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名家——李光福最富想像力的幽默奇异狂想曲!
你家的孩子常喊着讨厌数学吗?
给他看看这个故事,或许就不会这么说了喔……
这个异世界没有数学、没有钱币,「多少钱?」、「现在几点?」等辞句像是精神病患讲的话!住在这样的世界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数学真讨厌!为什么大人们总是说数学很重要?要是世界上没有数字,我就不用学数学了!
没想到,神仙婆婆真的听见了我的愿望,要带我到没有数字的世界去。这真是太好了!没有数字的世界一定很好玩,不用看到那些讨厌的数字符号,也不用上数学课,不用担心数学念不好,会被老师责骂……
但是,没有数字的世界真有这么美好吗?没有数字,要怎么算钱?要怎么看数字钟?要怎么打电话?在那里还会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作者简介
李光福
省立花莲师专、国立新竹师院毕业,现为国小老师,喜欢编故事、写故事。
对语文教学有独到的见解,曾获得桃园县语文科特殊优良教师及师铎奖,编有语文补充教材三十余本,着有儿童文学作品二十余本,作品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读物、好书大家读推荐,以及台湾省教育厅儿童文学奖、民生报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绘者简介
杜小尔
话很多,也画很多,嘴停不下来,手也停不下来,喜欢以画代话。目前为不自由插画家,作品有:《甜蜜的果实》、《皮克和波波》、《我最喜欢的英文童谣》、《勇气鼠斑斑》、《卑南族的故事》、《大盗红胡子》……等。
希望能一直开心的话下去,画下去。
着有:《迷煳小巫婆》(文房出版)
推荐序
没有数字的奇妙幻境
桃园县新势国小教务主任
暨桃园县国教辅导团辅导员 梁慧佳
光福老师又有新书出版了!而且是一本童话故事!
记忆中,他说过的故事数也数不清。读来既熟悉又陌生的我,没法说个准,只觉得他的故事学问不小??真应了「假似真时真亦假,真似假时假亦真」的妙喻。
看童话故事,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是神仙变魔法?是梦游异次元?是奇人异事?还是鸟言兽语?
在这一本《没有数字的世界》中,因为动物与数字向来不来往,所以牠们几乎缺了席;但是,其他各种精采、有趣的童话元素,则可说是应有尽有,让你就像走进大观园,除了啧啧称奇,对于创作者的「特异功能」,更是叹为观止。
光福老师特异功能之一??刻画主人翁文娟每每用手指缠绕、搓揉美发的德性,堪称一绝。
也许是他平日观察入微,也许是他教书成精,阅人(长发小女生)无数,在主人翁未踏入梦想世界前短短的篇幅中,就一口气描绘了五幅搓揉长发的场景。书中的文娟或是羞涩,或是惭愧,或是尴尬,或是紧张,她的招牌动作,总在光福老师的笔下反覆出现,逼真、传神跃然纸上!
光福老师特异功能之二??描绘文娟进入「没有数字的世界」那一场感官新体验,堪称二绝。
在这段文字中,他的企图毫不遮掩,一味铺陈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情节,目的在让读者彷彿也能看到、听到、嗅到和摸到,而与故事主人翁融为一体,满足梦游的欲望。于是,身子轻飘飘的浮起、耳边传来风声与低吼、鼻间充斥难闻的杂味、胃部勐的翻腾想吐,以及动物咬到似的剧痛,便从故事里渐渐蔓延到我们身上,难以免疫,且无药可救。
光福老师特异功能之三,也是他最为了得的工夫??营造「没有数字的世界」中种种的不可思议,堪称三绝。
没有数字的生活会是怎样?如果没有光福老师的精心设计,我们可能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是,随着故事向前推展,我们竟然不停的有新发现,只落得瞠目结舌的下场。
「电子表上的数字不见了」??形同废物、「以物易物」??钞票无用论、「旅社房间标示」??蝴蝶记号、「车牌记录」??一堆怪符号、「几年几班几岁」??无解、「缺了号码的电话」??声控模式……这些充满创意的巧思,在在都提醒了我们「数字的不可或缺」。如果你还是讨厌数字,还是不想学习数学,那么请快点儿醒醒??别学文娟作白日梦啦!
如果,童话真如保罗.亚哲尔所称,像一面明亮、深邃、美丽、可以照映人心和人性的水镜,那么,如此精采的一个故事,光福老师究竟想对读者说什么呢?他想让水镜照映的人生体验又是什么呢?
此刻,就让我们一起在飞扬的幻想与生动的语言中穿梭,细细寻找答案吧!
说实话,这本书的节奏有点慢,一开始我还在想,这到底要讲什么?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渐渐被作者营造的氛围所吸引。他擅长用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生动,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压抑和无奈。作者对于人性的刻画也十分深刻,他没有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每个人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都有其挣扎和痛苦。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记忆”的运用,他认为记忆是构成我们身份的重要部分,而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渐侵蚀我们的记忆。这种观点让我深思,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这本书读完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用文字、照片、甚至是一些小物件,来保存那些珍贵的记忆。它不是一本让你热血沸腾的书,而是一本让你静下心来思考的书,一本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书。它像一杯温水,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心里,让你感到温暖和宁静。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有点特别,作者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不同的故事穿插在一起,一开始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后来发现这种叙事方式反而更能展现主题的复杂性。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非常考究,他善于用一些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含义。书中的对话也十分精彩,充满了哲理和智慧。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时间”的探讨,他认为时间是相对的,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都不同。这种观点让我联想到台湾的夜市文化,在夜市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美食、游戏和人情味。这本书读完后,我开始更加珍惜时间,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将时间投入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陪伴家人、追求梦想、以及享受生活。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松愉快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感到沉重和压抑的书,一本能让你直面内心深处恐惧的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和迷茫。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内心对话。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疏离感日益加剧的现象。我常常在捷运上观察周围的人,每个人都低头滑着手机,眼神空洞,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一样。这种场景在台湾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作者并没有刻意批判这种现象,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了人们在科技快速发展下的迷茫和焦虑。书中的角色,有的是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有的是渴望真实的连接却屡屡碰壁,有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这些角色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孤独”的探讨,他认为孤独并非全然是坏事,它可以让人更加了解自己,更加珍惜与他人的相遇。这本书读完后,我开始尝试放下手机,多花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也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世界,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它不是一本提供解决方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发思考的书,一本能触动你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简洁而富有艺术感。我原本只是被封面吸引,随便翻开一页就读了起来,没想到却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用一种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和隔阂。书中的角色,大多是一些边缘人物,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痛苦。作者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的道德评判,而是用一种同情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他们。我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对于“希望”的描写,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仍然相信人性的光辉,相信希望的存在。这本书读完后,我开始更加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开始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自满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感到羞愧的书,一本能让你反思自己价值观的书。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散文诗,文字优美而富有哲理。作者并没有刻意地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通过一个个片段的描写,来展现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书中的主题涉及了科技、孤独、记忆、时间等等,这些主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真实”的探讨,他认为真实并非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感受。这种观点让我联想到台湾的庙宇文化,在庙宇里,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可以感受到一种真实的信仰。这本书读完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开始更加珍惜那些能够让我感到真实的人和事。它不是一本让你找到答案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提出问题的一本书,一本能让你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书。它像一幅抽象画,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