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我是否參與盧修一跌宕起伏的年代,
都應該為熱愛颱灣、燃燒生命的他喝采!
★ 白鷺鷥飛過的美麗畫麵,盡管不留痕跡,卻深植人心。
★ 盧修一在颱灣民主改革曆史中寫下的感人扉頁,至今仍教世人感佩且心生共鳴!
盧修一說,白鷺鷥是吉祥的鳥類,能驅蟲除害、捍衛鄉土,和我們結成命運共同體,因此以其作為守護颱灣的象徵。
這位為颱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先鋒,終其一生貫徹「颱灣第一、人民至上、弱勢優先」的理念,緻力推動颱灣文化。他幽默風趣,愛傢人、愛朋友,認真打拚,一頭青絲轉為白發,又以「驚天一跪」扭轉選局,感動眾人,是真正用生命愛颱灣的勇士。
本書由擅寫人物傳記的作傢李文執筆,巧妙融閤人物訪問與史料,真實描繪齣盧修一精采而動人的一生事蹟,引領讀者深入瞭解這位令人懷念的傳奇經典人物。
本書特色
1.颱灣民主自由先鋒盧修一逝世10週年獨傢紀念傳記。
2.本書作者取得盧修一傢屬的信任與協助,全書囊括四篇名人序文,以及盧修一先生勇敢為颱灣民主自由發聲的燦亮事蹟全紀錄。
3.盧修一夫人──陳鬱秀女士感念推薦。
傳主簡介
盧修一
20 世紀 90 年代颱灣重要政治人物。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政治學博士,早年任教於文化大學政治係,並擔任推廣教育中心、夜間部行政管理係、日間部政治係等主任職務。1983 年因「颱獨案」被捕入獄,接受「感化教育」3 年。1988 年加入民主進步黨,擔任外交事務負責人,將留學歐洲期間孕育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及颱灣意識,真正藉由風起雲湧的颱灣民主運動加以實踐。《日據時代颱灣共産黨史:1928 ? 1932 》《法國第五共和下的左派》為重要著作。
1990 年進入立法院之後,努力透過國傢製度與政策法案的研擬及修訂,期待逐漸落實「颱灣第一、人民至上、弱勢優先」的核心理念。當選三屆立法委員期間,曾任法製委員會、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以及民進黨立院黨團乾事長;前後參與重要法案包括:大學法修正、廢除公務人員甲等特考、反核四興建計畫、「陽光法案」公職人員財産申報法、政治獻金法、野生動物保育法、著作權法、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老人福利法、托兒政策等。1993 年獲得澄社舉辦「國會記者評鑑現任立委報告」之第三名。
1997 年 11 月 28 日眼見蘇貞昌於颱北縣縣長選情告急,毅然以癌癥末期羸弱不堪之身嚮選民跪求,留予颱灣民眾最動人的身影。1998 年8 月 6 日淩晨病逝,得年 57 歲。
作者簡介
李文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學分班,文化大學新聞係畢業。
曾任颱灣及香港文教、婦女、財經等雜誌主編和總編輯、允晨齣版公司編輯顧問、博覽圖書公司叢書總策劃、精策管理顧問公司講師、國傢展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以及行政院文建會助理研究員,目前任職國傢文化總會。
從事人文研究及寫作工作二十餘年,擅長觀察、分析、評論,以及心理和情感描摹。近年來緻力文化政策及議題相關研究,以及颱灣文化推廣教育工作。
著有《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百歲流金──陳慧坤一○○年人生行道》《掌握成功的關鍵》,並受邀擔任《自由時報》《工商時報》《統領雜誌》等專欄作傢,發錶作品超過兩百篇。
序文 用為颱灣奉獻心力的方式懷念他 陳鬱秀
序文 雖然短暫,卻是永恆 何康美
序文 在史實基礎上閱讀盧修一和他的時代 薛化元
作者序 從模糊的遠觀到近距離對焦 李文
第一章 國難傢變相交替
第二章 以愛國之名
第三章 左派情懷的革命分子
第四章 在巴黎,鈴蘭之傢
第五章 青絲變白發
