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乔木赏花图鑑

景观乔木赏花图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园艺
  • 观花植物
  • 乔木
  • 景观植物
  • 植物图鉴
  • 花卉
  • 园林绿化
  • 植物识别
  • 园艺百科
  • 植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花色入门,认识124种乔木生态与栽植技巧
景观乔木观赏、栽种Easy Go!

从花色、花形入门,佐以1500张图片与解说,让您轻松辨识景观乔木

  以花色分类索引,经由树型、树高、叶、花、果等明显特征的清晰写真及说明,教您如何鑑别各种常见景观乔木。

详实文字解说,教您如何栽种及照料各种景观树木

  详列各种乔木适合生长环境、栽种要诀、照顾方法及需注意的病虫害,让您轻松变成绿手指。

附有类似植物比较表,易混淆植物亦能清楚辨别

  详列该种植物不同的园艺品种及长相类似植物的辨识方法,让您清楚辨识无障碍。

作者简介

章锦瑜

出生于台中市,成长于台北市,30岁回到台中,一直住在大肚山上。
台湾大学园艺系学士、园艺研究所造园组硕士,中兴大学植物研究所博士。
任教于东海大学景观学系已20余年。
曾任教科目有景观植物学、植栽设计、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查等。
课余喜欢到处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并用相机纪录,拍摄的照片无以计数。

出版书籍有﹕
《景观植物彩色图鑑》六册(荣获行政院新闻局自然科学类重要学术专门着作)、《最新室内观赏植物》二册、《台湾行道树》二册、《居家盆栽事典》、《乔木赏花图鑑》、《灌木赏花图鑑》、《藤本赏花图鑑》、景观树木观赏图鑑(荣获2007好书大家读)。

