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界畅销二十余年着作《实用六法全书》作者、历任法官、检察官、检察长、法务部政务次长,现任法务部部长施茂林,从5大面向,包括生活法律、商业经营、权益保护与救济、司法实务、公务政风,提供55则现代人必备的法律知识,教读者轻松学会从一般法律书看不到的生活与经营智慧。
保障自身权益、避免误触法网
法律教育Self-Help
你知道吗?
◎玩网拍,法网保护你
◎六大秘技,买法拍品不吃亏
◎与一人公司打交道要谨慎
◎预防反覆犯罪,先下手为强
◎欠税欠债,小心踏不出国门
◎创业个体户要注意法律风险
◎金融犯罪,走过必留痕迹
◎善用资源,让政府照顾你
5大类别、55则现代人必备的法律知识,
教你轻松依法辩理,聪明自保或制胜。
本书特色
提升全民法学教育必备:本书以实际个案说明一般人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与解决之道,内容浅显易懂,并附有重要参考条文,是一般人培养法学常识最佳的入门读本、法律科系师生提升法律知识的进修教材,司法人员精进执法技巧的绝佳指南。
作者简介
施茂林
台湾嘉义县人,台大法律学系毕业,从台中、金门地检署检察官做起,后来转任台中地院法官、台东与云林地院庭长、台中高分院法官等院、检职位,历任桃园、台中、高雄和台北地检署检察长,历年来检察官评鑑列为首位,在台湾司法界,有完整院、检资历。2004年上任法务部政务次长,隔年接任法务部部长。
着有《实用六法全书》等畅销书,平日喜欢以法律为题发表演讲,从生活事例切入说明法律规范,生动活泼,对法学教育普及化不遗余力。
第一部 生活法律
1合法私房钱,花得理直气壮
2拿名字开玩笑,要谑而不虐
3随意公告他人姓名,小心触法
4租约明确,以免权益受损
5玩网拍,法网保护你
6天上掉下的债务有法闪
7食言而肥,吃不了兜着走
8构成离婚条件,百百种
9确认亲子关系学问大
10职场性骚扰,哔!踩红线
11远离家暴,有勇有谋
12谁说一皮天下无难事
第二部 商业经营
13无过失责任,杜绝黑心货
14广告天花乱坠有法管
15认识悬赏广告,四招保平安
16财务槓桿操作,投资?投机?
17企业贪渎,黑金现形记
18创业个体户,注意法律风险
19与一人公司打交道要谨慎
20纸上公司,隐身海外的幽灵
21职场脚踏两船,小心翻船
22傀儡董事会,藏镜人最爱
23监察人,你被看扁了吗?
24金融犯罪,走过必留痕迹
25企业犯罪何其多,如何遏止?
26公司责任,经营者得扛
第三部 权益保护与救济
27税金罚款,分期付款嘛也通
28法律程序没办完,后患一堆
29职灾补破网,有法保障
30善用资源,让政府照顾你
31寻人有术,不必踏破铁鞋
32花钱登报,三思而后行
33和解防护罩,要密不透风
34诉愿先行程序,轻忽不得
35调解纠纷,乡镇市区公所功效大
36国家赔偿,要看事件理由
37法律扶助,保障人民权益
38假规定,真效力
第四部 司法实务
39保护自己,先下手为强
40欠税欠债,小心踏不出国门
41笑话不好笑,一刀砍下去…
42教养子女,现代父母法律责任多
43灵异案件,冥冥中有天意
44子女犯罪,以正确方式应对
45主张过失相抵,做损害控管
46刑事无罪≠民事无责
47自由心证,并不自由
48量刑轻重,十大标准
49六大祕技,买法拍品不吃亏
第五部 公务政风
50盗採砂石,田园变成毒龙潭
51连续罚款,罚到你投降
52绑标!「最有利标」变「最有弊标」
53围标的四大型态
54检举赚奖金,另类拚经济
55公共资讯摊在阳光下
我当时选择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下,在面对一些“灰色地带”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或“优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法律思维”的培养,让我们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找到最有利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中的纠纷时,除了情感因素,还能从哪些法律角度去分析,从而找到更理性的解决方式。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谈判策略”的深度讲解,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基于法律原则,制定出能够赢得对方信任的谈判方案。我甚至设想它会包含一些关于“非直接对抗”的指导,如何在不直接与对方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通过法律的运用,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法律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一种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最优解的方法。
评分坦白说,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想找一本能够提供一些在实际操作层面、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多法律书,讲的都是“是什么”,但很少讲“怎么做”。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签订一份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或者在面对不公平对待时,有哪些有效的维权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在旁边指导,告诉我一些他们多年积累的“独门秘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它能深入讲解一些谈判技巧,比如如何设定底线、如何进行让步、如何在保持关系的同时争取最大利益。也想了解一下,在遇到争议时,如何有效地收集和保存证据,这些证据在法律上才会被采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分享一些“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用经验,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法律条文。比如,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与对方沟通、如何进行损害评估,才能最大地减少自己的损失。我之前看过一些书,虽然讲了法律规定,但具体到实际操作,就一片模糊了。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谈判策略”的深度剖析,毕竟法律往往是解决冲突和争议的最终手段,而谈判则是避免冲突、达成协议的重要方式。我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在不同情境下的谈判技巧,比如如何设定明确的谈判目标,如何识别对方的意图,以及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如何打破僵局。也许还会介绍一些“心理博弈”的技巧,如何在谈判中占据主动,让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让步。我也设想过,书中可能会讲解一些“谈判的禁忌”,那些一旦触碰就会导致谈判破裂的错误做法。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法律纠纷的产生,都源于谈判的失败。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在法律框架内的、实用的谈判指南,让我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沟通与合作,那绝对是物超所值。我甚至想象它会用一些案例分析,展示成功的谈判如何避免了昂贵的法律诉讼,或者失败的谈判如何导致了漫长的法律纠纷。
评分我当时选择这本书,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法律的‘套路’”的讲解。不是说要钻法律的空子,而是希望了解,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哪些“优化”自己处境的方法。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策略性思维”的讨论,比如在签订合同前,如何通过仔细的条款设计,为自己预留回旋的空间,或者在解决纠纷时,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是谈判、调解还是诉讼。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利用,或者说,在法律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我甚至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非暴力冲突解决”的指导,让我们在不损害对方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法律不是僵化的工具,而是可以被灵活运用的智慧。