第六章 從邊緣走嚮核心
第七章 打一場颱灣民主戰役
第八章 白鷺鷥之歌
第九章 故去人猶在
附錄一 安全、綠色、福利──建設21世紀新颱灣的新主張
附錄二 民主進步黨對盧修一同誌悼念文
附錄三 總統褒揚令
盧修一大事年錶
參考資料
序文一
用為颱灣奉獻心力的方式懷念他
盧修一遺孀、國傢文化總會秘書長 陳鬱秀
十年瞭,完整呈現盧修一生平故事的專書終於齣版。
一九九八年二月,先夫因病情急遽惡化,醫院發齣病危通知,我和傢人還沒有放棄希望,請求院方盡全力搶救,纔好不容易讓他恢復瞭神識。四月之後,他迴到傢裏休養,氣色逐漸好轉,每個人都深信他又活過來瞭。五、六月間,兩月留學美國的寶貝女兒佳慧和佳君,正好放暑假迴來,他的興奮之情溢於言錶,常和三個孩子(包括當時念高中的兒子佳德)一起談天說地,有時候還能下五子棋;那是上天特彆恩賜給我們一傢人永遠無法忘懷的快樂時光。
那時候,我興起為他齣版迴憶錄的念頭,開始請助理進行口述錄音,從六月十八日到七月廿日,總共做瞭十二次錄音;由於顧慮他的體力負荷,每次隻有三十分鍾到一小時,從童年到第一次參選立法委員,大略講瞭些生平重點。不過任誰也沒料到,他的情況再度嚴重起來,半個月後就撒手人寰,真正離開瞭大傢!
因為他的過世,許多事情都停擺瞭,有將近五百多個日子裏,我整個人籠罩在思念他的黑霧中走不齣來,當然也擱置瞭齣版的計劃。
論成長背景和學習經曆,我和盧修一兩人之間的確南轅北轍,然而從相遇之後到共同生活,彼此都帶給對方各自的影響,也把對方的一切帶進自己的生命裏。對我來說,改變後半生誌業最重要的關鍵人,當屬盧修一瞭。
他一生最愛颱灣,為此不斷付齣行動,用研究、用雙腳去實踐理念,更一度用激烈的肢體動作去衝撞不公不義的政治體製。我曾經問他,一個讀書人為什麼要那麼粗魯,這樣很不好看!他說,天下沒有什麼好事會平白掉下來,權利是爭取來的。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因為他,我從音樂與純藝術的天地中走齣框限,隨他深入民間、走進人群,更加貼進颱灣的土地,也讓我在失去他之後,知道要如何走上共同的理想之路。多年後,因為有彆於既成的工作曆練,無論公元二○○○年擔任文建會主委、二○○五年接任國傢文化總會秘書長、二○○七年兼任國傢音樂廳暨國傢戲劇院董事長,在認真承擔責任並盼追求極緻的同時,我很清楚一直擺在心中的颱灣,是我最大的動力,而這真的要感謝我的丈夫盧修一。
思念他、感念他的,不隻我自己。直到今天,因為工作行程經常去到全颱灣各地,總是還會聽到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對我提起先夫,有許多都是我不知道的事情。想想他離開人間已經屆滿十週年瞭,李文小姐以一年多的時間完成的《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即將付梓發行,不但圓滿我當初未竟的心願,更讓我自己和許許多多懷念盧修一的人,得以透過這本書好好來重新認識他,並且在咀嚼他過往的種種時,重溫你我曾經走過的時代,共同串起心中對於颱灣的美好想望。
感謝大傢為盧修一付齣那麼大的支持熱情與心力,謹將這本書獻給我們所愛的颱灣。
序文二
雖然短暫,卻是永恆
盧修一留學歐洲好友、颱獨聯盟主席特彆助理 何康美
自一九六八年九月六日,盧修一抵達比利時當天接機開始,我和他就為瞭理念上、工作方法上的差異、歧見,一直未曾停斷過爭論,進而討論,而後行動。這種激烈的互動模式,讓我和盧修一永遠保持深厚的情誼,從此兩人閤作無間。我們在留學期間成立瞭歐洲第一個颱灣同鄉會,接著創刊《鄉訊》月刊,以「關懷颱灣」為理念主軸,希望引發啓濛作用。
迴到颱灣後,任教於文化大學的盧修一備受學生愛戴,正當學術生涯發展得極為順遂時,卻因一九八三年二月爆發的「颱獨案」,墜落人生最悽慘之境;三年的「感化教育」,他雖然維持一貫的樂觀,絕不教自己氣餒喪誌,不過,齣獄後的兩年裏,因為始終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而度過一生最黯淡失意的日子。他在一九八八年元月加入民進黨後,立即將蟄伏多時的生命能量發揮到最高點,一直到一九九八年八月六日辭世,短短整個十年,是他步步登上一生最高峰的奮鬥史,令人贊佩、驚嘆!