绘者简介

刘慧敏

imestella@hotmail.com
绘图作品见于《台湾行道树—赏叶‧赏花篇》、《台湾行道树—赏果‧赏树型篇》。

翠竹清荷:江南园林写意手册 一、引言:园林之境,诗画流觞 本书并非专注于单一植物的图鉴,而是致力于展现江南园林这一独特文化载体中所蕴含的诗意与哲学。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漫步于杭州西湖的烟雨朦胧之中,探究那些看似随性实则精心布局的每一处景致。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它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高境界,将有限的空间凝练出无限的意境。本书将从空间布局、意境营造、造园元素及文化内涵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江南园林的精髓。 二、 空间哲思:有限天地,无限乾坤 江南园林的空间处理,是其魅力所在。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宏大叙事,江南园林注重于“藏”与“露”、“虚”与“实”的对比转换。 2.1 移步换景的流动性 我们将详细解析如何通过巧妙的障景、透景、框景等手法,实现“一景含多景,移步景不同”的效果。重点分析漏窗、月洞门在引导视线、划分空间上的作用。例如,通过一组连环套的景窗,将远山、近树、水池、假山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画面。书中会配以大量的平面图解和视角分析图,说明这种流动性如何与游览者的步伐节奏相契合。 2.2 虚实相生的尺度感 江南园林往往规模不大,但通过对水体(虚)和建筑、假山(实)的精心组织,营造出超越其实际面积的开阔感。我们会探讨“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例如用一汪浅池模拟湖泊的浩渺,用片石堆叠出山峦的雄奇。分析湖心亭、曲廊在空间转换中的桥梁作用,如何让游览者在行走中完成从室内到室外的过渡,感受空间维度的变化。 三、 意境营造:情景交融的东方美学 园林不仅是供人游赏的场所,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载体。本书的核心在于剖析这些意境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 3.1 题咏与命名学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和景点名称,是理解其意境的钥匙。我们将选取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曲溪风声”等经典范例,深入解析这些名称背后的典故、诗词或哲思。分析命名如何引导游览者在特定情境下产生预期的审美体验,如“曲径通幽”的神秘感,“小飞虹”的轻盈感。 3.2 意境的季节性表达 不同于四季分明的景观设计,江南园林追求的意境是绵长且富有变化的。我们会详细阐述“春探”、“夏赏”、“秋思”、“冬韵”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例如,春日里对海棠、桃花的集束种植,夏日里对荷塘与竹林(以竹喻君子)的营造,以及冬季通过“雪景”与室内陈设的配合,达成的“围炉赏雪”的静谧意境。 四、 造园元素:材料的诗意转化 江南园林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本土材料的极致运用与艺术化处理。 4.1 水:园林之魂 水体在江南园林中占据核心地位。本书将细致区分池塘、溪涧、跌水、镜面水等不同水景的形态及其功能。重点分析“活水”与“死水”的布局哲学,以及如何通过水面上的亭榭建筑,实现“水天相接”的视觉效果。探讨雨打芭蕉、清风拂水的听觉审美价值。 4.2 石:假山与理水 假山是中国园林独有的艺术形式。我们将侧重于介绍太湖石、灵璧石等常用石材的特征,以及叠石的“堆、叠、挑、插”等基本技法。分析假山如何被设计成可供步入的山体(如狮子林),以及其在风水学和象征意义上的地位。 4.3 建筑与廊道:空间的脉络 亭、台、楼、阁、轩、榭,每种建筑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观赏角度。本书会通过剖析一座典型的苏式宅园,展示廊道(如回廊、曲廊)如何作为连接各个景点的“线”,将散落的空间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流畅的叙事线索。分析建筑色彩的克制(以黑、白、灰为主),以凸显自然景色的主导地位。 五、 文化脉络:士人精神的栖居地 江南园林是明清时期江南文人阶层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他们对理想人格和生活状态的追求。 5.1 隐逸思想的体现 园林是“小天地中的大世界”,是士人逃避官场喧嚣、回归田园理想的“桃花源”。我们将探讨园林设计中对“清静”和“自然”的推崇,如何通过建筑的疏朗和植物的选择(如梅兰竹菊),来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5.2 雅集与艺术活动 分析园林空间如何服务于文人的日常雅集,如品茗、赋诗、抚琴、赏画。书中将结合历史记载,重现古代文人在特定场景下进行的文化活动,使读者理解园林设计不仅仅是景观布置,更是生活艺术化的实践场域。 六、 结语:今日之园,永恒之思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走马观花的游览模式,深入理解江南园林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对空间、意境、材料和文化的层层剖析,我们期望读者能体悟到这份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并将其融汇于当代生活的美学追求之中。每一座江南园林都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史诗,等待着每一位驻足细品的后来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将“赏花”这个主题,与“景观”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很多植物图鉴,可能只关注植物本身的形态和特性,但《景观乔木赏花图鉴》却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阐释了这些乔木在营造城市景观、丰富社区风貌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记得书中有一部分,专门介绍了如何在台湾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最适合的乔木来打造“四季有景”的庭院。它不仅列举了适合观花的乔木,还提到了那些在秋季叶片变色,或是冬季枝条形态优美的乔木。这种“整体规划”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曾经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为我的小阳台选择了几种不同花期的乔木,现在,从春天到秋天,我的阳台上总有那么一两抹亮色,这让我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充满活力。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台湾著名公园和花园的设计理念,这让我看到了,原来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由这些看似平凡的乔木所构成的。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名对植物知识有着初步热情的台湾读者,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园艺书籍,但《景观乔木赏花图鉴》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术气息,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植物的魅力。作者在叙述中,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台湾地方的园艺故事,或是分享自己与这些乔木的亲身经历,这让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更是在分享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比如,在介绍“羊蹄甲”的时候,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它的花色和花期,还特别提到了它在香港作为市花的地位,并引申到它在台湾的发展和应用。这种跨越地域的比较和关联,让我在欣赏羊蹄甲的美丽之余,也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台湾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乔木,以及如何为不同品种的乔木提供最适宜的养护。我曾经尝试过按照书中的方法,给我的几盆小型乔木进行修剪和施肥,效果确实非常显著。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堪称一绝,绝对是“颜值担当”。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质感和色彩搭配,一看就知道是花了心思的。翻开书页,每一页的图片都清晰、饱满,色彩还原度非常高,仿佛真的将那些盛开的乔木搬到了我的眼前。作者精选的摄影作品,角度刁钻,构图巧妙,将乔木在不同光照、不同角度下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花朵,连树干的纹理、叶片的形状,甚至是悄悄探出头的小嫩芽,都被镜头捕捉得如此生动。 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在文字叙述和图片呈现上的完美结合。通常市面上的图鉴,要么是图片质量不高,要么是文字过于简略,让人难以深入了解。但《景观乔木赏花图鉴》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每一种乔木的介绍,都配有几张高质量的实拍照片,从整体植株形态到局部花朵特写,再到叶片和果实的细节,都一应俱全。而且,图片的旁边紧跟着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仿佛在讲述着每一棵树的故事。例如,在介绍桃花时,书中不仅展示了桃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还提及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台湾各地赏花的热门地点,这让我对桃花有了更深的文化理解,也为我下次的赏花之旅提供了绝佳的参考。

