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蝴蝶食草与蜜源植物大图鑑(下)

台湾蝴蝶食草与蜜源植物大图鑑(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蝴蝶
  • 蝴蝶食草
  • 蜜源植物
  • 台湾植物
  • 昆虫学
  • 园艺
  • 自然生态
  • 植物图鉴
  • 台湾生态
  • 蝴蝶保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有着「蝴蝶王国」的美誉,但生态环境的剧变却让许多蝴蝶失去了踪影。如果没有可供蝴蝶产卵的植物,没有毛毛虫需要的食物,没有蝴蝶需要的蜜源植物,就不可能看得到美丽的蝴蝶。植物与蝴蝶两者环环相扣的亲密关系一直是备受忽视的部份,如果想要保护蝴蝶,第一步一定要先保护蝴蝶的食草与蜜源植物。

  以往的蝴蝶图鑑的功能仅止于种类的鑑别,本书提供更全面性的观点,堪称蝴蝶的生活史。

  蝴蝶与植物的亲密关系,在这本台湾首见的跨物种图鑑中首次揭露。没有蝴蝶食草或蜜源植物,就不会有漫天飞舞的彩蝶,想要保育蝴蝶,一定要先保护蝴蝶原生地的植物生态。上册介绍113种蝴蝶食草与其相关的蝴蝶种类。