一位有成就又令人感念的人,絕對具備瞭自身吸引人的特質,盧修一正是集熱忱、幽默、慷慨、重友情於一身之人。
在他連續三任立法委員工作期間,不論國會改造、颱灣前途相關議題、修憲問題、教育政策、文化資産、核能安全、勞工權益、治安問題、國傢預算分配等方麵,無不用心問政,處處可見他的專業性與正義感,犀利把關之餘,則又不失熱忱、風趣、平易近人。在一九九三年,由澄社評選為錶現優秀的十二位立委中,除瞭第一名的陳水扁,第二名的彭百顯,第三名就是盧修一瞭。
迴想六○年代,颱灣的經濟尚未起飛時,留學歐洲的學生除瞭極少數領有奬學金,大都為自費留學;而當時的所謂自費,並非今日由傢人供給所需經費,邊打工邊求學,是一般留學生的正常情況。半工半讀辛苦賺來的錢,除瞭能自給外,有人還需要寄錢迴傢,以便償還齣國時的藉款、保證金、購買機票等種種費用,以及貼補傢人的生活費,盧修一就是屬於這類同學。那也正是激盪的年代,相關活動十分頻繁,所有費用僅靠同學們自由捐款,例如創辦歐洲第一個颱灣人的刊物《鄉訊》月刊,購買印刷機(刻鋼闆用)、以免費方式印發郵寄給世界各地的颱灣同鄉,在分擔費用上,經濟並不充裕的盧修一卻永遠跑第一;不但如此,他還經常毫不猶豫地接濟生活睏難的同學;當劉重次同學發明「嘸蝦米中文輸入法」剛上市時,他更是努力幫忙推銷,並大量購買贈送朋友。
感情豐富的盧修一,在情場上遭遇重重挫摺,最後與陳鬱秀深情結閤,建立美滿傢庭,大傢都為他高興。愛情與親情之外,盧修一對友情的珍惜更是令人難忘。離開歐洲後,他一直與同學們保持密切聯係,他的傢永遠是我們這一群留歐好友的聚會所。當他遭到逮捕入獄時,為瞭營救,朋友們的驚心、擔憂、四處奔波、踴躍簽名連署、全力以赴,完全驗證瞭彼此友誼有多麼堅固,情感的流露有多麼真摯。尤其感人的是,當他知道病情惡化將與大傢永彆時,即默默地籌畫獨自一人到分布在歐美各地的朋友傢裏一一拜訪、道彆,讓每個人在傷感的情緒中,格外珍惜最後的聚會。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然心係颱灣前途,又以「驚天一跪」扭轉選局,感動眾人,最後在親人及朋友們無限的依戀中走完一生。
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短,而在過得坦然、充實、為人處事有始有終。盧修一轟轟烈烈地在他生命的高峰離開瞭我們,雖然有萬般不捨、永存懷念,身為誌同道閤的戰友,真要為他一生的努力感到無比的驕傲!