评分

这本《景观乔木赏花图鉴》简直是我今年最值得投资的“精神食粮”了!作为一个常年穿梭于城市钢筋水泥之间的上班族,我总觉得生活里少了点色彩,少了点生机。周末的时候,我喜欢去公园散步,或者去郊区放松一下,但每次看到那些漂亮的花花草草,总是叫不出名字,也无法真正欣赏它们的美。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开始真正“看见”我身边的植物。 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火焰木”的那一章节。书中详细描述了火焰木那如同燃烧般的鲜红花朵,以及它在台湾南部的广泛种植。我记得上次去垦丁旅游,在路边看到了那种惊艳的红色花海,当时就觉得太壮观了,却不知道它叫什么。现在知道了,而且书里还提到,火焰木因为其独特的颜色,常常被种植在需要增加视觉冲击力的场所,比如海滨度假村或主题公园。这种将植物的特性与其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相结合的介绍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激发了我对身边环境的观察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一位有心人,他/她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植物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并将这份情感通过文字和图片传递给了读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台湾原生乔木”的介绍。在如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我们常常容易忽视那些土生土长的植物,转而追捧一些外来品种。而这本书,则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提醒我们关注并珍视这些“家乡的孩子”。 我记得书中详细介绍了一款名为“台湾原生无花果”的乔木,它在台湾的分布区域,以及它在当地生态中的作用。书中还配有几张作者自己拍摄的、关于这种无花果的照片,不仅仅是花朵,还有它成熟的果实,以及栖息在它上面的昆虫。这种带有“故事感”的呈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台湾的森林之中,感受着那份原生态的美好。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还鼓励读者参与到本土植物的保护和推广中来,这让我觉得,购买这本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在为这片土地的自然生态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植物爱好者,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风貌,首先要从认识它最显著的植物开始。而乔木,无疑是构成我们城市景观和乡间风光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记得前几年去台南旅行,在路边看到一种开着明黄色花朵的乔木,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煞是好看,但当时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也无从得知它的特别之处。翻阅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是一种叫做“阿勃勒”的乔木,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它在台湾的适宜生长区域,以及它为何被称为“黄金雨”。 这种“寻根溯源”的感觉,让我对身边的植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每次出门散步,我都会忍不住对照书中的图片,去辨认那些我曾经擦肩而过,却不曾留意的乔木。看到书中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我们小区门口的那棵高大的树,竟然是“台湾原生树木”中的一员,它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更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例如如何在家中种植一些小型乔木,或者如何在阳台打造一个微型“乔木花园”。这些实用性的建议,对于像我这样居住在都市,空间有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台湾本土植物向导。我一直以来都对台湾特有的植物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身上蕴含着这片土地的独特生命力。而《景观乔木赏花图鉴》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收录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乔木,更深入地介绍了许多台湾本土的珍稀乔木,它们的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以及在台湾的文化传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台湾杉”的介绍,书中详细描述了它如何从一种鲜为人知的植物,逐渐成为台湾的象征,以及它在科研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台湾岛的植物探索之旅。我跟着文字的指引,在北回归线的干燥地区寻找耐旱的乔木,在湿润的山区追寻高大的阔叶林,甚至在城市角落里发现那些顽强生长,却默默绽放美丽的花朵。书中提供的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筛选,不仅清晰地展现了植物的形态,更能感受到台湾当地的光照和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宜兰的郊区游玩,看到一种开着白色小花的乔木,当时觉得非常清新淡雅,回家后查阅了这本书,才发现它原来是“台湾槄”(一种野生的梅属植物),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它在原住民文化中的用途。这种连接土地和文化的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图鉴。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细节处理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一名对园艺有一定了解的台湾读者,我非常清楚要制作一本高质量的植物图鉴需要付出多少心血。而《景观乔木赏花图鉴》在这一点上,无疑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植物的名字和图片,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从花瓣的纹理、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到叶片的边缘形状、叶柄的长短,甚至是果实的成熟过程,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我记得书中介绍“风铃木”(又称紫葳)的时候,不仅展示了它盛开时的浪漫景象,还特别强调了它在台湾不同地区的生长差异,以及它如何适应台湾多变的气候。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详细列出了不同品种风铃木的花期差异,以及它们在色彩上的细微变化。这对于那些希望精确地掌握花期,或是追求特定花色园艺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太有价值的信息了。我还注意到,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用建议,虽然不是重点,但这些小小的补充,却让整本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