  下册介绍37种蝴蝶食草及其相关蝴蝶种类,以及60种蜜源植物,书末并有309种台湾蝴蝶的生态图鑑。全书共收录约1,600张精采照片。


作者简介

林春吉

  1966年生于兰阳平原,孩提时代起对于自然界中的鱼类、虾类、兰花、蝴蝶、甲虫、水生植物、森林树木、两栖爬虫、鸟类、哺乳动物、恐龙及U.F.O充满热情与兴趣,也奠定了往后写作和生态摄影的基础。目前在兰阳平原的自家庭园「阿吉的绿世界」中培育多种水生植物、鱼类、蝶类、兰花及其它野生树木花草。着有『台湾淡水鱼虾生态大图鑑﹝上﹞』和『台湾淡水鱼虾生态大图鑑﹝下﹞』﹝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量身定制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描述一本与《台湾蝴蝶食草与蜜源植物大图鉴(下)》无关的植物图鉴。 --- 书名:《热带雨林隐秘生境:婆罗洲珍稀兰科植物巡礼》 导读: 这本厚重的图鉴,带领读者深入东南亚岛屿,特别是婆罗洲(Borneo)那片被誉为“世界生命宝库”的古老雨林深处。不同于聚焦于浅山地带或常见园艺物种的著作,本书专注于剖析婆罗洲特有且对生态系统维系至关重要的兰科植物。它不仅是一本物种识别手册,更是一部关于生态地理学、微气候适应性以及兰科植物与伴生生物之间复杂共生关系的深度研究报告。 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每一章都围绕婆罗洲特定地理区域或特定兰科族群展开详尽的描述与记录。 第一章:婆罗洲兰科植物区系概述与地质背景 本章首先确立了婆罗洲作为全球三大古老雨林之一的地位。详细阐述了该地区多变的地质构造——从砂岩山脊到石灰岩洞穴,以及泥炭沼泽地带——如何塑造了极其多样的微环境。引入了对婆罗洲兰科植物区系划分的基本概念,强调了物种的特有性(Endemism)比例之高,为后续的物种介绍打下坚实的地理和地质基础。此章穿插了婆罗洲雨林气候学的核心数据分析,解释了高湿、高降雨量如何维持如此庞大的附生植物群落。 第二章:附生兰的辉煌:石斛属(Dendrobium)与万代兰属(Vanda)的生态位分化 本章节集中探讨了附生在树木高处的兰花。内容侧重于它们在水分获取和营养循环中的独到机制。对于石斛属,我们详细记录了其假鳞茎对干旱期的适应性储存策略,并配有高分辨率照片,展示其根系如何紧密附着于树皮的微小裂隙中。万代兰属的部分则深入探讨了其气生根对空气中湿气的捕获效率,以及它们在林冠层中对光线的竞争策略。图片部分特别强调了不同树种(如龙脑香科树木)对附生兰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地生兰的秘密花园: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栖地特化 地生兰,特别是那些极具观赏价值的兜兰属,通常对土壤和基质的特定要求极为严苛。本章详细考察了婆罗洲(尤其是砂拉越和沙巴的特定喀斯特地貌)中兜兰的分布。内容不仅包括形态描述,更着重于其对特定真菌的依赖性(菌根关系),这是它们能否在贫瘠或酸性土壤中生存的关键。通过土壤成分分析图表,读者可以清晰了解不同兜兰物种所需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范围。 