序文三
在史實基礎上閱讀盧修一和他的時代
政治大學颱灣曆史研究所所長 薛化元
剛接到本書作者邀約寫序的電話時,我感到訝異。因為跟盧修一先生固然是舊識,也非常欣賞他在政治上的錶現,可是比起我的其他朋友,無論在私交或是學術交流上,實在瞠乎其後,因此非常直覺地婉謝,同時嚮她推薦我心目中覺得閤適的人選。不過李文小姐錶示,她希望找一位跟盧修一先生稍有距離的曆史學研究者,此人與政大有淵源、對颱灣民主運動深入瞭解並且參與其中,可以站在另一種角度來分享觀點。基於我個人對盧修一先生的懷念,因此決定著手寫序。
誠如本書所言,盧修一先生雖然在留學迴颱灣之後,已有推動颱獨的意識與心誌,但是為瞭現實的工作問題,對自己的政治態度必須保持低調而隱密,因此包括我在內,許多早年即為颱灣獨立理念的支持者,都不知道有這樣的同誌。第一次知道盧修一先生的大名,是在情治單位以他和史明先生有關係而加以逮捕的時候;此後,隨著盧先生正式登上政治舞颱,在某些政治或學術場閤,我和他纔開始有瞭互動。早期跟盧先生接觸時,我正在國傢政策研究中心擔任政策研究員,對他即有很深刻的印象,後來換瞭幾次工作,對他的記憶仍始終如一。每次盧先生碰到我都說:「你是不是還在國策中心上班?」爾後因為他在立法院和國民黨對抗,結果慘遭施暴、受傷住院,而請許誌雄兄替他到清華大學代課,那時對他所堅持的理想纔有進一步認識。
在一九九四年地方自治法製化,以及省市長民選之前,我應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邀請,為立法院針對這項法案提供意見。當時我強力主張不要推動省長民選,應該先推動總統直選,以免産生省長正當性強過總統、而發生「葉爾辛效應」。對此,盧修一先生問我:「省長民選若是颱灣人民過去長久以來的期待,忽然間我們提齣不同的主張,是否應該有更多的理由和說明?」經過一番溝通,盧先生纔釋懷。由此顯見,他願意以事實和學理基礎來討論政治議題,既不是和稀泥,也不會有過強的「我執」。和他討論事情是一件愉快的事,因為我同時也有機會反省自己的立場。
這本書是在盧修一先生過世多年後纔進行寫作,和以口述為主的傳記不同,李文小姐取得傢屬的信任與協助,不僅可以掌握傢屬的相關迴憶,也能夠深入且廣泛地運用盧先生的各種筆記與手稿,因而無論對他早年的生活,或是相關經驗對他未來的影響,乃至於盧先生在成長曆程中對於自我的認識,在書中皆有相當深入的掌握。
透過這本書,呈現齣一個颱灣知識菁英於成長過程中,如何在國民黨黨國體製教育下,産生瞭虛幻的大中國意識與所謂的愛國情結之後,又如何在追求知識與大環境的衝擊下,認清颱灣的處境,理想地選擇瞭颱灣獨立的立場。由於盧先生對弱者、貧者的生活,有過深刻的瞭解與感觸,因而在颱灣獨立的領域中,選擇瞭當時國內比較少見的社會主義路綫的颱獨立場;難為的是,身為一個有強烈政治意識而充滿情感的知識分子,他要如何動心忍性、隱藏自己的政治理念而默默地從事相關工作,希望為颱灣前途付齣更多的貢獻。而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當他發現身體受到病魔侵襲,甚至可能不得不犧牲政治前途時,他如何願意把長期經營的政治資本轉而支持其他的同誌,希望能夠完成既定的理想。當年颱北縣長投票前夕,他為蘇貞昌先生的選情跪下來的那一刻,震撼瞭多少颱灣廣大的選民,也留給大傢鮮明的記憶。
對我而言,透過這本傳記,不僅強化瞭原本對盧修一先生的認識,也更加瞭解原先所不知道的盧修一先生,理解他的成長經驗對於日後政治理念與作為如何産生影響。另外,本書也忠實地呈現盧先生在麵對命運挑戰時,其一貫的堅毅,以及無可避免的脆弱麵,尤其是他的壓力與無助。本書的可讀性、尊重史料紀錄的寫作方式,以及李文小姐生動的文筆,都讓我十分佩服。讀者閱讀這本傳記後,將對颱灣的曆史命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盧修一先生的政治主張與實踐,也將有更強烈的認同。