评分

《景观乔木赏花图鉴》这本书,对我这个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普通市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生活中的“风景”。以前,我可能只是匆匆走过,对那些路边的树木“视而不见”,但自从有了这本书,我开始放慢脚步,仔细观察。我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平凡的乔木,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丽和生命故事。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七里香”的介绍。它不仅仅是一棵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更是代表着高洁的品质。书中详细描述了七里香的白色小花,以及它馥郁的香气,并提到在台湾,很多人会在庭院中种植七里香,不仅为了观赏,更是为了那份怡人的香气。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台北的某个老社区散步,闻到一阵淡淡的花香,当时觉得非常舒服,现在才明白,那很可能就是七里香的味道。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成长。

评分

这款《景观乔木赏花图鉴》绝对是今年春天最让我惊喜的一本园艺书!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对家乡的四季变化总是特别有感,尤其是在城市里,那些点缀在公园、街道、甚至是自家阳台上的美丽乔木,它们的花期不仅是季节的宣告,更是心灵的慰藉。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开满枝头的乔木充满好奇,想知道它们的名字,了解它们的故事,更希望能够在家中或附近的绿地中找到它们的身影。这本图鉴简直就是我的“植物雷达”,它以一种非常亲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解开了许多关于景观乔木的疑惑。 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仿佛邻家好友分享秘诀的语气,娓娓道来。每一棵乔木的介绍都详尽得让人惊叹,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色、花期,更包含了它们在台湾的生长习性、最适宜的栽种环境,甚至连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叶片变化、果实形态都有细致的描绘。这对于像我这样,常常因为搞不清楚植物特性而让心爱的花草“壮烈牺牲”的园艺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那些在台湾非常普遍,但我们却常常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比如凤凰木、阿勃勒,甚至是常见的榕树,图鉴里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介绍。我记得有一次在阳明山看到一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乔木,当时觉得非常特别,回家后翻阅了这本书,竟然马上就找到了,原来是紫薇,而书里还介绍了它其实有很多不同颜色品种的传说。这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其他任何平台都无法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