第四章:食肉植株的共生:猪笼草与兰花的边缘地带 本书的亮点之一是对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深入记录。本章聚焦于婆罗洲标志性的食肉植物——猪笼草(Nepenthes)与其周边生境中的兰花。我们探讨了某些地生兰如何利用猪笼草的捕虫笼附近较高的湿度生存,以及是否存在被猪笼草捕食的风险(尽管罕见)。图鉴部分详细描绘了生长在泥炭沼泽地带(如高沼地)的微小兰花,它们必须与高酸度和低营养的沼泽环境共存的生存智慧。 第五章:开花机制与授粉生物学:虫媒策略的多样性 此章节完全脱离了蜜源植物的传统概念,转而关注婆罗洲特有兰花为引诱传粉者所演化出的复杂欺骗机制。我们详细记录了如舌唇兰属(Pterostylis)中模仿昆虫形态的“性拟态”策略,以及某些无花蜜兰花如何通过气味或视觉信号误导特定的蜂类或蝇类进行授粉。章节内包含了大量的昆虫与花朵互动的实地拍摄记录,并对这些高度特化的关系进行了分类学解释。 第六章:稀有与濒危物种的保护现状报告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本章着重记录了婆罗洲五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的兰花物种。分析了栖地丧失(如棕榈油种植园扩张)和非法采摘对这些物种的直接威胁。此外,本章还提供了关于这些珍稀物种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多样性初步评估,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七章:野外记录与保护实践指南 本章为研究人员和高级爱好者提供了实用的野外工作指导。内容包括在婆罗洲复杂雨林中安全准确地定位和记录兰花的最佳实践,避免对敏感物种造成干扰的伦理准则,以及如何使用便携式光谱仪初步评估林冠光照强度的方法。本章的附录包含了婆罗洲兰科植物的拉丁学名、发现者、发现地点(经纬度范围)以及最新的有效分类状态列表。 总结: 《热带雨林隐秘生境:婆罗洲珍稀兰科植物巡礼》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极高的图像清晰度,构筑了一部深度聚焦于婆罗洲特有兰科植物的权威参考书。它所展现的生态复杂性、演化奇观,以及保护的迫切性,将为植物学界、生态学家以及热带雨林爱好者带来一次深入而震撼的视觉与知识之旅。本书旨在揭示那些隐藏在巨大乔木阴影下、对人类活动极其脆弱的植物生命奇迹。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序4
推荐序5


第六部份 蔓藤、爬藤与攀缘植物6
葎草8
盘龙木10
异叶马兜铃12
大叶马兜铃16
港口马兜铃20
毛瓣蝴蝶木26
兰屿山柑30
假皂荚34
台湾悬钩子36
红叶藤38
藤相思树40
鸭腱藤42
台湾鱼藤44
老荆藤46
肥猪豆50
曲毛豇豆52
扛香藤54
飞龙掌血56
猿尾藤60
阿里山清风藤62
桶钩藤64
小叶鼠李66
邓氏胡颓子68
薄叶牛皮消70
华他卡藤72
武靴藤74
欧蔓76
布朗藤78
爬森藤80
金银花82
日本薯蓣84
菝?86