作者序
從模糊的遠觀到近距離對焦
提到盧修一,一般人總是想到他那一頭漂亮有型的白發,總是腦海中浮現齣「驚天一跪」的最後身影。
這「一般人」當中,即包含瞭我自己。
颱灣結束強人威權統治後、政局動盪擾攘期間,我並不在國內,隨夫婿齣國「伴公子讀書」的四年裏,因緣際會地參與校園內學生會活動,而與中國留學生多次互動交手的經驗,不知不覺讓所謂的「颱灣意識」在胸臆中覺醒、滋長。曾經有過的移民白人國度的念頭,並沒有真正著手安排,一九九三年夏季迴到颱灣後,我的心情就像飛機騰空航行多時後降落地麵,著瞭陸、踏實而篤定。
平凡女子並沒有什麼偉大的誌業,安居颱灣,隻因為單純的想迴傢;工作與傢庭,仍是我生活的重心,這時候,纔開始聽到「盧修一」。雖然關心國事時論,對於近身的地方政治與選舉活動,我隻想當個保持距離的旁觀者,盧修一的名字,就像聽聞其他政界名人一樣,於我並無任何主觀作用。
有一天,夫婿的學生邀請參加其結婚喜宴,席間看到盧修一在偌大的場子中嚮大傢揮手,他紅光滿麵,盈盈的笑臉使得雙眼瞇成一條綫。這位我所不認識、也不瞭解的立法委員,似乎人氣頂旺,很受賓客歡迎。這模糊的遠觀,是我唯一一次親眼看到他本人。
事後請這名學生餐敘時,對方提到未來想參選地方民意代錶,這在我的社交領域裏,是頗為罕見的生涯誌嚮,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對方說「要像盧修一那樣」。
接著三、四年間,所有颱灣人都不能避免不等程度地涉入民主改革與政黨政治的洪流中,最起碼也能談談「政治」;喜歡閱讀的我,在這段時期藉此方式大量接觸相關刊物,並且對於生養我超過三十年的土地──颱灣,渴望有更多、更真實的瞭解。
「理性」作為我本質的一部分,經常讓我在群情激越的環境下依然不起波瀾。我以為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廿八日盧修一似風中之燭般突然屈身下跪的那一幕,是他在我腦海中最後的定格;電視現場轉播中哄哄然的喧騰情緒,還有旁人為他拭淚的畫麵,成為我心中的「經典」。
如果盧修一沒有成為我第三本傳記寫作的主人翁,我大概就真的如同一般人那樣,對他隻留下片斷而模糊的印象,不過二○○六年十月開始進行這項寫作計畫後,盧修一便幾乎無一日不存在生活中瞭。
我用時光迴溯的方式去理解這位逝世近十年的政治人物,由他轟轟烈烈的最後十年的言行錶現,引發一連串好奇心,跟隨他的相關報導、親友懷念文章、他的親筆書信、手劄、筆記,乃至於最珍貴的少年至青年時期長達十一年的日記,進入他的世界與內心,再隨著他從過去走到未來。
華人世界對於讀書人或知識分子成為「諤諤之士」、或者「士不可以不弘毅」的高度定位,這種價值觀對於盧修一是有絕對影響的。若問傳統知識分子「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大概就是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一九四一年齣生的盧修一,曆經日本在颱灣實施皇民化運動、國民黨戒嚴統治、威權崩解之前的山雨欲來、民主運動風起雲湧、政黨輪替時代來臨前夕等各個時期,都讓這位總是敏感於大時代變化的「士」,有著最大和最刺激的領悟,一步一步走嚮颱灣的政治舞颱,該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更何況他從小就立定瞭誌嚮!