评分老实说,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危机管理”的视角。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突然收到律师函,或者被卷入一场纠纷。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在这些危机发生时,如何保持冷静,如何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最小的代价度过难关。也许它会分析一些常见的法律危机情景,并提供一套应对的“预案”。比如,当公司面临合规风险时,应该如何处理?当个人遭遇名誉损害时,应该如何维权?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应急手册”,在我遇到法律上的难题时,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我甚至设想它会包含一些关于“风险预警”的章节,如何提前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毕竟,防患于未然总是比亡羊补牢要好得多。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面对法律危机,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化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所以我当时是带着一种“学习如何‘聪明’地使用法律”的心态去看的。我原本设想,它会分享一些在法律实践中,那些教科书上可能不会详细讲解的“制胜法则”。比如,在诉讼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对方的弱点,如何提出那些能让法官眼前一亮的论点,或者如何利用证据的组合来形成强大的攻势。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法庭策略”的见解,而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也许它会分析一些经典的案例,从中提炼出成功的经验,比如某个律师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辩护最终赢得官司的。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在法律的博弈中,如何保持主动,如何预判对手的行动,并做出最有利的反应。我甚至想象它会包含一些关于“证据运用”的深度讲解,比如不同类型的证据在法庭上的效力差异,以及如何最大化证据的说服力。
评分我最初选择这本书,是想学习如何在“不惹事”的前提下,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风险规避”的实用建议,比如在签订合同、进行投资、或者参与某些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风险,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我设想书中会包含一些“情景分析”,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陷阱,并给出相应的规避方法。我也希望它能教会我,在遇到一些法律上的“小麻烦”时,如何自行解决,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纠纷。比如,在收到一些不合理的账单时,如何通过沟通和法律知识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我甚至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关于“自我保护”的技巧,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自觉地注意法律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很“制胜”,我希望它能让我学到一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
评分哇,我真的以为这本书会像很多市面上那种“法律小白也能懂”的读物一样,只讲一些基本概念,像什么宪法主要条文、民法基本原则,甚至可能还会稍微触及刑法的一些常见罪名。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帮我快速建立法律框架的读物,比如关于合同的成立要件、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或者继承法的基本顺序之类的。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比如租房纠纷、买卖合同出现问题,或者只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权利,最直接的想法就是从基础的法律知识入手。所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速成指南”一样,把这些基础的法律概念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避免掉那些枯燥的法律术语,让我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关键信息。我甚至想象它会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佐证,比如“如果你签了这份合同,可能就会面临这样的风险”,或者“遇到这种情况,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让我觉得学习法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本来是想看看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关于证据收集的初步建议,或者在诉讼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流程。毕竟,即使不真的上法庭,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也能让人心里有底。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学习如何在法律的‘潜规则’中生存”的心态。当然,我说的“潜规则”不是指非法操作,而是指那些在法律条文之外,但同样影响事情走向的“道道”。我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关系学”在法律问题中的应用,比如如何与法律专业人士(律师、法官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如何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推进自己的事务。我也想了解一些关于“信息收集”的技巧,如何在法律程序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者识别那些可能误导自己的信息。我甚至设想它会包含一些关于“心理战术”的讨论,如何在与对方的博弈中,占据心理上的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法律的运作,除了冰冷的条文,还有很多人性化或者说“现实化”的因素在其中,理解这些,或许能事半功倍。
评分我最初抱着学习如何在“法律的夹缝中”找到突破口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很多时候,法律条文看起来条条框框,但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灵活运用,在合法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我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灰色地带”的解读,或者说,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有哪些可以“钻研”的空间。比如,在商业合同中,如何通过精妙的条款设计,规避潜在的风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利用规则来制造优势。我也想了解一些“非正式解决争议”的方法,除了诉讼,还有哪些更有效、成本更低的途径。也许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法律策略”的思考,让我明白,法律不仅仅是规则,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艺术。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走钢丝”一般地平衡风险与收益,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我甚至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差来获得优势的技巧,当然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