第七部份 着生与寄生植物88
高氏桑寄生90
大叶桑寄生92
杜鹃桑寄生96
椆栎柿寄生100
扁球羊耳蒜102


台湾蝴蝶蜜源植物大图鑑105
九重葛106
玉山石竹107
青葙108
串鼻龙109
萝卜110
大叶溲疏111
高山藤绣球112
高粱泡113
红粉扑花114
圣诞红115
月橘116
非洲凤仙花117
山香圆118
青脆枝119
虎葛120
火筒树121
朱槿122
丝瓜123
细叶雪茄花124
里白?木125
鹊不踏126
杜鹃花127
海檬果128
风箱树129
繁星花130
仙丹花131
槭叶牵牛132
冷饭藤133
大青134
海州常山135
马缨丹136
小叶马缨丹137
臭娘子138
长穗木139
金露花140
裂叶美人樱141
海埔姜142
九层塔143
野薄荷144
倒地蜈蚣145
翠芦莉146
没骨消147
藿香蓟148
大花咸丰草149
大头艾纳香150
鳞毛蓟151
大波斯菊152
大理菊153
台湾泽兰154
田代氏泽兰155
光叶水菊156
白凤菜157
猫儿菊158
蔓泽兰159
玉山黄菀160
长柄菊161
双花蟛蜞菊162
南美蟛蜞菊163
百日草164
射干165


台湾蝴蝶生态大图鑑166
凤蝶科168 ~ 178
粉蝶科179 ~ 188
斑蝶科189 ~ 193
蛇目蝶科194 ~ 205
环纹蝶科205 ~ 206
蛱蝶科206 ~ 225
小灰蛱蝶科226
长须蝶科227
小灰蝶科227 ~ 255
?蝶科255 ~ 270

图书序言

出版序

营造蝴蝶花园的第一步  张蕙芬

蝴蝶在花丛间飞舞的景象,大概很少人不爱,特别是蝴蝶多采多姿的色彩以及优雅曼妙的舞姿,每每吸引人们的目光。对于生活在台湾的人而言,蝴蝶就像是每个人熟悉的老朋友,甚至在台湾经济起飞的时代,蝴蝶也曾贡献一己之力,为台湾赚取了许多外汇,也让台湾赢得「蝴蝶王国」的美誉。
但曾几何时,生态环境的剧变让许多蝴蝶悄悄失去了踪影,以往春夏间满天飞舞的画面成了许多人脑海中的回忆,只有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间或国家公园里还看得到一些过去台湾蝴蝶的盛况。
蝴蝶的数量向来是数以百万计,怎么可能会消失?长久以来台湾空有「蝴蝶王国」的美誉,却对珍贵自然资源的调查十分有限,许多蝴蝶的生活史付之阙如,又如何有效保护牠们呢?
如果没有可供蝴蝶产卵的植物,没有毛毛虫需要的食物,没有蝴蝶需要的蜜源植物,就不可能看得到美丽的蝴蝶。植物与蝴蝶两者环环相扣的亲密关系一直是备受忽视的部份,如果想要保护蝴蝶,第一步一定要先保护蝴蝶的食草与蜜源植物。但这一部份的资料却是少得可怜。
作者林春吉先生从小就是个狂热的爱蝶人,他的蜕变历程也有几分类似他所热爱的蝴蝶。从热衷蒐罗珍奇蝴蝶标本的少年,到以生态摄影留下蝴蝶倩影的青年时期,乃至现阶段的再造蝴蝶花园,一切都是知识的累积与持续不断的热情,让他走出不同于学者的路。
但这些点点滴滴的资料无疑是台湾图鑑的崭新呈现,以往蝴蝶图鑑的功能仅止于种类的鑑别,但无法提供任何蝴蝶生活史的资料。如今『台湾蝴蝶食草与蜜源植物大图鑑』的问世,将提供更为全面性的观点,也是台湾首见的跨物种图鑑。
从蝴蝶的食草与蜜源植物的种类不难看出,原生地的植物生态是否保护良好,对蝴蝶的生存实在攸关重大,许多其貌不扬的野草、野花,提供了美丽蝴蝶的生活所需。其实还有许多蝴蝶的生活史尚待揭露,特别是许多森林里的种类,但台湾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剧变,让许多自然研究像是与时间赛跑,但愿这两本图鑑的出版是抛砖引玉,让更多爱蝶人投入此领域,以期使台湾蝴蝶的秘密生活不再是秘密。