情感豐沛、真摯不欺、好發議論、敢做敢當、行動導嚮,這些特質在盧修一每個生命階段都能凸顯齣來,也造就瞭他一生的精采。而在這道追尋的曆程中,有他許許多多關於「士」的氣節與價值觀的呈現。
作為這本書的撰寫者,雖然與書中主角生前毫無淵源,但這樣的距離卻是最好、最適切,可以讓我在堆滿桌麵及沙發上的書籍資料、影像DVD、口述訪談錄音帶中,不因既有好惡觀感的影響,去好好認識盧修一、研究盧修一,並且能夠從容、客觀地在他故去十週年後,藉著十萬字的側寫,為他五十七歲的生命做註腳。
完成《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的書寫,有我希冀將視角拉近對焦、去觀照盧修一真實自我的用心和努力,試圖讓讀者在他和他的時代脈絡裏,感受到他何以令人懷念的原因。雖然平凡亦有平凡之美,不過,在人生的畫布上,盧修一確實有其濃烈而深刻的好幾道留痕,這些印記,則成就瞭本書的完成。
感謝所有在百忙中願意與我見麵,並誠心提供口述資料的人士(見書末訪談名單),對於薛化元教授指正數處曆史背景、幾個月來幫忙整理文稿的陳慧欣小姐,以及圓神齣版社,我也緻上最大的謝忱。
二○○八年二月廿日
《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白鷺鷥飛過”,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畫麵感和象徵意義的錶達。它可能暗示著一種稍縱即逝的時光,一種自由而純粹的精神,又或許是某個時代的獨特注腳。而“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則明確地告訴讀者,這是一部關於一位重要人物和他所經曆的曆史時期的作品。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位盧修一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在那個時代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的生平經曆,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去瞭解和反思?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事件的簡單敘述,而是能夠深入挖掘盧修一的內心世界,他的思想轉變,他的情感糾葛,以及他與時代互動産生的深刻影響。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細膩的筆觸,為我展現那個時代的風貌,包括當時的社會思潮、文化景觀,以及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生存狀態。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理解盧修一的人生選擇,以及他留給後世的啓示。
评分剛剛翻開《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便撲麵而來。我一直對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充滿瞭好奇,而盧修一這個名字,雖然在我的記憶中有些模糊,但總覺得蘊含著某種深刻的故事。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頗具匠心,那一隻展翅翱翔的白鷺鷥,仿佛象徵著時代的變遷,又像是某種精神的飛揚,讓人忍不住想去探尋它背後的深意。我期待著,在作者的筆下,能夠看到一個鮮活的盧修一,他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考的個體。他的生活軌跡,他的選擇,他的掙紮,他的成就,都將成為我理解那個時代的一扇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他個人經曆與宏大曆史背景之間的聯係,讓我們看到時代是如何塑造一個人,一個人又是如何影響時代的。這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部時代的縮影,通過一個人的視角,去窺視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去感受那個年代人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那些曆史事件背後的邏輯與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段逝去的時光,去體會那份屬於盧修一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獨特韻味。
评分對於《白鷺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我最先産生的聯想是,它必定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和曆史厚重感的作品。書名中的“白鷺鷥飛過”極具畫麵感,讓人聯想到一種清澈、自由、稍縱即逝的美好意境,而“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則明確瞭敘事的中心和時代背景。我非常好奇,盧修一這位人物在曆史長河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的時代又有著怎樣的獨特印記。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作者是如何將個人的命運軌跡與宏大的曆史進程緊密聯係起來的。他是否經曆瞭時代的風雲變幻,又如何在其中堅持自我,甚至産生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去描繪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文化氛圍、以及人們的精神狀態,而不僅僅是枯燥的史實羅列。通過盧修一的生活片段,我希望能看到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追求,以及他們在時代變遷中的掙紮與選擇。這本書,在我看來,將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追溯,更是對一個時代的迴顧與思考。
评分讀完《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的初步印象,我發現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審視一個特定時期。作者並非僅僅羅列曆史事件,而是試圖通過“盧修一”這個中心人物,將那些散落在曆史洪流中的碎片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生動的故事。白鷺鷥的意象貫穿其中,我猜測它可能象徵著純潔、自由,或是某種難以捕捉的時代精神。我特彆感興趣的是,作者如何描繪盧修一與那個時代的互動。他是一個時代的參與者,還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他的個人命運與曆史大潮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探討他所麵臨的社會環境、政治氣候,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瞭他的思想和行動。我也期待作者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以及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的生活狀態。通過盧修一的生活細節,例如他的成長經曆、教育背景、人際關係、職業生涯等等,去摺射齣那個時代更廣泛的社會圖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仿佛我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普通人,親眼目睹著一切的發生。
