2006年是她的變動之年。她說:「2006年發生在我生活裏的許多事,遷移,旅行,和某些人的彆離與相遇,看起來像是偶然地發生,卻彷彿又有命定的色彩。」

  這本散文集維持瞭張惠菁一嚮的細緻、冷靜與敏銳。她是一名專注的觀察者,看著彆人與自己行走在時間裏,齣入於不同的空間。在她的文字世界裏,她並不麵對著誰說話,甚至不覺得眼前有聽眾——想進入張惠菁的世界,你最好和她一樣,當一名旁觀者,清醒但有情。

  經常,在位置的崩解與錯移、關係的斷裂、自我懷疑、睏惑,與失語當中,也同時萌生著新生的力量。當時我們或許還不清楚,正置身怎樣的契機當中,還沒認齣渾沌中逐漸成形(但也隨時可夭摺、可再次洗牌的),一嶄新的自我。

  日後迴顧,或許我們會發現,這本《給冥王星》標示瞭張惠菁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與新階段的開始。這本書,獻給生命裏必然會齣現的變動,以及所有經曆著意想不到的變化的人。
 
作者簡介 

張惠菁

  颱大曆史係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曆史係碩士。著有小說集與散文集。近作為《你不相信的事》(大塊)。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光頭報告

二○○六年的四月,我理瞭光頭。

說起來颱灣的男生,多少都理過光頭,或是很短的平頭。但是大部分的女生幾乎一輩子不會看見自己光頭的樣子。頭發可以做很多的變化,留長,剪短,打薄,留瀏海,染色,挽起來,編辮子,彆發夾。換發型是一種最容易的改頭換麵,比齣門旅行還要快速有效率。如果你想要在生活裏做點改變,但肯負擔的風險又沒大到換工作或換男友,那換個發型已經算是成本最低的瞭。

光頭例外。不知道爲什麼,女生理光頭至今仍被認為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你可以把頭發削得很短,染奇怪的顔色,但是光頭,大傢還是會問妳:「是齣傢還是齣櫃?」頭發這東西,在文化裏,真的是被賦予瞭某種意義,現代人就算不是像參孫一樣把頭發當成力量的來源,也是把它當作一種裝飾,一種錶情,或像一件衣服。而我們已經習慣對任何的裝飾、錶情、衣服都緊抓著不放。扔掉其中一樣,像是要你繳械似的。

實在沒那麼嚴重。二○○六年,因爲修行上的需要,我終於看到自己光頭的樣子。第一個印象是:原來我的頭這麼小,五官的位置是這樣,整個比例都變瞭。鏡子裏的這個人既是我、又不是我。不過是把頭發理掉而已啊,有什麼東西微妙地改變瞭。這個改變可能還要花一點時間成形,滲進我內裏,但是它確實發生瞭。

理發的那天,晚上我的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打電話來問我,去不去呢?我說,就去一趟吧,不過有件會讓妳們嚇一跳的事喔。到餐廳的時候我戴著帽子,他們全都轉過來,笑著用一種「妳搞什麼鬼啊」的錶情看著我。

我把帽子拿下來,他們就開始大叫。不停地大叫。

接下來幾天,大概是我有生以來連續嚇到最多人的日子。看到我的人,當著我的麵大叫。沒看見我隻聽說瞭這件事的,在MSN上用錶情符號大叫。我這輩子從沒被這麼多人大叫過。他們每叫一次我就再說一次:是的,是因為修行,但是沒有齣傢,也不是要去踢少林足球,隻是理瞭光頭而已啊。

小芝說,好像很清麗的女尼,但是又有一點妖艷(奇怪,清麗的女尼跟妖艷到底是怎麼連在一起的?)。小慈說,看起來像是爲瞭拿金馬奬而落發的女明星(可能因為那天我戴著報童帽和墨鏡)。有人積極地建議我在耳骨上穿幾個環(為什麼光頭就一定要穿耳骨環呢?)。齣去吃飯,點完菜後很自然地拿下帽子,麵店阿姨忽然用全店都聽得到的嗓門大聲說「哇妳好酷喔」,真是嚇死我瞭!(我說謝謝,那可以送我小菜嗎?)見到藝術史學者Craig Clunas,留著灰白短發的他,跟我說的第一個話題是有關電動理發刀的號數問題。

大傢都會開始聯想,在小說或電影電視裏看過的光頭女生,比如說《笑傲江湖》的儀琳師妹(還會有人搞錯講成嶽靈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對我提起賴佩霞,說:「你知道她嗎,她也是因為修行的關係理瞭光頭。」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想起,完全沒有人提到辛尼歐康諾啊。一個名字被遺忘,就錶示它不再會被拿來比較、譬喻,不會再被用來拼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瞭。事實上我也幾乎忘記她瞭。那天迴到傢裏我翻齣辛尼歐康諾的CD來,聽瞭一次,然後收起來。

我和人的關係似乎微妙地改變瞭。當我的朋友們看見我,在第一眼的吃驚之後,接著便會開始尋找語言,試圖描述、解釋我現在的樣子,說好或不好看、說像或不像誰。這些話語,其實也是在重構他們對我這個人的認識吧。我對自己的認識也是一樣,身體與臉孔變得陌生,早上打開衣櫃我想,這樣就不適閤穿洋裝瞭吧。理頭發,說起來隻是一個外在的動作,卻好像起瞭一種直接的作用,強製地把我從原來那個叫作「張惠菁」的固定形狀鬆脫開來。

於是我們就可以去麵對某些更深層、也更基本的東西瞭。

於是纔發現,所謂的「自我」,是怎麼樣一種既狹隘又廣大的東西。以前留著頭發的時候,那個人是我。理瞭光頭以後呢,我還是我,這個存在還是存在,卻又好像變瞭一個人,很多感受不一樣瞭,我和人的關係也不一樣瞭。但這個竟然也還是「我」,所以先前對「我」的一些執著是迷信而褊狹的嘍?真正的「我」是很廣大的嘍?它還可以繼續變化下去?生命本身可以容受我從沒有預想過、無法以理性預作準備的變化?

有一天我到學校查資料,遇見一位師長。她看見我的光頭,當然也嚇瞭一跳。那天我忽然覺得有很多話要說。外錶究竟是怎樣的東西?我們認識的自己,有多少是受瞭彆人看妳、或是妳看自己、或是妳想像他人看妳的眼光所影響呢?這些交錯而紊亂的視綫,我們如何受瞭它們的牽動,有沒有可能整理成更單純坦白的眼光?在學校的茶水間裏,老師聽著那些還在整理中、混亂而不成熟的想法。

「妳師父是給瞭妳棒喝啊。」她微笑而包容地說。「從妳最在乎的事情開始斬斷。」

有時覺得,在這世間發生的許多事,像是投到存在的水塘裏的一塊明礬。在這自我的水塘中,有些念頭浮現,有些沉澱。也許正在逐漸地聚攏形成,一條新的路徑。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