自序

爱上蝴蝶的那一刻  林春吉

  犹记得在小二那年的暑假前夕,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亲友家门前的那排花篱时,突然被眼前的景致给震摄住了,那是一幅蝶恋花的夏日风情画,几只红纹凤蝶悠游于扶桑花间,蝶只访花的曼妙镜头,就好像仙子下凡般,让人感觉向往无比,迷恋蝴蝶的种子就此在我心里扎根。
  如果说后续有什么力量继续推波助澜的话,升上小六那年的春节,我在书店里发现一本由陈维寿老师撰写的『台湾的蝴蝶』一书,无疑将我爱蝶的热情完全套牢。或许命运早有安排,就在踏出校园的前几週,班导林晴亮老师居然也开始迷恋蝴蝶,多了这么一位恩师陪同,我的野外採集经历就此灿烂展开。
  国一那年夏天,才拥有第一个真正的捕虫网,迄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拿?由奶奶亲自缝制的网子,在田野里捕获到孔雀纹蛱蝶及琉璃紫蛱蝶的那份喜悦,真是难以形容。而标本制作过程虽然克难,却也十分管用,像展翅板材料取自保丽龙、大头针取代昆虫针、饼干盒充当标本箱等,这些用具成为早期收藏昆虫的最佳组合。
  或许是抵不过採集过程的快乐引诱,有了网子的隔年初秋,竟然约了邻居的学弟,一起逃学上山採蝶。我们三人共同计划了几天,到了履行日的当天,便将书包藏匿在稻田中,校服的更换也是必要的,否则遇到学校老师,后果可真不堪设想。在一个多小时忧喜参半的脚踏车之行后,终于顺利抵达目的地「大礁溪」;随后採集到的大琉璃纹凤蝶、枯叶蝶及台湾麝香凤蝶,真让我欢喜若狂,完全忘了明天要向老师解释请假的烦恼,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为蝶疯狂的日子。
  其实在那段岁月里,也就是民国60年代的中晚期时间,根本不用前进山区,在我们兰阳平原里,每到了春夏季节,到处都有彩蝶的踪迹。只要踏出家门的水稻田环境,大型蝶道年年发生,往来的成员众多且数量庞大,如淡黄蝶、端红蝶、琉球青斑蝶、青带凤蝶及乌鸦凤蝶等。
  这些蝶类看似普通,但是对于当时还是初学者的我来说,只只意义非凡。为了捕捉这些彩蝶,田埂及马路便成为理想的守候地点,那些飞行快速的淡黄蝶或青带凤蝶,也成为当时最大的挑战,烈日下的长时间曝晒常导致中暑连连,父母的责备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但为了蝴蝶受点苦也是值得的。
  随着岁月的增长,到了70年代,也开始有机会远征台湾各处的蝴蝶栖地,许多梦幻的珍稀彩蝶逐一发现,如闪电蝶、宽尾凤蝶及珠光凤蝶等,其间探询过程及经历趣事,将分散记述在各单元中。
  退伍后因为某些机缘巧合,让我有机会定居梨山,结果一住就是六年,靠着果园经营维生,当时家人及亲朋好友对我的作法,深感不解。的确,那段远离人群的岁月孤寂难免,但是想要深入了解中海拔山区蝶类生态的慾望,也只能借此机会达成,得失之间也只能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
  现在回想起来,假如没有历经那段艰苦的日子,如今对于一般人深感陌生的高山蝶类习性,也不会如此熟悉,精华点滴便是打从那一刻起才源源不绝地吸收,进而蕴酿出浩瀚的知识泉源。那一段岁月是在民国78至83年之间,或许因地利之便,许多以往被视为珍贵的蝶类,久而久之见到牠们的次数,反而变成稀松平常,像大紫蛱蝶、黄凤蝶、马拉巴绿蛱蝶或白蛱蝶等,感觉就像平地出产的无尾凤蝶那般容易发现,生态拍摄过程也就顺畅无比。
  谈到蝴蝶生态摄影,那要从我住在梨山的隔年谈起,在这之前,对于蝴蝶的兴趣仅止于标本蒐集。尔后经由几位友人的游说,才逐渐放弃採蝶的行为,改由镜头所取代。
  其实在我「弃网投影」的初期,曾经挣扎过一段时间,毕竟採集行为也持续十几年了,那种乐趣一时要放手,并不是那么容易。尔后在摄影与採集方面不断发生冲突,以及日渐领悟对于自然生命的尊重,事隔两年后才完全放弃标本的蒐集。
  举个实例来说,有次在中横支线南山村附近的森林中,看见一只井上乌小灰蝶,相信台湾现有的标本不会超过十只,这么稀有的蝶类出现在眼前时,原始慾望蛊惑我要採集牠,新观念则提醒我赶快对焦按下快门,就在左右为难的过程中,蝶只飞离,结果就是两头落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累积之后,最终才真正领悟,摄取蝶影生态才是永恆之道。
  这些年来,由迷蝶、採蝶、蒐蝶到摄蝶,过往经历有道不尽的故事,本书仅是节录部分精华而已,往后若有机会将会陆续出版相关书籍,再与读者们分享那些喜悦的成果。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這本書,讓我對台灣豐富的蝴蝶生態有了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認為,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態,從牠的植物開始是最直接的途徑,而這本書恰恰切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面向:蝴蝶的「食草」與「蜜源」。這兩個詞聽起來簡單,但背後蘊含的生態意義卻極其深遠。透過書中詳細的圖文介紹,我希望能更清楚地了解,哪些植物是孕育蝴蝶下一代的「溫床」,又是哪些植物提供了成蝶生存所需的「能量」。這對於我這個喜歡到郊外觀察動植物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蝴蝶種類對食草和蜜源的偏好程度,這樣我在觀察時,就能更有針對性,提高遇到特定蝴蝶的機率。書中涵蓋的地域範圍,據說也比以往更廣,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探索不同地理環境,像是原住民保留區、海岸林地,甚至是較為原始的山林的人來說,能幫助我了解在這些不同環境下,有哪些特有的蝴蝶和牠們的植物夥伴。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辨識不同植物幼蟲的線索,因為我一直對蝴蝶從幼蟲蛻變成美麗成蟲的過程非常著迷,如果能藉由書中的知識,親眼看到並記錄下這個奇妙的轉變,將會是我最大的樂趣。總之,這本圖鑑的出現,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通往台灣自然奧秘的大門。