评分我對《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這本書的初步印象,可以用“詩意與厚重並存”來形容。書名中的“白鷺鷥飛過”,本身就帶有一種獨特的意境,仿佛是曆史長河中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或者是某種純粹精神的象徵。而“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則將敘事的焦點明確地鎖定在一位曆史人物和他所處的特定曆史時期。我非常想瞭解,這位盧修一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的經曆又為何能夠代錶或摺射齣一個時代?我期待作者能夠以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盧修一的個人生平與那個時代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希望書中能夠不僅僅是事件的堆砌,更能展現齣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思考、他的抉擇,以及他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超越。通過對盧修一及其時代的深入探索,我希望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以及個人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文學性和曆史感。白鷺鷥,那種優雅而又潔白的飛鳥,總能讓人聯想到某種純淨、自由,或許還有些許的孤傲。當它與“盧修一”這個名字以及“他的時代”這幾個字聯係在一起時,立刻勾勒齣瞭一個引人入勝的畫麵。我很好奇,這位盧修一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物?他是否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亦或是時代的見證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盧修一的世界,去瞭解他的成長經曆、他的思想演變、他的事業成就,以及他在那個時代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時,我也期望作者能夠細緻地描繪齣“他的時代”的方方麵麵,包括當時的社會風貌、政治格局、文化思潮,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更能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和價值觀,以及盧修一這個個體是如何在時代的大潮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评分剛拿到《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心中就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究欲。書名中的“白鷺鷥飛過”仿佛一幅動態的畫麵,既有自然的寜靜,又有生命的力量,而“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則直接點明瞭本書的主題——聚焦一位曆史人物及其所處的特定時空。我猜測,盧修一或許是一位在某個領域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人物,而他所處的時代,必定是充滿瞭變革與挑戰的。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將個人命運與宏大的時代背景巧妙地結閤起來的。比如,這位盧修一是如何在這種時代洪流中成長、發展、做齣選擇的?他的思想、行動,又如何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特徵?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的方方麵麵,從政治、經濟、文化到社會生活,甚至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從而勾勒齣一個真實可感的時代圖景。通過盧修一的視角,我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與多麵性,以及它對後來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
评分《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這本書的標題就充滿瞭詩意與引人遐想的空間。白鷺鷥,一種潔白靈動的鳥類,它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景象,與“盧修一”這個名字以及“他的時代”三個字組閤在一起,勾勒齣瞭一種充滿敘事張力的畫麵。我很好奇,這位盧修一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的時代又是指怎樣的曆史時期?從書名來看,這可能是一本關於人物傳記、曆史事件的交織的書籍。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平鋪直敘的敘述,更能挖掘齣人物內心的世界,他所經曆的矛盾、抉擇,以及他如何在這個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白鷺鷥飛過的意象,或許象徵著某種短暫卻美好的瞬間,又或許是一種難以企及的精神寄托。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個時代的獨特氣息,包括當時的社會氛圍、人們的精神麵貌,以及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對盧修一本人及其所處的時代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光聽書名,就仿佛一股清風拂過,帶著曆史的芬芳。白鷺鷥,潔白而自由,飛翔的姿態又帶著一絲灑脫,與“盧修一”這個名字以及“他的時代”結閤,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非常好奇,這位盧修一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是否是一位在曆史舞颱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關鍵人物?而他所處的時代,又有著怎樣的波瀾壯闊,或者平靜下的暗流湧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盧修一的個人經曆,包括他的成長、他的思想、他的決策,以及他與那個時代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動。同時,我也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為我描繪齣那個時代的獨特風貌,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思潮、甚至是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穿越”迴那個時代,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盧修一的生命軌跡,去理解他所處的環境,並從中獲得一些關於曆史、關於人生的啓示。
评分一看到《白鷺鷥飛過:盧修一和他的時代》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既寜靜又充滿力量的畫麵。白鷺鷥,它在空中舒展翅膀的姿態,總是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灑脫與自由,而“飛過”這個詞,則暗示著一種動態的過程,一種時間流逝的印記。與“盧修一和他的時代”相結閤,我強烈地感覺到,這本書將是一部關於一位重要曆史人物及其所處時代的深度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盧修一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裏,扮演瞭怎樣的角色,留下瞭怎樣的足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同時又充滿人文關懷,去展現盧修一的生平經曆、思想觀念,以及他與那個時代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期待作者能夠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文化風貌、政治氣候,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都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理解盧修一的抉擇,以及他的人生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