评分

這本《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的出版,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身為一個對台灣本土植物和生態充滿熱情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了解蝴蝶與植物之間關聯的書籍。過去,我常常在野外觀察到美麗的蝴蝶,但對於牠們吃什麼、從哪裡來,卻所知甚少。這本書提出的「食草」和「蜜源」概念,正好點出了蝴蝶生命週期中最關鍵的兩個環節。我特別期待書中關於「食草」的詳細介紹,因為我知道,很多蝴蝶的幼蟲是「挑食」的,只能依賴特定的植物才能生存。了解這些食草植物,能幫助我更精準地理解一個區域的蝴蝶相,甚至預測牠們的族群數量。而「蜜源植物」的介紹,則能幫助我了解,為什麼某些花朵對蝴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又有哪些植物是蝴蝶們最喜歡的「能量補給站」。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蝴蝶種類對蜜源的偏好,以及牠們的覓食習性。台灣的生態環境非常多元,從沿海的濕地到高山的森林,我想這本書一定能帶我認識更多在不同環境下,與蝴蝶共生的植物。我對這本書的圖文並茂非常期待,清晰的圖片能幫助我更快地辨識植物,而詳細的文字說明則能讓我深入了解牠們的生態意義。總之,這本圖鑑的出現,讓我能夠將過去零散的觀察,串聯成一個更完整、更精彩的台灣蝴蝶生態網絡。

评分

這次的《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內容,我真的要給個大大的讚!身為一個常年在各地趴趴走,尋找在地特色植物的攝影愛好者,蝴蝶絕對是我鏡頭下的常客。但以往,我總是只能拍到美麗的畫面,卻常常不知道該植物的「名字」以及吸引來的蝴蝶的「名字」。這本圖鑑的出現,就像是為我解開了多年來攝影上的「盲點」。尤其是我對一些比較特別,或是比較不容易見到的植物,總是感到好奇,而這本書的涵蓋範圍,聽說非常廣泛,包含了許多我過去拍攝過,卻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蜜源植物」的介紹,我希望能藉由這本書,更精確地辨識出哪些植物是蝴蝶們的「能量補給站」,這樣在拍照時,我就能更準確地預測蝴蝶出現的時機和地點。而且,了解哪些植物是「食草」,對於拍攝蝴蝶的生命週期,像是幼蟲、蛹的形態,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我個人偏愛那些充滿地方特色的植物,這本書若能涵蓋更多台灣特有種的食草與蜜源植物,那絕對會讓我的拍攝題材更加豐富。我還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植物生長習性的介紹,像是牠們適合的土壤、光照條件,以及繁殖方式,這樣我除了拍攝,還能對這些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考慮在自家附近種植一些,為台灣的蝴蝶生態盡一份心力。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蝴蝶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美麗、會飛、停在花上」這個層面,對牠們的生命循環和生態需求,可說是知之甚少。這次拿到《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簡直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食草」的深入探討,完全顛覆了我過去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只要有花,蝴蝶就會來,但原來牠們的幼蟲階段,對特定植物的依賴程度,遠比我想像的要來得嚴格。了解到有些蝴蝶的幼蟲,只吃某一種植物的葉子,一旦這種植物消失,這個蝴蝶族群就可能面臨滅絕的危機,這讓我對生態保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書中大量的圖像資料,絕對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那些清晰、寫實的植物照片,還有牠們吸引到的各式各樣的蝴蝶,光是瀏覽,就已經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蜜源植物」的介紹,因為我知道,美麗的蜜源植物不僅能吸引蝴蝶,也能為牠們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有些蜜源植物,我甚至在住家附近或公園裡見過,但從來不知道牠們對蝴蝶有這麼重要的意義。這本圖鑑的出現,讓我能將過去零散的觀察連結起來,形成一個更完整、更深刻的生態圖像。我希望藉由這本書,能更了解台灣不同地區,尤其是海拔較高地區的蝴蝶生態,像是高山地區特有的蝴蝶種類,牠們又依賴哪些獨特的植物生存。這對我這個熱愛登山健行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極為寶貴的指南。

评分

收到《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這本書,我的內心是無比的激動!我一直對台灣的自然生態充滿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牠們的美麗總是讓我駐足。但過往的觀察,總覺得少了點深度,這次的圖鑑,正好補足了這塊拼圖。我非常看重書中對於「食草」的介紹,因為我知道,一隻蝴蝶的誕生,完全依賴於牠們的幼蟲能夠找到合適的食物。了解這些食草植物,能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某些蝴蝶會出現在特定的區域,而某些地方又無法看到牠們的蹤跡。書中豐富的圖像資料,我認為是最大的亮點,清晰的圖片能幫助我更準確地辨認植物,而不僅僅是模糊的印象。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蜜源植物」的詳細說明,我希望了解不同種類的蝴蝶,對蜜源植物的需求是否有所差異,以及哪些植物能夠吸引最多樣的蝴蝶種類。台灣的山林、平原、海岸,都孕育著獨特的生態,我希望這本圖鑑能涵蓋更廣泛的地區,讓我了解不同環境下的蝴蝶與植物的共生關係。這本書的出現,不僅能滿足我個人對自然的好奇心,我認為對於推廣生態旅遊、自然教育,甚至對於植物學、昆蟲學的研究,都能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评分

這本《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的出現,簡直是為我這種「假日生態觀察家」量身打造的!我平常工作忙碌,但每到週末,總喜歡帶著家人到戶外走走,而蝴蝶和牠們所棲息的植物,總是我們最喜歡的觀察對象。但以往,我們只能「看熱鬧」,對於牠們之間的關係,卻是一知半解。這本圖鑑,透過「食草」和「蜜源」這兩個切入點,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蝴蝶的生態。我特別期待書中對「食草」的詳細介紹,因為我知道,很多蝴蝶的幼蟲非常「嬌貴」,只能吃特定植物的葉子。了解這些食草植物,不僅能幫助我們辨識蝴蝶的種類,更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去保護牠們的「家」。而「蜜源植物」的介紹,則能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某些地方蝴蝶會特別多,牠們又為什麼會被某些花朵吸引。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種植建議,像是哪些蜜源植物適合在一般家庭的庭院種植,這樣我們就能在家裡為蝴蝶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讓牠們更常出現。我對台灣不同地區的蝴蝶生態都很有興趣,尤其是那些比較人煙稀少、生態豐富的地區,我希望這本書能涵蓋這些地方的特色植物和牠們的蝴蝶訪客。這本圖鑑的出版,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引導我們更深入了解台灣自然之美的「入門書」。

评分

老實說,我對蝴蝶的熱愛,一直以來都停留在「欣賞牠們的美麗」這個階段,對於牠們的生態習性,尤其是牠們賴以為生的「食草」和「蜜源」,了解非常有限。這次看到《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我真的非常興奮!這本書的內容,聽起來就是我一直以來所渴望獲得的知識。我對「食草」的部分特別感興趣,因為我總是很好奇,為什麼有些蝴蝶的幼蟲,只吃某一種特定的葉子,而一旦這種植物消失,牠們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了解這些食草植物,就像是了解了蝴蝶的「生命起源」,這對保育工作至關重要。而「蜜源植物」的介紹,則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在某些季節、某些地方,蝴蝶會特別活躍,牠們又為什麼會被某些花朵所吸引。我希望書中能提供更多關於不同蝴蝶種類對蜜源植物的偏好,以及牠們在不同季節的活動規律。台灣的地貌多樣,從低海拔的平原到高海拔的山區,孕育著豐富的物種,我希望這本圖鑑能涵蓋更廣泛的地域,讓我了解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有哪些獨特的蝴蝶和牠們的植物夥伴。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增加了一些知識,更是讓我對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和敬意。

评分

《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這本書,根本就是我一直以來尋找的「夢幻逸品」!身為一個熱愛自然,又對蝴蝶情有獨鍾的台灣人,我常常在想,那些美麗的蝴蝶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牠們的生命故事又是如何展開的?這本書的出現,彷彿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光是「食草」和「蜜源」這兩個關鍵詞,就點出了蝴蝶生命週期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我非常期待書中對於「食草」的詳細介紹,因為我知道,很多蝴蝶的幼蟲都非常「挑食」,只能吃特定的植物葉子才能長大。了解這些食草植物,等於是了解了牠們的「孕育場」,這對蝴蝶數量的保育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蜜源植物」則提供了成蝶生存所需的能量,我希望書中能更深入地介紹,哪些蜜源植物的「營養價值」最高,又有哪些花朵能提供最豐富的「花蜜」。我尤其關注那些比較少見,或是生長在特殊環境下的食草與蜜源植物。台灣的地形多樣,從海岸到高山,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認識更多在不同生態系中,與蝴蝶共生的植物。過去,我總是只能憑藉模糊的印象去辨認植物,現在有了這本圖鑑,我希望能更精確地識別,並且了解牠們在蝴蝶生態中的角色。這本書的出版,不僅能滿足我的個人興趣,我相信對於生態研究、自然教育,甚至休閒農業,都將有極大的助益。

评分

每次看到書上那精緻的植物插畫和蝴蝶照片,我總會忍不住讚嘆。這本《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的出版,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台灣自然之美的窗口。我平常喜歡帶著家人去郊外踏青,尤其是那些有美麗花草的地方,總能吸引蝴蝶駐足。但過去,我們往往只能欣賞蝴蝶的美麗,卻無法深入了解牠們的生態習性。現在有了這本圖鑑,我終於能教導我的孩子們,為什麼這些蝴蝶會在這裡出現,牠們喜歡哪些花朵提供的蜜露,而牠們的下一代又依賴哪些植物來生長。這對於培養下一代的生態保育意識,是非常有價值的。我特別喜歡圖鑑中詳細的植物特徵描述,像是葉子的形狀、花朵的顏色和花期,這些細節都能幫助我在實際觀察時,更容易辨認出目標植物。再加上書中對於不同蝴蝶種類的介紹,能讓我了解哪些蝴蝶偏好哪種蜜源,哪些蝴蝶的幼蟲只吃特定種類的葉子。這種「對號入座」的感覺,讓原本複雜的生態觀察變得更有條理、更有樂趣。我還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種植建議,像是哪些蜜源植物適合家庭庭院種植,如何營造一個對蝴蝶友善的環境。畢竟,要讓蝴蝶的數量增加,除了保護牠們的棲息地,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我個人覺得非常貼心,一看就懂,不會有那種專業術語過多的情況,讓一般民眾也能輕鬆閱讀。

评分

哇,拿到這本《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下)》,真的感覺像是挖到寶了!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小就對那些在花叢間翩翩起舞的蝴蝶著迷,但總覺得自己對牠們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常常在野外看到美麗的蝴蝶,想知道牠們是從哪裡來的,又喜歡吃什麼,總是只能憑藉模糊的印象。這本下冊的出現,簡直就是我尋找答案的關鍵!光是翻開目錄,看到那些我似曾相識,卻又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就已經讓我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尤其我對一些比較偏遠地區,像是高山或離島的蝴蝶生態特別感興趣,下冊的內容涵蓋了更廣泛的地域,應該能滿足我的好奇心。以前總覺得找這些資料很困難,不是專業書籍太艱澀,就是網路資訊零散又不夠權威,現在有了這本圖鑑,感覺就像隨身帶著一位蝴蝶專家,隨時都能解答我的疑問。我特別期待書中對於「食草」的詳細介紹,要知道,一隻蝴蝶的生命週期,從卵、幼蟲、蛹到成蟲,都與特定的植物息息相關。了解牠們的食草,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蝴蝶的棲息地選擇、繁殖策略,甚至可能推測牠們的遷徙路徑。光是想到能辨認出某種蝴蝶幼蟲正在啃食的特定植物,然後順著線索找到牠們的蹤跡,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食草植物的稀有程度、生長環境,都可能影響到該種蝴蝶的生存狀況,這本書的出版,對於生態保育工作者來說,絕對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更清楚地認識台灣豐富的蝴蝶多樣性,以及牠們背後與植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